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疗法治疗急性荨麻疹

2015-12-01王宏刚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7期
关键词:曲池风团荨麻疹

王宏刚 于 霞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米东医院,乌鲁木齐830021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

荨麻疹,中医学称之为“隐疹”,西医学认为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引起的暂时性、局限性真皮充血水肿反应,以皮肤出现红色或白色风团为临床表现,根据病程不同分为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两型,急性患者发病常在数天至6周。慢性患者常因急性荨麻疹迁延不愈而成,因此对于急性荨麻疹应及时有效根治,不可拖延。我科运用针刺穴位治疗急性荨麻疹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80例急性荨麻疹患者均是我院2012年2~10月来门诊就诊且诊断明确[1]。排除标准:①伴有心慌甚至血压下降的过敏性休克症状的患者。②胃肠道黏膜受累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的患者。③累及喉头、支气管时,出现呼吸困难的患者。④近1周内未口服抗组胺药或皮质类固醇激素及抗生素类药物的患者。按其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15~60岁;平均病程14d。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7~58岁;平均病程18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维生素C注射液1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滴,口服氯雷他定片(商品名:开瑞坦)10mg,日1次。

治疗组予针刺穴位治疗,主穴为风池、曲池、合谷、足三里。风热客表加大椎、血海;风寒束表加风门、肺俞;脾胃湿热加三阴交;气血两虚加气海、膈俞、脾俞。患者取坐位,穴位常规消毒后,用捻旋进针,留针15min以上。两组均1次/d,1周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判定疗效,治疗期间记录皮损改善情况。治疗期间痊愈者即停止治疗。

临床症状评分标准:荨麻疹症状和体征采用4级评分标准[2],按0~3级对患者临床主客观症状评分。①风团数目:0分为无风团,1分为1~10个风团,2分为11~20个风团,3分为>20个风团。②风团大小:0分为无风团,1分为风团直径≤1.5cm,2分为风团直径≤2.5cm,3分为风团直径>2.5cm。③瘙痒程度:0分为无瘙痒感;1分为轻度瘙痒,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2分为中度瘙痒,可忍受,对正常生活和工作有一定影响;3分为重度瘙痒,不能忍受,明显影响生活或睡眠。④风团持续时间:0分为无风团,1分为≤1h,2分为≤12h,3分为>12h。⑤风团发作次数:0分为无风团,1分为风团出现1次/d,2分为风团出现2~3次/d,3分为风团出现>3次/d。

治疗结果

疗效评价标准:根据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总积分评价疗效。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痊愈:SSRI≥90%;显效:60%≤SSRI<90%;好转:20%≤SSRI<60%;无效:SSRI<20%。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见表1。两组治疗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比较(±s)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40 19.27±3.44 4.41±4.34对照组40 19.39±3.28 7.50±4.58

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见表2。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穴位能迅速止痒退疹,对治疗急性荨麻疹有明显疗效。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讨论

荨麻疹属于中医“隐疹”范畴,本病的临床表现特点是突发局部或全身大小不一的风团,突起皮肤表面,剧烈瘙痒,搔抓后风团增多,加大。风团出现得快,消退得也快,此起彼伏,消退后不留痕迹。根据发病时间的长短,一般把起病急、病程6周以内者称为急性荨麻疹。中医认为,荨麻疹的发病与素体禀赋不耐,加之风、湿、热诸邪侵犯皮肤有关。或外感风寒、风热;或饮食不节,伤及脾胃;或肺卫肌表不固,风邪乘虚而入。西医学认为,荨麻疹是诸多因素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常规治疗方法为采用1~2种以上的抗组胺药物,而这些药物一般都有嗜睡等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不能长期应用。而针灸疗法对人体免疫系统有明显广泛的调节作用,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所选穴位曲池、合谷属手阳明经穴,有通经络、行气血、疏风清热退隐疹的功能,且曲池穴有止痒功效[3];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穴,有养血凉血之功,故能清血分之热,以散瘀导滞,疏调肌肤腠理之气机,而宣散邪热;足三里穴可补中气,化瘀消滞,清阳明之热;三阴交属足太阴经,乃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可养血、活血、润燥止痒;膈俞属血会,能活血止痒,与血海穴相配寓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整体穴位配伍,再随证配伍其他穴位,能起到很好的通经活络、润燥止痒功效。综上所述,针灸可以提高低下的免疫功能,又可抑制亢进的免疫功能,最终目标使机体的免疫功能恢复正常或处于最佳状态,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其治病的免疫学机制及穴位的特异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张学军 .皮肤性病学[M].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15-116.

[2]Gratta CE.Autoimmune urticaria[J].Immunology and Allerg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04,24(2):163-181.

[3]张志礼 .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80.

猜你喜欢

曲池风团荨麻疹
荨麻疹不仅仅是皮肤病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荨麻疹很少是过敏
基于《针灸大成》的曲池穴穴位本意及临床应用探微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
小穴位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