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应钦与一九三七年川康整军

2017-07-20刘颖

贵州文史丛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何应钦刘湘蒋介石

刘颖

摘 要:1937年的川康整军,由军政部长何应钦负责主持并顺利完成。文章以何应钦与川康整军关系为主线,从何应钦参与整军的原因、在整军中扮演的角色、作用发挥等方面着手,穿插整軍情况,梳理并论述其与此次整军的关系。作为川康整军委员会主任委员,何应钦几乎参与了整军实施前的全过程:从年初整军计划的构思、历时近4个月的协商调整和整军方案的出台,到7月赴渝主持整军会议。他凭借个人在整军过程中发挥的代表、组织和协调作用,平衡蒋介石与刘湘利益、促使中央与四川在整军问题上达成妥协,为整军的顺利推进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关键词:何应钦 川康整军 刘湘 蒋介石

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7)02-69-80

川康整军,即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政府为统一川内军政,在四川进行的军队整理活动,就是把以刘湘、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和杨森等为代表的川康实力派1手中的军队,按一定标准进行裁撤和整编,使其最终成为国家的军队。四川整军进行了两次,第一次是1935年国民政府特设机构参谋团入川后进行的初次整编,结果“其中一部份扩军,其他各部份缩军,未得其平”2,并未实现川军彻底“国家化”;第二次,即由何应钦负责的1937年川康整军。

1937年川康整军,何应钦作为军政部长,凭借特殊的身份地位、丰富的人脉圈及军事处理经验,在蒋介石的支持和授意下参与到整军中,并承担起中央负责人的角色。目前学术界关于何应钦与1937年川康整军关系的论述,主要在何应钦个人研究及四川军阀研究的相关论著中3,其虽有提及何应钦在整军中的行动和所负职责,但目前尚无专文梳理、探讨何应钦在川康整军中的作用。

川康整军研究成果非常丰富,4但直接探讨川康整军的学术论文,目前仅三篇,分别是2016年黄天华《“整军即所以抗日”:蒋介石与1937年川康整军会议》1、2005年文建辉《略论川康整军的积极一面》2,以及2009年余志君《试论1937年的川康整军会议》3。以上三篇专文(尤其是前两篇)各有侧重,都对1937年川康整军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进行了论述和分析,但同时,也都没有明确提出何应钦与1937年川康整军的关系,分析何在整军中的作用。4

作为川康整军委员会主任委员,何应钦几乎参与了整军实施前的全过程。他凭借个人在整军过程中发挥的代表、组织和协商作用,平衡蒋介石与刘湘的利益、促使中央与四川在整军问题上达成妥协,为整军的顺利推进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本文将以何应钦与1937年川康整军的关系为主线,从何应钦参与整军的原因、其在整军中扮演的角色、作用发挥等方面出发,穿插整军情况,梳理并论述何应钦与此次整军的关系。

一、何应钦参与整军的原因

此次整军,何应钦既代表中央主持,又亲自参与到关于整军事项的协商中,地位明显。此时蒋介石派何应钦代表中央与四川协商整军,不仅与何应钦个人身份地位、其时大环境有关,也跟他丰富的个人关系网有直接联系。

(一)何应钦与中央及四川主要人物关系良好

早年在西南军阀阵营中的经历,以及多年经营的广阔人脉,何应钦在蒋介石的支持和川康将领的默认下,成为此次整军的中央负责人。

四川地方实力派众多,此时以川省主席、川康绥靖主任刘湘为首,其下包括刘文辉、邓锡侯、孙震、杨森、李家钰、唐式遵、潘文华等势力。作为民国初年西南军阀阵营中的同伴,何应钦对川内势力派别即有一定了解。1932年9月,四川爆发了刘湘与刘文辉为争夺川内军政大权的内战,何应钦奉蒋介石之命赴川调停,与“二刘”5有了直接交流,也与川内其他势力有了接触,更明晰川内派系斗争和军政情况。而同为蒋介石谋士,“识大体,顾大局”6的顾祝同7、“速成系”8贺国光9,早入四川,与川内实力派接触多,能为何应钦提供建议和规划:何应钦与顾祝同,是国民政府主要高级将领,贺国光是蒋介石渗透并控制四川的主要智囊人物,三人都曾负责“剿匪”事宜,对处理地方事务颇有心得,在川康整军问题上能秉持统一原则、达成一致。10

此外,刘湘代表邓汉祥与何应钦很熟悉,邓任刘湘驻京沪代表的1929-1934年间,“奔走在外,凭其过去与何应钦、张群、杨永泰的交情,一切关节都可通过,刘湘凡有付托,无不如愿以偿”1。川、贵所在的西南,对同乡情谊较为重视,作为何应钦的贵州同乡、贵州陆军小学学弟,身兼川省秘书长之职的邓汉祥,凭借同乡情谊,与何应钦在整军事项的协商中互通有无。正如7月初整军会议前,邓汉祥奉刘湘命以“整军目的是否在于整刘湘”质问何应钦,何氏回答“我是贵州人,如果蒋先生真要下手整刘甫澄,我肯做刽子手同四川人结下不解之怨吗”2?以同乡关系,邓能发挥自己的调和作用,为刘湘争取利益;而蒋介石也乐于让何应钦传达要求,稳扎稳打地解决四川问题。

(二)蒋介石麾下将领,军政部长身份参与整军合情合理

在蒋介石嫡军黄埔系将领中,以何应钦、顾祝同、刘峙等八人的职务最高,而何应钦位列其首。何应钦早年在沪军和黔军中有过短暂任职经历,1924年奉蒋介石电召赴广州,入陆军军官学校任总教官,正式跟随蒋介石。之后他随蒋介石东征讨伐陈炯明,国民革命军北伐时先后留守潮州和南京、稳固大本营,在大小战事和内部事务的处理中逐渐得到蒋介石的信任和器重。1930年开始,作为蒋介石的助手,何应钦开始在军事和政治方面为蒋排忧解难3:中原大战、华北事变、“两广”及“陕甘”等地方善后事宜处理,参与同地方势力的斗争,通过实战和斡旋,何应钦积累了军政事项处理经验,也为蒋介石解决了很多地方问题,得到了蒋的信任和认可。

