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美学与文化

2015-12-02林崇宏台湾义守大学创意商品设计学系

创意与设计 2015年1期
关键词:美学美的人类

文/ 林崇宏(台湾义守大学 创意商品设计学系)

设计·美学与文化

文/ 林崇宏(台湾义守大学 创意商品设计学系)

Design·Aesthetics and Culture

一、美学的脉络演化

美学一词最早追源自于希腊语aesthesis。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英文为"Aesthetic",意思是"感性学",后来翻译成汉语就成了"美学"(aesthetics)二字。按语意学的解释,美学就是透过感知去体验其精神与内涵。西方古希腊的哲学家们认为“美是一种善”,他们更认为美可以表现在物体的形式上,例如绘画色彩的和谐、建筑的比例与音乐的节奏,在希腊哲学家就认为宇宙包含了“和谐”、“数理”与“秩序”,成为人类所须遵循的规范,毕达哥拉斯(Pythaugras)更以“数”作为人类创作形成的原理(包括建筑物、雕塑与绘画等艺术品)。

古希腊雅典学院对美学的研究是以“哲学”的观点去探究美学的概念,美学成为一个跨越时代、领域、文化与族群的议题,因而,长久以来人类对于美的探讨不断,无论是古老的东方文化或是科学先进的西方文化都试着在找出它的原因与观点与现象等元素,在美学的研究中,似乎是一个无法完成的研究项目,为什么?因为美是要透过人的意念与感知才能产生审美观的现象。因而,美的研究应该透过两项因子:

1.美的主观因素大于它的客观因素,美的批判、探讨或论述都一直有不同的成见持续出现,各家的学说或是偏见永远无法找到答案;

2.人类几千年来的进展其变化是源源不绝,从蛮荒时代、古文明、现代工业到今日的电子科技等时代的变化相当大,因而,美的讨论自最早的哲学观演变到艺术观,到现代的文化观、设计观,美学的研究一直在随着社会的演变而不断探索各种新式和修正想法的可能性。

美学是以精神方面探讨其本质,将人的生命价值从杂然纷陈的感性现象引向人生审美文化的本质,从变动不拘的美的事物引向恒久不变的美的价值理念,显然是遵循了古希腊哲学思想与中国美学观的形而上的哲学传统观念。到了后期的一些哲学家将人的感觉带入美学的研究中,才开始有了感性的美,就是透过人的感知或感情将美显现出来,这是自古以来,人所不可改变的美感体验。而美感的探讨加入了人的心理因素与行为因素,就构成了“美学的设计”省思,考虑到消费者的感知与感觉,是以触觉感官(手、脚、身体)接触到产品的表面,然后再连接到心灵上的感觉。

对于艺术美的看法,笛卡儿(René Descartes, 1596-1650)则认为美不能有确定的尺度,美是人的主观感知的判断与体验,是无法从量化的尺度去定标准,但人要认识美不能只靠着抽象的、无形的观念或是论说,美的呈现也需要能够让人可以做为评价的鉴赏标准,例如可见可触的器物(绘画、雕塑、工艺)、可以做为人与物之间协调愉悦的情境(空间设计、建筑、自然环境)、可以激起或舞动人类感情的行为或活动(音乐、舞蹈、戏剧)、可以刺激人类亢奋的心情(诗、文学)等。或许以上所列的型式都是属于中国美学思想的形而下的“器”,就是所谓的实用美学的一部分,是在评论美学的美或不美的问题;而事实上从形而上的“道”来看,美学的呈现还包括灵性、情感、文化、思想与道德等多项的社会美学、哲学美学或文化美学,主要是在评论美学的价值问题1。

