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兴起的原因、发展模式及其对区域金融的影响
2015-11-30侯成晓
【摘要】在管制相对严格的中国金融业,互联网金融在2013年突飞猛进的发展,引起了学界、政府部门、企业以及投资者的极大关注。本文拟从互联网金融的含义入手,以规范的框架分析其获得跳跃式发展的原因,其发展模式的运行机理,并阐述这些发展模式对区域金融的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金融创新 区域金融
中国互联网金融在2013年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中国金融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力,给管制下的中国金融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思维和理念。互联网金融通过网络将分散主体连接在一起,并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为客户提供网上支付、融资、投资等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金融需求。伴随着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并全面展开。本文拟对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涵义进行概括,提出互联网金融行为的分析框架,并以此分析互联网金融兴起的原因和其当前发展模式的运行机理,最后阐述其对区域金融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的涵义及兴起的原因
(一)互联网金融涵义
目前,学界对互联网金融的涵义还没有完全统一。从实用和中正的角度出发,本文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于互联网(渠道和技术等)所展开的各种金融交易活动的总称(王国刚,2014)。它以互联网为媒介,以大数据为核心资源,以云计算为核心技术(芮晓武、刘烈宏,2014),有效促进了社会经济主体参与到金融活动之中,以求逐步消除信息不对称,最终实现金融市场的有效均衡。
互联网金融的功能从本质上讲是金融,并没有颠覆传统的金融业,而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海量用户连接在一起,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匹配风险和收益,并在低成本的基础上实现所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精准定位、精准营销,打造金融业的“量体裁衣、私人定制”,这极大地提高了金融的效率。
(二)互联网金融兴起的原因
互联网金融无疑是中国金融业当前最显著的金融创新,其兴起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主观和客观两方面:
1.主观原因。金融市场各参与主体,包括监管者,都有推动金融创新的动机,但追求的目标存在差异,这成为金融创新的推动力。第一,金融市场中介是“经济人”,它通过提供金融服务,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是其天性,也是金融创新的原动力。互联网金融创新主体,既有原金融业内的银行、证券和保险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也有像阿里巴巴余额宝、支付宝,以及众筹,P2P等新型金融服务中介。第二,社会公众对金融创新的客观需求。融资方追求成本的最小化,资金提供者追求收益的最大化,以及融资双方对高效率的追求,是金融创新产生的基础。无疑,能满足这一需求的产品与服务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而互联网金融恰好具备了这种潜质。第三,金融监管当局寻求政治支持的努力将为金融创新提供稳定的发展环境。在金融创新出现时,对新事物采取默许、包容的态度将有效促成这一创新的自然生长。这有助于实现金融业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并做大做强。
2.客观原因。主要表现有:第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源于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和金融具有天然的似合性,它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极大地降低了金融业信息采集、处理、存储的成本,并通过平台和移动智能终端将各主体连接在一起,提高了交易的效率,从而产生与传统金融相比的低成本、高效率优势。第二,规避监管的努力。利率管制较严的传统金融业,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恰好有效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与居民投资渠道不畅通联接在了一起,突破了监管的限制,既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又提高了居民投资的收益率。第三,风险管理的需要。互联网金融,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可充分收集来自社交、论坛、微博、朋友圈、购物及其他相关信息,对客户进行信用分析、评级,从而可有效管理信用风险。当然,大数据的运用,也可有效分析来自宏观、行业、企业和家庭的信息,从而增加对未来的理性预期,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风险。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分析
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其背后必有可行的发展模式,以满足主观三方的需求。
(一)互联网金融现存主流模式
按互联网金融服务性质将其分为三类:
1.网上金融。网上金融由传统金融机构将客户原本需要在柜台办理的金融业务,移到互联网平台,通过客户的自助操作来完成。它具有节约成本、业务操作标准化、简洁化,效率高、可实现随时、随地全天候服务等特点。主要表现为商业银行业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银行及各大网站的理财超市等)、证券业务、保险业务网络化。
2.互联网支付服务。由独立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付服务提供者,依托互联网所实现资金的转账和支付。它具有实现客户资金的跨行、跨地域、实时、低成本的特点。主要代表为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等。