既是得力干将,又有丰富的地方事务处理经验,由何应钦负责川康军队整理则在情理之中。而军政部长的身份,既便于贯彻蒋介石的授意,也代表了中央威信,方便整军的推行。

(三)整理陕甘军事为何应钦参与整军提供了条件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为分化、瓦解东北军和西北军,让何应钦着手整理陕甘军事。根据蒋介石的授意,由顾祝同出面赴陕处理“善后”及改编事宜,同时派大军以演习为名向西安进逼,迫使陕西军队接受整理。1937年1月5日,何应钦公布了“整理陕、甘军事办法”,在西北军政和人事上作了调整:以顾祝同综理陕、甘、青、宁军事,指定东北军、西北军及中央军各部的驻地及粮饷供给办法。同时以军事威胁为手段,达到政治解决的目的,瓦解西北抗日力量。1937年2月2日,西安发生了“二二事变”4,分化了东北军内部势力,何应钦便利用此机会加紧整理。2月8日,何应钦在第六十二次总理纪念周上报告了西安善后问题解决经过,西北军基本瓦解;5月底,豫皖苏三省军整会开幕,开始着手东北军整编。

何应钦对西北军和东北军的处理,深得蒋介石认同,也为地方军队中央化做出了示范。有西北军和东北军整理在前,川康整军原则和步骤的确定便有章可循。

二、整軍背景

《大公报》曾描述:交出“防区”的川康军依旧“多而杂”,人事虽由刘湘总节制,但指挥权仍在各将领手中;军费“收支不敷”,“岁荒谣炽”,兵士生活困难。5报纸点出了川康军不得不再次整编的现实,也部分交代了整军背景。

(一)川康整军在国内军队整理中的特殊性。据1929年确定的裁兵方案,全国兵额共二百二十余万人,“云南省约有五万余人(六师及边防守备队),贵州省约有两万余人,四川省约有十八万人。”1川康军兵额数量巨大,远超云南和贵州,在全国裁兵中地位突出。随着西北军的整理,“豫皖苏三省军整会议明日在汴开会,东北军即将着手整编”2,军队数量庞大的川康军必然会成为整编对象。

(二)四川抗战根据地的确定及建设的要求。1925年7月,蒋介石《建议军事委员会革命六大计划书》中提到,要“发展西南革命势力,寻求第二革命根据地”3。十年后,蒋介石入川即定下了对日抗战的根本计划:“就是决定于二十四年入川剿匪之时。到川以后,我才觉得我们抗日之战,一定有办法。因为对外作战,首先要有后方根据地。”4四川抗战根据地的地位已定,要建设并巩固好这个后方抗战根据地,则必须先解决四川的军队问题。

(三)1935年参谋团整军奠定基础。1935年国民政府特设机构参谋团入川,协助四川管理川局、督行剿共事宜,同时完成了川军的第一次整编。6月20日,川军开始进行第一期整编,“6月25日,行营参谋团着手整顿川军,核实名额,裁汰老弱”5,10月20日第一期整编基本结束。经过整编,川军进行了裁并;编余的六千余名军官,也分别进行了安置。6保留了各军番号、仅统一编制的川军第一次整编落幕,虽对各军未一视同仁,但为1937年整军奠定了基础。

(四)西安事变后军队“国家化”的迫切需要。1938年1月20日刘湘病逝于汉口,蒋介石表示“甫澄逝世,私情可痛,然从此四川得以统一于中央,抗战基础稳定,未始非国家之福”7。刘湘与蒋介石在四川问题上矛盾重重,刘湘对待两广事变、“大川饭店事件”8、西安事变的态度,尤其是蒋介石被扣西安期间,刘湘本准备接管中央政府在成都的设施和部队的意图9,使得两人矛盾更加激化。而西安事变以“兵谏”的形式出现,为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中央政府也必须加快整编地方军队、统一全国军政军令。

(五)川灾严重、川谣盛行成为直接导火索。1937年初,四川出现米荒,“抢米风潮迭有发生”10,军费不减、行政费用增加,川省财政赤字越来越大;加上持续近一年的旱灾,省府已无力救济灾民。随着川灾加重,1937年3月,四川开始出现谣言,谓“四川盛传刘湘将有军事行动,驻渝国民政府军纷纷构筑工事”11。为妥善处理四川问题,刘湘派省府秘书长邓汉祥和建设厅长卢作孚于3月18日与贺国光一起赴京晋谒蒋介石,请求中央救济12。借此行,贺国光公开表示中央与四川将“从大体与根本上研究中央与地方精诚团结办法,即促进军队国家化、政治统一化,使整个国家军政机构绵密敏活”13。至此,川军“国家化”议题被提上议程。

三、何应钦在整军中的角色

从1937年1月发表《统一与救国》谈话,6月21日发表《从日本的废藩说到我国的整军》谈话,整军原则确定,成立军事整理委员会,到7月奉蒋介石之命,偕顾祝同赴渝主持整军会,何应钦一直居于整军任务的中心地位,1起到了“代表”、“协商”和“组织”的作用。

(一)代表发声

《统一与救国》要求军事统一。1937年1月,何应钦在国民党中央党部纪念周作《统一与救国》的谈话,以“统一”和“救国”为主线,提出军事统一的原因和初步设想。他认为,军事统一后则“1.人事可按统一规定办理;2.国防与兵额可以减少;3.官兵给与可以较为提高;4.教育训练可以归于划一。”2所以,“唯有真正统一实现以后,国家民族的复兴,才有希望,我们救国的责任,才可以完成”3。

何应钦并未直接提“整军”,只将军事统一摆在重要位置,强调统一军事对国家统一及救国的重要性。此时,何应钦的公开谈话不仅是针对西北军和东北军的整理,更是提醒四川军人应对此有所觉悟,不管为了国家统一还是救国,都应“痛下决心,在唯一的三民主义,唯一的最高领袖,唯一的中央政府之下,服从命令”,“尽力促成国家真正统一”4。

讲话结束后,1937年2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整编全国军队的报告,并经会议形成了“统一编制、减少大单位充实小单位、增加部队战斗力、经费不增加、人事经理按法规办理”5等五大原则,从军队的编制、单位、经费,到人事、经理等方面都作了具体规定,为全国军事整理统一了标准。

《从日本的废藩说到我国的整军》明确整军议程。1937年6月21日,何应钦在总理纪念周作《从日本的废藩说到我国的整军》演讲,报告了关于整军的问题。他提出整军的最高目的,是“要使全国军令军政统一于中央,铲除过去私人军队和地方军队的积弊”,即“使全国的军队成为国家的军队”,也就是所谓的“全国军队国军化”。6之后,他分别从整军的原则、国家军队与私人军队的不同、东北军与川康军整理等方面陈述整军的要求,表示豫皖苏军事整理委员会已开始实施东北军的整理,而川康军整理的相关原则已得到刘湘和川康各军将领的接受和支持。

