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管理的高职院校学生入党培养研究与实践
2015-11-30梁惠枝
梁惠枝
【摘 要】当前,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党建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比较缺乏对学生党员入党培养的数据管理研究,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特殊性,以信息化管理为抓手,研究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通过高职院校学生党建目标的分析以及实践路径的探索,完善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模式,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入党培养;人才培养;基于数据管理的研究
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和党的活动主体,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的建设一项经常性重要工作。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规范发展党员工作,保证发展党员质量,对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提高发展党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党建工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构成,入党培养是党员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学生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的重要领域和空间。通过高职院校学生党建目标的分析以及实践路径的探讨,构建以党建促人才培养的新的党建工作模式,有利于提升党员学生自身的成才质量,促进和改善全体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状态;也将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和办学实践提供新的内容、新的方法,为相关的理论研究提供新的素材。
一、 基于数据管理的学生入党培养的研究价值
对高职院校学生入党培养工作取得的优秀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根据高职院校三年学制以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从大学生党员发展的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毕业生党员三个阶段,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特点,制定学生入党申请人各培养阶段的合格指标,探索建立相应的具有特色的教育培养模块,形成规章制度和考评指标。
在此基础上,借助我院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的优势,通过“学生入党培养”管理模块采集日常管理数据,提取各培养阶段综合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探索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特殊性及其实践方略,完善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模式,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依据。
(一)完善高职院校学生党建与党员毕业生状况研究
通过“党员毕业生对党建工作的相关性评价”、“用人单位对党员毕业生与非党员毕业生的评价对比”等,验证提高学生入党培养质量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促进党员毕业生成长成才的党建工作经验,通过理论推导以及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分析,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建目标进行再思考,以期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学生党建的目标定位,完善以学生党建促人才培养的实践方案。
(二)融入职业素质养成的学生团建工作模式研究
指导和带动学生团建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要求。基于高职学生大多数是团员的实际情况,通过“学生党建带团建”的方式,指导和引导学生团建工作添加职业素质的养成,将学生党建促进党员学生成才所获得的优秀经验推广到更大层面的团员学生中。如:指导团员的教育、评价工作,指导团委组织开展职业实践型社团活动等。
(三)促进党员学生的成才示范机制研究
通过发挥党员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学生党建促进人才培养。在发挥党员学生隐性示范之外,发挥党员学生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显性作用,是党员学生示范机制的研究重点。如:党员学生的示范内容、形式,党员学生的具体帮扶制度等。
二、基于数据管理的学生入党培养的实现途径
依托我院CRP(校园资源管理系统)平台搭建的党务管理系统,自主开发的《党务管理》系统中“学生入党申请”模块,通过“学生入党培养”管理模块采集日常管理数据,提取各培养阶段综合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探索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特殊性及其实践方略,完善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模式,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依据。
进入“学生入党管理”模块后,将展示具体申请人从“递交申请书”到“正式党员”的详细信息,内容涉及常规信息、党校学习情况、思想汇报、获奖情况,以及学生入党申请人各培养阶段指标达标情况等。
“学生入党管理”模块设计了入党培养过程不同培养对象类型的达标项, “学生入党申请”模块全部设置完备后,就可实时查看学生入党申请的数据与培养标准的匹配情况。如果某一指标项目尚不达标,则色标将显示为红色;如数据达标,则色标显示为绿色(如图所示)。
这种细分目标的培养机制要求我们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差异化优势,使其成为受党教育、助力成才的表率。在大一两个学期感知教育和系统教育的基础上,大二第一学期开始发展学生党员,并且将学生党员的发展与学生个性化成长机制结合起来。每一个新发展的学生党员根据其个性特点给自己制定一个大学学业规划,并且将个人学业规划与考察期、预备期表现统一,以作为预备期考评的依据。
细分目标的培养机制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主动性,使其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激励。
党务管理系统数据源头唯一,实时采集,用户共同维护,信息共享,使党务工作者及时、方便、快捷地了解发展对象的详细情况,提供入党培养各阶段情况的参考数据。
三、基于数据管理的学生入党培养的实现平台
学生从申请入党到成为预备党员,开展以“五个表率”为内容的系列党务活动,按照培养阶段的时间顺序,以“数据管理、过程监控”的方式有效结合大学不同阶段学生所处的特定环境和自身发展的需求,从而将党性培养和成才教育科学性的交织起来,以高校党建工作为抓手实现人才培养的全程化和系统化。
