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博平台的大学生廉洁教育调查研究
2015-12-02刘碧强王丹炜鲍轶凡吴伟鹏林仁镇
刘碧强 王丹炜 鲍轶凡 吴伟鹏 杨 婧 林仁镇 王 彦
(福州大学,福州 350008)
一、引言
廉洁,意味着公正不贪,清白无污。有些大学生认为,“廉洁应该是党政官员的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实则不然。在高校中,大学生考试作弊、学术诚信缺失、评优评先弄虚作假、干部竞选拉票、求职简历造假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些现象表明,大学生群体中确实存在与廉洁相悖的不正之风,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刻不容缓。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人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建设,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大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强调,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大学生廉洁教育,是指教育者用廉政文化的思想理论,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大学生不断提高道德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的良好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实质是一种“岗前”的职业道德教育[1]。大学生廉洁教育是全民廉洁教育的一部分,是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廉洁意识,提高大学生自身拒腐防变的免疫力,增强大学生的廉洁判断力和社会责任感。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求“把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与培育廉洁价值理念相结合,营造崇尚廉洁、鄙弃贪腐的良好社会风尚”。
微博作为近年来的新兴产物,得到大学生的普遍青睐,他们利用微博洞悉社会百态,发表自己的观点,记录自己的生活,开展网络对话。新形势下,将廉洁教育融入微博平台,必将碰撞出不一样的廉洁思想火花。随着全球化进程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新媒体的政治传播力日益凸显,以新兴的微博为媒介的政治微博传播更成为不可小觑的力量源泉。以微博为平台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廉洁素养和道德品质,把大学生塑造成为具备“治国安邦”才能、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也能有效发挥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辐射作用,净化社会廉洁氛围,增强社会的腐败免疫力,形成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二、调研目的、意义、方法
1.调研目的
微博,微型博客,即一句话博客,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微博与传统博客相比,以“短、灵、快”为特点。数据显示,中国微博使用人数已超过2.81亿[2]。现今,福州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成立了大学生廉洁社团,开设了廉洁教育宣传官方微博。此次调查旨在研究微博这一新媒体网络平台在大学生廉洁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分析微博廉洁教育的优势、劣势、机会与挑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2.调研意义
廉洁教育是全面提高大学生廉洁自律能力与思想道德素质的必然要求。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廉洁教育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对广大青年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表达方式和行为模式带来深刻影响。微博等新媒体是大学生群体互动交流的桥梁,也是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平台。通过微博可有效传播廉洁理念,促进反腐倡廉信息更快、更广泛传播,弘扬廉洁文化,传播廉洁正能量,正确引导网络廉政舆论。
3.调研方法
(1)问卷调查法