何应钦专就军队整理要求的表态,与其说是对其1月要求“军事统一”的补充,倒不如说是在已确定安川方案后对川康整军势在必行的总结,为整军造势。

(二)协调互动

安川方案前期沟通。2月全国整军原则颁发后,四川陆续派代表跟中央沟通:

3月11日,因重庆多谣,刘湘特派建设厅长卢作孚赴渝晋谒重庆行营代主任贺国光,7面陈刘湘拥护中央之赤诚。8

3月18日,重庆行营代理主任贺国光、四川省政府秘书长邓汉祥、建设厅长卢作孚由重庆飞抵南京,与中央当局商谈四川问题。1此间,为“从大体与根本上研究中央与地方精诚团结之进一步办法”,“促进军队国家化、政治统一化,使整个国家军政机构绵密敏活”,2何应钦“曾提出六项办法,由卢作孚携蓉面为解说,当得刘主席复电接受,并电委员长”3。

4月16日,何应钦在上海对记者称“中央对四川省,唯有希望川军国军化。刘(湘)主席已表示矢诚拥护领袖”。4

4月17日,贺国光在成都电蒋介石,报告与刘湘谈判情况称,解决四川问题的六项办法及“川军国有化”与“政治中央化”方针,刘湘已遵照办理。5

5月22日,刘航琛、关吉玉分谒王宠惠、何应钦、张群,续有请示,对川省整军问题决遵前定六项办法逐步实施。6

5月25日,刘湘电刘航琛,表示接受中央奠定川局的方案——整理川省财政与川康整军;同时电何应钦,请中央派大员入川指导。7

5月26日,刘航琛、关吉玉续谒中枢各当局,承商奠安川局方案中关于整理川康军事之未决事项,闻刘湘拟续派军事负责要员来京,依据既定方案,再商整军方面之详细实施办法。8

5月27日,关于奠安川局之整理川康军事问题,现悉已由军政部何部长将原拟方案与刘湘之意见一并呈请中央核定,俟奉令准,即可再商实施办法。9

6月5日,刘湘电呈蒋介石,对整军及安川方案敬谨接受,中央对川省军政两方面将分派何应钦等大员入川与刘湘协商。10

6月17日,刘湘电呈蒋介石,对整理川康军事各点表示绝对接受,望整军委员会能早日成立,静待中央人员入川主持。11

川省财政和军队整理是四川和中央互动的主要内容。在协调中,何应钦在大局和方向上进行把握,在刘湘电文请示时予以回复,并根据蒋介石授意提出要求和办法,由双方代表邓汉祥、刘航琛、卢作孚与贺国光等来具体协商。这样的安排既突出了何在整军沟通中的指导和协调作用,也促进了安川方案的推进。

确定整军原则。6月22日,军政部长何应钦“根据委座致刘主任手谕,及刘主任六月篠电表示之精神而修正”12的川康整军方案,正式电达川康绥靖主任刘湘11条川康整军原则13,明确军队整理的四项内容:(1)川康军整编以军或独立师旅为单位,统一编制,军队指挥权收归中央;(2)军队经理、经费及军服费发放收归中央,暂由行营统筹;(3)人事、军队教育、航空防空、兵工事业,统归中央管理,缩减四川地方保安团,国军协助维护地方治安;(4)绥靖公署下辖机关重核编制经费等。

原则制定目的在于将川康军的管理、指挥,以及与此相关的连线产业(航空、军需、武器制造等)都收归中央,进行统一管理,打破四川军队自养自管的模式。其与五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全国军队整理要求大体一致,但部分内容也有很强的针对性。1此外,原则中第一条“川康军队以军(或独立师旅)为单位,直隶于中央,由军委会直接指挥。但为绥靖之必要,川康绥靖主任得呈准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指拨军队归其指挥”,第七条“航空防空事宜由中央统筹办理,所有飞机队飞行场等一律由中央接管,驻在川康之航空队,在绥靖任务上必要时,川康绥靖主任得呈请军委会委员长酌拨归其指挥”,都给了绥靖公署主任刘湘特权,说明为得到刘湘对整军的支持,中央调整方案、作出了让步。

成立军事整理委员会。6月29日,行政院第三一九次例会通过并决定派何应钦为川康军事整理委员会主任委员,顾祝同、刘湘为副主任委员,发表了整理委员人选,定由何应钦偕顾祝同于7月初赴川主持整军。川康军事整理委员会委员共二十二人2,基本囊括川康各将领。整委会人员里除顾祝同、刘湘外,贺国光、夏斗寅均为重庆行营的高级人员,其他各军长情况也略有不同。安排缜密、构思严谨的整军序列和人员考量,既突出中央对整军的重视和妥协,也从侧面反映了川内形势和势力的复杂。

军事整理委员会人员确定后,《川康军事整理委员会大纲》3也由军委会随之颁布。《大纲》共七条,内容简明,将整委会的职责、权属、人员构成等进行了具体说明:负责研讨具体整军办法及步骤、提供建议,督导整军的实施和点验。整委会虽被限制了一定职权,但仍是川康整军的执行机构。

(三)组织会议

抵渝谈话。7月5日下午,何应钦、顾祝同抵渝。贺国光、夏斗寅、刘文辉、邓锡侯、杨森、李家钰、孙震、唐式遵、潘文华等率各機关首长团体代表在机场欢迎。4何应钦现场发表谈话,对整军作了说明。

他表示“此次来渝,不过会商整军方案实施之办法及步骤”,提出川康军队整理后,只是“编制、人事、经费、教育等等直隶于中央,一切均照法规办理,一律成为真正的国家军队”。5“故整军决不是过去的所谓裁编,至于中央所规定的整军原则,全系按国家的需要而定,对于应该整理的军队,都是一律按此原则办理,并非为整理川康军队而定”,“此次实施整理川康军队,全系为解除四川地方的困难,因为现在四川军队和财政的情形,若不加以整理,事实上只有日趋于危困的地步”。6何应钦将此次整军的原因、目的及要求说得具体,为打消川康各将领对于整军的顾虑,他解释整军并非“裁编”,其原则全国统一、非为针对川康军队而定,同时也表明整理川康军队实为帮助刘湘克服眼下困难、共同建设四川。讲话表明了中央态度,也指出了自己此行的目的和职责,为整军会议的召开定下了基调。