图1 美学设计研究涵盖的领域

图2 设计的意涵

而在中国古代美学是一种人生哲学思想,传统思想是以人为中心,它既是人生美学,又是生命美学与体验美学。“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现了中国人在穹苍之际,以人为中心,基于对人的生存意义、人格价值和人生境界的探究,找出怎样才能达到这种精神境界?因此,中国古代美学具有极为鲜明和突出的重视人生并落实于人生的本质。中国自古以来在“天人合一”的广大自然时空中显现出美的灵性2。“美”在中国最早并无明确的意义,中国美学最先是由人体的感官说起的,中国古人认为人有共同的感官,所以有共同的感觉,凡是让人的感官能舒服者,人心里就会产生快乐3,所以“美”常常是与快乐分不开的,老子的“自然”哲学,也是在感官上亲近的自然1摘自国语辞典 http://140.111.34.46/cgi-bin/dict/GetContent.cgi?2013/06/05引用。。

美学设计的终极目标乃是设计师应该试图去改变并带领人类改变物质享受的观念,返回自然界面貌的社会与精神价值观点,让人不再被科技所捆绑或限制,因为,精神价值是延续人类生命与生活意义的重要因子。

美学的设计(design of aesthetics)范围相当广泛,研究美的概念需要相关的知识理论作为支持探索的基础,并最终实证应用于艺术、管理、设计、建筑甚至经济方面。而设计所应用的美学究竟是属于什么性质的学科?“美学的设计”探讨了艺术与设计所涵盖的领域乃相当多元,美学的设计学科性质可分为两大类:(图1)

(1)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美学,是属于思辨哲学、诗化的纯粹美学,渊源于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实虚中和的系统,以礼制规定为重的形而上(metaphysics)的“道”论2刑庆华(2011)。设计美学。中国上海市:东南大学出版社,页36-37。;

(2)自然科学(natural science)美学,是属于逻辑观念与实证的应用美学,渊源于西方的科学技术产物的思维理念,是以器物制造为重的形而下(physics)的“器”论。以本研究主题而言,美学设计是将人文价值赋予在设计载体上,通过美感的概念传达给社会大众,体现出历史感、文化感与人性感等诸多内涵,最终可获得社会多数人认可的一种价值体现,就是与

3王济昌(1994)。美学论文集。台北市:世一书局,页24。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的文化传统、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只有如此,才能充分实现美学设计中的人文价值。

二、设计的起源

设计(Design)一词源自于拉丁文Designare,为“做记号”的意思,相当法文dessein,为“计划”之意。最初被用于与艺术有关之事物,起于16世纪意大利的desegno,之后被法文运用,而后再被英文所用,历经了四百多年的历史,到现今已有较确实与较完整的意义了。Design一词为人用来做为规划的用语、艺术创作的图面构想与应用艺术的创作等三种解释1安藤忠雄等14人(2011)。建筑学的教科书:14位当代日本建筑名家讲座。台北市:漫游者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页47。。早期设计演变的形成,在西方源自于工业技术的发明与进展,工业时代的设计是以英国发明家詹姆士.瓦特(James Watt)蒸汽机和珍妮纺纱机的发明为开端。产品的材料与生产方法出现了重大的改革,使用了大量的钢铁材料,并以大量生产的模块化制造产品,产出有功能性的工业用品,从设计的角度来看,机器代替手工生产,带来的最大变化是设计和制造过程分离,设计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门出现,开启了现代设计进程的真正意义。以中国早期器物的打造,有其构想、图说、制造过程、方法与时间控制及材料选用等,是有经过规划的创作行为。追本溯源,以当时的器物制造方式可以算是设计行为的一种雏型了,当时设计不仅是顾虑到技术功能的问题,而且也须更考虑到艺术性。

设计行为已历经几千年的历史过程,近代设计的衰落与复兴加速了社会的神速变化,并融入了多元的思想、理念、技术及文化的整合性,它也广泛地吸取艺术学、哲学、文学、科学与心理学等各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缘起了设计学、设计史及设计思维方面的综合性理论研究,最后回应在工业艺术美学的实践上。艺术是设计学产生美感的渊源,其一方面直接影响设计当时的创作观念,另一方面又影响到审美观念的发展,而导致个人对于“设计理念”、“设计价值观”和“设计态度”等的不同认识,“设计学”虽是一门新兴学术专业,但必须积极走出自己特有的价值性。(图2)

