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

2015-12-01张爱英王瑜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脸谱母语京剧

张爱英 王瑜

在学习一门外语时, 不应该仅仅学习“目的语文化”而忽略“本土文化”的学习。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已开始关注文化的学习。通过文化导入,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化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这门语言。但跨文化交流是“双向交流”,而目前的英语教学过多地强调“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忽视了母语文化的学习,导致学生对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了解不够,不会用准确的英文来介绍本土文化。从丛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将这一现象称之为“中国文化失语症”。他提出“中国文化失语症”是我国基础英语教学的一大缺陷,并呼吁“把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教育贯穿到各层次英语教学之中。”

因此,在英语课堂上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减弱西方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增强学生主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有助于学生运用英语这门世界语言帮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教学实践案例

笔者选择北师大版教材中与文化相关的单元作为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切入点,来拓宽文化渗透的内容。选取其中的3个教学实践案例,来探讨如何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1.母语文化材料的选择对第二外语习得的积极作用

案例: Module 2 Unit 5 Rhythm Lesson 2 Beijing Opera

(1)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

北师大版高一年级教材中模块2的第5单元第2课讲述的话题是京剧,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享誉海内外。它是中国传统戏剧的代表,然而真要聊起来,能说得清的内容却实在不多,能用英文来介绍京剧的人就更少了。近几年国家非常重视传统文化建设,京剧改革也有诸多举措,但它在当今青少年中依然还是被排斥的一项民族艺术,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播传统文化意识,这节课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素材。

(2)学生情况分析

教师授课前对学情的了解是决定本节课授课内容是否有意义、授课效果是否令人满意的前提。

本次授课的班级为理工附中高一年级理科实验班。班级共有学生48人,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有很好的自律意识,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但很多同学性格较为内向,习惯于在课堂上倾听,缺乏主动发言的勇气,需要老师不断鼓励。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学生们已经开始有传统文化的意识,但是对传统戏剧文化的了解极为有限,也很少思考戏剧文化与自己有什么关系。

在设计本节课前,教师针对学生了解京剧的情况做了抽样调查,因为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京剧表演艺术的基本常识有所了解,能够用英文向他人介绍这门艺术并对京剧这一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如何设计这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哪里?这需要教师先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在课前调研中, 教师根据学生英语成绩的上、中、下三个层次,选取了10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知写出和京剧相关的内容。所写内容无关语言形式正确与否,只要是和京剧相关的信息即可,写不出句子写单词也可以。调查结果显示,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够写出一个段落,中等的学生写出一两句单句,差一点的学生写出一句话。从语言的质量上能够清晰地分出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差异,但是从内容上来看,没有明显区别,学生提到的有关京剧的内容仅仅局限于京剧脸谱,知道梅兰芳(之前学生写过一篇提到去梅兰芳大剧院看京剧的作文),知道它是我国的传统戏剧艺术,有一位同学提到了京剧的模糊历史,仅此而已。这一调查结果与老师的预估基本一致。

在书面调研后,教师又对10位学生进行了简短访谈,了解学生对京剧的喜好,访谈到的学生没有人喜欢观看京剧,原因主要是听不懂,他们觉得那是很遥远的属于老一辈的艺术形式,表演形式不符合他们的欣赏口味。

(3)研究的测量工具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通过书面调研、口头访谈、课堂观察和课外活动等多个途径来测量研究的效果。

(4)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环节介绍

①引入

在引入环节,教师播放了京剧及其他中国传统戏剧的几个节选片段(豫剧《花木兰》、黄梅戏《打猪草》、京剧《铡美案》、越剧《红楼梦》),让学生在课堂上一起来欣赏这些传统剧目,感受我国传统戏剧的魅力,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识别哪一个是京剧,并让学生讲述原因,目的是让学生审视自己对京剧这一话题的自我现有认知。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课堂反馈与课前的部分学生调研结果是一致的,即他们提到的关于京剧的内容主要是京剧脸谱,这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而用英文来描述它就更困难了,从而产生一种求知欲望。

②细节处理

这是一节听力课,内容主要介绍了京剧的起源时间、主要角色(生、旦、静、丑),服装特点(颜色亮丽)和表演特色(音乐响,唱腔尖锐)等简要信息。关于国粹,学生们最熟悉的就是脸谱,而听力材料中针对脸谱描述很简单,仅仅提到有脸谱而已。于是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选取了学生们喜欢的歌曲《说唱脸谱》,其中有一段内容为“蓝脸的多尔礅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讲述了京剧中不同人物有不同颜色的脸谱。通过听歌曲获取信息的方式,再根据学生们对这些典故的了解,引导学生一起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对京剧脸谱进行文化知识的补充,让学生了解到京剧中不同颜色的脸谱代表着不同角色的性格特征。虽然是中文歌曲的材料,但是因为内容的契合度高,并且简单,学生又熟悉,因此课堂应用的效果很好。

③话题的深入

通过对课本上两段听力内容的处理,学生了解了京剧的基本信息,并能够在表格信息的辅助下描述京剧,实现了课堂内容的内化过程。但是在完成了课文基本信息输入后,教师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引导学生对我国传统戏剧文化进行深入思考,让学生回答为什么他们不喜欢听京剧,主要原因到底是什么,探讨后继续听《说唱脸谱》来深化这一议题。