3.互联网投融资。指新兴互联网金融中介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平台,把跨地域分散主体的小额投融资需求联接在一起。它突破了直接融资以标准化债券、股票为标的的限制,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成本高问题,又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标的。主要代表有互联网微贷、P2P、众筹等。
(二)互联网金融未来创新方向
互联网金融是当前对中国金融业影响较大的创新,其进一步的发展将会打破旧有金融系统的均衡,使金融系统进入升级过程。把握并预测互联网金融未来创新的方向,将有助于把握金融业未来结构优化及调整的方向与路径,增强改革目的性并节约时间成本,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及有效性,促进金融系统的稳定。
1.融资结构。随着互联网微贷、P2P、众筹等模式的发展,以小微贷款为特点的直接融资将在市场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并与债券及其创新产品的发展一起取代间接融资成为金融市场融资结构的主要特点,这将有别于西方上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以债券、股票等证券为特点的直接融资。值得一提的是,众筹模式将开创合伙制企业资本筹集新形式,成为创业的助燃剂。
2.金融中介。互联网金融将使金融机构隐身网络平台背后,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提供个性化资讯体现价值,并可能基于信息流与客户流掌控而形成巨大的中心节点;同时,以单个专业人士及其组合体构成不计其数的个体节点,向客户提供个性化财富管理服务,金融网点将大幅减少。
3.业务整合。互联网金融将会实现人才、技术、渠道、产品与用户的无缝对接,最终彻底消除现存的分业经营局面,实现“一业”,即金融产品与服务经营业。客户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实时、实地获取自己所需的全部金融服务。
4.支付。移动支付将逐步代替传统支付业务,纸币时代将终结并最终走向电子货币时代。同时,网络交易、抵押与回购等技术的发展,使实物资产的流动性和金融属性增强,资产货币性将提高并细化,这将从根本上改变对货币的分类,并有效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因此,互联网金融的深入发展将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有效改善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失灵,更好满足投融资主体需求,实现接近理想状态的普惠金融。
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区域金融的影响
基于上述对互联网金融兴起原因、发展模式及未来创新方向的分析,本文认为互联网金融将会优化、重构金融业格局,其中包括对区域金融结构的重构。
(一)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改造、替代对区域金融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凭借其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属性使其具有支付快捷、交易成本低、资金配置效率高和有效管控风险等优势,这是传统金融所无法抗衡的。因此,互联网金融会对传统金融的改造、部分替代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中有一项是传统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对现有业务进行改造,其表现是各传统金融机构所形成的网上金融。银行业传统的存贷款业务,支付业务、中间业务、证券投资业务及风险管理等都将直面互联网金融的竞争,这将导致传统金融影响力的相对下降,并打破既有的金融格局。
不同区域金融的影响力会因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区域内传统金融应用互联网技术改进服务、加强管理和加速转型的努力程度不同而出现分化。有些区域的金融影响力会上升,而有些区域的金融影响力会下降。
(二)互联网金融内生成长对区域金融的影响
无界性及亲和力是互联网金融具有的巨大的生态优势。互联网金融以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互联网投融资业务为契入点,将诸多金融业务融入互联网。而这张网可以上连生产者乃至原材料供应者,下达消费者,中间具有第三支付的电商发挥中心节点的作用,没有地域、行业等任何限制。
互联网金融所独有的大数据、云计算将充分发挥效力,通过网络将原材料、商品、信息、资金、资产等任何可交易、可抵押资源聚集一起,进行优化配置。这将极大地挖掘社会资源,提升各主体参与交易的深度与广度,满足多样化产品、信息和服务的需求,尤其是改变弱势群体的地位,实现服务大众的普惠金融理念。这意味着新的互联网金融中介将在电商层面获得充分的有利发展条件,传统单一业务金融机构的地位将弱化。同时,聚合高端理财服务的财富管理中心将崛起,这将对金融体系和区域金融格局产生巨大影响。
(三)互联网金融可能带来的区域金融风险
在中国的征信体系不完善、存在较为严重的社会诚信问题背景下,迅速成长的互联网金融将众多的、分散的小额交易连接在一起,尽管系统性风险发生的可能小几乎没有,但区域金融风险可能多发。同时,由于居于中心节点的电商或其他主体,可能会因信息垄断而加强其自身的垄断地位,阻碍竞争,影响互联网金融整体效率。
毫无疑问,在中国金融大改革即将启动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创新将不仅带来众多的商机、金融运行效率的改善和整体经济竞争力的提升,也将为中国金融改革和深化提供有益的借鉴。面对这一形势,地方政府应持“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规范的”开明开放态度,支持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鼓励互联网金融与其它产业的整合。
作者简介:侯成晓(1972-),男,汉族,山东青岛人,任职于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在读,研究方向: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和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