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及优化研究
2015-11-30方圆
【摘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其生态环境的好坏关系到地区经济金融的发展、影响着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及良好社会信用的形成。本文立足河南省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和金融生态环境现实,通过实证分析对河南省金融生态环境进行评价,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优化河南省金融生态环境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金融生态环境 影响因素
一、引言
金融生态从自然生态的概念中引申出来,强调金融主体及其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个具有一定特征和功能的动态平衡系统。而金融生态环境则进一步强调金融业的生存和发展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社会与自然因素的总和,是金融业生存、发展的基础。金融生态环境成为衡量一个区域经济及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标志,其好坏直接关系到金融机构运作效率和区域竞争力的提高。正因如此,研究省域金融生态环境现状,推动金融业可持续发展、加快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河南省金融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一)金融发展环境
规模结构合理、产品种类齐全的金融机构是形成良好金融生态体系的前提条件,是影响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效率高低的重要因素。我省金融市场发展滞后,直接融资规模比例较低,金融机构主要业务大部分集中于吸收存款、消费信贷、担保服务以及满足小范围的结算需求,金融市场竞争力较弱。近年来,我省金融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市场参与主体诚信意识和投资风险意识有所提高,市场经济得以优化。在2010年至2014年五年间,我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0.80万亿元增长为1.38万亿元,较2013年增长12.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总量稳居全国第五位。其中电子商务增长速度最快,增长了34.8%。与此同时,2014年我省银行业新增贷款3971.3亿元,增幅16.82%,高于全国3.57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分别新增1599.97亿元和1746.7亿元,增速达25.99%和17.85%。
(二)经济发展环境
经济决定金融。首先,从经济总量上来看,我省在2010年至2014年间,经济得到稳步发展,GDP在全国的位次比较靠前,均排在第5位;但值得关注的是与全国其他省市的GDP增长速度相比,我省GDP增速位次的排名却比较靠后,五年间均在20位前后徘徊。同时,我省的人均GDP目前还未达到全国人均GDP这一平均水平,这就意味着我们仍应加快经济发展建设的步伐,推动省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其次,从城镇居民个人消费水平上来看,我省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从2010年的15930.26元增长到到2014年的24391.45元,增长率为53.1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10838.49元增长为15726.12元,增长率为36.75%,但与东部发达地区比较后却不难发现我省居民收入增长缓慢、人均消费支出仍处于较低水平,这已然成为制约我省经济快速增长、地区经济平衡稳定发展的突出问题,恶化了区域金融生态环境
(三)制度政策环境
影响金融生态环境的制度政策涉及广泛,主要包括政治法律制度、会计审计制度以及金融监管制度,其中政治法律制度是基础、金融监管制度是核心、会计审计制度是保障。我省作为人口大省,制度政策环境相对较差,金融产权、金融法律等监管的力度不足,缺乏对金融债权和信用秩序的有力保护,从而影响着个人、企业乃至金融部门等微观经济主体对其自身金融项目收益的未来预期,影响区域金融效率的提高,进而导致金融生态环境愈发恶劣。笔者以河南省全省法院一审案件中涉及经济秩序、票据权益、借款合同等纠纷的收案情况及结案情况来对政治法律制度进行衡量,发现从2010年到2014年,河南省全省法院结案率呈震荡下降的趋势,由2010年的96.12%,下降为2014年的90.30%,下降了5.82各百分点。这一下降并不能简单归咎为行政执法效率的降低,更多的是由于收案件数的不断增加所造成的。
(四)信用环境
金融系统中商品的交易、服务的提供离不开信用二字,金融生态体系的运行以社会信用环境为依托。近年,河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初见雏形,我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基本健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运行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而且为防范信贷风险、维护区域金融安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与此同时,笔者在收集整理2010年-2014年相关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的数据时发现,河南省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447.27亿元,较年初增加14.7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2%,比年初下降0.09个百分点。这说明河南省信用环境逐年得到改善,金融风险管控略见成效。但是纵观全国情况,2014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达1.64%,较去年提高了0,15%,这一数字足以说明河南省银行业不良贷款率还处于较高水平,银行业需要加快核销不良资产,促进金融生态环境健康发展。
三、河南省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实证分析
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是实现区域经济全面高速发展的前提,鉴于金融生态系统的综合性及复杂性,从适用性、实用性和客观性角度出发,遵循全面系统原则、动态性原则以及定量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对河南省金融生态环境进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一)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金融生态环境的指标选择是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的重要前提,指标太少会影响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结果的全面准确性,指标太多又会带来不必要的重复。本课题在参考国内学者们关于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方法的同时,考虑我省金融环境实际,从金融发展(X1金融机构消费信贷比)、经济运行(X2人均GDP;X3消费者物价指数;X4居民收入增速比;X5第三产业比重)、法制建设(X6经济案件结案率)和信用基础指标(X7人均可支配收入)四个方面对河南省金融生态环境进行评价。