美学讨论的另外一个思维的问题,就是可以将“文化”(culture)纳入美学设计的一种现象,以文化渊源与本质,探讨文化与美学之间的和谐性,并以文化导入美学的概念后,转换成设计论点的设计内涵,并验证美学的文化对于设计美学层次的提升之处。因为现代设计的成果几乎囊括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了“文化”一词的现象,它体现了人类为了适应周围环境到改善周围环境,从满足基本需求到精神层次的更高需求,以及寻求更优质化生活方式的迫切需要。文化的范围自物件的形态、技术与型式等都牵涉到美学的态度,从视觉、产品、空间、流行、建筑与工艺等各种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无一不是蕴含在美学的融入下积淀而成为取悦人类的产物。

二十一世纪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媒体的多样化,不可否认的,设计牵动了文化、经济与生活模式,创作了许多样式的美学设计产物,例如产品美学、流行美学、电影美学、建筑美学、文化美学、经济美学、生活美学与视觉艺术美学等,让人类的生活更多采多姿,让生命更有意义与价值。而设计融入了美学之后,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每个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发挥不同的功能。谈到设计学的思维发展,从设计理论中阐述了实用观,使美学的设计转换为经济的附加价值,今日企业所追求的美感的产品成为了提升市场销售的最佳利器。

三、文化的含意

文化是人类在文明进化过程中所留下来的产物,文化理论家 Williams (1983)任为,文化是英语里面最复杂的两三个字词之一,他认为“文化”(Culture) 就等于“整体生活方式是物质层面的、知识层面的、也是精神层面的”。广义来说,文化为在某特定区域,一个群体所共享并创造,包括社会的精神层面、生活的方式、沟通的语言及历史地理影响等等,与环境人文互动,所累积产生的结晶。文化是一种社会的生活方式,大致上,文化是指人类行为的模式,以及赋予这些行为意义的象征性结构 ( Lin, 2007)2吴翰中、吴璃璇(2010)。美学CEO。台北市:远足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页195。。

文化一词起源于自十六世纪拉丁文的动词“Colere”,原意思是耕作土地(园艺学在英语为Horticulture),后引申为培养一个人的兴趣、精神和智慧。按国语日报辞典3Burdek, B. E. (2005). History, Theory and practice of Product Design. Berlin: Die Deutsche Bibliothek, pp.15.3编辑委员(2000)。国语辞典。台北市:教育部。之解释:“文化”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成果总和,包括人类所创造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例如哲学、宗教、教育、历史、文学与艺术等。文化是人的人格及其生态的状况反映,也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现象与产品,文化(Culture)的意义众多,按维琪百科全书的字义,文化是美学的因子,透过文化的注入在设计行为里,无论是流行、产品设计、建筑或是公共艺术,都可以塑造出文化美学的现象。要探讨设计的文化美学,首先就是要了解文化的意义。美学是人的感情之体验与表现,所以美的内涵也包含文化的概念,因为文化就是生活方式的具体表现,也是透过人们的共同经验与创造而来的。(图3)

图3 文化美学的发展

图4 美学与设计的结合

四、文化的美学设计

“文化”元素在设计上的应用,必须先确认文化的意涵,而符号是诠释“文化”的最佳途径,符号的呈现可以让人类了解文化的意涵与特色;符号的形象可以让人重视文化的认知,透过符号的解析语言,可以将文化完整的转换为具体实用性商品,透过符号可以学习文化的内涵。人类会因此而提升美感与文化的素质,构成了设计美学原理之符号学传达与沟通了设计的意义。例如,原住民文化可以透过符号、图案与色彩绣于衣服上,以文字刻于饰品上,以传统图腾画于脸上与身体上,此些方式就是以符号型式将文化的意义表现于器物上2编辑委员(2000)。国语辞典。台北市:教育部。。