大学生党员是经过党组织严格审查和长期考验的优秀学生,在学生中具有较高威望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是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表现突出的青年学生骨干,研究表明,多数学生党员可以在以下若干方面起到模范表率作用。
(一)成为政治理论学习的表率
理论素质是共产党员政治思想素质的核心,学生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必须加强政治学习,自觉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入党后的继续学习,深化个人理论素养和对党的认识,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主动联系同学,积极向其他同学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他们端正入党动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政治上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进步。
(二)成为学习专业知识的表率
邓小平曾经说过,“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包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成为各种专业的内行,并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比一般人负担更多的工作”,“没有专业知识,又不认真学习,尽管你抱了很大的热心建设社会主义,结果做不出应有的贡献,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甚至还起相反的作用。”学生党员在专业知识学习方面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其他同学形成良好的学习风尚。作为大学生党员,首先,要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使自己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其次,不断拓宽知识面,丰富自己的头脑;第三,在学术上刻苦钻研,关注社会经济热点问题;第四,主动帮助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毫无保留的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在班级里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学术氛围,在学习上发挥表率作用。
(三)成为志愿服务的表率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使党员真正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大学生党员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来体现自身的先进性,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具体的学习和生活中,大学生党员应该及时了解同学们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性的工作,为同学排忧解难。大学生党员要通过积极投身社会志愿服务工作,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也为其他同学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长提供服务,从而使自己在实践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党的先进性。
(四)成为克己奉公的表率
先进党员的标准和党员意识不仅是一种政治上的要求,更是道德上的规范,他要求每个学生党员以先进党员为榜样,时刻提醒自己党员的服从性。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产生冲突时,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大到关系党和国家命运、声誉的事件,小到身边的宿舍卫生,学生党员都应该身先士卒,积极主动为集体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维护党员形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五)成为律己明人的表率
大学生党员要得到其他同学的普遍认可,起到良好的带头和示范作用,就要在生活中强化自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力。要努力做到品行端正,敢于坚持原则,作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纠正学习和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特别是在现在的学生群体中,很多学生害怕得罪同学,不愿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于自身的缺点错误,由于自尊心的驱使,不敢面对和承认。所以,学生党员是否能正确对待批评和自我批评是非常重要的。具体来说,自身有了缺点、错误,诚心诚意地接受同学的批评,对于到其他同学的不文明行为或违反校纪校规行为,也应该敢于当面指正,而不是背后议论和猜疑,努力做到荣誉面前不争功,成绩面前不自傲,原则问题不妥协,困难面前不退缩,树立共产党员良好的作风。
四、基于数据管理的学生入党培养的推广意义
大学生党建工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入党培养是学生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和学生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的重要领域和空间。
通过高职院校学生党建目标的分析以及实践路径的探讨,构建以党建促人才培养的全新党建工作模式。一方面,有利于党员学生自身的成才质量的提升,通过党务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入党培养对象的实时监控,将人才培养由质性评价向量化评价的转变,极大地促进了人才培养综合素质状态的改善与提高;另一方面,也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信息化实践提供新方法、新手段、新内容,为后续相关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素材。
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及人才培养,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因此,基于党务管理系统的数据管理进行高职院校学生入党培养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编写组,《党建热点面对面》,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9月.
[2]陈潮光,《大学生党建工作教程》,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
[3]王书会,《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
[4]齐小萍、樊至光:“校园资源计划”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2012年第5期.
[5]张晞、徐相林、魏胜能、彭华林:高等职业院校CRP 系统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2年第13期.
[6]蔡向阳:《党的信息化的创新与发展》,《信息化博览》2009 年第12 期.
[7]王福恒:《社会信息化与党建现代化》,《党史博采》2007 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