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条件及对国内经济发展的风险分析

2015-11-30杨丽娜贺俊徐宏志

时代金融 2015年32期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风险改革

杨丽娜+贺俊+徐宏志

【摘要】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正在不断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条件已初步具备,较大的经济贸易规模、外汇储备,不断完善的金融体制改革和不断开放的金融市场等使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初步具备,但是国际化的“双刃性”也让国内经济发展面临诸如汇率稳定、出口行业竞争力下降、宏观调控难度加大等风险,本文将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为早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及保障国内经济稳定发展做好准备。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实现条件 改革 风险

一、引言

今年3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简称“一带一路”),旨在促进亚欧非及附近海洋沿线国家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波及面之广,影响之深远让人们看到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为了防范区域合作中此类金融风险,降低对美元的过度依赖,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刻不容缓。本文将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条件,并进而分析此过程中对国内经济发展带来的各种风险及防范措施。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条件

根据IMF对世界主要国家货币国际化的历史经验总结,某一货币的国际化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经济的发展规模和开放程度;二是充足的国际清偿手段;三是宏观经济的相对稳定和有效调控;四是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和市场经济机制的充分发挥;五是合理的汇率机制。中国政府也一直在这些方面不断努力,修炼内功,逐步使人民币具备国际化的条件。

(一)中国稳定的经济发展和贸易规模增长使得人民币初步具备了国际化的条件

经济基础是保证一国货币顺利流通、币值稳定以及在国际货币结构中的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始终保持快速的增长态势,即使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的冲击以及近几年来全球经济衰落的背景下,GDP仍然保持了至少每年8%的增长速度;对外贸易方面,商品进出口额近10年来也是增长迅猛,除了2009年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负增长外,其余年份均保持了贸易顺差。WTO网站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欧盟和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的经济体,巨大的对外贸易规模和随之而来的外资流入,这些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充足的外汇储备和基本稳定的人民币汇率,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牢固、可靠的信用基础

一国外汇储备的规模是一国对外支付能力强弱的重要判断标准,是一国政府抵御各种金融风险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经济基础。截止今年8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了3.56万亿,居世界第一位,保证了充足的对外清偿能力,对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汇率稳定也有重要意义。

从2007年我国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至今,近10年时间,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汇率累计升值分别为35.26%、34.32%、42.22%,平均每年升值不到5%,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稳定,这不仅对降低贸易商的汇率风险,吸引外资流入,积累外汇储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保证了国内金融的稳定,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牢固、可靠的信用基础。

(三)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市场国际化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保障

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旗帜鲜明地指出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建立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创造有利的软环境。

1.利率市场化改革。2014年以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继续推进并取得了重要进展。2014年11月22日、2015年3月1日、2015年5月11日,逐步将人民币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扩大至基准利率的1.5倍。2015年8月26日起,央行放开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2015年10月24日起,央行决定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金融机构自主定价空间进一步扩大,分层有序、差异化竞争的存款利率定价格局基本形成。

2.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2014年3月15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7月2日,取消银行对客户美元挂牌买卖价差管理。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更大作用,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汇率预期分化,中央银行基本退出常态外汇干预。下一阶段,央行将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3.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中国于1996年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后即开始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目前中国距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目标并不遥远。2014年,顺利推出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便利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进一步简化资本项目外汇管理,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继续稳步推进。

(四)人民币作为区域性货币地位日益稳固,最终将推动人民币走向世界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5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自从2009年7月我国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跨境贸易地域范围进一步扩大,截止2014年末我国累计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已经突破了16万亿元。根据SWFIT组织公布数据,2014年1月以人民币为支付货币的地区,香港约占73%,其他国家、地区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英国6.2%,新加坡6.05%,台湾地区2.16%;2014年香港、新加坡、伦敦等主要离岸市场人民币外汇交易量日均超过2300亿美元。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七大支付结算货币和第九大外汇交易货币。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民币的流动性,央行还先后推出人民币对新西兰元、英镑、欧元、新加坡元直接交易以及对坚戈等货币的区域交易,形成不经美元套算的直接汇率,人民币作为区域性货币地位日益稳固。

2015年10月8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一期)成功上线运行,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更加便利,支付业务更加安全、高效,人民币跨境支付业务迈入新纪元,对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将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三、人民币国际化对国内经济发展的风险分析

