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儿庄战役的“中国间谍”

2015-11-30高荣伟

文史春秋 2015年7期
关键词:李宗仁台儿庄情报

● 高荣伟

台儿庄战役的“中国间谍”

●高荣伟

1938年4月7日,在日军步步紧逼、气焰嚣张,抗日正面战场连连溃败的关键时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在台儿庄上演了抗战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最为精彩壮烈的一幕——台儿庄大捷。

世人皆知李宗仁在台儿庄战役中指挥得当,善打硬仗的桂系部队英勇顽强,浴血奋战,却不知在李宗仁的背后有一位神秘的“中国间谍”在台儿庄战役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一位深具民族大义的杰出的谍报工作者,其英雄事迹早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几乎被人们遗忘了,他的名字叫夏文运。

留日归来 学历过人

夏文运,字承尧,化名何益之,1905年出生于金州老虎山会大朱家屯(今大连市金州区七顶山满族乡大朱家屯)。其父名叫夏日明,在兄弟中排行老小,人称“夏老九”,是当地有名的“车把式”。

小时候,因为夏文运长得白白净净,又聪明,又腼腆,所以大人戏称其为“夏大姑娘”。夏文运有两个姐姐,还有一个弟弟,名文玉,而姊妹兄弟当中惟有“夏大姑娘”深讨爷爷、奶奶的欢喜。8岁那年,当家的奶奶夏刘氏发话:“夏大姑娘”像一棵读书苗子,以后就别让“夏大姑娘”学农活了,让他好生读书吧!“咱老夏家也该改改门风了,说不定还能出一个识文断字的秀才呢”。从此,夏文运背上了小书包,进了当地的老虎屯第一普通学堂。

1919年,夏文运考入日本人开办的位于大连的旅顺师范学堂。毕业时他各科全优,成绩名列前3名。津田校长爱怜他的才学,特意说服“满铁”的老总,每月资助夏文运50日元,以广岛高等师范交换生的名义赴日留学,攻读历史和法学。50日元,在当时不是一个小数目。1929年,夏文运又考入了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硕士研究生。

由于经济拮据,夏文运过着半工半读的生活,以“绿蕉”为笔名,先后翻译、出版了厨川白村的《小泉八云及其他》《欧美文学评论》等多部著作。夏文运以其才华在中国新文学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1931年春,他回国应聘为奉天冯庸大学教授兼校长秘书。同年暑假,他返日进行论文答辩,拿到了京都帝大文学部的硕士学位。

1932年3月,操一口流利日语的夏文运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毕业后回到大连。此时正值“九·一八”事变爆发不久,冯庸大学被迫迁往北京。夏文运因此失业。在生活无着,报国无门之际,经人介绍夏文运进入了伪“满洲国”政府机关工作。因其“学历过人,日语甚好”,不久,受关东军司令部情报课长和知鹰二中佐的邀请,夏文运担任其随身翻译。

因“夏”字与“何”字在日语中发音相似,夏文运对外自称“何益之”。在做和知鹰二中佐翻译官期间,夏文运深受和知鹰二中佐的器重,并与土肥原贤二、坂垣征四郎、冈村宁次等日军高层混得很熟,这为他日后从事谍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泪如雨下 幡然醒悟

1931年至1936年,中国处于军阀混战时期,与蒋介石对立的广东和广西两省均处于半独立状态。侵华日军企图利用中国当时的分裂局面,煽动地方势力派李宗仁同国民政府对抗,遂派出各色人物去广州游说李宗仁。

1935年6月,夏文运陪同和知鹰二长驻广州,做李宗仁及其两广军队的策反工作。此后,李宗仁与和知的历次会谈,都由夏文运当翻译。在与日军军官周旋中,李宗仁得知日本军方分成两派,一派是以东条英机、土肥原等人为代表的“南进”派,主张迅速占领中国及东南亚,攫取资源,以战养战;另一派是以荒木贞夫大将为代表的“北进”派,主张集中力量对付苏联。而和知鹰二属于“北进”派,不支持扩大侵华战争,并与土肥原有矛盾。

在会谈中,李宗仁对和知鹰二晓之以理:日本侵略中国,必将促成中国结成抗日统一战线;中国幅员广大,人口众多,日本想打败中国决非易事。日本与德国、意大利结成轴心国,横行世界,中国必将获得有力的外援,并与世界各国联合起来,共同打败日本法西斯。和知听后,深表同感。

据《李宗仁回忆录》记载:他与夏文运多次见面,觉得其为人正派、年轻热情、才华横溢,便想唤醒他的良知。一天,在广州东山马棚岗,李宗仁密约夏文运到自己的住处倾谈。

李宗仁诚恳地问道:“我看你是位有德有才的青年,现在我们的祖国如此残破,你的故乡大连也被敌人占据,祖国的命运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你能甘心为敌服务无动于衷吗?”

