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竞技太极拳运动员临赛技术训练模式的构建研究
2015-11-30赵保强
赵保强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法、专家访谈法、总结归纳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优秀竞技太极拳运动员临赛技术训练模式的理论依据、原则及其结构要素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优秀竞技太极拳运动员临赛技术训练模式,以运动竞赛学、竞技武术套路训练规律、竞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参赛竞争对手整体备战信息为理论依据;以灵修激励、针对性、节能与高效、程序化为基本原则;由技术训练的指导思想、目标、分析、程序、评定、实现条件等要素构成一个合理、可行的操作模式,为优秀太极拳运动员临赛技术训练质量提升,获得稳定的竞技状态提供明晰的操作方法以及参照模式。
关键词:优秀运动员 竞技太极拳 临赛技术 训练模式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10—0028—04
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太极拳,在竞技运动的影响下,形成了具有现代竞技特征的武术套路竞赛项目。竞技太极拳是全运会武术套路比赛、世界武术套路锦标赛等重大武术赛事的竞赛项目之一。优秀竞技太极拳运动员成套技术中动作质量的完美呈现、演练水平的神韵展现、难度的稳定表现是获得优异成绩的关键。这一“关键”的获得,取决于临赛训练运用科学、有效的技术训练模式。通过查阅竞技太极拳技术训练与竞赛的文献发现,对优秀竞技太极拳运动员临赛技术训练的研究较为缺失。因此,探索和构建优秀竞技太极拳运动员临赛技术训练模式,对充实竞技武术套路运动项目参赛理论,改进竞技太极拳训练方法,提高技术训练质量,确保运动员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具有现实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对优秀竞技太极拳运动员临赛技术训练模式的依据、原则、结构要素的理论研究,为我国各省市竞技武术套路教练员与运动员临赛技术训练提供可行的方法与思路。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优秀竞技太极拳运动员临战技术训练模式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运动竞赛学与运动训练学专著以及竞技武术套路、竞技太极拳大赛和竞赛训练等文献。梳理、分析及归纳现有研究成果,系统了解竞技太极拳理论与实践研究最新动态,为本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1.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电话和座谈两种方式,对竞技武术套路的教授、国际级裁判和太极拳国家级教练进行访谈和讨论,听取不同声音,集思广益,使研究更为严谨和有效。
1.2.3 总结归纳法
全面细致地回顾和总结教练员多年带队的实践经历及记录训练过程相关的数据资料,采集优秀太极拳运动员项目技术训练(动作质量准确率、难度动作成功率、演练水平层次)信息,整理积累的素材,为研究获得第一手资料,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1.2.4 逻辑分析法
运用理性判断、逻辑推理、因果分析等逻辑方法,对优秀太极拳运动员临赛技术训练过程进行探讨以及对模式进行分析论证。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优秀竞技太极拳运动员临赛技术训练模式构建研究
(1)依照运动竞赛学理论
“运动竞赛学是以运动竞赛过程为研究对象”,优秀竞技太极拳运动员临赛技术训练,以运动竞赛学理论为依据,有助于教练员清晰、深刻认识运动竞赛的基本问题,理解比赛制胜因素、规律,赛前直接准备和临场指挥等具体问题,为教练员科学、有效构建和实施临战技术训练模式提供理论指导。通过运动竞赛学理论,促进技术训练模式内外部趋于稳定、有效,发挥积极效应,为优秀太极拳运动员的临赛技术训练达到比赛实际要求提供有利保证。
