高淳人家
2015-12-02水木
◎水木
在高淳各处闲逛,体验那些久违的人情世态,看着也是醉了。
慢城人家的烟火气代表着生活的温度 蒋抗美/摄
被国际慢城协会评为中国第一个慢城的,是高淳桠溪镇下一片50平方公里左右的丘陵区域,当地人称“生态之旅”。这里含6个行政村,人口约2万,一条48公里长的生态保护主干道贯穿其中,沿途风光美不胜收,驱车而过,竹林、花海、田园、树林、休息小站、蜗牛雕塑不时略过。远处徽式风格的白色小山村掩映在湖光山色中。一片红透了的枫树林让大家“停车坐爱枫林晚”,美到无法前行。丘陵山路,转角处处是惊奇。
没来慢城时,想象这里的居民该活得有多从容,才获得“慢城”这一称号。到了慢城,发现这里的生活节奏确实很慢,空气洁净,果蔬好吃。而最大的发现,是慢城的民风淳朴,人情美好。
“高度淳朴的地方”
当地官员曾向我们形容,“高淳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高度淳朴的地方。”众人大笑之余,颇为好奇。
我们的好奇在蒋山村得到印证。同行的高淳区委工作人员小诸说:“喜欢的话,村子里的果树你们随便摘啊。”我们以为他在开玩笑,直到发现有一户人家种的桔子金灿灿地伸出墙外,众人大喊“桔子!”院子里的主人向我们招手,“进来摘,里面那棵更甜。”接着张罗给我们找口袋装。众人愣了。城里的生活经验提醒我们:是骗人的吧?直到大家吃够摘够果子离开,还有点迷惑。小诸大笑,“桔子、柿子啥的随便吃,吉祥水果,大吉大利,村里人都爱种。”这个村子因为与朝鲜著名诗人崔致远有一段故事,每年还有很多韩国人来此凭吊,村里指示牌上标着中韩两种文字。
有2000多年历史的漆桥位于高淳东北部,是西汉末年当朝丞相为避王莽之乱,隐居此地所建,史称古宁驿道。漆桥古村落已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仅次于山东曲阜的孔子后裔第二大居住地。我们在这里见到很多孔姓招牌。窄窄的街道中间,被来往的独轮车压出一道深深的车辙印。区政府把这里规划成“慢食中心”,在一所学校里划出一大块免费就餐休息区域。同行的小诸就在漆桥长大、上学,这块就餐区就是他当年的母校。我们还来不及惊讶,小诸转眼就遇见了自己的爷爷奶奶,而这两个老人正和我们聊得欢。这种奇遇,莫名地让我们感觉幸福起来。
农家乐和芮家女儿
在大山村,我们在名为“山水人家”的农家乐吃午饭。老板娘姓张,是一位年轻、能干的女子,打扮时髦。她住在高淳县城,租用姑妈家的房子做饭馆,请表妹帮忙看店,有事时就过来。一年下来,可以挣十几万,比上班挣得多。她非常配合政府的垃圾分类要求,每天在店里先分好类,再倒在村里固定地点。“要是我们不配合垃圾分类,随便扔,到时臭了,谁也不来玩,最后还是我们受损失。”
农家乐给我们做了时令菜“一网打不尽”——是小虾、小鱼、田螺、小螃蟹等河鲜的红烧大杂烩,食材就来自本地的江河湖泊;炒青菜来自姑妈自留地里种的菜,又嫩又甜,在城里从未吃过如此美味。
在漆桥镇偶遇一对当地老人家,脸上写满了安详、幸福。 鲁江/摄
帮忙打理生意的表妹是芮家女儿(大山村有芮家祠堂),以前在城里上班,现在回到小时候长大的地方。26岁的她有一个5岁孩子,我们进来时她正和两个闺蜜在闲聊。每天要是没有预定客人吃饭,她可以睡到自然醒。“大山村好是好,可是待久了很无聊,没有娱乐,吃完晚饭走走路,就该回家睡觉了。”芮家表妹斜倚在凳子上,发一点小牢骚。她的几个闺蜜也同意这个观点,“来玩一两天可以,你们住下来待久了试试就知道了。”她们不知道,对城市上班族来说,能自由地发呆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两个闺蜜,一个的孩子4岁了,一个正怀着孕,都是回来待产、带孩子的。因为这里环境好,压力小。皮肤水灵的她们听说北京气候干燥,嚷嚷着“不去不去”。在阳光温暖的午后,看着她们3个围在一起叽叽喳喳地闲聊,画面温馨得令人发困。
外嫁媳妇羡慕娘家人
芮家房东夫妇把房子租给侄女做农家乐生意后,就在餐馆旁卖自制干菜、辣椒酱、萝卜干等农产品,都是自己地里所产。收房租、土地流转金、小买卖所得加起来,一年有三四万元的收入,虽然不多,但是吃喝不费钱,他们觉得很舒服,对生活感到满意,脸上总是笑模笑样的。“尝尝这个腌菜,尝尝吧,我做的。”芮家男主人从小在大山村长大,对家乡的变化感到“天翻地覆”。
离“山水人家”不远有一家客栈,女主人正在门口做腌菜,门前晾着一大排自制的鱼干、香肠。看见我们围上来观看,她笑呵呵地带我们参观她家厨房和菜地,看大家喜欢,还要送我们每人一棵大青菜。这淳朴的民风扑面吹着,大家都有点醉了。
高淳老街上的陈记扇庄专门制作、销售各类羽毛扇,老板娘的娘家就在桠溪镇。知道我们刚从桠溪镇过来,她发了感慨,“桠溪现在有钱了,不像过去可穷了,女的绝对不嫁给本地男人,都是外嫁,离开穷窝。”现在,外嫁的她开始羡慕娘家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