为深入了解微博环境下大学生廉洁教育情况,课题组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对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全国各地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范围覆盖大一到大四的本科生以及研究生。本次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调查内容不仅涉及被调查的身份(如年级、性别、专业、是否党员、是否学生干部等),也涉及使用微博的习惯、微博偏好、对反腐倡廉信息关注度与话题参与度,对廉洁教育微博平台的认知、看法、期望等。489名被调查对象中,男生、女生分别占总人数的38.24%、61.76%;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和研究生分别占总人数的 36.40%、13.91%、36.61%、6.54%、6.54%;学生干部、非学生干部分别占总人数的52.56%、47.44%;党员与非党员分别占总人数18.61%、81.39%,见表1。
表1 调查样本基本信息
(2)访谈法
课题组运用访谈法,采访高校纪检干部、思政辅导员、任课教师、部分大学生,以深入了解他们对大学生廉洁教育微博平台的看法和建议。访谈前,课题组成员深入学习了与反腐倡廉有关的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最新的中央精神,掌握了基本的访谈礼仪、方法与技巧。
三、调研结果分析
大学生正处于个体思想政治观念逐渐形成但不稳定的阶段,个性鲜明、思想活跃,想象力丰富,接受新鲜事物快。在“微时代”的滚滚巨轮下,大学生受到动态信息轰炸,海量信息时时刻刻都在酝酿、产生和快速传递。微博信息发布不需要严密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性,三言两语便可以随时随地发布自己的意见和感想。大学生作为微时代的先锋,微博已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成为大学生了解与反腐倡廉有关的时政信息、表达廉政舆情观点的窗口,是廉洁教育的重要平台。
1.微博在大学生廉洁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1)大学生微博用户与日倍增,微博使用频率各异
微博以其简便草根性、即时性、分享互动性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使用。一是简便草根性。简单的记录方式降低了对用户的文字功底要求,节约了时间成本,契合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更凸显草根性与平民化。二是即时性。即时性优势使微博具有很强的现场感,微博简易操作、便利的终端服务器,使其具备“Anytime、Anywhere、Anyway、Anyone”的特性,很快占据廉政信息制高点。三是分享互动性。微博内容短小精悍,既可满足时间、传播的“碎片化”需要,也可随时随地把自己所见、所想、所感与他人分享、互动。
近年来,大学生微博用户与日倍增,微博使用频率各异。问及“您使用微博的频率”,表示“一天多次”、“一天一次”的大学生人数依次占总人数51.33%、14.11%;选择“几天一次”、“几周一次”的人数分别占20.45%、14.11%,这反映了大学生微博的使用度较高,半数以上的大学生每天都会使用微博。问及“您对微博的喜好程度”,对微博的喜好程度为“喜欢”、“一般”的人数占35.38%、59.3%,而不喜欢的人数仅占5.32%。上述现象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微博接受度高,微博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
(2)影响主体多元化,新媒体的廉政舆论引导不容忽视
青年时期是大学生廉洁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调查表明,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其廉洁观主要受到父母、兄弟姐妹等亲属的影响较大,占41.25%;而受“同学朋友”、“政府”、“新媒体等媒介”的影响分别是19.46%、14.79%、11.67%,而受“老师”、“廉洁模范”影响占6.23%、6.6%。调查表明,新媒体等媒介在大学生廉洁观的形成和发展上扮演的角色仍不够突出,但微博等新媒体对大学生廉洁观的影响日益加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博等新媒体媒介在国内蓬勃发展,并以一种全新的传播模式改变着舆论环境[3]。在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上宣传和弘扬廉洁观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微博如一把双刃剑,在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难免会产生负面作用,在利用微博等新媒体开展廉洁教育中,要趋利避害、正确使用。
(3)渠道多样化,微博的廉政信息窗口作用初显端倪
第一,微博等新媒体已成为反腐倡廉信息的重要窗口,但其作用有待加强。当问及“您了解反腐倡廉信息的最常用媒介是什么”,受访者表示经常使用“互联网”、“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微博等新媒体”的大学生人数依次占总人数的35.79%、32.72%、28.02%,选择“户外宣传栏”、“其他”的人数分别占2.04%、1.43%,这反映了大学生了解反腐倡廉的媒介较集中,微博等新媒体已成为反腐倡廉信息的重要窗口,但其作用有待加强。同时,大学生关注反腐倡廉信息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待提升。问及“您利用微博浏览涉腐或廉政信息频率”,表示“经常”的大学生人数占总人数24.13%,选择“很少”、“从不”的人数分别占61.96%、13.91%,这反映了大学生利用微博浏览涉腐或廉政信息的频率较低。