召开整军大会。7月6日上午十一时,川康整军大会在行营大礼堂举行开幕仪式,何应钦致开幕词。他陈述了五方面内容:1.感谢刘湘及到场同志;2.强调五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国军整理五原则;3.整军动机始于3月邓汉祥与卢作孚晋谒蒋介石,在南京与贺国光谈及;4.整军会重在研究整军实行的方法且会期甚短;5.陈述个人意见:整军目的在充实国防力量,不在裁兵;经理费照常;编余官兵将设法安置;整军实为地方解除困难,将秉持公平公正的态度,望大家互信共勉。1何应钦的发言讲清了整军的由来及川康将领对整军的支持,目的在打消各将领的顾虑,提出整军会召开的要求和希望。

根据日程安排,7月7日上午,何应钦报告远东诸国军备现状及各国经济条件;28日上午,关吉玉、刘湘、杨森、唐式遵、潘文华、刘文辉、孙震分别作了报告;39日上午,何应钦报告卢沟桥事变,后讨论整军方案,各委员陆续发表意见。下午五时五十分,举行闭幕式,由何应钦和刘湘先后致辞,六时四十五分闭幕。4

何应钦在闭幕会上陈述了三方面内容:1.整军之步骤与方法“(一)各军及独立师旅整编案,(二)军费支配案,(三)人事处理案,(四)川康整军实施步骤与日期案”5确定,望能按照商定实施整军;2.几点说明——要求决议的实施步骤及方法均根据中央原则及川康整军方案确定;“凡应由中央军事主管机关直接办理者,如被服、交通、通信、卫生、材料、兵工、弹药等厂,炮舰、飞机、宪兵及屯垦等事项,均经商定由中央主管部办理,经费亦经明白划拨”;编余人士的处理,“除老弱残疾官兵容有资遣外,其因充实各团实力而被编余的官长,或为附员,或入学校,均各有安插”;“整编期限为一月”;3.整军外之告劝——整军相关负责人心理的调整,在精神、时间、财力和物力方面实行节约,教育应注重提升战斗力,注重人马的保育等。6强调整军会达成的具体整军步骤和实施方法,同时也陈述要求和个人期待,希望川康各军将领按时按质完成整军。

刘湘在闭幕会上陈述了整军的重要性和实施,表示遇到困难也“应当设法消除”。7

7月10日晨十时,何应钦乘机离渝返京处理卢沟桥事件。顾祝同留重庆,与刘湘及整委会众委员一起,负责整军的实施;各军首长分别返回原防,遵照决定方案实施整理。按照会议决议,川康各军一律缩编三分之一,将“编为一一三个团,计刘湘部六十团,编为十一个师七独立旅;孙震部十三团,编为三师;刘文辉九团,编为两师一独立团;杨森部共八团,编为两师;李家钰部共七团,编为两师;本人(笔者注:邓锡侯自称)所部共十六团,编为四个师”,“关于川康绥靖事宜,已拟定分设八个绥靖区,部队由绥署呈请中央指挥”。8整编期限定为一个月,八月十五日前限期完成;而川康各军的经理、经费、人事、教育、武器配给等事项也须进行统一编制,归中央负责。

8月29日,川康各军整编完毕,重庆行营组织点验委员会,派夏斗寅为主任进行分组点验。至此,川康整军完成1,川康军终于统一编制,基本实现了“国家化”。2

四、整军实现的原因

整军的实现,有多方面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的作用。

(一)刘湘等川康将领积极拥护但有所保留的参与

柯白在分析蒋介石1935年改革四川留下的问题时讲到:“全面改革方案的成败取决于刘湘和中央政府的继续合作。如果刘湘存心阻碍而不是促进改革,这些努力就会付诸东流。”3文建辉在《略论川康整军的积极一面》一文中也谈及:在国内抗日救亡的局势下,以刘湘为首的川康各将领主动接受整军,决定了川康整军的成功。4的确,在全国 “军事统一”和国家统一的要求中,川康将领的积极参与为整军的完成提供了保障。他们对整军持拥护态度,但在与中央的协商过程中也伴随着各种矛盾:整军原则确定后,刘湘仍要求负责己部军队的整理;各将领秉持保存实力的初衷,观望并争取利益,如7月整军会上,出现了关于刘湘是否克扣各军军饷的疑问5,以及李家钰诘问刘湘收编其军队、李抱冰攻击刘文辉拖拉自己部队6的争论。

(二)以何应钦为代表的两方势力的斡旋,促成了蒋介石与刘湘的妥协

1937年,蒋介石与刘湘在四川军政事务处理上的冲突已公开化。3月18日,邓汉祥、卢作孚代表刘湘晋谒蒋介石,蒋便直接提出“四川的军队太多,应该缩编。……甫澄身体多病,监管军、民两政,深恐他力有不逮。中央拟派能够同他合作的人去任省主席,甫澄专负绥靖地方责任,便于修养”7,要求四川军、政分管。而在5月整军计划逐步成形时,刘湘接见《中央日报》记者及《中华日报》人员,还试图以移兵垦边对抗中央的整军方案——省府拟以移兵垦边对中央的裁兵,中央定规矩原则,但具体实施在地方,中央应与地方打成一片,通力合作8,表达了对强制要求整军的不满。此外,刘湘于6月中旬还拒绝了蒋介石的入京邀约,不愿与蒋面商整军方案细则。9

为较好地处理四川问题,由“中央随时开诚指导”10,军政部长何应钦参与到双方代表的协商中:邓汉祥和卢作孚3月晋谒蒋介石,蒋指示他们与何应钦、张群协商安川事宜;后有关何应钦、张群将入川的消息频出,刘湘电请何、张入川,何、张也复电表示“若此間事务稍有余暇,定当西上入川”11;刘湘代表与贺国光商讨期间,何应钦也间接参与其中有所指示。4月16日,何应钦赴奉化,过沪时对记者发表谈话称“川省情形已告安定,川军国军化正筹议中,刘主席已表示矢诚拥护领袖”12,对外发表川康军整理计划。6月22日,“将军拟定川、康整军方案,电知刘湘”1,制定整军原则。整军委员会委员名单后宣布,何应钦正式得到授权,主持整军。

经过几个月的沟通,双方最终达成妥协:由军、政同时整理,调整为先整军、后分治,因此整军得以顺利推进;整军原则中,军队指挥权和航空事项照顾刘湘;刘湘同意由行营接收川省飞机场和武器修理所2;川省赈灾3及二十六年度财政预算4得到了解决。