(二)基于多元回归模型的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南省金融生态环境进行评价,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根据七个变量指标的相关矩阵对因子进行适合度检验。根据因子分析的试验结果,将特征值定为1。以每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与该因子的得分乘积的和建立综合得分函数如下:
其中,Y为河南省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综合得分,α(i=1,27)是因子的方差贡献率,F为因子得分。
根据我省目前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结合2010-2014年的《河南省统计年鉴》、《河南省金融运行报告》及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所披露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对本文的四大类指标进行数据整理,运用SPSS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使分析数据标准化。在此基础上,为了反映因子分析效果的显著性,对各项结果进行共同性分析,如表1所示:
提取的公因子对变量的方差几乎都做出了80%以上的贡献。只有一个因子在 75%~80%这一区间,这说明提取的这几个因子对各变量的解释能力较好,因子分析的效果是显著的。同时,通过对因子的提取及旋转,可以得到解释的总方差,运用SPSS软件进一步开展主成份分析,找到初始特征值大于1的三个特征值,可得出这三个成分的“提取平方和载入(Extraction Sums of Squared Loadings)”方差为89.92%,如表2所示:
由此可见,这三个主成份变量已经可以代替原来的七个变量,且旋转前后因子的提取情况差别不大。最后,用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将三个主成份得分进行线性加权,得其综合评价得分公式如下所示:
其中,Y为河南省金融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得分。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河南省2010年-2014年金融生态环境进行评价可知,我省金融生态环境在这一期间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其五年的综合得分分别为0.7864、0.9526、1.1307、1.3017和1.4968。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河南省地方政府已然高度重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经济金融运行平稳,居民收入增速和人均GDP得到了显著提高,省域内社会信用意识逐步增强,信贷和投资环境得到有效改善,金融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从而共同为河南省金融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河南省金融生态环境优化建议
河南省的经济总量及人均GDP在全国排名都处于中下水平,虽然近几年的金融发展势头较好,金融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与发达地区仍存在巨大差距,尚未达到自我调节、自我优化的良性发展状态。如何进一步完善河南省金融生态环境、发展区域经济建设、提高金融信用基础,实现河南省金融和经济跨越式的发展,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前一部分的实证分析,本课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优化金融体系结构
首先,河南省的金融资源分配差距较大,金融资源多集中在省会城市,造成其他地市金融资源匮乏,阻碍全省的经济发展,政府要出台一些具有窗口指导作用的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分配金融资源,推动金融区域改革;其次,创新组织形式,加强相关非金融机构的制度建设,使其充分发挥服务区域金融的作用。
(二)大力发展经济建设
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不仅会刺激金融部门业务的发展,提高金融部门抵制金融风险的能力,同时也为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塑造了良好的氛围。为了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和科技含量,提高生产效率,应注意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先进技术的引进。与此同时,地方政府要降低市场准入的条件,为市场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以投资促进就业,优化投资质量,带动经济稳步快速发展。
(三)推进社会诚信文化建设
宣扬诚信文化,不断加强市场经济参与者的主体信用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健全社会舆论对信用行为的监督机制,对诚信缺失行为进行严格惩罚从而为金融和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信誉环境。
(四)加强法制建设,完善金融法治环境
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立法观念,以完善金融产权为核心,以强化信用秩序为重点,以市场原则为基础,改善金融主体法律制度,完善金融业务法律规范,从而促进金融生态的平衡和优化。
(五)建立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长效机制
借鉴国外以及东部地区的经验,建立以省政府为领导的多方沟通协商机制,将各地市的金融生态建设列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中,成立地方政府部门、人民银行、金融监管部门三位一体的协调机制,积极改进金融机构进入、金融业务创新等机制,为金融业和经济的发展创造公平良好外部金融市场环境,从而实现金融生态自我调节、自我优化的良性发展状态。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广东区域金融生态实证研究[J].南方金融,2006(11):5-8.
[2]路杨.区域金融生态评估实证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2(6):83-84.
[3]张守志.广西沿边金融改革试验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5(5):59-67.
作者简介:方圆(1987-),女,河南信阳人,信阳农林学院财经学院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司财务管理、会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