第二,大学生关注反腐倡廉热点各不相同,参与微博话题讨论主动性不够。当问及“如果您浏览过微博涉腐廉政信息,您最喜欢关注哪些方面”,在受访者的心目中,位居前四类的涉腐廉政信息是 “涉腐案件披露”、“廉政时评”、“廉政宣传教育报道”、“政策法规”,选择人数依次占总人数的63.81%、23.57%、4.52%、3.81%;上述现象体现出关注反腐倡廉热点各不相同,大学生对高官落马等涉腐案件关注度颇高。针对“您是否经常在微博上评论、转发涉腐或廉政话题”,表示“经常”者占总人数4.5%,而选择“一般”、“从不”的受访者分别占总人数的50.31%、45.19%,这反映出大学生参与微博话题讨论的主动性不高。
数据显示,受访的党员以及学生干部群体中,大部分热衷于浏览涉腐案件信息,党员群体中这一比例更高达72%以上。而在学生干部群体中,关注涉腐案件披露的比例比非学生干部少了1.6%,关注廉政时评的群体所占比相对于非学生干部群体较高。综合分析来看,党员可能更愿意接受时评以及宣传报道这方面的内容;二者都热衷于关注涉腐案件的披露以及廉政时评,而对于纯理论的教育报道以及政策法规的兴趣不够浓厚,这为廉洁教育所推送的内容给出了方向性的指导。
(4)利用微博开展廉洁教育刻不容缓
问及 “利用微博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性”,受访者表示 “重要”、“一般”的大学生人数依次占总人数54.81%、41.1%,选择“不重要”的人数分别占4.09%,这反映了大学生对廉洁教育微博平台的认可。
问及 “您是否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受访者表示“很了解”者占总人数13.71%,认为“基本了解”、“不了解”者分别占71.98%、14.31%,上述现象体现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较为浅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为重要。针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廉洁教育重要性”,表示“重要”者占总人数71.58%,而“一般”、“不重要”表态的受访者分别占总人数的24.74%、3.68%,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廉洁教育刻不容缓。
2.微博作为大学生廉洁教育平台的优势与劣势
(1)优势
微博作为廉洁教育平台,在大学生们看来,存在一些其他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79.35%受访者认为,微博作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平台,“时效性与快捷性”是其最大的优势;50.72%受访者认为,“公开曝光性”是微博平台的重要特点,49.9%、49.69%、46.63%的受访者认为,“平等互动性”、“信息多样性”、“草根平民性”是微博平台的优势。总之,微博作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平台,能及时将反腐倡廉信息传递到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可即时接收到相关信息,廉洁教育工作者可同时与教育对象进行深度交流。
(2)劣势
301名受访者认为,“虚假信息泛滥”是利用微博进行廉洁教育最大的劣势,占总人数61.55%。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微博的快速便捷性传播虚假信息,以达到不正当目的,将微博作为制造事端、惹是生非、推波助澜的舆论工具;60%受访者认为,“微博用户表达无序、随意”;52.56%的受访者认为,“微博信息杂乱无章”,令人眼花缭乱,难以辨别;49.69%的受访者认为,“粉丝关注过多造成微博浅阅读”,不利于大学生廉洁教育。
3.微博作为大学生廉洁教育平台所面临的机会与挑战
(1)机会
69.53 %受访者认为,“网络信息技术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对利用微博进行廉洁教育是极为有利的机遇,有助于受众通过微博即时接收相关教育信息,随时随地了解最新动态。
“国家反腐力度加大”,是广大受访者心目中的又一机遇,受访者总人数的59.51%支持这一观点。利用微博等新媒体技术进行廉洁教育,有利于在广大学生群体中形成正确的廉洁观,符合国家加强反腐倡廉力度的大政方针。
56.65 %受访者觉得,“大学生新媒体素养的提升”,对利用微博进行廉洁教育很有利。随着新媒体快速发展,大学生使用新媒体越来越频繁,这对用微博进行教育活动是一大利好。
28.22 %、25.77%的受访者则分别认为,微博平台的机遇在于“传统媒体的没落”,以及“高校惩防体系以及学风建设的推进”。
(2)挑战
74.64 %受访者认为,有关部门对于微博等新媒体的作用“不够重视”,且微博平台的“公信力不足”,这对大学生廉洁教育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51.94 %受访者表示,“大学生对涉腐话题的排斥或抵触”是微博作为大学生廉洁教育平台所面临的挑战。一些大学生对涉腐话题及内容并无兴趣,而采取排斥或者抵触的心态,其政治参与意识还有待提高。
48.88 %受访者则认为,“西方势力借机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是微博作为大学生廉洁教育平台所面临的挑战。一些西方势力借机兴风作浪,企图抢占新媒体舆论制高点,以涉腐网络舆情扰乱民心。微博这一网络媒介的开放性也使西方腐朽思想对高校的主流廉政文化带来冲击,同时也给学生的分辨力和自控力带来冲击。