五、川康整军完成5的意义

(一)有利于国家军政军令统一。“如果全国军人都能各守军人的本分,讲军政、军令完全统一起来,以作全国的模范”,“其他一切问题都能走入统一的轨道”。6川康整军的完成,军队指挥权、经理、人事、教育训练及配给都统归中央,推进了川康军的“国家化”和国家军政军令的统一。

(二)促使川军出川抗战。川康军经过整理,编制和战斗力上都有了很大改善。“目前四川刘湘因蒋介石之火急催促,已决定将使四川军参加上海战线,唐式遵率领部下之三师,已于二十三日由重庆出发,沿江而下”7。1937年9月初,川军先头部队开拔出川,参加抗日战争。因此,“这一次川康整军会议,不但完成了川军国家化,谓为川军对日抗战的誓师大会,亦无不可。”8

(三)为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建设四川抗战大后方奠定基础。整军的完成,四川军政实现统一,解除了蒋介石的后顾之忧。8月7日,刘湘由成都飞抵南京晋谒蒋介石,表示“今后长期抗战,四川即应负长期支撑之巨责,所有人力、物力,无一不可以贡献国家”。9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迁都重庆宣言。在八年全面抗战中,四川从军工、经济、教育、交通等方面支援前线,为抗战做出了重大贡献。

(四)蔣介石与刘湘在川利益重新分割。整军后,刘湘部队得到扩充和调整,提升了士兵素质、增强了部队战斗力。但其他各将领因军队缩编,实力被削弱。早在整军前,通过各种军衔授予、军务调整及暗中联系,川内部分将领就已站到蒋介石一方。10整军的实施和完成,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分化了川将的合心力,这将对蒋介石和刘湘在日后川省军事、政治利益上的划分造成不小的影响。

小结:何应钦与川康整军关系梳理

1937年的川康整军,由军政部长何应钦参与并主持。从前期整军计划的构思、调整、出台,到最后整军能顺利实施、完成,何应钦都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何应钦的个人身份、工作经验及丰富的人际关系圈,为他参与此次整军奠定了基础。

何应钦作为军政部长,长年辅助蒋介石、参加国内战事、处理地方事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通过多年经营,人脉圈颇为丰富:除与川内主要将领刘湘、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杨森、孙震等人通过驻京代表、电文传递,保持直接或间接联系,在整军中得到他们的默认1外,其与刘湘的谋士、四川省政府秘书长邓汉祥有同乡情谊,关系密切,为后期沟通提供了便利。同时,早于何应钦入驻四川的顾祝同和贺国光,与何的联络和互通有无,也为其主持整军提供了条件。

其次,何应钦参与制定了此次整军的内容和细则,对推进整军的顺利实施非常重要。

为解决四川问题,何应钦在从3月到6月的四个多月时间里,频繁与相关人物接洽、协商:与邓汉祥、刘航琛等四川代表沟通,寻求中央与四川的利益平衡;与贺国光、顾祝同谋划,制定具体安川方案;向蒋介石汇报进展、提供建议,推进整军进程;同刘湘等川康将领于电文中周旋,争取川将的拥护和支持。在整军问题的处理上,何应钦无论是作为主持者还是参与者,都发挥了自己的作用:例如在步骤上,何应钦向蒋介石建议先整军、后分治,免除了四川军、政同时调整,也避免了蒋介石与刘湘矛盾的彻底激化;在整军原则的制定中,军队指挥及航空权利方面对刘湘的照顾,也是由何应钦呈蒋介石并获同意后作出的让步,以争取刘湘的支持。

作为整军计划的全程参与者,何应钦以多样的人际关系和斡旋手段,促成四川与中央在整军问题上达成共识,其在推进川康整军进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第三,何应钦为推进川康整军做了不少努力,但因多种因素影响,其发挥作用也受到限制。

四川势力强大复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军计划和最终结果。以刘湘为代表的川康将领掌握军队实权,为维护在川利益,虽表面拥护整军,但其协商整军的态度,坚持军演、以移兵垦边对抗整军等言行,都为推进整军设置了障碍。

何应钦个人身份特殊让他心有余而力不足。军政部长事务繁多,时间和精力都不允许他长期滞留四川督促整军的执行,一开始确定的整军会议也只有四日。2而整军会议期间,卢沟桥事变打乱了计划,何领命回京,整军细目协商和后期执行终未能完全达到初衷。

蒋介石的授意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何应钦的行动。蒋介石与刘湘达成妥协的程度及时间,决定了整军实施的程度和时间,作为负责人,何应钦须秉承蒋介石的意志,从3月提出安川方案到6月下旬确定整军原则,频繁与刘湘的代表磋商,以求最终达成平衡。因此,蒋介石的意见,其与刘湘的妥协,既是何应钦争取和协调的目标,也在事实上影响着整军的整体进程。

对于此次整军,何应钦曾总结:“虽不敢说尽善尽美,但只须我们从今天起,便大众都能一致贯彻实行,则其结果一定能如我们所预期的川、康军一律现代化、国军化。”3整军中,虽然何应钦以蒋介石授意行事,整军原则和内容也主要体现中央的意志,但作为国民政府与四川之间的中央负责人,何应钦确实为整军的顺利推进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其对于改革国内军事、致力于建立现代化军队制度的想法4也不容抹杀。

He Yingqin and the Reorganization of Military for Sichuan and Xikang in 1937

Liu Ying

Abstract:In 1937, the Reorganization of Military for Sichuan and Xikang, was chaired and finally smoothly completed by the military minister He Yingqin. This paper tak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 Yingqin and the Reorganization of Military for Sichuan and Xikang as a main clue, from the reason he took part in, to hes role、has some effect on it, with the whole situation, we can sort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 Yingqin and the whole Reorganization of Military. As the Reorganization of Military Commission chairman, He Yingqin almost took part in the whole process before implementation: from pr-thought plan of the Reorganization of Military、four months adjustments and the schemes putting forward, to chaired the meetings in July in Chongqing.With individual play in the entire process on behalf of the military、organization and consultative role, he balanced the interests of Chiang Kai-shek and Liu Xiang, prompted the central and Sichuan compromise on the Reorganization of Military, and finally, he made an irreplaceable contribution for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Reorganization of Military.

