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人类学视域下贵州白裤瑶“猴鼓舞”的文化解读①
2015-12-01陈国余张录文贵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贵州民族学与人类学高等研究院暨贵州师范学院中国山地民族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18
陈国余 张录文(1.贵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贵州民族学与人类学高等研究院暨贵州师范学院中国山地民族研究中心 贵州贵阳 550018)
体育人类学视域下贵州白裤瑶“猴鼓舞”的文化解读①
陈国余1,2张录文2
(1.贵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2.贵州民族学与人类学高等研究院暨贵州师范学院中国山地民族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18)
“猴鼓舞”是贵州荔波县白裤瑶祭祀祖先的一种舞蹈形式,也是极具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形式,为人们所认知白裤瑶的宗教文化、社会习俗与传统体育提供了重要的视窗。从体育人类学视角出发对白裤瑶猴鼓舞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深入挖掘它的多元社会功能,揭示民族传统深刻的文化内涵,这对传承与弘扬民族传统具有重要的学理与现实意义。
体育人类学 白裤瑶 猴鼓舞 文化 贵州
学界根据瑶族自称、他称和风俗习惯,将瑶族分为3大支系,即盘瑶、布努瑶、茶山瑶[1]。白裤瑶属布努瑶支系,主要分布在贵州荔波县瑶山瑶族乡和广西南丹县八圩瑶族乡、里湖瑶族乡一带,因祖辈一年四季头戴白布帽,着黑衣,穿白短裤而得冠以“白裤瑶”之称。白裤瑶拥有悠久绚烂的文化传统,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为传统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个民族,享有“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之盛誉。其中,“猴鼓舞”便是白裤瑶民族文化中的一支奇葩。“猴鼓舞”主要流传于贵州荔波县瑶山瑶族乡白裤瑶地区,是白裤瑶祭祀祖先的民间传统舞蹈。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猴鼓舞”与白裤瑶的宗教文化、风俗习惯、民族音乐等紧密融合,为研究白裤瑶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1 白裤瑶“猴鼓舞”的历史源流
猴鼓舞,瑶语称“玖格朗”,是贵州荔波县白裤瑶先民为纪念祖先和向猴子感恩而自发形成的一种祭祀舞蹈。关于猴鼓舞的起源,在贵州荔波县白裤瑶地区广泛流传着关于猴子解救白裤瑶祖先的民间故事。瑶族的祖先从遥远的广西一路迁徙而来,途中遭遇危难,幸被一群猴子所救,并一路护送到达目的地。瑶家后代为了纪念祖先的迁徙之苦和猴子的护送之功,就模仿着祖先爬山涉水的情景及猴子们攀爬跳跃护送祖先的神态跳跃起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猴鼓舞[2]。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被关注的今天,风格独特和内涵丰富的猴鼓舞也逐渐为人们所重视。2008年6月,贵州荔波县白裤瑶猴鼓舞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充分说明了猴鼓舞在白裤瑶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白裤瑶“猴鼓舞”表演形式
