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军“第一军刀”见证日本侵华与投降

2015-11-30倪良端

文史春秋 2015年7期
关键词:冈村何应钦军刀

● 倪良端

日军“第一军刀”见证日本侵华与投降

●倪良端

1951年夏,贵州军区举办的“剿匪胜利成果展览”在贵阳市展出。历时月余,观众十数万,盛况空前。第9馆讲解员充满激情的解说特别吸引观众。令人感兴趣的是,讲解员手中的“讲解棍”竟是明晃晃的日本战刀。好奇的观众凑上前细看:刀面上镌刻着两行工整而娟秀的汉字小楷,上款“中国何应钦将军惠存”,下款“日本冈村宁次敬献”。大多数观众明白:这是日本侵华军首领冈村宁次的指挥刀,在日本投降后呈献给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的特殊纪念品。当今,以安倍晋三为首的日本右翼势力不承认、不反省日本侵华的历史。那么,冈村宁次将“指挥刀”敬献给了中国军人,就是日本侵华的铁证。

“第一军刀”的来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按照国际惯例,战败方代表应在受降典礼上向战胜方代表呈交军刀,即收缴副武器仪式。然而,从战后东西方战略新格局考虑的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为了遏制以苏联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崛起,需要扶植和利用日本以牵制远东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为此,他对日本网开一面,规定举行日本投降签字典礼时不进行象征屈辱性的收缴副武器仪式。

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按麦克阿瑟规定函告冈村宁次:日军受降典礼时不举行收缴副武器仪式,日军代表不得佩戴军刀,日军所有的军刀均应与其它武器一律收缴。中国方面决定在日军投降签字日,解除日本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的军刀。这3把军刀,分别献给参与受降仪式的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萧毅肃、副总参谋长冷欣。

8月27日,冷欣率中国战后“前进指挥所”人员,分乘7架美军运输机从湘西芷江飞抵南京,为何应钦主持日本投降典礼做准备。9月6日,萧毅肃飞赴南京召开会议传达何应钦有关日本投降典礼仪式的指示,检查受降典礼准备工作。冷欣单独向萧毅肃汇报:“冈村宁次书面请示,要到机场迎接何应钦。”萧毅肃即电告何应钦“定夺”。何应钦与冈村宁次在战场上是对手,在战场下是私谊甚深的好朋友。于是,何应钦复电萧毅肃:“同意冈村宁次的请求,冈村宁次不能与中方欢迎人群站在一起,必须站在机场的另一端。”

9月8日,何应钦一行飞往南京。中午12时许,何应钦乘坐的“美龄”号专机在9架战斗机护航下飞临南京上空,徐徐降落在明故宫机场。盟军代表和萧毅肃、冷欣、谷正明、贺衷寒、马超俊等国民党军政大员一拥而上,与何应钦等一一握手,寒暄问候。南京市各机关、团体、学校的代表万余人挥舞着中华民国国旗大声欢呼,掌声雷鸣,锣鼓喧天,鞭炮声响彻云霄。

在机场的另一端,冈村宁次、今井武夫等5个日本高级军官茕茕孑立,尴尬、凄凉。

下榻南京的何应钦派他的亲信参谋密告冈村宁次:“在举行投降典礼时,你可以不佩戴军刀。你的军刀必须呈交给何应钦总司令……”免了当众呈缴指挥刀的羞辱,难堪与狼狈的冈村宁次万分感谢老朋友、好朋友何应钦。央求参谋禀告何应钦:“一定照办。”默契两下达成。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典礼仪式,在南京黄埔路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大礼堂举行。上午8时45分,日军投降代表冈村宁次等人乘车到来。他们在中外记者频频闪烁的镁光灯下苦着脸、低着头进入礼堂左侧的休息室。他们入室后即自动解下佩带的军刀,恭恭敬敬地交到中方人员手中,请求转交何应钦等。

冈村宁次的军刀

当何应钦等中国官员步入礼堂时,全场中外来宾不约而同的起立,眼光聚集在他们身上,热情的鼓掌。记者们奔前跑后选择最佳角度拍照。何应钦在受降席正中就座,海军上将陈绍宽、空军上校张延孟、陆军二级上将顾祝同、陆军中将萧毅肃分坐左右。中国受降官员坐定后,日军投降代表冈村宁次等由中国军训部次长王俊中将引领,从礼堂正门入场。他们走到受降席前,一字排开立正,脱帽向何应钦等人行45度鞠躬。何应钦欠身命令他们:“在投降席就座。”高声宣布:“摄影5分钟!”摄像机、照相机传出一片声响。全场寂静,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在冈村宁次等人难堪的脸上,热辣辣地盯得他们无地自容。

5分钟后何应钦发出命令:“冈村宁次呈交证明文件!”冈村宁次指挥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将证明文件呈递。何应钦一一检视后将日军投降书的中文文本、受领证交给萧毅肃,转给冈村宁次。冈村宁次起立,毕恭毕敬接着文书,坐下展阅。阅毕,手握毛笔在两份投降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放下笔,从上衣右袋中取出圆形水晶图章盖在签名处。起立,将降书呈递给何应钦。何应钦签了名、加盖了图章,将其中1份交萧毅肃转递给冈村宁次。此刻,是1945年9月9日9时0分。