Keywords: He Yingqin; the Reorganization of Military for Sichuan and Xikang; Chiang Kai-shek; Liu Xiang

责任编辑:厐思纯

作者简介:刘 颖,女,中央党史研究室宣教局干部。

1本文的地方实力派,以郭昌文2011年博士论文《蒋介石对地方实力派的策略研究(1928-1936):以“剿共”为主要视角》中的定义为主,主要指控制一定地盘、掌握可观军队(或虽无固定区域但仍掌握一定军队),拥有相当实力,在名义上归附中央,但仍保持着相对独立性的军事政治力量。以刘湘、刘文辉为代表的川康将领拥兵自重,成为西南实力派的代表之一。

2 孙震著:《八十年国事川事见闻录》,高雄四川同乡会印行,1985年8月,第198页。

3 何应钦的研究,主要以何个人传记为主,叙述其一生经历,重点集中于其与蒋介石的矛盾与合作、“何梅协定”、西安事变中何的角色等。主要著作有熊宗仁著《何应钦:漩涡中的历史》《何应钦新传》,李仲明著《解密何应钦与蒋介石》,孙嫘著《黄埔名将何应钦》等。《何应钦:漩涡中的历史》在谈及其负责的1937年川康整军时,以史实为准、作了基础介绍,但关于何在整军中的角色和作用分析不够全面深入。文中以何应钦作为蒋介石处理地方事务的得力之人(“工具”)作结尾,缺乏对何应钦在川康整军中发挥作用的客观评价。后几部著作,均以叙述笔调、对整军中何应钦的主要表现(公开发表谈话、制定整军细则要求及主持整军会议等)进行描述,中间夹杂部分议论和分析,但主要谈论整军及背后的斗争,鲜少把整军中的何应钦作为对象来进行分析。

4 如匡珊吉、杨光彦主编《四川军阀史》,谢本书、冯祖贻主编《西南军阀史》(第三卷),孙震著《八十年国事川事见闻录》,贾大全、陈世松主编《四川通史》卷七《民国》卷,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四川省文史研究馆著《川康实力派与蒋介石》,周开庆著《四川与对日抗战》,乔诚、杨续云著《刘湘》,杨家润著《刘湘传》等。

1黄天华:《整军即所以抗日:蒋介石与1937年川康整军会议》,《社会科学研究》,2016年第5期。

2 文建辉:《略论川康整军的积极一面》,《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3 余志君:《试论1937年的川康整军会议》,《黑龙江史志》,2009年第18期。

4 三篇文章侧重点不同,但都没提及何应钦在此次整军中的作用。《“整军即所以抗日”:蒋介石与1937年川康整军会议》以蒋介石与刘湘的斗争为主线,梳理了1937年川康整军的来龙去脉,详细分析了1936至1937年四川与中央的军事和政治博弈过程,同时将1937年的整军与抗战爆发相联系,对相关的人和事作了更客观、深入的分析。文建辉《略论川康整军的积极一面》具体分析了1937年川康整军的原因、经过、结果及整军成功的原因、积极影响,在作者看来,川康整军是抗战的需要,是国民政府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并且有组织进行的,并非仅是川康地方实力派与蒋介石暗中斗争的结果,有很多积极影响,值得肯定。《试论1937年的川康整军会议》同样对整军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进行叙述,从政治斗争角度分析,认为整军会议是蒋介石进一步削弱地方军阀势力、加强对四川控制的行动。

5 即刘湘、刘文辉,二人为叔侄关系,均为川内最主要实力派。

6 社评《川康整军之前途》,天津《大公报》,1937年7月2日,第一张第二版,第20页。

7 1935年11月,顾祝同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主任,驻节重庆并当选为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1936年8月,任贵州省政府委员兼主席。

8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四川总督赵尔巽在成都开办军事讲习所,成立了一个弁目队,从旧军队和小职员中选调60名人员入学。第二年以讲习所为基础成立速成学堂,招学员开办新班。贺国光同四川军阀刘湘、杨森、王缵绪、唐式遵、潘文华、郭昌明等同是弁目队同学,因此也统称“速成系”。

9 1934年12月,贺国光奉蒋介石命任委员长参谋团主任,入川策划指挥康滇黔“剿匪”事宜,督导川康军政。1935年10月重庆行营成立,任行营参谋长,兼第一厅厅长及川康军事整理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

10 同为蒋介石谋士,顾祝同、贺国光与何应钦没有根本利益的冲突。1937年何应钦处理陕甘军事,由顾祝同出面具体操作;而驻守重庆行营的贺国光为了解决四川问题,也需要与何应钦互通有无,彼此协作。

1陈雁翚:《刘湘、邓汉祥关系浅谈》,《成都文史资料选辑》第8辑,成都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5年,第226页。

2 邓汉祥:《四川整军会议》,涂月僧主编:《兴义刘、王、何三大家族》,贵州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黔西南州政协文史资料委員会编,1990年,第177页。

3 《何应钦:漩涡中的历史》(下卷),附录“何应钦生平大事年表”,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第877-884页。

4 二二事变,即东北军中主战的少壮派孙铭久等人和十七路军的主战派宋文梅,王劲哉等人联合,利用杨虎城在西安事变后的犹豫,杀死了东北军主和派的王以哲军长,交通处处长蒋斌等人,要求立即和中央军决战,导致东北军内部大乱并由此开始瓦解。

5《川康整军前途顺利 人士经理难题商决 蓉渝各界皆抱乐观》,天津《大公报》,1937年7月3日,第一张第三版,第33页。

1何应钦将军九五纪事长编编辑委员会编:《何应钦将军九五纪事长编》(上册),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第210-211页。

2 短评《三省军整会议》,天津《大公报》,1937年5月31日,第一张第四版,第428页。

3《建议军事委员会革命六大计划书》,秦孝仪主编,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恭印:《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卷三十六),中央文物供应社(经销处),1984年10月出版,第148页。

4 蒋纬国主编,蒋永敬著:《蒋中正先生与抗日战争》,黎明文化事业公司出版,1991年10月,第10页。

5 周开庆编著:《民国川事纪要》,台北:四川文献研究社发行,1974年12月,第591页。

6 编余军官被安排到位于成都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成都分校进行军事、团警、交通和屯垦的训练,作为军政方面干部补充之用。

7 叶建青编辑:《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第41册),民国二十七年一月至六月,台北:国史馆发行,2010年7月,第74页。

