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严肃于洒脱放松之间
2015-12-02杨晓炎
文/杨晓炎
杨晓炎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在报刊上发表美术评论、人物专访等诸多文章,擅长鉴定书画,创作漫画
这个题目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程十发先生为介绍我而写的,当年发表在《文汇报》上。程十发的署名文章一开始就写道,“见小友杨晓炎的美术评论、人物专访等诸多文章,蔚为可观,甚为欣喜。小杨聪慧,行文自然真切。文人画、禅宗画这样的话题,他和学者、专家一样谈机杼、启吾性,倒也不乏见地”。(详见《文汇报》1991年3月1日)那时我年轻,穿着警服像“张灵甫”,在警界从事美术宣传工作,能在报上看到大师这样的夸奖,仿佛得到诺贝尔奖评语,真像莫言获诺奖时的心情“狂喜并惶恐”。还真有同行到程家质疑,发老当面认可文章是他写的,事后我才知还有这样的插曲。真是文人相轻呵!如今先生已作古,我也白发苍苍,经过岁月的磨砺,早已过了年轻气盛期。回首往事,淡然一笑也。
图一
今天做一次“王婆”,介绍我的几幅作品,它们基本上是我在警界从事美术宣传工作时所画。
画这幅马(图一),我尽力在宣纸上做到洒脱放松。我是随心所欲地写了十几幅(注意我是用“写”代替“画”),然后选出一幅自认“一气呵成,气运生动”的满意之作,把它带到刘旦宅家。刘老看了我的画,赞赏之余,感到马的臀部形不太准,他赶紧用毛笔沾染淡墨又勾了一遍,再题上他的行草书法。顿时,这幅画有如神助,立刻从形似到神似。刘老是我敬佩的名画家之一,他的风格清丽透骨,甜而不俗,尤其他的书法有颜鲁公气势。更可贵的是,他的美学观与我相同——有人问他,如何才是“好画”?他毫不犹疑答道:“画得自然就是好画”。中国画讲究笔墨功夫,不注重色彩,这是中国画的特点,王宾虹的山水笔墨分五色,甚至于春夏秋冬,也能从笔墨里感觉到。色彩几乎没有,就是有,也是淡淡的头绿及朱砂,甚是淡雅。我努力追求这种感觉。
另一幅苏东坡(图二),我吸收汉画像砖味,用浓墨勾勒,竟做到墨迹斑斑力透纸背。画好后,给周志高看,他大概欣赏此画为逸品,洋洋洒洒题了东坡词句。现在他当选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或许请他题词不容易了吧?我这两幅画都是用笔墨构成,不涂色,配上二位大家的书法,更是增辉。真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以前的国画,大多是文人骚客奢玩的产物,以搏开心而已。
还有一幅《雨中情》,是为参赛世博漫画而作,此画受吴冠中画影响。我想漫画也可以用彩墨形式创作,遂一口气画成,效果很好,五颜六色的圈圈伞,造成了观博气氛。发给某报,关照等参赛结束再见报,因为参赛规则是“未发表作品”。结果等这幅画评上奖项后,被评委们发现已发表,活生生取消奖项。不过后来我也想通了,好画大家看,奖项其次。
另一幅笑佛,我试用墨骨法画法。所谓墨骨法是传统国画中的一种技巧,不用线构图,纯用水墨构成。梁楷的泼墨仙人,成了国画经典之作,我也临摹多遍,发觉有许多偶然性,其实中国画的笔墨情趣,真的有偶成天趣,这是工笔画无法取代的,不过难度较大。笑佛的大嘴,废了我几张宣纸,因为一不小心水墨控制不到位,嘴巴会变成哭笑不得。中国水墨画,要得心应手,一笔下去要狠准,否则画坏只能废掉,因为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很难修改。而且一定要练书法,书法写不好,国画难有成就。还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前辈画家经验之谈,故要不断练习基本功。
一些美院学生,画技都不错,但画出的作品总好象缺点什么,其实就是缺思想意境。试想,一个画山水国画者,不读唐诗宋词哪会有诗情画意?一个画人物油画者,不懂欧州文化史哪会有典雅味?故读万卷书很重要,一个国画家,尤其是文人画,诗、书、画、篆都要精通,会创作诗,会写书法,会用笔墨写画(是一气呵成写成画面,不是描),又会篆刻,所有这些技巧,所要表达的全是画家思想感情的抒发。齐白石做到了,他画面上题款诗歌,大多是原创,这就是大师级文人画家。再看油画家,如果说拿支油画笔在画布上涂涂就是油画,那就太简单了。油画要有油画语言,画面上的颜料要有油性,感情的宣泄,色块见笔,每笔见色,整个画面的笔触干脆利落,犹如中国画的写意。无论古典、当代,各种风格不同的油画都应具备这种要素。我读过许多大师级的油画作品,他们画了很多素描速写,仅为创作做准备(包括小色彩稿,局部色稿),到正稿时,挥笔自如胸有成竹,与国画同理。如凡高、高更、莫奈等画家大多如此,因为油画也有画家不同风格的气质在里面。
当然,说说容易。要具备以上两个画种的画家素质,当代有多少?这要练一辈子苦功,还不见得能成功。除了苦功,还要上帝给他悟性,这叫勤奋加天才。齐白石与凡高、毕加索都达到了。如今画家急功近利,油画打稿靠幻灯,国画靠粉本,东抄西拼,这就离大师愈行愈远。以赛亚·伯林在《苏联的心灵》一书中说,“艺术家不是牧师,也不是美好物品的提供者,而只是公开说一个直接基于他们切身经历的真理。面对这个真理,他只不过更有感触,更有反响,只不过是一个比普通人更有洞察力和表达能力的评论者和阐释者。”齐白石、凡高、毕加索不正是如此吗?
我永远铭记程十发先生当年为介绍我作品时所写的那番话:“我与晓炎同属鸡,皆爱说笑,谈文说艺。寓严肃于洒脱放松之间,兴致来时,也合作画画,甚得忘年之乐。我衷心祝愿小杨百尺竿头,再上一层,深信晓炎及其他青年朋友的努力,无愧于这个伟大而激荡人心的时代。”这是褒奖,更是鞭策。尤其是那句“寓严肃于洒脱放松之间”也成为了我的艺术座右铭。我的理解:一方面,先生希望我的画艺达到“洒脱放松”的境界;另一方面,也希望我的画要有内容有意境,也就是所谓的“严肃”。这是很高的要求,我不会把发老当年的“过誉之词”当做自己“达标”的自诩,我会将它当作一种激励,方向明确地为之努力。
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