在全场欢呼、鼓掌声中,何应钦高声宣布:“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已在南京顺利完成……”

冈村宁次等侵华日军大员曾耀武扬威的军刀,就这样到了何应钦等人的手中。

何应钦保护冈村宁次

作为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的冈村宁次,是屠杀中国军民的刽子手,在战后理应受到军事法庭的严厉审判。可是,蒋介石命令冈村宁次只能向国民党军缴械,不准向共产党军队投降。蒋介石将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改为“中国战区日本官兵善后总联络部”,委冈村宁次为总联络部长官。规定总联络部的任务:负责处理日军、日侨的遣返,担当国民党政府高级军事顾问。这样,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战争罪犯,就被蒋介石保护起来了。

充当总联络部长官的冈村宁次,被何应钦邀请到陆军总司令部秘密会谈。何应钦向冈村宁次吐露真言:“由于贵官认真负责的态度及贵司令部职员的热诚勤勉,使接收工作顺利进行。应趁此机会培育中日合作的趋势,使子子孙孙继续下去。我任军政部长以来,就提倡中日合作。但因国内情况未能如愿以偿,而日本军部内有不谅解蒋委员长和我等真意者,因此而起战端,诚不胜遗憾之至。我曾对矶谷、喜多两武官(日本驻华使馆武官)提出,如果日本侵略中国,外部势力将介入,事态将向困难发展。7月7日卢沟桥事变前夕,喜多武官迫使中国放弃亲苏政策。我曾说过中日开战两败俱伤,结果将令共产党势力扩大,此事不幸为我言中。”冈村宁次听后,感激涕零。

蒋介石秘密会见冈村宁次时表示关心与慰抚,希望与冈村宁次“加强协作,实为至要”。

受到蒋介石、何应钦等秘密会见后的冈村宁次,专门为蒋介石、何应钦写下从敌对立场看中国军队》一文。文章论述了国共军队的战略战术和作战特点,建议国民党军队如何利用共产党军队的弱点,采取特别战术对付之。因为冈村宁次为蒋介石守地盘、反共有功,946年10月国民政府行政院决定:“冈村宁次大将不得归国,但不拘留,仍以联络部长名义配属参谋若干人,于当地生活。”

1947年,国民党国防部官员王俊透露信息给冈村宁次:“据国际情况,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虽将你、松井久太郎等列入战犯名单,但暂不归国受审。为敷衍舆论,可移交军事法庭审理。”

设在东京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几次照会国民党政府,要求引渡冈村宁次、松井久太郎等到日本法庭作证,均被国民党政府拒绝。国民党军高官陈诚决定,护送冈村宁次去上海“治病”,责令淞沪警备司令部实行秘密保护。

1948年7月12日,冈村宁次到上海军事法庭“走过场”。8月23日公审结束,冈村宁次等被“押送”高境庙战犯监狱。同年11月“有病”的冈村宁次要求保外就医,获得国民党国防部恩准。

恶名昭著的侵华日军首领冈村宁次

侵华日军代表冈村宁次等人在受降仪式上

1949年1月26日,军事法庭对冈村宁次进行二审。审理结果,审判长宣布:“冈村宁次无罪!”29日,冈村宁次与259名日本战犯,分乘多部汽车离开监狱,去吴淞码头乘美国轮船回日本。当时蒋介石已下野,代总统李宗仁下令重新逮捕冈村宁次等。可是,淞沪警备司令部遵照汤恩伯的指示,扣押了李宗仁的命令。司令部派出专车将冈村宁次迅速送往码头,掩护他登上去日本的轮船。溜之大吉的冈村宁次,1949年2月4日抵日本横滨。

逃脱法律制裁的冈村宁次,1966年9月病死于日本东京,时年82岁。

解放军剿匪缴获军刀

收取了冈村宁次军刀的何应钦,把军刀带回了老家——贵阳。何应钦觉得自己保管不便,就将此刀转赠亲信张涛,并千叮万嘱一定要妥为保存。

张涛,黄埔军校第五期步兵科毕业生,长期随何应钦任副官。1941年冬任国民党第一四○师副师长时,被蒋介石以“私树党羽,破坏团结,图谋不轨”罪名撤职查办。之后,张涛在何应钦的庇护下任重庆行营警卫团团长,1948年底蒋介石的大批主力部队被共产党军队消灭后,蒋介石决定在贵州组建新军,在何应钦力荐下张涛任第三二八师师长。1949年4月第三二八师组建完毕,隶属刘伯龙第八十九军。同年11月解放军进入贵州后,刘伯龙向解放军某部接洽起义,被谷正伦察觉将刘伯龙诱骗至安顺杀害。何应钦再荐张涛,接任第八十九军军长。接任第八十九军军长的张涛得知当时蒋介石、何应钦等国民党高官要员已飞逃台湾,再也“庇护”不了自己,张涛审时度势如果继续与人民解放军对抗,是没有出路的。于是,他有意向解放军投诚。在中共地方组织的支持、帮助和联系下,1949年12月张涛率国民党第八十九军官兵光荣起义。在任第八十九军军长前,张涛已将何应钦委托他保存的冈村宁次的指挥刀转送同乡史肇周。