虽然传统的京剧存在着很多不受年轻人喜爱的因素,然而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民族精神的结晶。作为国粹,京剧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年轻人有责任将其发扬光大,于是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作为年轻人该怎么办?并从多个角度向学生展示了京剧目前的状况。如APEC期间,我国第一夫人彭丽媛邀请其他国家领导人夫人们观看京剧的图片;在国家公务员测试题中出现的有关中国戏剧起源的题目等。这些内容开拓了学生对这一议题的思维,通过分析启发学生关注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帮助他们去勾勒国粹更美好的未来。让学生意识到文化的传承是年轻人的责任,要想用英文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首先需要了解、学习如何用英文来准确表达。对京剧文化的深入探讨,目的是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促进他们萌生出传承与弘扬民族艺术的责任意识。

④课后巩固

课后作业共有三项,一是通过写作的方式再次谈论京剧,进一步落实课上所学内容,让学生对京剧的了解由口头落实到笔头;二是向外教介绍中国传统戏剧—京剧;三是上网查询与中国戏剧有关的信息,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点,在下节课与大家分享。

(5)研究课的效果

一节中国传统戏剧的课程学习,学生的收获远远大于课本知识,这种收获也不局限在具体信息的扩充,相关语言的学习上,更为重要的是思想上的变化与情感上的触动。学生们在访谈中表达了对类似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中多多渗透的愿望,也觉得他们有责任来弘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也体现出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2. 通过对比分析,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

案例1:Module 1 Lesson 3 Weddings

本节课介绍了西方的婚礼习俗,教师采用中西方文化对比的方式,先是从西方的婚礼誓言引入,让学生诵读西方婚礼的誓言英文版,并将其翻译成中文,感受西方文化对婚姻的理念,西方国家是在牧师的见证下许下爱的誓言;然后引出中国婚礼中新人要举行的拜堂仪式: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中国是个重视家庭,崇尚孝道的国家,古语云:“百善孝为先。” 所以婚姻里有诸多敬重、感恩父母的细节,如拜高堂、为父母敬茶等。相互尊重是中西方婚姻中共同的理念,彼此尊重,不离不弃。中国的夫妻对拜和西方的结婚誓言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体现了文化的相通之处。引入这些内容,除了扩充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同时也是对学生的感恩教育。

除此之外还介绍了中国传统婚姻中的一些英文表达,如上花轿、掀盖头、闹洞房、踢轿门、跨火盆等传统习俗。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和讨论,学生们能够说出西方婚礼的誓言,了解了西方的婚礼习俗,同时对中国传统婚礼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用简单的英文描述,这又为他们向自己的外教James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富有趣的内容。

案例2:Module 1 Unit 3 Lesson 4 Memories of Christmas

在讲授“Memories of Christmas” 时,文章中介绍了西方人在庆祝这个节日时的传统活动,圣诞节对于西方人的重要性正如春节对于中国人。这样两个节日特别容易形成两种文化的对比,它们之间有太多的相同之处,也有诸多的不同。

圣诞节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而春节更具有民俗和民族性。一个古老而重大的节日承载着丰富的节日文化,蕴含着厚重的民族文化。两个节日之所以相似,是因为两个节日都蕴含着团圆、亲情、祥和、喜乐、幸福的文化。体现了人们渴望快乐、幸福的共同心理。通过对两个节日的对比,让学生们对节日背后的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也能够用英文来准确描述自己国家最重要的节日。

教学体悟

1. 转变思维,依据学情,在英语教学中恰当地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内容

许国璋(1980)强调学习英语的同时要提高母语及母语文化水平,曹文(1998)、刘长江(2003)及陈申(2001)等也同样认为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但是能够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而且能够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文化,从而实现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人们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否则,这种英语教育就是失败的。

以往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们关注的主要是西方文化的导入,对于学好一门外语必须了解它所承载的文化这一点有了高度的认同,却很少去想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英语教学有怎样的关系。通过实践可以感受到,因为英语是门世界语,用英语去表达我们的思想,传播我们的文化,可以实现与西方人的直接对话,这是英语教学对于祖国文化的传播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的英语课堂同样肩负着传播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2. 母语文化材料对第二外语的习得有着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

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学习者的母语文化方面的教学材料,能够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英语口头表达能力。

在本节课中,教师大胆地引入了中文歌曲《说唱脸谱》。这个素材的引入,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不同颜色的京剧脸谱所代表的角色特征和为什么当代年轻人不喜欢京剧这两个环节的处理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和表达欲望增强了,表达内容的丰富性和准确度也有了提高。

3. 根据传统文化内容的不同,渗透的方式可以多样化

从本研究中的几节课来看,研究者分别采取了中文歌曲辅助教学、文化对比、与外教的实战交流、小组合作上网查询、共同分享等多种方式来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只要是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都会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他们深入的思考,另外,同伴的分享也让他们获益良多,在动手实践中巩固了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地道表达,在与外教的实战交流中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激发了他们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使他们体会到了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参考文献

Dajani. D. J. Using Mother Tongue to Become a Better Learner[J]. MET, 2002, 11(2),65-67.

Cheng Xiaotang.Culture of Learning and ELF in China. 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 Chinese English Teaching.[J].Vo1.23 No.1, March, 2000.

Smith. L.E.(ed.) Readings in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M]. Oxford: Pergamon, 1983.

许国璋.Culturally loaded words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J].现代外语,1980(4):19-24.

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

邓念利.浅谈母语认知及母语文化在二语习得中的积极作用[J].读与写杂志,2009(4):26-27.

师海歌.应用母语文化进行英语教学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2005.

刘长江.谈外语教育中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的兼容并举[J].外语界,2003(4):14-18.

曹文.英语文化教学的两个层次[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3):10-14.

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胡文仲.文化教学与文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1992.

胡文仲.跨越文化的屏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市昌平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脸谱母语京剧
母语
帖脸谱
京剧表演开始了
做个脸谱迎『六一』
我的京剧之路
灶王爷的“脸谱”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母语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