在看到人民币国际化给我们带来声誉、政治地位的提升和良好的收益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国际化对国内经济发展带来的风险。

(一)汇率方面

国际化可能会导致境外市场对人民币需求大幅波动,从而加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由此对国内经济发展带来风险。

人民币国际化后境外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跨境贸易、直接投资活动增加可能带来的交易性需求。人民币实现国际化进程中,中国政府大力推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随着中国与非美元国家贸易和投资迅猛增长,境外尤其是中国周边区域对人民币的交易性需求将会增加,这部分需求受中国与周边区域的贸易、直接投资规模的影响而发生波动,从而影响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另一类是全球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投资形成的人民币投机性需求,这部分需求对境内外汇率、利率、风险偏好等变化非常敏感。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开放,人民币资产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境外人民币投机性需求可能会不断增加,这部分需求受外部金融环境影响很大,将会加剧人民币汇率波动。

(二)贸易方面

人民币国际化之后,以人民币计价资产需求的增加,将导致人民币升值,而目前我国的出口产品大部分仍是低端产品及自有品牌,核心竞争力不强,人民币不断升值削弱了出口产品本来的价格优势,加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和干预,低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进一步降低甚至面临取消,而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却不断上涨,出口行业竞争力大幅下降,近几年国外采购商已经开始瞄准了价格更低的东南亚供应商,如泰国、越南、老挝等。

(三)宏观经济方面

人民币国际化后,货币政策传导的不确定性增加,货币政策制定和调控的风险和难度也随之增加。

1.货币政策传导的不确定增加。人民币国际化后国内和国际货币供应总量、货币结构、资本流动都将发生变化,原来的货币政策传导方式和传导效果都将随之改变。例如我国金融市场逐步开放、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以及民间金融市场不断规范和改革,资金从传统银行体系到实体经济的环节和渠道增多,这会增加企业的资金成本,也会增强资金市场的寻租现象。同时金融市场逐步开放,利率全面市场化势在必行,货币政策制定到市场正确反映之间的不确定性也将大大增加。

2.货币政策制定和调控的风险难度加大。(1)货币政策制定方面,人民币国际化之前,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主要针对本国的问题,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小,随着人民币走向国际舞台,国际金融市场的风云变幻将首先影响人民币汇率稳定,进而影响到人民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之间的流动,从而对货币政策造成影响。(2)货币政策调控准确性方面,人民币国际化会带来货币供应量规模的增加,国际化水平越高,货币供应量规模越大,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越大。同时货币政策调控具有叠加效应,当货币政策宽松时,币值下降,其他条件不变时,跨境使用和对外投资都会收缩,人民币会回流国内,与宽松的货币政策出现叠加;当货币政策紧缩时,币值上升,其他条件不变时,跨境使用和对外投资量都会增长,进一步造成国内货币供应的收缩。国际化水平越高,叠加效应越强,与进出口贸易项目不同,人民币跨境使用和投资是单纯的货币流动,这种流动对货币总量的影响与货币政策的调节作用几乎是一样的,但却难以预测且不可控制,加大了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3)货币政策实施的独立性来讲,人民币国际化后,考虑到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经济体的利益,有些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将会受到限制。

面对这些潜在的风险因素,一方面政府要加强金融监管,通过现场监管与非现场监管以及建立预警系统和指标体系,有效防范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风险因素;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借鉴国际经验,修订和完善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与时俱进,防止金融市场恶性竞争和市场失序。

参考文献

[1]何慧刚.人民币国际化的模式选择和路径安排[J].经济管理,2007,(5).

[2]吴晓灵.新常态下如何继续推进中国金融改革[J].财经界,2015,(7).

[3]沙文兵,孙君.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影响与路径[J].经济问题探索,2014,(2).

[4]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5年)[N].金融时报,2015-06-12(05).

[5]人民银行衡水市中心支行课题组.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J].河北金融,2015,(5).

作者简介:杨丽娜,女,汉,(1984-),硕士研究生,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专职教师,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金融市场;贺俊,女,汉,(1982-),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办公室;徐宏志,男,汉族,(1976-)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专职教师。

猜你喜欢

人民币国际化风险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下一步”怎么走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