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助推山区教育均衡发展
2015-12-01程建明
程建明
左权县地处山西省晋中市东南部,太行山主脉西侧,原名辽县,是以抗日名将左权将军英名命名的革命老区,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现有中小学49所,教学点12个,教职工1954人,在校中小学学生22026人。
近年来,左权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以应用驱动和管理创新为支撑,以“三通两平台”为核心,各项工作快速推进。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变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和肯定,受到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的好评。
今年左权县启动实施的教育“438工程”,把推进教育信息化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来抓,紧紧抓住“全面改薄”的良好机遇,积极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大力提升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中的配置、管理和应用能力。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左权县促进教育均衡,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
一是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大幅改善,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得到夯实。2011年以来,左权县累计投入2350万元,为全县所有学校接入10兆~100兆专线光纤并接入晋中教育城域网,为所有教师配备办公电脑,实现每师一机。所有学校配备了学生机房,所有班级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为8所学校配备了教学录播教室,12个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实现全覆盖。
二是教育管理信息化全面推进,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大幅提升。从2015年起,将各学校电教设备、校园网、网站以及安全和应用管理等统一外包,建立PPP县校企合作运行维护机制和智能应用管理机制。
三是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共享,“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局面初步形成,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实现新突破。目前全县所有教师全部建立了个人工作室,县校建立了学科协作组,初中学生全部建立了个人学习空间;教师能利用晋中网络教研平台协作互动,形成了“一点两圈三条线”的立体化教学体系。教师课件、微课、课堂实录、集体备课、教学心得等全部上传到晋中市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技术还让山区寄宿学生改变了学习方式,为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各学校为学生适时开放计算机网络教室,为学生宿舍配备学习电脑并安装行为管理软件。同时,还将北京九州中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E周同学云学习平台、微课资源放到网站上,供学生自主学习。
2.“优质资源班班通”成果凸显。依托完善的电教设备、优质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教育教学实现了革命性变革。启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已有300余名教师参与了晒课,带动了教育理念变革和模式创新。通过录播教室和视频教研互动系统,全县“六大教学盟区”全部实现远程视频教研和课堂实录全覆盖。
3.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左权县积极与专业企业鑫泰运维公司合作,多媒体教室和学生计算机教室全部安装了“教育信息化应用统计分析云平台”。实时数据无需调查,各校教育信息化配套情况、设备维护情况、教师代课情况、多媒体使用情况和信息技术课开设情况一目了然。对教师应用情况可实现月统计、月通报,对多媒体和计算机应用实现了科学化、动态化、智能化管理,大大促进了师生信息化应用的兴趣和积极性。2015年5月,由教育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青岛联合主办的“全国教育信息化应用展览”会上,该平台还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展演,受到国内外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信息技术给山区教育带来革命性变革,它正在助推着山区教育更加均衡、更加公平、更加灿烂。今后,左权县将紧紧围绕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以支撑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以有效机制的构建为引领,以“三通两平台”为重要抓手,全面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面深化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为实现“互联网+教育”战略和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支撑。
(作者单位:山西左权县教育科技局电教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