史肇周,贵州凤冈县臭名昭著的恶霸、地主、土匪。解放军进驻贵阳后,他深感末日已经来临。1949年底,他纠集地方股匪数千人,自封为司令。挎着张涛转送他的冈村宁次的指挥刀,吆喝匪众袭击人民解放军小分队,杀害地方党政干部和积极分子。无恶不作的史肇周一时间成为压在凤冈县人民头上的一座大山,他的嚣张气焰,直接影响着解放军发动群众和肃清残匪。解放军和民兵对史肇周匪众进行了多次围剿、清剿,其中大多数被裹胁为匪的农民已放下武器,向人民政府投诚自新,可是还有近千名顽固分子仍死心蹋地的追随史肇周,继续与人民解放军和新生的人民政权为敌,负隅顽抗。

1950年夏,穷途末路的史肇周及小股顽匪在德江县落入解放军的包围。当包围圈渐渐收紧,铁桶似的将史肇周等人围困之时,疯狂的史肇周仍把冈村宁次的军刀挎在腰间,得意忘形地双手舞弄着两支盒子枪,威逼左右匪徒:“不许投降!谁敢言投降,老子先毙了谁!”

解放军某部团长为瓦解土匪,尽可能的多挽救一些受史肇周毒害的群众,命令团政工人员向史肇周及匪徒喊话:“放下武器,立即投降!”反复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首恶必办,胁从不问。”在连续喊话和反复宣传中,众匪徒有所觉悟,枪声渐渐稀稀落落。然而打红了眼的史肇周却钻出密林,挥动着盒子枪连连向解放军射击。于是,团长命令两挺机枪专打史肇周,“哒、哒哒——”一阵清脆枪声后,史肇周的盒子枪哑了,解放军指战员冲上去,只见史肇周全身多处弹着点汩汩流淌着乌血,毙命了。

罪大恶极的土匪头子被解放军击毙后,解放军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人民群众纷纷奔走相告:“史肇周被解放军打死了!”压在凤冈县群众心中的大山被解放军掀掉了,凤冈县的土地改革运动如火如荼地发动起来,进行下去。

史肇周毙命后,冈村宁次的军刀成为解放军缴获的战利品,上缴贵州省军区。

60多年过去了,冈村宁次的那把军刀,是日本侵华的铁证,现在在哪儿?据当年在贵州军区政治部工作的老同志说:“贵州军区政治部举办‘剿匪胜利成果展览’时,有位解说员还把那把刀作为讲解棍呢。展览结束后,展品由军区政治部收藏管理,这把军刀一定在其中。大炼钢铁时,省里号召清理废旧钢铁炼钢。军区也清理了许多破枪烂械,很有可能这把刀夹在废铁中被送进了炼铁炉里……”

人民解放军原第十六军的老战士说:曾听人讲《人民日报》有则消息:称沈阳有过一把军刀露面,被在日本的冈村宁次的儿子知道后,专程来沈阳,想用高价买走他父亲的“遗物”。可是,这位藏刀人拒绝了。大家觉得这一消息有一定的可信度,当年第十六军政治部的不少同志后来去支援东北,转业到北大荒,或许他们中有慧眼识刀者打了“埋伏”,携刀去了东北。因为这违犯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一切缴获要归公”的规定,所以只能“收藏”,不便“暴露”真相。沈阳“露面”的军刀,是否就是冈村宁次呈献何应钦,何应钦委托张涛保存,张涛转送史肇周后被剿匪的解放军缴获的那把军刀呢?有待查考。因为散失民间的日本军刀肯定不止一把,就拿何应钦主持日军投降签字典礼仪式当天来看,冈村宁次等人呈缴的军刀就有几把。大家肯定,日军侵华“第一刀”仍在中国境内,这是毫无疑问的。

20世纪末,南京古玩市场上出现不少刻有“冈村宁次”字样的日本旧军刀。都是“冒牌货”,冈村宁次呈献何应钦的军刀,只有独一无二的一把!

日本侵华日军的“第一指挥刀”下落不明,见证日本侵略中国的军刀总有一天会露面的。即使不露面,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的历史也是抹不掉的!

猜你喜欢

冈村何应钦军刀
上海杭叉冈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杭叉冈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张抗战照片引发的历史解释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保护冈村宁次黑幕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保护冈村宁次黑幕
受降过程中对日本军刀的处置方式
何应钦与一九三七年川康整军
旧日本帝国军刀呈现(上)
军刀的演变
“沙漠军刀”是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地面进攻的行动代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