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新闻论文能获中国新闻奖新闻论文不可忽视写作与编校质量
——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新闻论文审核情况的实证分析与思考
2015-12-01马兴宇
□ 文/马兴宇
中国记协印发的《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将新闻论文定义为:以新闻实践活动和新闻理念、新闻理论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文章。在中国新闻奖目前设立的29个评选项目中,新闻论文每年作为单独的一类作品申报、参评。在中国新闻奖评选种类的区分上,新闻论文的属性是学术研究类文章,它既不同于消息、评论、通讯、系列报道等纯新闻类作品,也不同于杂文、文艺评论、特写、报告文学等新闻副刊作品,更有别于版面、栏目、漫画、摄影等新闻承载平台或新闻表现手段,独立性与特殊性均很强;就其对新闻界所起作用而言,新闻论文具有总结实践经验、传递业界动向、拓展业界视野、沟通业界学界、指导新闻实务、提升新闻界理论思维能力等多重功能,其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均不输于其他种类的参评作品。
一、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新闻论文审核情况概述
由中国记协组织评选的中国新闻奖和长江韬奋奖,常被新闻界称为“两奖”,是经中央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和优秀新闻工作者的最高奖。中国新闻奖每年评选一次,长江韬奋奖每两年评选一次,“两奖”因其评选范围的广泛代表性、设奖层次与主办机构的权威性,因其对我国新闻事业所起的作品标杆、观念引导、规律导引、创新示范、改革引领等多方面作用,而受到新闻实务界与新闻传播教育界、学术研究界的高度关注。[1]
设立“两奖”审核委员会,是中国记协对“两奖”评选制度进行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审核委员会制度自2014年“两奖”正式评审前推出,经过两年来的两度运行和两个年头“两奖”评选质量的实践检验,证明一定程度上确实起到了“确保中国新闻奖权威性与公信力”[2]的效果,虽然新闻实务界与学术界对于审核标准的掌握与审核结果的判定也存在异议,但总体上看,各方面对“两奖”审核委员会的设立及工作是普遍支持和认可的。
2014年7月11日至16日,由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从各地、各单位推荐的专家库中抽取32名人选组成的首届“两奖”审核委员会在北京集中,按专业特长和参评作品类别分为11个小组开展了第一次审核工作,委员们来自全国的新闻媒体、新闻教研机构、新闻社团和中国记协。2015年7月13日至18日,由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从专家库中抽取的40位同样来源的专家组成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审核委员会,分为13个小组,在京对参评中国新闻奖的全部作品(包括自荐和他荐作品)进行集中审核。
本人去年经单位推荐和中国记协选拔,被抽取为委员参加了首届审核委员会的工作,参与了文字消息、评论、漫画、国际传播文字类、长江韬奋奖文字代表作参评作品一组的审核。今年中国记协为确保审核工作的延续性和稳定性,采取“以老带新”的办法,由评选办公室从上届审核委员中遴选12位委员作为留任骨干,并分别担任各组组长,以迅速带领本组成员进入工作状态。本人作为“老人”也忝列留任委员中,并担任组长,与一位来自新闻媒体的领导和一位来自新闻院校的专家共同组成新闻论文审核组,负责组织推荐的新闻论文的初次审核工作(部分自荐和他荐作品由另一文字组委员负责初审)。[3]
根据首届审核委员会确定并经第二届审核委员会进一步细化和强化了的三句话——“一字一句,一分一秒;只辨是非,不论优劣;集体过堂,协商一致”——的审核原则,按照个人审读(听、看)、小组讨论、主任会议汇总、最后全体会议审定的工作流程,两届审核委员会在审读工作量大、时间紧、情况复杂的高压力状态下,不分昼夜协作奋战,较好地履行了职责,基本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各方面评价较好,审核结果向社会公布后反响巨大。[4]
2014年首届审核委员会共审核“两奖”参评作品742件,审核发现存在各种明显瑕疵作品338件,占到审核作品总数的45.6%;对其中存在原则性、事实性差错及有两处以上文字、标点、语法、逻辑错误的149件作品,经全体会议审定后作出撤销其参评资格的建议,占到审核作品总数的20%。今年因长江韬奋奖不评,委员会只审核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虽然2015年报送的中国新闻奖作品因审核工作的倒逼、传导效应而使委员们感觉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在总计交付审核委员会审核的856件参评作品中,仍发现有323件作品存在663处各种差错,差错作品率仍占到审核作品总数的37.7%;对于这些差错作品,审核委员会按照《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的规定和委员会职责,依差错情形分别向中国新闻奖评奖办公室和中国新闻奖评选委员会提出了撤销参评资格、有两处及以上差错但可保留参评资格、有一处差错但不得获一等奖、有差错但《评选办法》没明确规定需要研究、没差错但质量确实不高可撤销评奖资格等不同的建议;其中,经全体审核委员集体审议,最终作出撤销参评资格建议的作品共168件,占到审核作品总数的19.6%,仍几乎接近五分之一。[5]