美学的设计所诠释的设计成果不只是在提供人类生活上的享受,另外要考虑到的是解决社会体质的堕落及退化问题,并改变到总体社会环境的生态与型态。因而,设计是要担负起社会的责任,从产品设计、服务、使用状况、市场、环境、道德观等各方面来保护人类3。设计师必须把握住合理的设计原则,此理念是以文化哲学(philosophy of culture)与人的自然性(nature of human)思考为基础,人类所有事物行为的原则必须回归到此原点即“形式、感情、知性、感觉”,藉此来定义人类自然性的特质1Leong, D. and Clark, H (2003). Culture-based knowledge towards new design thinking and practice-A dialogue, Design Issues,19(3):48-58,UK.另参考Lin, R. T. (2007). Transforming Taiwan aboriginal cultural features into modern product design:A case study of a cross-cultural product design mod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sign, 1(2):45-53.。

美学与设计的结合,可以透过理性与感性的体验,感受到设计与趋势的走向,并得到美学评价的程度,便成了所谓的设计感性体验。但是美学的加持在设计的身上,是可以让人内心的认知成为永久的审美性的判断,不会随着时间、地点或是事物而改变人的想法,因此,设计如果能透过科学理性与美学感性的转化,来提升设计的质量与内涵2编辑委员(2000)。国语辞典。台北市:教育部。,可以激荡出人类超然的思维,摆脱传统框架的束缚,因而,美感确是让产品价值提升的必备的概念。所以,美学与设计的整合所建立的精神可以丰富理性与感性的境界。(图4)

设计作为新兴的一门学科,由技术的演变至设计学方面的知识内涵,有其研究的重要性。首先是工业科技导入了设计的手法与观念,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模式,量产且好用的功能性产品可以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然而人类还不满足,继续的发明新的科技,试图去改变原有机械性的呆板方法与技术,人类急速的想摆脱对传统的、单调的生活价值观,使得新兴的计算机与电子科技须重新定义人类的生活方式。与人类精神生活最密切的“设计理念”必须得到相对应的改变,以新的方法尝试现今对于与日常生活相当关的事物,包括心灵上的、情感上的与精神上的各种体验3摘自http://wenda.tianya.cn/wenda/thread?tid-72f73efSeaa8fde8.2014/01/03引用。。因为在现代主义盛行之时,技术的滥用成果推翻了人类引以为傲的传统及自然与本性的美学观,人们的思想厌倦了技术所领导生活的固定化模式,想要重返心灵上的舒缓与解脱,引起了大家对艺术美学、文化与感知的重视,人类又须回归到自然性的审美观。设计美学的诠释将重新定义:

图5 文化美学设计的诠释

“以设计注入艺术的内涵,形成了美学的设计现象,在不减低科技所提供的优点与利益之下,重新回归到人类共通的自然性(neutrality)- 即在源自于主体与客体两者之间寻求的平衡点,所赖以的审美观有一致的型式标准”。(图5)

设计透过了美学的思考,是感性因素方面的思辨逻辑,也是非逻辑性的存在的现象,更是客观事物的主体性认识,建立在完善的心理和生理基础之上。以现代美学的设计媒介,藉由工业技术、商业经营、文化及生活等不同场合与领域来传达美的概念。“设计”成果的体验也是多方面,包括用符号、形态、功能、材质与环境等多元方式,每项主题都可以融入美学的思考,发展出让人感受到美的呈现。渐渐的此些思维观念、美学的因子及设计的方法整合了之后,发展成为意念美学、简约美学、功能美学与形式美学等。

五、结论

1The Architects’Journal (2000). June, 4.

