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式教学在高职武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5-11-30任学锋阙海祥

武术研究 2015年10期
关键词:武术教学探究式教学

任学锋 阙海祥

摘要:近年来,高职武术教学发展不尽人意。学生的习武热情减退成为当前高职武术教育的症结所在。文章结合实践教学经验,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高职武术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以探究式教学理论为依据,围绕武术的实战技击,提炼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是促进高职武术教学健康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 高职武术 武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10—0051—02

武术是中国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是传承民族文化,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为了继承和发扬这一重要的民族传统文化,20世纪80年代教育部就将其列为高校公体课的一项重要内容。许多高职院校也比较重视学校武术教学的开展。但如今,高职院校武术教学的开展情况并非一帆风顺。“比如一些学生起初对武术很感兴趣,但在接触之后便开始对武术产生厌学心理。究其原因,可能是武术教学内容与其本质属性的偏差所致。教学内容枯燥无味、缺乏创新,使得当前学校武术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

1 当前高职武术教学的现状

1.1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学生在初入武术课堂的时候,积极性都很高,他们对武术的了解大都是从武侠影视作品开始的,他们觉得武术很神秘,对武术充满渴望。他们习武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成为“武林高手”,或能有一定功底,在关键时刻可以临危不乱,防身自卫甚至打抱不平。可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发现这样的武术课成就不了自己的武术梦,曾经的激情慢慢的变成了应付考试的无奈。

1.2 重套路轻技击

研究发现,大多数高职武术教学基本上都是武术套路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任务只是让学生熟练掌握武术套路的技术动作,没有讲清动作的技击内涵及其运用,学生只是简单的进行肢体动作的模仿,不知其所以然,也就渐渐失去了攻防作用。在考核评价上,教师也只是以套路动作的技术评分作为评分标准,没有实战技击内容。

武英满在《关于北京非体育类高校武术课程现状及改革研究》一文中研究发现“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源于对影视中武林高手的崇拜,渴望学到中国传统武术具有真正技击的内容,而不是花架子。但高校武术教授的套路多是从健身的角度出发,对攻防避而不谈或者简单介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打了折扣,有些学生只能硬着头皮学习”。

1.3 教学内容陈旧

目前,大部分高职武术教学内容依然是国家规定的套路,而且有些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编排的。比如二十四式太极拳,它是国家体委于1956年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改编而成,又于1978年编入体育教材并被列入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计划中的。还有初级长拳,有些学校仍在教授以前编排的套路。这些内容复杂难学,技击性不强,难以满足学生防身自卫的要求。

邓永明在《高校武术选项课的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一文中指出,目前各院校武术教学的主要内容依然是初级长拳第三路、初级剑、太极拳、太极剑等老套路。大学生对学习武术感到枯燥、缺乏兴趣的原因2--就是对武术教学内容不满意,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被动学习使得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1.4 教学形式单一

目前,大部分高职武术教学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法,即老师示范,学生模仿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普遍反映武术课堂教学气氛单调、枯燥乏味、教师要求太高、一些难度动作做不了等问题,这也导致高校武术课学生逃课严重、老师敷衍了事,甚至有的学校将武术公体课变成公共体育课或游戏课等情况。

综上可见,当前高职武术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形式单一,在教学过程中以套路教学为主,忽视了实战技击,从而使学生在武术的认知方面存在理想与现实的较大落差。由此造成的结果是,学生由无限的热情逐渐陷入到枯燥无聊、应试的地步。学生兴趣的逐渐减退是目前高职武术教学的症结所在。

2 探究式教学的内涵及其在高职武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1 探究式教学的内涵

探究式教学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施瓦布教授在“教育现代化运动”中倡导提出的。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学生应像“科学家”一样,以主人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精神、价值观的教育,并发展自己的个性。它更能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主动、轻松,视学习为乐趣,更富于创新,这同传统教育下学生被动、负担重,视学习为痛苦,缺乏创造性的状况有天壤之别。

2.2 探究式教学在高职武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高职武术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具有以下重要作用:第一,探究式教学可以在武术课上营造逼真的“武林”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第二,探究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模式”。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给与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有别于传统的被动学习的模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三,探究式教学倡导团队协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后,各抒己见,然后自由组合,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思维,不同的灵感就会在交流中碰撞进发,既拓宽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又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人际交往的能力。综上可见,在高职武术教学中,探究式教学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习武、研武的热情,解决高职学生习武兴趣逐步减退的问题。

3 探究式教学在高职武术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3.1 创设实战情境,挖掘探究动机

在教学开始之前可以放一些武术背景音乐,例如《男儿当自强》、《精忠报国》、《中国功夫》、《醉拳》等。这些背景音乐可以迅速的调动起学生的习武热情,让学生热血沸腾,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有条件的院校,可以播放武术相关的视频,例如“散打王争霸赛”的片段、省级以上武术比赛视频、电影明星的习武片段等,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欲望。

3.2 以技击为核心,提炼教学内容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武术感兴趣,除了愿意学习和了解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以及其深刻的文化内涵以外,将其作为一项实用性较强的防身技能也是他们学习武术的重要原因。武英满在《关于北京非体育类高校武术课程现状及改革研究》一文中,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源于对影视中武林高手的崇拜,渴望学到中国传统武术是具有真正技击的内容,而不是花架子。”陈秀霞也在“调查学生最感兴趣的武术内容分析中发现,学生对攻防技术的学习兴趣较高,教师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在对套路动作的讲解时多侧重攻防技术的讲解和演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

可见,除了武术蕴含的民族文化以外,学生对武术最感兴趣的地方就是技击。因此,要以技击为核心,提炼教学内容,才能真正吸引学生的目光。

3.3 围绕技击内容,优化教学形式

确定技击动作为教学内容,然后以此为中心展开教学、训练。以“格挡冲拳”为例:首先,教师做动作示范,讲解格挡冲拳的技击要素;其次,引导学生分析影响技击效果的因素。若想拳打的更有力度,就需要有更强的臂力、腰腹力量和腿部支撑力量。若想打的更快速准确,就需要身体有更好的协调性、柔韧性;然后,根据提高技击效果的需要制定身体素质练习的内容和方法,如利用俯卧撑练习提高臂力,利用蛙跳练习提高腰腹力量和腿部支撑力量,利用转腰和拉伸练习提高柔韧性,通过套路练习提高自身协调性。最后,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检验“格挡冲拳”的技击效果,再根据训练效果的反馈修改训练方法,依此循环。如此,学生不但对武术动作本身的兴趣日渐浓厚,而且对身体素质的练习也越来越重视。

3.4 突出实战技击,践行武德、武礼

在探究式的武术教学中,其考核评价也与传统教学评价不同。探究式武术教学注重学生对技击探究过程的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发展。此外,武术的探究式教学更注重的是动作的实战技击性,提倡技击动作要学以致用,在用的过程中检验学习效果,并不断体会、思考、练习、进步。在考核过程中要包含技击动作的限制性两两实战,相互检验动作的技击效果。追求技击的过程亦是武德、武礼的践行过程。endprint

猜你喜欢

武术教学探究式教学
中小学武术教学的层次要点及其运用探析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探究式教学法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要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