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动导学 明学暗导

2015-12-01严桑桑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圆柱体正方体曲面

严桑桑

学习《物体的形状》一课,是一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次接触认识图形的特征,但大多数学生在学龄前已对立体图形有初步的认识,能初步辨别不同的立体图形。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将立体图形进行分类,让学生对图形特点产生初步的认知;通过小组合作动手触摸感受立体图形的特点,以它们的相同特点进行分类,从而对立体图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安排有趣的练习,兼顾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的同时,帮助他们对不同立体图形的知识进行链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对数学中的立体图形与生活中物体的形状有所衔接,并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互动导学策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片断一:在操作中感知形状的特点

师:原来你们对它们挺熟悉的,那么让我们先通过摸一摸来进一步了解这些形状。看老师怎样摸它的面,你们能像老师这样去摸一摸吗?(示范摸每个面的方法)要求:(1)先每人选一件物体并摸一摸它的面。(2)组内互相交换再摸一摸其他物体的面。(3)组内说一说每个面摸上去有什么特点。

师:谁来说说你选了什么物体?它的表面摸上去有什么特点?

生:我选了长方体,表面摸着平平的、滑滑的。

师:是这样的吗?同桌两人拿一个长方体再摸摸看。像这样平平的面,我们把它叫作平面。你们还摸到什么也有平面?

生:正方体。

同桌讨论:那它和长方体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生:长方体是长长的,正方体是方方的。

师:长方体的每个面的大小、形状怎么样?正方体呢?

生:长方体有的面不一样,正方体的都一样。

师:谁来说说圆柱体的面摸上去有什么特点?

生:有平平的面,也有弯弯的、圆圆的。

师:像这样弯弯的、不平的面叫曲面。那哪里是平面,哪里是曲面?谁来指一指?原来圆柱体的上面和下面是平面,它的身体是曲面。那你们觉得球的表面是平面还是曲面?

生:曲面。

师:球有平面吗?

生:没有。

……

在学生小组合作、带着问题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产生疑问的地方进行收集,在之后的汇报过程中,以师生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各种形状的特点的同时,对立体图形间不易区别的知识点进行提问。如长方体和正方体上的面的大小、形状的特点是否相同等。

在引导学生自主解疑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对这四种立体图形进行无形的串联。从最熟知的长方体都是平面,但大小形状不都一样,到正方体有大小形状相同的平面,引导学生在认识平面的同时,建立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联系。在低年级学生的认知中,圆柱体是圆的,球也是圆的,但这两种形状却是不同的。学生所指的“圆”其实是指形状中的曲面,让学生在认识平面的基础上对曲面进行对比,从而发现所谓的“圆”其实是“曲”。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立体图形的特点来区别它们的不同形状。

在此过程中,教师并非立刻做出评价,而是提出跟进性的问题,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及其特点。在教师的追问过程中,让学生结合操作过程中的实践经验进行思考、自我追问,从而培养低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

片断二:在练习中内化知识间的联系

师:你们看这是?(球)它变成了?(圆柱体)又变成了?(正方体)现在魔术师想把它变成长方体,你有什么好建议?

生:可以左右、上下、前后拉长。

师:看!是这样变吗?(动画演示)除了拉长,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还可以压扁。(动画演示)

……

师:下面老师想来和你们玩个游戏。请人上来摸一摸,说说摸到的物体有什么特点,让其他小朋友猜猜是什么形状。

生1:我摸到的物体都是平面。

生2:我猜是长方体。

师:还有其他可能吗?

生3:可能是正方体。

师:那么这个物体还有其他什么特点吗?

生1:每个面大小形状都一样。

……

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安排有趣的游戏作为练习,不仅巩固了之前所学习的立体图形特点,而且内化了学生对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在学生认识图形过程中,常把上下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辨认为正方体。在通过把正方体变成长方体的过程中,让学生感知,无论是拉长还是压扁正方体,所得到的长方体也有两个面是正方形,而这种形状是长方体。在正方体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联系,从而为二年级学生对这两种形状的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工作。

通过学生摸物体猜形状的活动,内化学生对不同形状特点的认识。从回答学生的假设答案中,让提问学生明白在清楚描述物体形状的特点后,才能分辨出正确的形状。同时,初步培养低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猜想、验证的能力。

片断三:在探究中深入对形状的认识

师:请你带着这两个问题去试着滚一滚这些物体。通过刚才的滚一滚,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圆柱体和球能滚动,长方体、正方体不能。

师:有补充吗?

生:我还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能滑动。

师:那谁知道为什么长方体和正方体不能滚动吗?和它们的特点有什么关系吗?

生: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都是平平的。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平面,没有曲面,所以它们不能滚动,但它们能滑动。那圆柱体和球滚动的方向一样吗?它们滚动的方向不同和它们的特点有什么关系吗?

生:不一样。圆柱体是朝一个方向滚动,球是朝任意方向滚动。球都是圆圆的,所以朝任何方向都能滚动,而圆柱体只有身体是圆圆的,横过来只能朝前后滚。

……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形状在动态时的不同,进一步深入学生对形状特点的认识。以前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停留在“哪些形状能滚动?哪些不能?”“能滚动的形状是朝什么方向滚动?”而未对这些形状为什么能滚动、为什么不能滚动进行提问。这样,学生只停留在对形状滚动的浅层认识中,没有与形状特点建立对应的联系。

教师在这样的情况下追问“为何有些形状能滚动而有些形状不能?”引导学生对形状产生的动态现象与形状特点相结合进行思考,能滚动是因为圆柱体和球都有能让它们滚动的曲面,而不能滚动是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只有平面无法滚动,但它们却能滑动。在探究能否滚动的原因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朝不同方向滚动的原因进行思考。此时,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也容易将问题与形状的特点相结合来思索问题的答案。探究的过程不应该只是让学生知道、分辨,而应该让学生深入思考产生现象的原因。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同时,养成“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的思考方式。

利用互动导学策略中的睿智理答策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特别针对低年级学生,教师的适时追问才能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师生问答、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低年级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教师利用学生自主生成的语言、情境,让低年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也突出教学重点。

学生和教师在互动导学策略中,“明学”“暗导”两条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教师对教学重点紧紧把握、深入引导。这一策略在研究教师如何教的同时,更关注学生如何学,关注学生发展性学习的同时也帮助教师的自身发展。

(作者单位:上海嘉定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圆柱体正方体曲面
附加整流装置的圆柱体涡激振动数值研究
给正方体涂色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数小正方体
相交移动超曲面的亚纯映射的唯一性
拼正方体
圆环上的覆盖曲面不等式及其应用
找出圆柱体
基于曲面展开的自由曲面网格划分
确定有限多个曲面实交集的拓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