8 大川饭店事件,即成都市民为反对日本在成都设领事馆,于1936年8月24日,在成都游行示威,包围并冲进住有设领先遣日本人员深川经二、渡边恍三郎、田中武夫、濑户尚四人的大川饭店,打死深川和渡边,打伤另外两人的事件。事件发生后,蒋介石命刘湘查明案件并负责,刘湘借口事件由在蓉中央人员领导发动、复系爱国行为,事后无法缉凶等理由向中央进行答复,由外交部与日本交涉了结此案,日本也终未能在蓉设领事馆。此事件一般认为由刘湘及其幕僚策划实施,目的在于阻止日本在蓉设领事馆,同时也加速了蒋介石与刘湘的斗争。

9 西安事变后,刘湘派邓汉祥去安慰在川的蒋系人员,并复电孔祥熙、何应钦,表示遵照南京旨意,促使张、杨早日释蒋,但同时也对张、杨表示同情,决定视事态发展作定夺。参谢本书、冯祖贻:西南军阀史(第三卷),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0-344页。

10 《川省米荒 抢米风潮严重》,天津《大公报》,1937年2月8日,第一张第三版,第527页。

11 李新总编,韩信夫、姜克夫主编:《中华民国史·大事记》(第八卷1937-1939),中华书局出版,2011年,第5377页。

12《贺国光邓汉祥等昨晋谒蒋委员长》,天津《大公报》,1937年3月20日,第一张第三版,第269页。

13 周开庆编著:《民国刘甫澄先生湘年谱》,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1981年11月,第148页。

1川康整军的计划,从1937年初就已有端倪,但鉴于四川问题的特殊性,加上川灾、川谣影响,中央与四川经过了几个月的协商和沟通,于5月正式提出并着手实施至8月29日整编完毕止,历时七个多月。

2《统一与救国》,何应钦将军讲词选辑编辑委员会编辑:《何应钦将军讲词选辑》,台北何氏宗亲会出版,1969年版,第38-39页。

3 《统一与救国》,何应钦将军讲词选辑编辑委员会编辑:《何应钦将军讲词选辑》,台北何氏宗亲会出版,1969年版,第39页。

4 《统一与救国》,何应钦将军讲词选辑编辑委员会编辑:《何应钦将军讲词选辑》,台北何氏宗亲会出版,1969年版,第43页。

5 详参《从日本的废藩说到我国的整军》,何应钦将军讲词选辑编辑委员会编辑:《何应钦将军讲词选辑》,第48页。

6《从日本的废藩说到我国的整军》,何应钦将军讲词选辑编辑委员会编辑:《何应钦将军讲词选辑》,台北何氏宗亲会出版,1969年版,第48页。

7 因重庆行营主任顾祝同赴陕西处理陕甘军事,1937年3月10日,蒋介石令贺国光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副主任,在行营主任顾祝同未返四川前,暂代主任。

8 《川省谣言可望渐息》,天津《大公报》,1937年3月15日,第一张第三版,第199页。

1 李新总编,韩信夫、姜克夫主编:《中华民国史·大事记》(第八卷1937-1939),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5387页。

2 《贺国光谈川局 须促进军队国家化》,天津《大公报》,1937年3月23日,第325页。

3 《吴实长今日由川飞京》,天津《大公报》,4月6日,第一张第三版,第507页。

4 李新总编,韩信夫、姜克夫主编:《中华民国史·大事记》(第八卷1937-1939),第5404页。

5 李新总编,韩信夫、姜克夫主编:《中华民国史·大事记》(第八卷1937-1939),第5405页。

6 《川省整军逐步实施 刘湘表示将川军一律国军化》,天津《大公报》,1937年5月23日,第一张第三版,第315页。

7 李新总编,韩信夫、姜克夫主编:《中华民国史·大事记》(第八卷1937-1939),中华书局出版,2011年,第5432页。

8 川整军实施办法 将在京继续磋商》,天津《大公报》,1937年5月27日,第一张第三版,第373页。

9 《川康军队实施整编 拟定方案请中央核示 军政军令均统隶中央》,天津《大公报》,1937年5月28日,第一张第三版,第387页。

10 《安川整军方案全定 刘湘电蒋委长声明完全接受 中央即将分派军政大員入川》,天津《大公报》,1937年6月6日,第一张第三版,第515页。

11 《刘湘促何部长入川 盼军整会早日成立》,天津《大公报》,1937年6月18日,第一张第三版,第695页。

12 周开庆编著:《民国川事纪要》,台北:四川文献研究社发行,1974年12月,第12页。

13《川康整军方案发表 已由军政部正式电达刘湘》,天津《大公报》,1937年6月24日,第一张第三版,第781页。

1首先,针对四川的军需工业、兵器制造厂、航空防空事业,原则提出“所有制造休整各厂”由中央接办、飞机队飞行场由中央接管,以切断四川军队的武器装备来源;其次,缩减现有地方川康保安保卫团,由国军协助维护治安,扩大中央军在川康的势力;第三,重核刘湘的川康绥靖公署及其下辖机关编制经费,梳理绥靖公署实力;第四,顾祝同、贺国光参与整军,重庆行营的存在,便利了川康整军的切实贯彻及后期点验、移交事项的落实。

2 川康整军前途顺利 人士经理难题商决 蓉渝各界皆抱乐观》,天津《大公报》,1937年7月3日,第一张第三版,第33页。

3 详参《何应钦顾祝同抵渝 昨夜何接见刘湘及各将领 川康整军会议定今晨开幕》,天津《大公报》,1937年7月6日,第一张第三版,第79页。

4 刘湘5日下午五时抵渝,晚八时与何应钦见面。关于刘湘选择4日坐车赴渝,在邓汉祥等人的回忆中系刘湘部下认为整军主要是针对刘湘,担心何应钦会对刘不利,因此,邓汉祥建议刘湘坐车前往,自己先赴渝面见何应钦,探听虚实,再决定是否让刘进重庆。