(2)遵循竞技武术套路训练规律
竞技武术套路临赛期主要训练任务侧重于技术训练,兼具心理与身体训练,通过技术训练,找出影响技术发挥稳定性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择要方法与手段,并对技术细化,艺化及强化训练。围绕运动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展开有序、有目的的训练,以此获得竞赛所需的竞技能力和调适出有效的竞技状态。
(3)熟知竞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
熟知规则是为临赛期技术训练有针对性,进而产生效率。一是深入分析竞赛规则,按照评分标准设置个体技术达标强化训练,力求技术无扣分点,实现技术完美性;二是合理利用竞赛规则,发现规则中利于运动员技术的评分标准,合理运用规则中未标示的评分标准;三是透彻研究裁判工作,其中包括裁判的评判水平、尺度,判罚特点,技术风格的倾向以及预判规则出现变化等细节,提出应对措施。
(4)掌握参赛竞争对手整体备战信息
借助各方资源详尽掌握竞争对手备战的各种信息进行客观比较。其目的是更清晰的认识自己存在的问题(难点和绝招)。其中应包括对手的目标任务、竞技状态变化规律、技术长处和短板、以及科、医工作等信息的收集,通过收集的信息,为临赛有效训练,扬长避短,弥补缺陷,增强技术实力和参赛能力提供操作性的实施策略。
2.2 临赛技术训练模式的基本原则
(1)灵修激励原则
临赛期教练员采用目标、集体荣誉、关怀、榜样或物质奖励等形式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运动员动力,但目的单一化,只刺激运动员自身潜能的表层,未能唤醒其深层的潜能。因此,在临赛期太极拳运动员技术训练中,运用灵修激励,开发运动员深层潜能。所谓灵修激励是指运动员身、心、灵的对话和交流,运动员通过身、心、灵的贯通,突破过往制约,汲取力量和勇气,唤醒内心最深处的动力源泉,达到内外和谐统一。将灵修激励融入至临赛期训练至比赛过程,将激励转变为激发潜能,实现运动员身体潜能的开发,心理潜能的调动,精神潜能的释放,帮助运动员了解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塑造、形成优秀运动员的行为习惯。
(2)针对性原则
所谓针对性原则,是指应对不同技术风格、不同性格心理、不同目标诉求的优秀太极拳运动员采取不同训练手段的针对性。对优秀太极拳运动员临赛期技术训练中,尊重和充分考虑运动员个体的差异,结合其历年训练情况(技术、身体、心理的优缺点)及对手整体训练情况等各方面分析与评定,借助综合分析,发现与竞争对手间的差异,制定出适合运动员个体专门、针对性的训练计划,突出个人特点,进行针对性、专项化、个性化、程序化的训练,定期模拟比赛、实战测验,全程和单场实战演练,会诊总结。力求参赛运动员在技能、智能、心理和体能上得到充分的挖掘和提高。endprint
(3)节能与高效原则
临赛期技术训练过程中,如何做到既出成效又能节能(省时、省力)的效率训练,为了使节能和高效两者并存,笔者通过从事竞技训练和教练的实践经历,结合太极拳运动自身的项目特点,总结提炼出节能与高效训练原则。具体而言,在临赛技术训练中采用,“弹性时间训练”与“比赛达标式训练”的组合方式。通过贴近实战的弹性时间安排,按照比赛规则的标准进行高效训练,节省运动员生理和心理能量,调动主观能动性,促其自觉主动的投入到训练中,激发其潜在能量,减少机体损害,提高技术水平,增强夺金综合实力。
(4)程序化原则
临赛期技术训练的不同环节,经过多次实施、变换、调整,完善后逐渐形成相对合理、稳固,可重复运用,富有效率的操作序列(步骤)。这些序列也就符合了程序化原则,程序化是训练过程各实施环节“有序”的具体表现。临赛期技术训练的有序性,有助运动员清晰明确自身应先解决问题的步骤及重要和次要的问题。这样可节省自身心理和生理能量,有效达到训练要求,完成训练任务。另一方面,有利于教练员节省精力与时间,关注优秀运动员重点要解决与提高的技术问题。在具体操作上,要求一切从实战需要出发,教练员需熟悉技术训练模式的各个环节的运用,把握技术训练模式各要素,进一步把相应的训练作为一个稳定的程序,融入到训练各环节中,并加以贯彻执行。
2.3 临赛技术训练模式的结构要素
