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食用农产品流通的改进建议

2015-11-29文/周

上海商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菜场批发市场流通

文/周 勇

(作者系上海商学院教授)

上海食用农产品供应链的基本格局是:生产环节实施最低保有量制度,批发环节没有实现有效的资源整合,零售市场以标准化菜场为主导。这些都有待改进与完善。上海市民排队等候进入自贸区进口商品直销中心,进口海鲜半小时被抢购一空,这一现象至少说明两点:第一,上海市民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极其旺盛;第二,解决上海市民的吃菜问题,要有国际视野,建立新的流通体系。主要有三条建议:

最低保有量制度有待完善

上海于2008年年底起实施农产品最低保有量制度(沪委发[2008]4号文),当时提出的主要农产品的最低保有量目标(2009-2012年)是:粮食20%,绿叶菜80%以上,鲜奶55%,淡水产品30%,生猪、鲜蛋25%,家禽50%。

目前上海常住人口已接近2400万,每年消费粮食550万吨,猪肉78万吨,蔬菜530万吨,水产品75万吨,家禽和鲜蛋各13万吨。农产品自给率,粮食20%,蔬菜50%,其中绿叶菜85%,生猪25%,家禽50%,鲜蛋85%,鲜牛奶基本实现自给,淡水鱼80%。2013年由上海市商务委制定的《上海市食用农产品批发和零售市场发展规划(2013年-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指出:本市食用农产品批发和零售市场发展面临五大挑战,其中“生产供应自给率低”是首要的挑战,70%以上的货源是由外省市提供。这是一种“保障供给型”的流通规划思路,有待完善。

上海统计年鉴显示:上海市耕地面积已从1978年的36万公顷下降到了2012年的20万公顷,下降了44.44%。从2000年到2012年,上海市内主要食用农产品的产量,除蔬菜增长7.94%(406.93万吨)、水果增长113.62%(48.15万吨)、牛奶增长1.39%(26.31万吨)、海产品增长8.01%(13.21万吨)外,粮食、油料、甜瓜、家禽、鲜蛋、牛羊肉、淡水产品等的产量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不包括由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外地农场(域外市属农场)的产量。但常住人口年约增25万,人口规模很快就会突破3000万。

基于耕地面积减少、环境保护、人口递增、需求多样化、品质诉求提升等方面的原因,本地农产品自给率呈下降趋势符合产销发展规律,是上海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趋势。在上述社会人口与经济背景下,以“保障供给”为主要目标的“最低保有量制度”有必要实现两个转变:

第一,从“保量”向“保质”转变。在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之外,上海可以利用“消费优势”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标准。如日本福冈就建立了一个“f”标准,凡是标有“f”的农产品,化肥与农药比国家标准减半。

第二,从“自保”向“众保”转变。除叶菜、特色水果、水产品外,其它农产品的“菜园子”建设,应该面向市外,大力发展“地区协作”,从市内依靠自力保障转变为从市外依靠众力保障。农产品食材基地建设,关键是管控支持系统要完善,有严格的标准要求,保障生产者的利益,有利于当地产业发展,并有效监管。

这不仅仅是挑战,更是上海消费市场向全国化、国际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标志。上海以巨大的农产品消费量为支撑,应该成为国际农产品的重要集散地,以及全国农产品的重要分销中心。为了满足上海本地市场以及辐射周边市场,需要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实现农产品高品质、高效率的流通。

农产品批发市场规划布局有待调整

按照《规划》,上海将用5-7年时间,规划建设15个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其中包括2个中心批发市场、1个粮食专业批发市场、2个水产专业批发市场、10个区域批发市场、1500个标准化菜市场。

2013年的《规划》与2002年相比,虽然有些变化,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上海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规划中的实质性问题。这一规划有待调整:

