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4年春玉米不同密度试验小结

2015-12-02董芙荣顾圣林姜培飞

中国农业信息 2015年3期
关键词:松土定苗整地

董芙荣,顾圣林,姜培飞

(1.江苏省启东市农业委员会作栽站,启东226200;2.江苏省启东南阳农服中心,启东226200)

启东市位于长江出海,滨江临海,是江苏主要的旱作地区,秋熟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常年种植面积在2万hm2左右,正因为面积大,所以市场上供应的春玉米品种非常多,玉米栽培配套技术难以到位。为了摸索在本地栽培条件下春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该试验选取在本地栽培面积较大的中熟半紧凑型、适宜江苏春播地区种植的普通玉米 “苏玉27”为试验材料,设定不同的种植密度,研究在本地区气候条件下,以相同栽培措施管理,观察春玉米的不同种植密度的产量及性状表现,为该市春玉米高产栽培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地点与土壤

在南阳镇聚阳村2组龚建新责任田进行了玉米不同种植密度试验,该田块肥力水平中等、地势平整、地力均匀、田沟配套排灌较方便。该田块土质为轻壤土。

1.2 品种与小区设置

该试验所用玉米品种为 “苏玉27”。试验设5个处理,3个重复。密度分别为6000、5500、5000、4500、4000株/667m2,行距1m,相对应的穴距为:22.2、24.2、26.7、29.6、33.3cm,每穴下籽3粒,出苗后留苗两根。小区行长14m,每小区8行,面积168m2,四周种植保护行。

1.3 田间培管

1.3.1 精细整地

适期播种。利用冬季前茬收割后的空闲,进行冬翻,能加深活土层,改善土壤条件,使土地的孔隙度增加,有利于透气、蓄水,同时又加速土壤风化过程,增加土壤微生物活动,冬前耕翻后不耕平,以便积蓄雨雪,经过整个冬季的反复冻融,促进土壤熟化和减少越冬害虫基数。种玉米前要整地,整地前要先用50%乙草胺100~150g或90%乙草胺80~100g对水30~40kg均匀喷洒土壤表面,对杂草进行土壤封杀,然后整地,使土壤达到“齐、平、松、碎、净、墒”标准的待播状态。播种时深度控制在4~6cm,下粒准确均匀,深浅一致,覆土良好,镇压紧实。

1.3.2 施足基肥。

该试验施有机肥500kg/667m2,再加25%(12-6-7)的复合肥50kg/667m2, 开沟深施,且使肥种隔离,避免肥种混在一起而影响玉米出苗。

1.3.3 巧施苗肥

及时定苗。玉米齐苗后,及时施好苗肥,667m2用人畜粪肥15担。齐苗后适时定苗,避免幼苗拥挤,相互遮光,节省土壤养分,以便培育壮苗。在4~5叶时进行定苗,去弱留强、去小留大、去病留健,定苗时结合棵间松土消灭杂草。同时适时中耕松土,苗期中耕松土两次,深度10~20cm,松土时避免压苗、埋苗。

1.3.4 施好摆果肥。

6月18日在玉米的大喇叭口期,667m2用尿素30kg作为摆果肥。同时使用 “维他灵”叶面肥,每667m2用量是1支对水30kg叶面喷雾。

1.3.5 病虫害防治。

为确保玉米出苗整齐不缺苗断垄,4月17日用 “高氯毒死蜱”防治地考虎,6月13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2.5%溴氰菊酯乳油灌心防治玉米螟为害,期间除草两次。

1.3.6 适时收获。

收干玉米收获做到尽量晚一点,等到玉米熟透,晚收一点能增加粒重,充分利用后期有效时间,促进玉米增重,提高产量和品质。该试验待玉米充分成熟后收获。

表1 玉米生育期记载

2 试验结果分析

2.1 不同密度对玉米生育期的影响

在该试验中,不同密度的生育进程无明显差异 (见表1)。从播种出苗到收获生育期完全一致。

2.2 不同密度对玉米株型的影响

表二 玉米不同密度的植株形态

从表2可以看到,玉米株高随密度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这可能与田间小气候有关,在密度增加的情况下,玉米为争取更多的光照,个体间竞争更激列,在今年玉米生长期的气候条件下 (低温多雨)表现尤为突出,株高与密度程正相关,即密度越高株高越高。穗位高、穗位叶、总叶片相近;围茎粗则随密度降低而增粗的趋势,而密度在4500株/667m2与4000株/667m2之间围茎没有差异。

2.3 不同密度对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

表3 不同密度的玉米产量性状

从表3可以看到,成穗率在密度4000-5500株/667m2时相近,6000株/667m2及以上将明显降低;穗长、行粒数随密度增加而降低;穗行数虽随密度增加而降低但差异较小;穗粗5000株/667m2及以下,随密度降低而增加,5500与6000株/667m2密度下则相近;千粒重在密度5000株/667m2及以下时相近,5500株/667m2以上随密度增加而降低;理论产量在密度4500、5000、5500株/667m2时相近,以上及以下密度则均呈下降趋势。在产量性状考察时发现:穗长、实头长、穗行的变异幅度随密度而增加,也就是说,密度越低,穗型越整齐。直观地看,5500株/667m2及以上密度是果型整齐度明显变差,果穗小,阴阳面多。

表4 不同密度实际产量

2.4 实际产量 (见表四)

表5 不同密度实际产量方差分析结果

从实产结果看,产量趋势与测产结果相对,在密度4500~5500株/667m2时,平均产量基本接近,以密度5500株/667m2时的平均产量最高;在密度4000~6000株/667m2时,平均产量明显下降。另外,在本试验期间,未发生病害,也没有倒伏发生。

表5中,对不同密度实际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后可以看出, “苏玉27号”种植的密度与实际产量呈极显著关系。

3 结果与讨论

通过试验,就 “苏玉27号”玉米,初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本地气候条件下的春播玉米,密度以5000株/667m2为中心,上下500株左右,不宜过密或过稀,尤其是4500~5000株/667m2最为适宜。

猜你喜欢

松土定苗整地
基于有限元法的松土器结构分析*
推土机松土器结构改进与动力学分析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玉米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塞罕坝采伐迹地不同整地方式效果研究
冀北山地樟子松整地造林技术分析
清晨
玉米出苗后昨管理
关于加强玉米苗期管理主要技术指导建议
我省深松整地将实施精准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