临战技术训练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模式紧密围绕参赛优秀运动员的技术稳定性,整个模式的结构要素,不是单一,而是多元。临战技术训练模式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指导思想、目标、程序、评定及实现条件等要素,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彼此相互关联,相互协助,缺一不可,如图1所示。
(1)技术训练的指导思想
临赛技术训练模式以坚持遵循竞技太极拳项目稳、美、韵、新制胜规律为指导思想,对优秀运动员的太极拳技术训练,进行科学、合理、优效的贴近实战的弹性时间与计划安排。训练以人为本,帮助运动员成为优秀的自己,挖掘潜力和潜能,严格要求,开拓创新。通过模式产生的效益为运动员节省其生理和心理能量,使其自觉主动认真的投入到高效益的临赛技术训练中,保持和提高技术水平和竞技能力,增强铸金实力。
(2)技术训练的目标
技术训练的目标是对运动员技术训练中技术发生变化的一种预设,是完成技术训练任务的指南,是构成技术训练模式的核心要素之一。“设定目标需符合科学、合理、可行、灵活、具体、定量、具有挑战性的原则”。以技术动作完成指标(太极类项目竞赛评判与技术要求)为主。突出细化动作质量、艺化演练技巧、固化难度稳定性,实现动作难度2分;动作质量5分;演练水平3分的技术标准,达到全套技术动作无扣分点。在技术达标基础上,进一步要求运动员对指标进行超越性训练,达到稳定运动员的心理,控制自己行为,避免不确定因素干扰,将其注意力引导至需要完成的技术,力求完美发挥个人技术水平和竞技能力。以竞赛规则的评判指标为技术训练目标,使训练目的明确,实施清晰、具体,避免训练过程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技术训练的分析
技术训练的分析是根据竞赛的具体要求,有效分析竞争对手与本方运动员技术环节的优势与劣势,找出症结所在。为运动员技术实力增加厚重的取胜砝码。针对技术所需进行以下分析,如图2所示。
①分析竞争对手技术的总体情况。掌握所有竞争对手技术的各种情况。如对方本项目技术的演练特点、风格、套路的技术动作编排、难度技术动作的稳定性以及绝招等技术情况。
②分析本方技术的总体情况。根据竞争对手,在本方技术(套路编排、音乐编配、服装、难度稳定性、动作质量、演练风格特点)等基础上进行综合对比和分析,寻找与对手之间的差距,提出应对策略。在短时间内扭转劣势,使运动员在技能水平上充分超越竞争对手。
③分析影响技术发挥的可控和不可控因素。可控因素包括运动员自我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行为、技术动作;不可控因素包括场馆、场地、器材、天气、观众、对手、裁判。从中找出对运动员有利与不利的条件,化不利为有利,以有利为制胜突破口,降低和化解不利条件带来的风险影响。
通过技术训练的分析,清晰地认识自我与竞争对手之间存在问题。通过与竞争对手技术各环节的详细对比,发现自己与竞争对手的本质差异,对自我进行针对性调整,制定详细对策与措施,获得竞争优势。
(4)技术训练的程序
技术训练的程序是详细说明训练不同课次各环节实施的逻辑步骤,以及完成该步骤的具体任务。按照目标和计划对各环节,按有逻辑、有先后的顺序依次进行序化操作。技术训练的程序既要考虑技术训练的完整性,又要关注运动员的技术,心理、体能,年龄、性别等特征。从操作性视角,技术训练的程序是临赛期技术训练的核心,是实现技术训练模式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如图3所示。
技术训练的程序,确立了操作的各个序列,明确了每个序列的目的。在序列依次进行时,各个序列形成联动衔接,借助衔接的序列,为教练员指导和运动员训练提供清晰、具体的行动指南。此程序的制定,有助于技术训练操作过程始终围绕运动员技术,凸显针对实际应用的技术训练程序,解决影响技术训练成效的突出问题。同时,上述技术训练程序中的板块序列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需要教练员在选择和运用时依据不同运动员个体、不同的训练内容以及不同问题灵活变通的操作。
(5)技术训练的评定