29.65 %受访者表示,“传统媒体的冲击”,也是微博作为大学生廉洁教育平台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四、创新大学生廉洁教育微博平台,打造廉洁微舆论场
虽然微博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廉政教育的有效载体,但在充分肯定微博对大学生廉政教育积极作用的同时,还需高校对微博进行有效引导和规范。作为高校,应将思想引领和实际指导相结合,在微博使用和管理中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真正使微博成为引领高校廉洁新风尚、传递廉洁正能量的思想碰撞平台、教育引导平台、信息传播平台和沟通交流平台,成为大学生廉政教育的助推器、热力源。
1.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微博在廉洁教育的新功能
在校大学生对于廉洁类微博信息的关注相对较少,因而高校要高度重视微博在大学生廉洁教育中的平台作用。微博的快速发展,见证了传播技术与传播手段的创新,这意味着思想教育和政治传播的目标群体越来越庞大[4]。面对大学生群体,廉洁宣传教育应当更加灵活,充分发挥微博的功能作用,发挥微博意见领袖的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廉洁观等,引导大学生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从大环境来说,需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通过一系列相关制度增加相关部门的公信度,从源头上把握廉政微博的方向性。高校党委宣传部门、学生处、团委、纪委等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微博的廉洁教育平台作用,以此为契机,深入推进大学生廉洁教育工作。
2.强基固本,打造属于高校学生自己的廉洁微博
问及“若高校设专门的大学生廉洁教育微博,应突出有哪些特点的微博信息”,66.46%和70.76%的受访者认为廉洁教育微博要具有权威性和实效性,43.56%的受访者认为微博信息要“通俗易懂”,32%左右的受访者认为廉洁微博信息具有“原创性和趣味性”。现实中很多微博所发的廉洁类信息参差不齐,有些信息甚至虚假错误,专门针对大学生群体开设的微博更少之又少。因此,高校可在现有基础上借助大学生廉洁社团等思政类学生社团专门开通廉洁微博并对其加强认证管理,通过收集廉政信息的官方微博并派专门的团队进行管理的形式,保证廉政信息发送的权威性和及时性。由于微博管理者同样是学生群体,一方面可以增加对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所发信息的通俗易懂性。
3.删繁就简,推动廉洁微博内容人性化、生活化与品牌化
对于大学生而言,宣传的内容至关重要,若是忽视了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关注和联系,则不免造成“高、大、空”的错觉[5]。因此在大学生廉洁教育过程中,需要强调“生活化”,在轻松的氛围下加强教育,激发感悟,从而促进大学生廉洁意识的培养。当前微博信息过于繁杂,而对于大学生而言,分辨力不足,难以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有效筛选。微博信息杂乱无章,这样很容易导致大学生视觉疲劳和盲目阅读,而只有加强信息监管,将最简洁明了的信息推送给受众,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功效。唯有如此,才能使受众提高阅读质量,加强阅读深度,更好的发挥新媒体渠道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可根据廉政信息的性质,将微博内容模块化。大学生也可有针对性选择自己所要看的廉洁信息,增加了廉政微博的吸引力和关注度,也可规避海量信息对学生的误导,占领廉政微博宣传的制高点。
4.潜移默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微博“线上线下”活动
当前大学生群体更热衷于关注涉腐案件的披露,无论党员与否、学生干部与否,都没有对廉政宣传教育报道、政策法规的宣传表现出极为浓厚的兴趣,这也使得后期的微博廉洁教育推送内容有了一定的指向性。调研表明,受访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廉洁教育的结合给予高度肯定,党员群体与非党员群体都表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廉洁教育相结合非常重要,比例将近百分之七八十。专门为大学生打造的廉洁微博不应该至今仅局限于发布一些廉政信息或者廉政理论知识,还应该重视廉政文化的思想熏陶和育人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融入到大学生廉洁教育,同时以国内外有关廉洁建设事件等为契机,开展“廉洁在我心”、“诚信考试教育”等话题讨论,进行校园廉洁文化大使评选等活动,打造微讨论、微访谈、微摄影的廉政文化品牌建设,争取更多的人关注到廉政信息的微博中来,增强廉政微博的吸引力和扩大廉政微博的影响力,使学生在无形中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5.动态研判,增强微博廉政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