第一,要改变“规模导向”的农产品流通体系规划思路。我国新一轮批发市场建设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规模化,农产品批发市场规模越建越大,从专业批发市场转型为综合批发市场。这是基于农产品流通的“现货交易逻辑”,即一定的交易量需要有相应的交易面积来支撑。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农产品流通完全可以实现时间与空间的分离,时间的分离导致农产品交易从现货交易向期货交易转变,空间的分离导致产地批发市场向销地批发市场转变,从而形成以销地为导向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如果单纯比占地面积,上海周边地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已超越上海,现有规划中“一主一辅”两个中心批发市场合计占地不足2000亩,南京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占地3000亩,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占地6000亩,即使属于二级市场的“嘉兴水果市场”,通过第三期改造,也形成了“依托浙江,接轨上海,辐射全国”的果品流通集散地。所以,比规模的规划思路首先需要调整。更何况在以标准化菜场为主导的农产品流通终端格局下,中心批发市场或一级批发市场实际上难以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

第二,建立以效率为导向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上海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交易效率在最近十余年有明显提升,2000年每平方米批发市场面积(市场总面积162万平方米,年交易量320万吨)的交易量为1.97吨,2012年提高到4吨。但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标准(每平方米年交易量为10-20吨)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第三,培育农产品流通的龙头企业。上海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交易量占比分别为: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上农批)占13%、上海市江桥批发市场(江桥)占23%、上海江杨农产品批发市场(江杨)占11%、其它占53%;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交易金额占比分别为:上农批占23%、江桥占18%、江杨占19%、其它占40%。其中,“江桥”、“江杨”两家批发市场归属于光明(食品)集团旗下的上海蔬菜(集团)有限公司(上蔬公司),占全市农产品批发交易量的34%和交易额占37%。“上蔬公司”也参股了被上海市商务委列入规划的两个“一级批发市场”,即“上农批”与“西郊国际”。上述三家公司的交易量与交易额合计分别达到47%和60%。也就是说,“上蔬公司”独资、控股、参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所实现的交易量与交易额占据着上海农产品批发流通的半壁江山。应该改变“一主一辅”两个中心批发市场的布局,依靠农产品流通的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多方位均衡布局的流通格局,这样有利于提高农产品流通的综合效率。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核心业务从现场现货交易转变为物流配送,并承担一部分加工、储存业务。由此将会使农产品流通体系发生革命性变革,不仅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面积要求大幅度降低,而且其功能布局也将发生变革,目前以交易区为主体的布局将转变为以电商办公、信息集成、物流配送、加工储存为主体的布局结构。新建或扩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如果仍然按照原有的规划思路来设计,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面临重大问题。

农产品零售市场规划要有前瞻性

2004年起上海市大力推进标准化菜场建设,现有标准化菜场约为900家,年销售食用农产品650万吨,已成为食用农产品零售的主渠道。从政府规划目标来看,上海自1994年起大力推进超市尤其是生鲜超市的发展,十年以后(2004年)在推行“新菜篮子工程”时,却转向“标准化菜场建设”。其实就是把原来的菜场改造得干净一点,经营模式还是私人设摊位。改造以后由于租金较高,菜价也水涨船高,所以标准化菜场门口的“马路菜场”重新蔓延。《规划》还特别重申要“持之以恒地推进标准化菜场建设”,强调农产品批发市场与标准化菜场的对接,并按照每2万人设置一个菜场的标准建设1500个标准化菜场。

目前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虽然离不开标准化菜场,但农产品零售长期以标准化菜场为主导,有三个问题:第一,标准化菜场不利于提升上海市民的生活品质,与国际化大都市的商业格局不相容。第二,标准化菜场的经营者迟早有一天会出现后继乏人的情况,这也是日本菜市场逐渐消退的重要原因。第三,不利于零售业态的现代化改造,超市、大卖场、折扣店等在标准化菜场的打压下,难以发挥服务市民的功能。总之,“持之以恒地推进标准化菜场建设”的思路需要重新评估,上海如果再发展标准化菜场,农业产业化、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现代化、农产品流通的高效率与上海市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就难以保证。