白裤瑶猴鼓舞的表演主要在葬礼中举行,其表演形式活泼生动,颇富神韵。其中,木鼓与铜鼓是必不可少的两件道具。制作木鼓,取一截直径约1 m的“姑叫”(瑶语)木,凿空木心,在一端蒙上牛皮,即算完工。铜鼓直径约50 cm,高约30 cm,形如坐墩,鼓面中心有12角星,周边镶满精致的花纹,击打时绑束腰间,发出悲欢哀怒之调。
猴鼓舞的表演均有男子完成。木鼓手的角色最为关键,他是领舞者,同时为舞蹈伴奏音乐。整个舞蹈表演出场人数逐渐增多,依次分为“单人、双人、集体”三个段落,各代表开路、走路、送老人之意。
第一段为“引子”,三声枪响后,站在木鼓旁的鼓师敲响木鼓,此时,全部的铜鼓也铿锵齐鸣,鼓师们自奏自舞,引领全场。过了一会,铜鼓声戛然而止,木鼓师双手持鼓槌,面向铜鼓手相击3次以示拜谢,而后绕木鼓翩翩起舞。有一人跟在鼓师后面,随之摆动身子,按鼓点一蹲一站,模仿猴子攀摘姿态,时而以鼓槌敲击鼓边,时而以两鼓槌互相碰击,或左或右,时快时慢,粗狂敏捷,颇似猴韵。围观的亲戚朋友则随之发出“唔!唔!唔!”的呼声,场面热烈。此段为双人表演。第三段集体表演时,鼓师站在木鼓后擂鼓,7个或9个男子穿着烂衣裤,披着破斗篷,背着斗笠,围鼓一圈,踩着鼓点节奏起舞。他们时而蹲下,时而站立,模拟祖先跋山涉水之艰辛。其余亲友则原地踏脚助兴,气氛格外浓烈。此时的葬礼,“木鼓声、铜鼓声、鼓槌相击声、众人踏步声,凑成一副副刚柔交融的山韵[3]。”
三段跳完即完成第一轮,孝子斟酒敬献舞者,以示感恩。主持葬礼者则呼丧家祖先之名姓,并哀声道:“你放心去吧,无牵无挂地去吧,我们敲响铜鼓,木鼓送你去。鼓声为你开路,送你到祖先那里去安身!”此时,在场子孙与亲友伴着鼓声,弯着腰,又做出爬山涉水的模样,原地踏步,象征着护送死者的灵魂前往祖先栖居之地。稍作休息,鼓师与舞者开始第二轮的舞蹈,动作与第一轮相同。第二轮跳罢,鼓师擂鼓五次,大声呼喊:“后生们,亲友们,统统跟我回来!”亲友们依次挺起腰杆,抬起头来。鼓师再击鼓2次,再次急呼:“掉队的灵魂快快回来!”此举意在亡者灵魂已安然归西,生者魂魄也全部返回。丧事主持者依次按顺、逆时针绕棺3圈,对天发箭3支,击破手中竹筒,此时鼓师停止击鼓,并从架上倒下鼓来,收拾回家。“猴鼓舞”表演全部结束[2]。
3 白裤瑶“猴鼓舞”的多元文化内涵与社会功能
粗犷拙雅、别有韵味的“猴鼓舞”融合了白裤瑶的神话、传说、歌舞、礼乐等文化色彩,把巫术与礼仪杂糅议题,生动地呈现了瑶家人古代狩猎生活的情景,成为白裤瑶宗教祭祀活动的重要组成,并一直鲜活地传承至今。
3.1丧葬仪式的重要载体
白裤瑶的丧葬仪式大致有4个主要程序:洗尸入馆、砍牛致哀、跳“猴鼓舞”、哀悼发丧,其中跳“猴鼓舞”是不可或缺的,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其意在缅怀先祖、送去世的老人荣归西天。没有跳“猴鼓舞”的葬礼是不完整的,离开了“猴鼓舞”死者的灵魂则无法达到祖先的住所,从这个意义上讲“,猴鼓舞”则成了通达生者与亡者两个世界的神圣媒介。如,在“猴鼓舞”最后阶段,铜鼓的敲击节奏并不复杂,但要反复敲击14次,前7次代表亲友们送死者去阴间要过7关;后7次则表示送葬亲友在返回人间的途中又顺利通过这7关,平安到达[4]。再如,“猴鼓舞”的动作韵律比较平稳,上下蹲颤幅度均匀,适中,较慢的节奏向祖先表达心中的虔诚和敬重[2]。
3.2族群认同的鲜明标识
传说是一个社会群体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公共记忆。记忆可分为个体记忆和公共记忆,后者属于特定聚落空间内部的共同记忆,与其他地域、民族、阶层、族群、组织等的记忆有着明显的差异[5]。“猴
队员扫清了篮下的最后一道障碍。高大内线队员在防守时不得畏手畏脚以免陷入犯规的泥淖。第四,手触防守(hand-check)的非法化。尽管这一规则利弊存在一定争议,但是这一规则非法化后,外线持球队员的第一步起步更加顺畅却是不争的事实,结合超强的跳投能力,外线队员变得更加难以防守。
同时从20世纪90年代公牛连冠时期出现的“乔丹原则”使得判罚中有意无意围绕部分球星的“体毛哨”不断出现,由于其绝大部分都是出现在在外线明星球员身上的,使得跟他们对位时防守队员不得不有所忌惮,也从客观助力的外线的强势。
5 商业运营的需要