尽管夏文运身受日本人的恩惠,但良知未泯。在李宗仁的开导下,夏文运顿时泪飞如雨。他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如何受日本人的欺凌,即使无意中多看了日本人一眼,也会被打得鼻青脸肿;现在虽然声名显赫,但时常受到日本人的奚落,多次遭到日本宪兵的刁难。有时候,活着远比死亡更残酷,特别是在没有出路,没有希望,甚至连解脱都无可能,一味痛苦的时候。

李宗仁紧跟着又问了一句:“何先生,假如中日之战爆发,你愿不愿意替祖国尽点力?”

夏文运

夏文运擦了一把眼泪,郑重地表示:“如有机会报效祖国,当万死不辞!”

从这时候开始,夏文运便正式成为李宗仁的高级情报人员,两人通过秘密电台和专用密码进行单线联系。夏还表示,谢绝任何报酬。

身在日营 心系中华

夏文运被李宗仁成功策反,在此后的岁月里,他“身在日营心在华”,利用和知的庇护,长期为李宗仁提供绝密情报。

1936年上半年,夏文运提供了日本派遣大批特务到印度支那活动的战略情报,李宗仁分析出日军将施行南下战略。于是,同年秋,他果断地将广西省会从毗邻印度支那的南宁迁往内地桂林,实施战略转移。1937年“七七事变”后,和知鹰二任少将旅团长,曾率部在上海与中国军队作战,后因发表反战”言论被军部褫夺兵权,调任运输司令及日军驻上海、华南特务机关长等职。尽管如此,和知仍是一个重要的情报来源。之后,关于敌军进攻徐州,突入皖西、豫南,以及围攻武汉的战略及兵力分布,我方无不了如指掌……这些情报实际都是夏文运从和知处获得后提供的。

1938年初,台儿庄战役拉开序幕。台儿庄位于苏鲁交界,为山东南大门、江苏北屏障,在徐州东北方,相距只有61公里。台儿庄若丢失,则徐州不保。李宗仁指挥的第五战区要防守津浦线狭长的一个区域,而能调动的兵马少之又少,且多是杂牌军。坂垣征四郎的第5师团从青岛向鲁南进犯,矶谷廉介的第10师团沿津浦线南攻,2万多名日军以饿狼扑食之势直逼徐州门户台儿庄。

日军坂垣、矶谷师团来势汹汹,台儿庄危在旦夕!

1938年1月底,正在李宗仁焦头烂额之际,他收到夏文运的一份绝密情报,这封密电写着11个大字:坂垣师团将从胶济线南下。李宗仁据此料定坂垣将进攻临沂,因此命令庞炳勋军团驰往临沂,堵截敌人。庞炳勋军团实际上只有5个步兵团,浴血奋战到3月中旬,渐渐抵挡不住号称“陆军之花”的坂垣师团,向李宗仁求援,而此时南北战线都很吃紧,李宗仁无兵增援。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程思远(曾任李宗仁秘书)写信证实夏文运为“台儿庄大捷”提供情报

正在李宗仁急得团团转之际,夏文运从上海租界发来绝密电报:日军南动而北不动。李宗仁像吃了一颗定心丸,他立即调整军事部署。李宗仁命令驻防在津浦线南段滁州、明光的桂系第三十一军迅速西撤,诱敌深入;命令于学忠的第五十一军在淮河北岸布防;迅速抽调张自忠的第五十九军北上。庞部、张部一举在临沂歼敌3000多人,使敌军无法立足,一退40多公里,彻底粉碎了坂垣、矶谷两师团会师台儿庄的企图,从而为台儿庄大捷创造了条件。

4月7日,台儿庄战役取得重大胜利。在1个多月时间内,中国军队毙伤日军11984人、俘虏719人,缴获大炮31门、装甲汽车11辆、大小战车8辆、轻重机枪1000多挺、步枪10000多支,矶谷师团的主力被彻底歼灭。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初期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

李宗仁对夏文运提供的情报在价值及迅速、准确方面甚是钦佩,在回忆录中写道:“何君(即夏文运)冒生命危险,为我方搜集情报,全系出乎爱国的热忱。渠始终其事,未受政府任何名义,也未受政府分毫的接济。”“其情报的迅速正确,抗战初期可说是独一无二。”

1939年4月,夏文运又从上海发来密电,详细报告日军扫荡第五战区的战略及兵力部署情报。据此,李宗仁下定决心,巧妙布阵,率部苦战月余,终于击溃进犯之敌,毙敌5000多人。

置身虎穴 屡遭劫难

1939年7月,担任国民政府最高国防委员会秘书长的张群,在接受UP(合众社)、AP(美联社)、AFP(法新社)等外国通讯社记者采访时洋洋得意,将松冈外相对汪精卫的最后通牒、日本对华工作要项等情报悉数向媒体披露。

外国记者十分吃惊,问道:“这么多绝密的日本情报,是怎么搞到手的?日本可是一个保密体制严格的国家啊!”