上海食用农产品零售市场的变革可以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大众渠道:连锁店销售。第二,小众渠道:聚土地。其运作模式是:公司向农户购买土地经营权,聘请农户耕种土地,客户向公司购买土地套餐,公司向客户定期配送新鲜蔬菜,并提供农家乐休闲服务。这是一个农民、中介人(电子商务公司)、消费者三赢的项目,所以,获得了各方面的认可。但由于受多方面客观条件的限制,“聚土地”方式还有多方面问题有待破解,目前仍然属于“小众模式”。第三,新兴渠道:农产品电商。近年来,由于消费者需求拉升,各大电商平台的推动,以及冷链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国内生鲜电商快速发展,淘宝网2012年生鲜交易增幅99%,2013年增幅195%。大佬们也开始做农业与农产品,如丁磊养猪(丁猪),褚时健种橙子(褚橙),潘石屹代言天水苹果(潘果),柳传志的金色猕猴桃(柳桃),并与电商相结合,衍生出“品牌农产品”与“概念农产品”。我国长期存在“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以前小农户难以进入大市场,农产品价格被经销商炒作,导致市场价格大起大落。通过电商销售农产品的最大好处就是价格透明,无须经过中间商,真正做到产销直接见面,能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第四,辅助渠道:地产地销农产品直销店。当地生产、当地消费的农产品,可以通过开设直销店来销售。这种模式源于日本,农民自行组织或由专业零售商组织开办“直销店”,一般是同城农民直接进店“寄售”农产品。在日本,这种店叫“直销所”。采取农户委托直销所代销的形式,但产品由农户(生产者)自行包装,自由定价(店员根据市场行情给与相关的定价等方面的指导)。店铺收取销售额的15%(农产品)到20%(加工产品)的手续费。零售企业也可以在店内开辟“直销专区”,代理销售地产农产品。

此外,目前的菜场租金太贵,菜场未能体现公益性;诚信经营不尽人意,如肉墩头低于柜台,小刀手容易做手脚坑害消费者;大量使用厚重、气味难闻的塑料马夹袋等问题十分严重。上海市商务委应该制定相应的标准,并严格贯彻实施,严惩无良商户。

为了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集约化经营,要加大市区内批发市场的搬迁力度。发达国家经验表明,随着一国农业的区域化、专业化生产格局的形成与发展,大宗农产品批发市场有向区域中心城市转移的客观必然性。这种趋势目前在我国已有所体现,未来将表现得更加充分。另一方面,国家往往会依法制定规划,强制迁移市中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要发挥东西联合的主导作用。2013年上海蔬菜集团划归光明食品集团,这样,光明食品集团作为上海“一主一辅”两个中心批发市场的共同投资人,为两个市场的整合提供了必要条件。上农批可以改名为“东郊国际”,与“西郊国际”东西呼应,可以发挥三个主导作用:第一,要发挥东西联合的主导作用,在未来,西郊国际与上农批有可能像荷兰的“花荷”那样走横向联合发展的道路;第二,纵向面向下游企业,要引领上海食用农产品流通,发挥流通主渠道作用;第三,纵向面向上游企业,要规范产地市场,发挥产业联动作用,通过自建标准与规范要求,带动上游企业的标准化生产、品牌化与安全生产。并可以在政府有关部门的配合与支持下,设计一种与二级市场、标准化菜场的联动机制,包括产权渗透、技术渗透、人才渗透、管理渗透等,从而使一、二、三级市场具有更紧密的联系。

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流通的基本趋势是:传统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交易功能淡化,物流功能强化;一级批发与二级批发的界限淡化,两线融合概念强化;保证需求功能淡化,安全管控功能强化;产地批发市场淡化,销地批发市场强化。

猜你喜欢

菜场批发市场流通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菜场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去跑菜场跑出租站柜台——钱江晚报“我们一起走过”大型体验式报道推出的背后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菜场里的小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