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经济转型挑战肥料产业

2015-12-02白由路

中国农业信息 2015年3期
关键词:造粒农化养分

白由路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

自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 “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经营”[1]以来,我国土地流转开始了稳步发展。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土地流转的速度明显加快,据农业部统计,至2014年6月,我国有0.24亿hm2的耕地进行了流转,占我国耕地的28.8%[2]。随着这种趋势的发展,我国农村将从目前的高度分散的经营状态逐步转为适度规模的经营状态,随着农村合作组织的出现,农业生产经营将更加科学、有序。作为农业生产重要支撑产业的肥料产业在这次农村经济转型过程中,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肥料产业如何适应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将是肥料产业在可预见的未来必须面对的问题。该文从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在生产管理中在涉及肥料方面变化入手,探讨我国肥料产业的转型与发展。

1 农村经济转型中涉及肥料的变化

1.1 盲目施肥会显著减少

根据目前的情况,由于种植规模很小,许多农民都不以农作物的种植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农民无论对施肥的数量、还是作物产量都难以重视,据调查,约70%的农户都以经验或看邻居来施用肥料。前一段时间国家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行动,虽然使农民的科学施肥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大部分还是定性的概念,距真正科学定量的施肥还有一定的距离。如果农村土地流转,形成一定的种植规模以后,农民就把农作物的种植作为主要经营项目进行操作,固然会考虑成本和收益,且施肥是农作物种植中物资成本投入最大的一项,平均每年的投入在300~400元/667m2之间,如果以66.7hm2的经营单位计算,减少10%的肥料,即减少10t肥料,约合3万元。会占全年总投入3%~4%,农民自然会更加重视。

1.2 对肥料增产效果更加敏感

目前农作物产量对肥料的依赖程度超过50%,施肥引起的产量波动在±10%之间是很正常的,及正确施肥能增加10%的粮食产量,而错误的施肥会减少10%的粮食产量,还以66.7hm2为单位计算,增产10%,意味着增收10万元,减产10%会减少10万元的收入,这些收入的差距可能会占到纯收入的40%。所以,在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中,肥料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农民施肥料的增产效果会更加敏感,如果由于肥料的养分比例不当,或施肥量不当,不增加作物产量,即使不引起减产,农民也会对该肥料失去信心。对肥料厂家来说,就意味着客户流失。

1.3 对简便高效的施肥技术要求更迫切

在农业生产中,除播种和收获外,日常的农业管理就是灌溉、施肥和施药。据作者调查,在目前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中,出现减产等情况大多由于农业生产的日常管理跟不上所致。特别是在目前劳动力成本较高的情况上,在农业生产中,日常管理的人工成本是显性的,当时干活当时付费,而增产或减产是隐性的,必须要等到作物收获才能显现。很多情况下,由于农业管理投工不足导致了减产。为此,施肥作为农业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措施,如果能简便化操作,节约用工,对农民是一个极大的减负。所以,从这个方面讲,减少追肥次数,最好是施用作物生育期中不追肥的肥料深受农民的青睐。目前,随着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随灌溉进行施肥的方式,也会大大节约施肥的劳动力投入。

1.4 对农化服务要求更高

如前所述的肥料重要性,如何科学合理地施用肥料,目前最成熟的方法就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众所周知,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养分的测定为基础的,通过土壤养分的测试,在了解土壤的供肥情况后,根据作物的养分需求,制订科学详细的施肥方案,即测土推荐施肥(soil testing and fertilizer recommendation)。过去由于我国农业高度分散,要扎扎实实地作好这项工作,难度巨大。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今天,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对测土配方施肥的要求会更加具体。过去肥料厂家所宣传的测土配方施肥在将来需要实质性地进行。肥料生产厂家把实实在在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作为服务的一部分,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

2 农村新兴经济体对肥料产业的影响

2.1 以大客户为主体的销售模式会成为常态

目前我国肥料,特别是复 (混)合肥料的销售都是以网络的形式进行了,即通过区域代理发展区域网络,形成一个覆盖大部分农区的实体销售网络体系,近年来,由于网店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电商肥料销售情况。目前,这些实体销售网络和电商,基本上是以分散的农户以销售对象的。随着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出现,原来的销售模式可能会发生重大的变化,由于肥料出厂价和零售价的差异,一种情况是农民可能会直接找厂家购买肥料,并要求提供相应服务,另一种情况是厂家主动找到较大的经营主体,上门推销肥料。无论哪一种情况,结果都是厂家直接对用户。这种厂家直接对接的销售模式需求厂家的农化服务更加具体、肥料更有针对性。