微博作为意见表达、建议反馈、思想交流的有效渠道,及时开展“动态研判”,紧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特点,把握微博运行规律,增强微博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确保言论自由的前提下还可通过交流发现大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定期通过微博分析大学生群体的政治态度、思想意识、行为反应倾向等并及时预防,从少数苗头性问题中发现带倾向性的政治问题,见微知著,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除官微可通过问题回答等开展与粉丝互动外,还进行微话题探讨,或邀请党政干部、廉洁榜样、企业家做客学校廉洁微博进行微访谈,教师也可专门开通微博对学生提问进行集中和权威性解答。
6.加强引导与监管,把握廉政微博在实际引导中的方向性
微博作为大学生信息交换和人际交往的重要平台,已被大学生广泛接受,成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新平台。高校应该通过微博,积极开展以道德修养、诚信廉洁、社会责任感等为主题的廉洁教育活动,主动向大学生宣传廉洁教育的信息。通过微博平台进行廉洁教育宣传,将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与微博对接,实现二者有效融合,有效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廉洁观。以微博占据廉政舆情信息制高点,充分发挥微博的舆论引领作用和教育服务功能,构建正面宣传的“舆论场”,为培养大学生廉洁意识筑起一道思想大堤,促使大学生在学会利用微博等新媒体的同时,掌握和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理性分析透过微博传播的信息,正面应对消极负面的声音。
7.打造“家庭-学校-社会”三合一立体微博廉洁教育网络
学生的廉洁观主要受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的综合影响,这要求当代大学生廉洁教育应当拓宽网络教育渠道,从而提升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充分利用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学校教育为渠道,以社会教育为平台,三位一体开展大学生廉洁自律教育[6]。在新媒体环境下,通过父母的榜样教育,学校充分发挥微博廉洁教育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以及依托社会微博形成的廉洁风尚和自律典型人物事迹等,提升大学生廉洁教育系统性。
8.扩展渠道,发挥易班微信空间等新媒体优势
微博作为新媒体传播渠道的一个平台,有时候力量还不足,因此可以借用同学们热衷的社交平台微信和QQ空间,进行多方位、多渠道的廉洁教育工作。同时,还可以借用如今正火的易班平台,开辟廉洁教育专栏,以及进行各项与廉洁相关的专门性活动,增强新媒体廉洁教育的可实施性和长远发展性。
五、结束语
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刻不容缓,开展廉洁教育的方式、方法也需与时俱进。以微博为平台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是有益的创新尝试,有效拓展了廉洁教育载体,拓宽了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覆盖面,畅通了廉洁教育渠道,增加了反腐倡廉宣教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微博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也需要微博工作队伍的优化与组合,实现网上线下联动与配合,逐步建立与大学生廉洁教育微博平台相适应的长效工作机制。
[1]夏云强,邹兰香.试析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内涵和特点[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7,29(5):143-145.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4-01/16/c_126015636.htm.
[3]桑瑛.新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作用——以微博为例[J].新闻知识,2014(4):62-63.
[4]阚道远.微博兴起视野下的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4):14-16.
[5]刘键政.网络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廉洁教育——基于网络载体的大学生廉洁观教育微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11):111-113.
[6]白静.略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现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461):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