2渡边米英原著(2006),麦卢宝全译(2007)。无印良品的改革。台北市:小知堂出版社,页31~32。

3Frois, J. P. and White, B. (2013). Words for Artworks: The Aesthetics of Meaning Making.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 & Design Education, 32(1):109-125.

综合以上的字义、语意的探讨与论述,简单的来说,美学设计的新诠释,是一种思考过程或步骤,集合了整体的历史、社会与民族的文化脉络。千年文化的演变换来的宝贵生命力,以各种各式各样的艺术理念、设计作品、美术工艺与建筑学等,丰盈了人们寻找生活美感的心理冲动4李泽厚(1987)。美学论集。台北市:骆驼出版社。,美学的设计是满足人性生理和心理的欲望、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以今天的世界现象来说,研究设计的美学主旨在归纳出美感经验,不只是由创作者来感受与判断,也要加上生产者、消费者的判断。

图6 明式家具

图7 无印良品

随着社会型态的改变与科技进步的应用,设计已由工业基础的模式转换为文化、艺术与科技结合的感性美学的需求,因此,由注重产品功能价值之外的符号价值、精神价值演变到注重个性、注重产品的感情诉求,此些产品实用功能和审美功用之外的诸多要求,成为了设计界面临的新课题。

将“文化”纳入美学设计的一种现象,以文化渊源与本质,探讨文化与美学之间的和谐性,并以文化导入美学的概念后,转换成设计论点的设计内涵,并验证美学的文化对于设计美学层次的提升之处。二十一世纪正值文化发展、关怀与体现的时代,无论在视觉设计、产品设计或是多媒体设计等,文化的主体的思考、观念或形式风格,需要随着社会之演变而随之调适。在今日专业分工之下,设计产业在主体与客体上的实施方法或是样式不尽然相同,但是都以“文化”作为发展设计型式的元素。文化来自于人类欲望的需求,文化理论家威廉(Williams, 1983)主张“文化”等于“整体生活方式,是物质层面的、知识层面的、也是精神层面的”1Williams, R. (1993). Keywords: A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 London: Fontana Publisher.。由于科技化的生活已充斥整个社会角落,因而文化的保护与延续渐渐受社会大众所重视,其含盖的范围很广,举凡与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文学、音乐、多媒体、影音与出版等领域,此类专业所创造出的成果称之为“文化设计”。因其是以创新文化、生活内涵为主的体验,反应人类对文化的关心并产生情感上的互动,透过文化创意设计型式,提供给人类艺术性与实用性两方面的服务。

文化符号可以转换成为功能及文化意涵讯息之传达。在实用性美学除了就商品的功能性及基本人因考虑外,另外透过艺术性美学内涵,让人对商品产生情感认知(emotion perception)、文化认同(cultural cognition),让人更具有文化的特质内涵2卫万里(2009)。应用视觉评估方法探讨消费者对文化创意商品之情感认知与偏好,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专题研究计划成果报告。。形成文化商品的条件内含人类需求、文化精随、典故或生活模式等特质,透过文化元素的延伸,重新思考此些元素意涵的内在与外在,将之转换为让人可体验、可视、可闻、可听或可触等五感的情感满足,并以具体的形象、型式或界面实践了文化符号意涵的传达,进而提供给人在心灵层次的情感满足,提升文化生活与信念化之层次,就是文化商品美学之最佳诠释。例如从明式家俱(图6)所散发出来的细腻感与艺术感染力中,可以明显看出,它得益于其独特文化特质的形成,同时也是基于当时的家俱使用环境,它所要传达的是生活上对于使用家俱雍容雅逸的态势,其形所要表现的是记忆的本体,使整体产生了神秘的平衡与默契,讲究模数的和谐、匀称、整齐与比例,它亦是一种诗意的载体,把传统的涵意,化为形式而产生了优质的气度。以明式家俱的技术要素,可以说是最直接制约设计实现的要素,由于当时木材的丰富与木工工艺的高超,打造了完全靠榫接而成的家俱,或为手工艺发展史上的杰出代表。