为了让他们相信,张群顺口回答:“这……这些情报,是我们从Shia某手里获得的。”于是,中外媒体都以重庆方面曾从“谢某”或“夏某”之手获得日本情报为主题,进行大肆报道。这些消息犹如一颗震撼弹,迅速向外扩散,日本军方闻讯后紧急追查。很快,和知鹰二少将受到怀疑,被撤掉“兰机关”机关长职务,不久被调往台湾,担任台湾军参谋长。为了夏文运的人身安全,和知特意从台湾给他拍来电报,暗示说:“上海天气不好,宜暂留香港。”夏文运立即偷偷逃往香港。夏文运前脚刚走,日本宪兵队后脚就到。他们包围了夏文运在上海的住宅,把床柜、书籍、衣物翻了个底朝天,也未能找到夏文运踪影的线索。

大朱家屯的夏文运旧居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入上海租界,夏文运因间谍嫌疑险遭日方特务逮捕,被迫逃往山西太原。至此,夏文运与李宗仁的情报联系中断。夏文运在太原先后任伪《新民报》社社长,1943年至1945年4月任伪山西省政府建设厅厅长。1946年3月,国民党军统局局长戴笠飞抵北平,偶然听说夏文运就在这里,喜出望外,亲自部署,秘密逮捕并审讯了他。为此,行期延误了一天,返回南京途中遭遇雷雨,命丧南京戴山。

夏文运被关在东城区警察署内,随时都有可能被处决。妻子陈桂珍得知消息后,立即去见李宗仁,请求援救。李宗仁于是亲自出面证明:“夏文运非汉奸,他在日伪政权所做的一切,都是受吾之派遣的。”1947年,夏文运经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保释出狱,1948年回上海定居。

解放后,夏文运被误定为在逃的“大汉奸”,捉拿他的布告贴满了他家乡的大街小巷,夏文运的子女、亲友深受连累。1950年初,夏文运被上海卢湾区警察局逮捕,经上海市委情报委员会书记吴克坚的关照,被无罪释放。之后,夏文运途经香港,辗转踏上日本国土,并在日本重新成家。后经由日本政要岸信介(1957年、1958年两度组阁,担任过3年多的日本内阁总理大臣)担保,夏文运获得居住权,并担任了日本国铁特别顾问。退休后,经营料理店为生,他多次表示欲回祖国探亲的愿望,可是,由于中日尚未建交,没能如愿。1967年,夏文运以日文出版《黄麈万丈》一书,书中只字不提曾为李宗仁密送情报一事。

夏文运曾经担任其随身翻译的和知鹰二,二战后曾任日本国铁总裁,被誉为日本“新干线之父”。上个世纪60年代初,在美国访问期间,他拜会了寓居新泽西的李宗仁。交谈中,李宗仁仔细询问了夏文运在日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并不无感慨地说:“不知什么时候再能见到老夏啊?”后来,李宗仁又在《回忆录》中多处提及夏文运,称他是“无名英雄”“对抗战之功实不可没”。1965年7月,李宗仁冲破重重阻力,返回祖国大陆。他向有关部门打听夏文运子女的情况,并希望能见他们一面。

1978年,戴着在逃“大汉奸”帽子的夏文运客死日本东京,终年72岁。为了保持自己的一颗中国心,他至死也没有加入日本国籍。

在人们的印象中,“皇军”翻译官都是为虎作伥的汉奸,而作为“皇军”高级翻译官的夏文运,却被誉为“无名英雄”——“何君这样的爱国之士,甘作无名英雄,其对抗战之功实不可没。”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夏文运在抗战时期为抗日战争所作出的贡献,这些年来渐渐地为世人知晓……

猜你喜欢

李宗仁台儿庄情报
情报
情报
情报
又见菜花黄
——忆台儿庄大捷
李宗仁尊师若父
胡友松和李宗仁
胡友松和李宗仁
交接情报
台儿庄大捷后盲目决战谁担其咎?
李宗仁军事思想论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