在两届审核委员会建议撤销的作品中,新闻论文所占比例两年中都居最高。2014年中国新闻奖报送新闻论文参评作品共67件,经评奖办公室审读和审核委员会审核两个环节,作出撤销作品参评资格建议的差错作品达36件,最后提交评选委员会定评的仅有31件,仅占最初报送总数的46.3%;今年中国新闻奖报送新闻论文参评作品共89件,被撤销参评资格36件,仍占到论文申报总数的40.5%。
二、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新闻论文典型错误示例
《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第7条规定:存在导向不当、有不良社会影响及新闻要素不全、事实性错误和意思表达不清或有歧义等情况的作品,不得获奖;存在词序错乱、成分缺失、指代不明、事实交代不清、语句杂糅、归类有误等情况的作品,不得获一、二等奖;存在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多字、落字等情况的作品,不得获一等奖;存在使用成语不规范、缩略词语不当、生造词语、指代不统一、词语搭配不当、数字单位缺失、前后表述不一致等情况,不影响文意的,不得获一等奖;但上述作品在同一件作品中出现两次以上的,不得获奖。这些要求涵盖的是所有申报中国新闻奖的29类评选项目,新闻论文类作品自然也应按这一标准来衡量。
通观两届审核委员会建议撤销资格的各类新闻作品,存在明显导向错误、有不良社会影响等重大问题的作品也有,但所占比例极微,绝大部分作品被撤销是因为存在语言文字错误和表述不当的错误。审核委员会的报告中将这些带有共性的错误归纳为十大类: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字、词误用(包括明显的错字错词,同音词的误用,“的、地、得”的误用,不规范成语的使用,不当的词语缩略,生造的词语或表达);直接引语使用不当;代词误用;数字单位缺失;词语搭配不当;词语重复;句子成分缺失;语句杂糅;硬凑句式。
我们在审核今年的参评新闻论文时发现,之所以新闻论文最终被撤销比例最高,恰恰也是因为不少论文中存在大量的语言文字差错和表述不当的错误。兹就一篇论文中就存在多处差错的情况及审核意见试举两例。
案例一:论文《新闻舆论监督职能发挥刍议》
1.【原文】新闻舆论监督在实践中,发挥监督作用时经常遭遇尴尬局面。此类事例经常见诸报端,比如201O年3月5日,时任总理温家宝刚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差错情况】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1)“遭遇尴尬局面”后应为逗号。
(2)“见诸报端”后应为句号。
(3)“政府工作报告”应加书名号。
2.【原文】由于这些误区的存在,导致对新闻媒体的曝光谈之色变,听之不悦,设置重重阻碍,甚至发生武力冲突。
【差错情况】“武力冲突”用词不当,应改为“暴力冲突”。
3.【原文】舆论监督“对于构建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强大的促进功能”,制约权力以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表达利益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扬善抑恶以彰显诚信友爱,营造氛围以激发社会活力,整合关系以保证社会安定有序,关心自然以优化人类生存环境。因此,转变观念,积极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
【差错情况】病句,缺主语,表述不清。
4.【原文】即便是负面的情况,只要正确面对、恰当处理,对与事实不符的报道进行澄清说明,对实情的报道及时整改,并及时向媒体通报,积极应对,消除负面影响。
【差错情况】病句,缺失句子成分,表述不完整。
5.【原文】一要必须深入实际,掌握实情,努力做到客观准确,绝不能道听途说。
【差错情况】词语重复。
案例二:论文《浅谈全媒体环境下版权管理和交易》
1.【原文】在技术革新带来迅捷传播的同时,也深刻改变了传播业态,具体表现为传播主体增多……
【差错情况】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具体表现为”后面应加冒号。
2.【原文】传统广电媒体要适应这些改变,当务之急是认清新媒体传播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差错情况】标点符号使用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点”后面应加冒号。
3.【原文】1.交互性,在全媒体环境下……。2.分众性,受众被分类……。3.开放性,……。4.全民性,……。5.数字化性,……
【差错情况】
标点符号使用错误。从上下文看,“交互性”“分众性”“开放性”“全民性”“数字化性”后应改为句号。
“数字化性”为生造词语。
4.【原文】另外个别新媒体竭力滥用或扩大,技术中立下的“避风港原则”,为侵权行为开脱,免去赔偿责任,这些都给版权保护工作带来不少困难。
【差错情况】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应删除“扩大”后的逗号。