技术训练的评定,依据技术训练目标与竞技武术套路《太极拳项目的竞赛评判与技术要求》对运动员技术训练过程存在问题以及模式应用效果进行诊断性、实效性评定。技术训练的评定贯穿临赛太极拳技术训练全过程,对太极拳训练起着质量改善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修正、完善技术训练模式的关键环节。技术训练的评定由诊断性和实效性评定构成。
①诊断性评定。以竞赛规则“动作质量、演练水平、难度”三个板块评定的具体标准对运动员技术进行“诊断”,发现技术问题的症结,通过诊断辨别出哪些技术环节需要改进。评定的方法以实战达标有效训练为主,即运动员技术符合竞赛规则的评分标准。通过实战达标训练,不仅有利于运动员技术的改进与提高,“为运动员实现理想的或满意的技术状态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的活动”,还能增强技术训练的针对性、有效性以及实战性。采用手段有现场观察,技术摄像等。提升运动员以最佳的技术状态参加比赛,为获取优异成绩奠定夯实基础。endprint
②实效性评定。对运动员技术训练过程各环节、训练效果、以及模式整体应用是否科学、合理、优效的评定,既从点到面的综合评定。在临赛期技术训练过程,各个环节较有可能出现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的影响因素,如训练方法选用的错误,组织形式的失误、教练员指导能力的薄弱、训科医无法一体化等因素。因此,实效性评定的目的是排除技术训练过程,训练效果以及模式出现的障碍,改善技术训练模式的薄弱环节与实施效果,使之顺利进行,并产生训练效益。
(6)技术训练的实现条件
技术训练的实现条件是促使运动员技术训练发挥效力,达到训练目标的各种条件。技术训练的实现条件始终以运动员技术为核心,为巩固和提高运动员技术提供有力支持,如图4所示。
临赛期技术训练是一个系统,需要多个条件支持与协助才能实现,各个条件要素有不同功能,缺一不可。如太极拳项目技术训练内容以全套、超套为主,训练方法采用技术达标有效训练法、行为控制程序训练法、准备活动程序训练法以及各种心理调节法等多元训练方法。组织形式采取针对比赛条件的模拟形式,按比赛日程安排训练,穿比赛服装、变换上场顺序、观众观看或置身于观众轰鸣的环境之中,到与正式比赛相似的地点去训练和测验性比赛。同时,科研、医疗针对运动员身体的伤病、心理的诊断与调节及技术分析而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证运动员以最佳的竞技状态进行训练和比赛。各种实现条件要素在技术训练中的优效运用,对于实现竞赛目标,稳定运动员技术水平,调整竞技状态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基于上述分析与研究,优秀太极拳运动员临赛技术训练模式以理论依据为基础,按照基本原则,建构出技术训练的指导思想、目标、分析、程序、评定、实现条件等多个要素。这些要素合为一体,相互作用,形成联动、合力为优秀太极拳运动员临赛技术训练质量提升,获得稳定的竞技状态,实现参赛目标,获得优异成绩,以及临赛技术训练有序和有效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方法以及参照模式。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优秀太极拳运动员临赛技术训练模式以运动竞赛学、竞技武术套路训练规律、竞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参赛竞争对手整体备战信息为理论依据;以灵修激励、针对性、节能与高效、程序化为基本原则,为临赛技术训练模式的合理建构奠定理论基础。
(2)优秀太极拳运动员临赛技术训练模式,由技术训练的指导思想、目标、分析、程序、评定、实现条件等多个要素构成,为优秀太极拳运动员临赛技术训练质量的提升,获得稳定的竞技状态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方法以及参照模式。
3.2 建议
(1)依据参赛优秀运动员个体的技术特点、竞技能力,结合竞技太极拳项目稳、美、韵、新制胜规律,按照参赛任务,参照竞争对手,细化设定临赛技术训练各环节要素。
(2)针对临赛技术训练,设定可实现目标,详尽分析竞争对手、自我以及内外影响因素等备战情况,制定有效对策与措施,形成合理、可行的操作性临赛技术训练模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