近几年来文化已受到个大企业的重视,以日本无印良品所重视的设计美学为例,则是结合文化与感性两种极端情绪性概念,无印良品是一个品牌,不如说它是一种生活的哲学。即便无印良品初创时期是以No-Design为目标,以持续不断提供消费者具有生活质感的好商品为目标,让台湾的消费者也能享受到“无印良品”(图7)具高度文化素养及世界各国艺术工作者,跨文化、跨领域合作所创作的各式生活商品,带动潜力无限的台湾生活形态提案店。致力于提倡简约与自然与富质感的生活哲学,提供消费者质量优良、价格合理的生活相关商品,不浪费制作材料并注重商品环保问题,以持续不断提供消费者具有生活质感及丰富的产品选择为职志。(图6-9c)例如,日本知名的工业设计师,深泽直人认为客体的设计思考是利用文化中的生活模式中反复的动作延伸出来的。

美学所思考的源头来自于艺术因子,透过人的感知鉴赏、体验了事物现象后,再以艺术的本质来论说美学的价值,成为审美的本质性。事物会在人的心灵中产生了美感的判断,形成了理念的感性显现,是为美的体验,就如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所认为的,美在物为刺激、在心则为感受,心灵借着美的事物升华到一种审美感的价值判断1叶朗(1993)。现代美学体系。台北市:书林出版社,页6-7。。

(责任编辑:姥海永)

[1]王济昌(1994)。美学论文集。台北市:世一书局,页24。。

[2]安藤忠雄等14人(2011)。建筑学的教科书:14位当代日本建筑名家讲座。台北市:漫游者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页47。

[3]吴翰中、吴璃璇(2010)。美学CEO。台北市:远足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页195。

[4]李泽厚(1987)。美学论集。台北市:骆驼出版社。

[5]刑庆华(2011)。设计美学。中国上海市:东南大学出版社,页36-37。

[6]卫万里(2009)。应用视觉评估方法探讨消费者对文化创意商品之情感认知与偏好,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专题研究计划成果报告。

[7] 叶朗(1993)。现代美学体系。台北市:书林出版社,页6-7。

[8]渡边米英原著(2006),麦卢宝全译(2007)。无印良品的改革。台北市:小知堂出版社,页31~32。

[9]编辑委员(2000)。国语辞典。台北市:教育部。

[10]Burdek, B. E. (2005). History, Theory and practice of Product Design. Berlin:Die Deutsche Bibliothek, pp.15.

[11]Frois, J. P. and White, B. (2013). Words for Artworks: The Aesthetics of Meaning Making.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 & Design Education, 32(1):109-125.

[12]Keiichi Sato, K. and Chen, K. (2008). Special Issue Editorial: Cultural Aspects of Interaction Desig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sign, 2(2):1-3.

[13]Leong, D. and Clark, H (2003). Culturebased knowledge towards new design thinking and practice-A dialogue, Design Issues,19(3):48-58, UK.另参考Lin, R. T. (2007). Transforming Taiwan aboriginal cultural features into modern product design:A case study of a cross-cultural product design mod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sign, 1(2):45-53.

[14]Margolis, J. (1987). Philosophy Looks at The Arts.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pp.143.

[15]The Architects’Journal (2000). June, 4. Williams, R. (1993). Keywords: A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 London:Fontana Publisher.

[16]http://wenda.tianya.cn/wenda/thread?tid=72 f73ef5eaa8fde8.2014/01/03引用。

[17]http://140.111.34.46/cgi-bin/dict/ GetContent.cgi?2013/06/05引用。

10.3969/J.ISSN.1674-4187.2015.01.05

林崇宏,台湾义守大学创意商品设计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设计美学。

猜你喜欢

美学美的人类
盘中的意式美学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打破平衡
外婆的美学
好美的雾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