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研究

2015-11-30王诏惠

时代金融 2015年32期
关键词:金融经济

王诏惠

【摘要】文本在阐明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已从单边流入,转变为双向波动格局的前提下,从国内外宏观经济、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到微观企业、个人的避险需求,详细分析了影响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各项因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跨境资金流动 经济 金融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提质增资阶段,随着人民币汇率单边上涨阶段的结束和外汇管理的逐步放开,跨境资金流动的双向波动成为趋势。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切实防因范跨境资金流动产生的风险,将是促进国内经济良性发展重要环节。

一、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特点

(一)跨境资金流动总体平稳有序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银行代客涉外收支顺差405亿美元,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1564亿美元,较2013年分别下降80%和60%,资金净流入下降。构成上,经常项目收支逆差1162亿美元,经常项目结售汇顺差1801亿美元,表明资本项目影响加大。

2015年前两个季度,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一季度顺差312亿美元,二季度顺差132亿美元,顺差收窄,仍呈现净流入。银行结售汇:一季度结售汇逆差914亿美元,二季度逆差139亿美元,逆差幅度大幅缩小。零售市场外汇供求:一季度逆差1200亿美元,二季度下降到326亿美元,下降幅度较大。

总体上,跨境资金流动趋于平衡,资金流入与流出平稳有序,未出现持续大规模的资本外流。

(二)跨境资金流动压力可控

跨境资金流动双向波动明显,2014年,银行代客收支和结售汇顺差都经历了由正转负的过程。进入2015年,一季度跨境资金流动震荡加剧,进出口顺差1237亿美元,银行即期和远期结售汇逆差1200亿美元,出现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目逆差,与2014年二季度情况类似。2015年二季度银行结售汇逆差明显收窄,逆差139亿美元,为一季度逆差的15%,市场情绪得到稳定。

二、影响跨境资金流动的因素

(一)国内外经济发展不均衡因素

一是全球经济仍延续不平衡的温和复苏态势,2015年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最新《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全球经济增速为3.3%,美国经济全年增速2.5%,欧元区1.5%,日本0.8%,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4.2%。二是国际经济不稳定因素,如希腊债务违约及其处置问题,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如原油价格波动。三是欧元区、日本、英国等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趋于分化,都导致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引发全球资金流动去向的变化。

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随着“稳增长、调结构”的各项政策措施逐步落实,今年一季度GDP增长7%,环比降低0.3个百分点,PMI保持在50上下。二季度部分经济指标有企稳迹象,GDP保持了7%的增长,好于市场预期,6月份PMI50.2,连续4个月站在“荣枯线”上,经济运行缓中趋稳。

国内外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跨境资金流动方向存在不确定性。

(二)美国货币政策变化的影响逐步显现

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逐步显现。2014年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质性退出,并于2014年底停止购债的操作,这给新兴市场带来新一轮冲击,我国也受到一定影响,跨境资本由年初的流入转为流出。

美元升值是造成资本外流的重要推动力。2015年一季度美元指数上升9%,3月份突破100。当本币相对美元的贬值时,投资者会增持美元计价资产,减持本币资产,形成资本外流。1-4月,结售汇均为逆差,投资者持有人民币的意愿减弱。二季度美元指数的快速升势改变,进入盘整阶段,5-6月结售汇均为顺差,投资者持有人民币意愿增强,跨境资金流出放缓,趋于均衡。

(三)人民币中间报价制度改革的影响

自2015年8月1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完善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机制,中间价将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受此影响,人民币中间价连续两日大幅下调超过1000点,创历史最大降幅,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关注。

8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贬值约为4%,对欧元、日元、英镑等其他货币,也有不同程度的贬值,人民币贬值压力持续释放,有效地纠正了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的失衡问题。目前人民币汇率已大体恢复稳定,人民币贬值压力已基本释放完毕,从国际收支状况看,我国每月约有500亿美元的国际收支基础性顺差,人民币不具备贬值的基础,跨境资金流动压力仍处在可控范围内。

(四)资本项目逐步开放的影响

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趋势下,资本管制虽然能应对资本流动的不稳定,但是也有其局限性,当规避风险收益比规避风险本身的成本更高时,资本管制将被规避。因此推进资本项目改革,坚持疏堵并举,以疏为主,才能建立可持续的国际收支平衡机制。

随着资本项目改革的继续推进,我国于2014年11月开通沪港通,2015年7月启动中港基金互认机制。资本和金融账户双向开放,将更加紧密境内外的经济金融联系,活跃跨境投融资活动,促进跨境资本流动,有进有出、双向波动将更加常态化。而跨境资金流动较境内资金流动存在更多的风险,如在资本交易中存在信用、贷款、汇率和流动性风险。

(五)市场主体的顺周期财务运作

从资本流出的主要渠道看,仍然是债务去杠杆化和藏汇于民。美元自2014年起持续走强,引发了境内企业、个人资产外币化,负债去杠杆化的财务运作,市场主体主动优化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使得远期结汇减少,即期购汇增加。2015年上半年本币企业外汇存款余额上升384亿美元,也是“藏汇于民”的一种表现。

三、应对跨境资金流动压力

(一)练好内功,促进国内经济的良性发展

应对跨境资金流动压力,首要举措是练好内功,促进国内经济稳定发展。汇率的定价基础离不开一国经济基本面,保持较高水平的稳定的经济增长,落实各项稳增长政策、措施,提振市场信心,有利于吸引资金的流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结构优化,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逐步压缩和淘汰低附加值产业,扶持技术密集型产业,不仅有利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扩大,也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强化监测,完善预警,做好预案

一是持续跟踪跨境资金流动和人民币汇率变化,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运行状况,突发性经济金融事件,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等影响因素。二是在推动外汇管理逐步放开的同时,加强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强化外汇管理综合分析,有效运用各监测系统和数据库,加快建立健全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完善跨境资金留动监测预警机制。三是为应对可能发生的跨境资金流动压力和冲击,应提前做好处置预案,运用逆周期调节工具,坚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三)引导市场主体的避险行为,藏汇于民

“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不再跟随美元单边升值,而是根据其他货币的汇率情况定价,因此外贸企业将面临更多的汇率风险。远期结售汇业务作为避险工具,使得企业提前锁定未来结汇或售汇的汇率,从而有效避免汇率波动风险。市场主体的避险行为带来了汇改后,银行净卖出外汇、企业、个人外汇存款的增加,藏汇于民的步伐加快。外汇管理部门应在继续保持为合法合规的市场主体提供便利,满足需求的同时,应积极探索市场化政策工具组合,对跨境资金流动进行风险防控。

(四)拓宽外汇储备使用渠道

多年来,在外贸顺差和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推动下,我国外汇储备一直处于增长状态,外汇储备的合理运用备受关注。2014年底成立的丝路基金,首期资本金100亿美元中我会储备出资占65%,就是拓宽外汇储备运用渠道有益的尝试。未来,拓宽外汇储备运用渠道,支持企业在境内外发行股票或债券募集资金,发挥政策性金融工具作用,为重大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提供合理的融资便利,既配合国家战略的实施,同时也将提供外汇储备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http://www.safe.gov.cn/.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网站http://www.inf.org/external/chinese.

猜你喜欢

金融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拥抱新经济
P2P金融解读
支持“小金融”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