5 《何应钦顾祝同抵渝 昨夜何接见刘湘及各将领 川康整军会议定今晨开幕》,天津《大公报》,1937年7月6日,第一张第三版,第79页。

6 《何应钦顾祝同抵渝 昨夜何接见刘湘及各将领 川康整军会议定今晨开幕》,天津《大公报》,1937年7月6日,第一张第三版,第79页。

1《川康整军会议开幕 何部长阐述整军意义极详尽 定今晨举行第一次大会》,天津《大公报》,1937年7月7日,第一张第三版,第93页。

2 《川军整会首次大会 何部长报告军备近况 各整委聆听甚为感动》,天津《大公报》,1937年7月8日,第一张第三版,第109页。

3 《川康整军会昨续开会 刘湘报告军备配置概要 今日续开会讨论各要案》,天津《大公报》,1937年7月9日,第一张第四版,第122页。

4 《川康整军会议闭幕 整军步骤方法已商得结论 昨大会决议电慰二十九军》,天津《大公报》,1937年7月10日,第一张第三版,第137页。

5 《川康整军会议闭幕 整军步骤方法已商得结论 昨大会决议电慰二十九军》,天津《大公报》,1937年7月10日,第一张第三版,第137页。

6 《川康整军会议闭幕 整军步骤方法已商得结论 昨大会决议电慰二十九军》,天津《大公报》,1937年7月10日,第一张第三版,第137页。

7《刘湘将离渝返蓉 何部长昨飞抵京 顾刘主持川康整军实施事宜 刘湘谓一切困难当设法消除》,天津《大公报》,1937年7月11日,第一张第四版,第152页。

8《川康各部队决依限整编 共编一一三团 各将领对庐案甚愤慨》,天津《大公报》,1937年7月14日,第一张第四版,第194页。

1 整军完成后川康各军序列见附录一。

2 川康整军在内容方面,主要是对军队的统一化,即“军队收束”层面。虽然也伴随着编制统一、经理人事等收归中央的过程,但在真正的“统一”上,似乎并不如蒋介石和何应钦的预期。总之,整军是在承认和维护已有人员建制的基础上,完成了川康军队“中央化”的常规步骤。

3 [美]罗伯特A·柯白著,殷钟崃、李惟健译:《四川军阀与国民政府》,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40页。

4 文建辉:《略论川康整军的积极一面》,《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第51-52页。

5甘绩丕:《川康整军会议的形形色色》,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机诈权变:蒋介石与各派系军阀争斗内幕》,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年1月,第114-118页。

6 邓汉祥:《一九三七年重庆整军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委员会四川省省志编辑委员会编:《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13辑,1964年5月,第150页。

7 张正祥:《西安事变前后刘蒋的明争暗斗》,《成都文史资料选辑》第15缉,成都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6年版,第223页。

8 周开庆编著:《民国刘甫澄先生湘年谱》,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1981年11月,第151-152页。

9 1937年6月14日,关吉玉由上海返川时提到蒋介石有亲笔函致刘湘,希望刘湘入京协商整军方案,但刘湘17日的回电并未提及入京之事,只希望川康整军委员会能早日成立,同时盼何应钦早日入川。

10 社评《中央与地方》,天津《大公报》,1937年3月8日,第一张第二版,第102页。

11 《何应钦张群谓不久入川》,天津《大公报》,1937年4月2日,第一张第三版,第451页。

12 何应钦将军九五纪事长编编辑委员会编:《何应钦将军九五纪事长编》(上册),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版,第553页。

1 何应钦将军九五纪事长编编辑委员会编:《何应钦将军九五纪事长编》(上册),第557页。

2 刘湘在重庆设立了武器修理所(即变相兵工厂)和炼钢厂,后因整军要求,其将重要机器搬走交潘文华部、所存白药卖给军政部后,才同意交给行营。而此事之前已由邓汉祥向何应钦说好。参邓汉祥:《四川整军会议》,涂月增主编《兴义刘、王、何三大家族》,贵州省文史资料委员会、黔西南州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1990年,第178页。

3 1937年6月19日,国民政府公布《民国廿六年四川省赈灾公债条例》,定额国币六百万元,以帮助四川赈灾。参周开庆编著:《民国川事纪要》,台北:四川文献研究社发行,1974年12月,第12页。

4 周开庆编著:《民国川事纪要》,台北:四川文献研究社发行,1974年12月,第11页。

5 整军是否成功说辞颇多。此次整军,形式上完成了川康军队、编制和人事、经理的统一,国民政府也拥有了各军职军衔的授予权,因此算得一次较为成功的军事整理,在解决四川统一问题上更近了一步。

6 何应钦将军讲词选辑编辑委员会编辑:《何应钦将军讲词选辑》,台北何氏宗亲会出版,1969年版,第40页。

7 季啸风、沈友益:《中华民国史史料外编(中文部分):前日本末次研究所情报资料》,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99页。

8 周开庆著:《四川与对日抗战》,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1年,第34页。

9《刘湘昨由蓉飞京 即晚谒蒋委员长报告一切 据谈亟盼金融界开发四川》,《中央日报》,1937年8月8日,第一张第四版,第454页。

10 周开庆编著:《民国川事纪要》,台北:四川文献研究社发行,1974年12月,第648页。西安事变发生后,川康将领第一个公开致电何应钦支持蒋介石的是第四十一军军长孙震,而杨森及其軍队早已“中央化”,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唐式遵等一心想取代刘湘,支持谁皆因时而变。

1 何应钦为贵州人,驻扎南京,负责全国军事和与日交涉,不会在川滞留威胁众人。因此,对于何应钦入川主持整军一事,刘湘等人能欣然接受。

2 《川康整军月底办竣 整军会议日程已定 何部长定五日飞川》,天津《大公报》,1937年7月1日,第一张第三版,第3页。

3 何应钦将军九五纪事长编编辑委员会编:《何应钦将军九五纪事长编》(上册),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版,第568页。

4 何应钦早年就读于日本士官学校步兵科,在日本留学时,即对日本现代化的军事制度和管理有较多了解。他在众多公开发言中多次提到对建立现代化军队的期望,如1935年9月29日,何应钦在中央军校纪念周上讲《军队教育的目的和服从命令遵守纪律的重要性》,提到德、法、俄、日四国陆军最强,纪律整齐严肃,希望国内军队也能形成良好的军纪军规;1937年《统一与救国》中要求实现军人“作现代的军人”、“把军队训练成现代的军队”,“充实国家的国防”;在川康整军会议开幕时还提到整军,是为了“使全国的军队一律国军化现代化”,“能够担负国防的任务,应付现代的战争”等。

猜你喜欢

何应钦刘湘蒋介石
一张抗战照片引发的历史解释
成绩是最好的颜值
刘湘打破世界纪录
许愿幸福
书院文化对刘显世、王文华、何应钦等人物成长的影响
蒋介石为八路军改名的真实目的何在?
叶剑英与蒋介石分道扬镳
二十年代初蒋介石访苏纪事
西安事变中何应钦主战动机之辨析——对“取蒋而代之”论的质疑
蒋介石阅兵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