2.2 基础肥料的供应会分散

我国目前的肥料生产是一个两元结构,一元是基础肥料生产,即尿素、磷铵和钾肥生产,另一元是用基础肥料进行二次加工的复 (混)合肥料生产。近年来,一些基础肥料的生产厂家与开始延长了产业链,生产了一部分复合肥料,但总体肥料的生产格局没有改变。所以基础肥料的供应相对集中,特别是钾肥,大部分是供应了复 (混)合肥料的生产厂家。当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规模扩大以后,由于自行配制肥料的需求,基础肥料的供应除向复 (混)合肥料生产厂家供应以外,可能有一部分会面向最终用户,对基础肥料的生产厂家而言,面对的用户群可能更加复杂。

2.3 熔体造粒的复合肥生存难度加大

我国目前的复合肥料生产主要有熔体造粒 (高塔造粒)、滚筒造粒、喷浆造粒、铵化造粒、圆盘造粒、直接混合等方法。这些方法中,熔体造粒设备复杂、养分比例变化受限,但颗粒圆润、养分均匀、水溶性好,深受农民欢迎,近年来,我国高塔发展了近200座,高塔复合肥成了规模较大复合肥厂的主流。但是,由于高塔熔体造粒的工艺相对复杂、养分比例调节有限、批量大,面对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出现和对肥料精准化的供应,会使得高塔复合肥转型困难,生存难度加大。对于其它方法造粒的复合肥,由于生产批量较小、养分调节范围宽,可适应农村新型经营主体需求。

2.4 农化服务+BB肥的模式会大量兴起

在肥料养分复合过程,掺混是最简单、最省工、成本最低的方法,其生量批量最小可以一袋一个配方。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对规模较小,尚不需要建立自己配肥的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可能会选择这种供肥服务模式。这种模式发展的关键是需要有精准的农化服务基础,只有测准、配准、成本低,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

2.5 农化服务社会化

目前,我国的农化服务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人员,一是政府的农技服务队伍,二是肥料企业的农化服务队伍。一方面是纯政府支持的公益服务,效益低,另一方面是纯经营性的企业,可信度差。为了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需求,可能会出现社会化的农化服力机构,它们没有具体的肥料产品,仅对农户进行土壤样品测试,提供给农民一个具体的施肥方案,由农民选择可依赖的肥料供应商,并收取相应有服务费用。这样既解决了政府服务效率低的问题,也解决了肥料企业服务信誉差的问题。

2.6 自行配肥与厂家供肥相结合

科学施肥是将正确的肥料,按正确的用量,在正确的时间,施在正确的位置,即4R技术 (Right source、Right rate、Right time、Right place)。这里的正确肥料和用量是指按照作物需求配制的养分比例适当的肥料。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生产了复 (混)合肥料,特别是混合肥料,是将基础肥料按一定比例掺混而成,也就是外国的BB肥 (Bulk Blanding Fertilizer),其关键技术是如何获得比例配方。如果农民通过社会化的农化服务组织进行土壤测试并获得了施肥推荐的肥料配方,也完全可以配制肥料。按目前我国市场上流通的复合肥价格,如果农民自行配制,可节约500元/t,以66.7hm2的经营单位,在合理施肥的情况下,可节约成本4万元。同时还能避免市场上假冒伪劣肥料,这对农民是有相当的吸引力。如果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有相当的规模,自行配制肥料将成为常态。对一些规模较小的经济体,可能还会按现在的模式购买肥料。所以,在将来,对农民肥料的供应可能是自行配肥与厂家供肥相结合的市场模式。

总之,随着农村经济的转型,对二次加工肥料企业的影响远大于基础肥料生产企业。对肥料产业提供的技术服务会越来越高、越来越具体、越来越精准。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1]杜丽娟,农地流转加速5年完成土地确权不易http://money.163.com/15/0307/03/AK2UCSEL00253B0H.htm

猜你喜欢

造粒农化养分
中国农业科学院微信版“养分专家”上线
造粒方法及设备的研究进展
分散剂对99.8%高纯氧化铝喷雾造粒粉的影响
河南心连心公司10万t/a尿素钢带造粒项目投产
苹果最佳养分管理技术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
养分
农化人不谈九九六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年轻时的流浪,是一生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