5.【原文】全媒体、大数据时代,传统媒体无可挽回的丧失了平台优势、渠道优势和资金优势。
【差错情况】“无法挽回的”应改为“无法挽回地”。
当然,像“吵得很火”(应为“炒”)、“巴马等一批全国著名的长寿村”(“巴马”是县而不是村)、“使报道变得具有说服力、人情味、丰富多彩”(“具有”“丰富多彩”不通)、“节目编辑就会经常献身”(“献身”应为“现身”)、“新闻媒体必须把触角不断向上攀升、向外延伸、向内提升”(“触角”怎么“向内提升”?)“官方微博……将习总书记的音容笑貌、精彩语言等网罗其中”(用辞严重不当)这样明显的错字、病句、搭配用辞不当等问题,更是在不少论文中频频出现。限于篇幅,难以一一例举。[6]
三、错误原因分析及几个对策性建议
这些被撤销参评资格的论文,不少是刊发于国内知名的新闻核心期刊、百种重点期刊、双效新闻期刊、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等国家级期刊和国家级、省级党报上,根据本人多年从事新闻文字工作的经验可以推测,在这些新闻论文的写作与编校环节,一定存在导致出错的一些共性原因,也一定存在不少可以提升文字质量与办刊质量的空间。所以综合个人参与论文审核的感受,也参考两次参加审核时听闻的委员们的见解,谨就新闻论文出现差错的原因及提高论文文字质量的对策,略陈浅见。
第一,一篇论文中出现不少差错,责任首在编辑与校对,说明刊载这些论文的报刊或因为编辑数量少、审稿任务重,或因为编辑基本业务技能不扎实,或因为内部审校制度不健全,没有尽到把关者的责任。为此,有必要呼吁各类刊载新闻论文的平台特别是新闻类学术刊物重视编校人员责任心与职业荣誉感的养成,加强编辑校对的入职培训与技能培训,完善内部的审校制度与质量监控。
第二,论文作者理应负起第一作者的责任,以同样的态度同等对待新闻作品与新闻论文的质量。新闻论文具有不同于其他新闻类作品的特殊功用,就新闻工作的全局而言,其重要性不仅不亚于、有时甚至要超过一篇新闻作品的作用,既然立意要写作一篇表达自己观点与见解的新闻论文,就应认真谋篇布局、精心构思打磨,至少使其在文字质量方面不要低于新闻作品。特别是从每年报评中国新闻奖的新闻论文来看,不少作品出于各新闻单位的业务骨干甚至是报台老总之手,相信只要认真对待,从这样的文字高手手里出来的论文本应该是文通字顺、意切辞美的佳作上品。
第三、报评中国新闻奖的新闻论文应该都是优中选优的作品,还出现这样大面积的差错,可想而知一些报刊上的其他新闻论文的文字质量也足堪忧,也说明有关监管机构对刊物质量的管理、监控存在漏洞。有鉴于此,国家和地方相关管理机构应对精神产品的质量真正负起责任,强化对刊物编辑、校对人员的入职资格审查、业务培训、专业技术能力与资格考核认定,加强报纸期刊质量的监控与奖惩。
第四、通过查看部分论文作者或单位,要求中国新闻奖评奖办公室和审核委员会复核的意见,笔者感觉,一些复核意见引证有据、论述在理、解释得当,应当受到高度重视,甚至启动复核程序。毕竟撤销或降等参评作品,不仅关乎中国新闻奖的声誉与公信力,也关乎参评单位与个人的职业荣誉与声誉。按照目前的审核及申请复核程序,审核委员会的工作结束后,作者单位或个人的申诉意见不再送达审核委员会,而由评奖办公室直接受理并另行组织复核,缺乏工作的延续性,也缺乏公开性和透明度,容易受到申诉者的置疑。因此笔者也想向中国新闻奖评奖办公室建议:在办公室接到申诉者的申诉意见后,是否能考虑在评选委员会还未开始定评之前这段时间,采取各审核小组委员通讯复议、主任组长办公会通讯复议或召集部分委员再集中复核一次等灵活方式,由审核委员会对申诉意见最后确定审核建议,然后再由中国记协作出是否同意申诉意见的决定。
(作者是《光明日报》新闻研究部主任、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审核委员会委员)
【注释】
[1]参见唐绪军撰写《2014年“两奖”审核委员会工作报告》第3页。
[2]参见《光明日报》2015年8月3日刊发记者柴如瑾采写通讯《以“三严三实”精神确保中国新闻奖权威性和公信力——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审核委员会审核工作侧记》。
[3]参见唐绪军撰写《大处着眼 小处入手 为中国新闻奖评选当好参谋——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审核委员会工作报告》,2015年10月。
[4]分别参见《光明日报》2014年7月28日记者邓凯采写通讯《为中国新闻界树立典范——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三届长江韬奋奖审核工作侧记》和《光明日报》2015年8月3日记者柴如瑾采写通讯《以“三严三实”精神确保中国新闻奖权威性和公信力——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审核委员会审核工作侧记》。
[5]参见唐绪军撰写《2014年“两奖”审核委员会工作报告》《大处着眼 小处入手 为中国新闻奖评选当好参谋——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审核委员会工作报告》相关内容。
[6]关于两届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的差错情况,可参见唐绪军两份报告分别所附《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差错案例》和《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差错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