众所周知NBA是一个商业联盟,吸引球迷注意力,争取大额的转播合同,丰厚的商业赞助是其根本目的。20世纪80年代NBA陷入财政危机一度面临破产,大卫·斯特恩出任总裁后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使得NBA迅速崛起大有成为北美四大体育联盟之势。而NBA的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来将还是激烈精彩的比赛商品供给,为了弥补乔丹退役后的巨星空缺,NBA一直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然而球星的培养本身并不是一件唾手可得的事情,但是让比赛变得更加好看却容易得多。相比较内线的稳扎稳打篮下得分,外线队员的凌厉突破扣篮,急停三分投篮则显得更加具有观赏性,同时也更容易与不同球迷引起共鸣——小个子同样是球场的焦点。跑轰的兴起与外线的繁盛无不迎合了这一趋势。NBA有转播历史以来,收视率最高的是1998年公牛队对阵爵士队的18.7%,最低的是2007年马刺队对阵骑士队的6.2%,同时历史第二低的收视率是2003年马刺队对阵网队的6.5%。1998年是乔丹总决赛最为伟大的高光时刻,创下的收视记录至今无人能破,而很不幸历史最低记录两次均与马刺队有关,其以内线球员邓肯为核心的朴实篮球或许赢得许多传统球迷的喜爱,但是确实不能为更广大球迷所接受。而2015年总决赛勇士队对阵骑士队两支外线超级球星引领的球队总决赛平均收视率为13.9%,创下了后乔丹时代收视率的最高值。
收视率只是NBA商业运营众多指标中相对重要的一个,其他相关商业产品效益的与此密不可分。NBA的核心是篮球比赛所展现出来的篮球技战术技艺,让这一切发展繁荣的却是其强大的商业运营保证。
总之,“外线崛起”已成为当今NBA不可忽视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内线实力的衰落;速度型战术打法的兴起;投篮的进步;规则的修改和NBA商业运营推广的需要是其主要原因。事物的发展总是呈现出阶段性的,也许未来会有若干个超级内线产生再次统治比赛,NBA历史也曾出现过控球后卫的短缺,以及后来优秀空位的集体爆发;也许会出现如NBA名帅帕特莱利预言的将来比赛是由5个2 m左右队员对抗的比赛。然而认清当前世界最高水平的篮球竞技比赛特点,领悟、学习其优势对指导篮球训练比赛,欣赏NBA竞技比赛是大有裨益的。
[1]SPORT-REFERENCE[EB/OL].http://www.sportsreference.com/.2015.11.
[2]阮永福,郭永波,李强.现代篮球跑轰战术特征及应用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28(6):729-734.
[3]sports.sohu[EB/OL].http://sports.sohu.com/s2015/.
G853/857
A
2095-2813(2015)12(b)-0220-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5.220
①2015年贵州师范学院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贵州荔波县瑶族濒危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与研究》(2015YB030)研究成果。课题项目: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贵州师范学院中国山地民族研究中心基地项目“贵州瑶族传统体育及保护传承研究”(项目编号:2015JD088)。
陈国余(1983—),男,汉,广东湛江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张录文(1977—),男,汉,湖南洞口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海外瑶族文献研究、外国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