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菜场”在脱胎换骨中转型升级——上海盛政实业集团董事长陈政采访记
2015-11-29文/杨云
文/杨 云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2015年元旦前夕,上海盛政实业集团旗下的盛政都市农超在位于上海市闸北区的长兴路11号隆重开业。
走进店堂,让人顿时感觉眼睛一亮。只见800多平方米的商场内,灯光明亮,各类果蔬整整齐齐地排列在敞开式的货架上,地上干干净净,没有垃圾,没有水迹,扫地清洁工一刻不停地巡回在商场内,见到垃圾就扫掉。处在这种环境里买菜,真感到是一种享受。不仅如此,更让我产生一种感觉,这里的顾客脸上似乎笑嘻嘻的,心情很愉悦。在我左手旁边的一位主妇正在挑拣“南汇小青菜”,一棵一棵装进塑料袋,笑嘻嘻的对我说:“这种菜我每天来买,很好吃,又酥又糯,外面菜场要卖3元一斤,这里只买1.6元一斤,而且还能自己挑拣。”在我右手旁边的一位主妇,一边把蓬蒿菜装进马夹袋,一边对旁边的顾客说,“这个菜外面菜场要卖6元一斤,这里只有3.5元一斤,便宜蛮多的,我今天从虹口公园那边赶过来的。”我听了他们的介绍,在商场里转了一圈,仔细看了价格,每种菜确实都比“标准菜场”内的菜要便宜,有的差额还挺大,如大白菜0.38元一斤,外面菜场是1.5元一斤,冬笋8.5元一斤,外面菜场是13.5元一斤,难怪这些主妇主男心里都甜滋滋的,喜形于色。当我离开店堂,走到门口的时候,只见有一些人在排队,走过去一看,原来很多消费者在办理可充值会员卡,每次充值100元,就奖励5元,另送调味瓶或钢丝球小礼品,平时结账时使用会员卡,就有积分,我也去凑了个热闹,充值100元,办了个会员卡。
离开长兴路农超,就直奔坐落在山西北路天目东路上的上海盛政实业集团,陈政董事长接受了我的采访。
甫一坐下,陈董就欣喜地谈起了盛政都市农超在2014年12月31日成功开业的盛况。他告诉我,真想不到,顾客来得那么多,消费者在收银台结账付款时,曾经出现过排队三个小时等候的情况。我一听,真是大吃一惊,简直不可想象。陈董讲到这里,更是充满自信的说,开业以来的实践证明,我们走的这条路符合民心、民意,老百姓的认可就是我们的成功。他说,现在开业还没几天,但影响已经不仅在周边的社区,还波及到隔壁的普陀区和虹口区,远一点的居民他们都会乘着公交车赶过来。而且,我们盛政菜蓝子工程配送中心专门负责饭店、机关、学校的团购订单,目前已收到10多张订单了。
接着,陈董向我回顾了一年来的筹备过程。他说,2014年年初就开始着手酿酝如何对“标准菜场”进行转型升级的方案。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务院为解决群众吃菜难的问题,推出了惠民的“菜篮子”工程。二十多年后的今天,随着“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的出现,让城市居民吃上便宜菜和安全菜的问题再次被提上政府的议事日程。盛政都市农超正是盛政实业集团响应市政府有关菜市场要企业化经营的讲话精神,怀着替政府分忧,让百姓得利的初衷,结合多年经营标准化菜场的经验,在借鉴2.0版菜场并吸收了欧美先进的生鲜超市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以及上海的实际情况,决定对“标准菜场”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创建由企业自我经营、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收银的生鲜超市。方案确定以后,于2014年10月15日举行了专家评审会,出席会议的,除了专家学者,还邀请了市商务委、区商务委、区工商局等有关管理部门的领导。与会代表高度评价了这一项目。专家们一致认为,这一项目具备了高度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效益,符合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要求,发挥了企业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主动性,具备了创新、科学、安全的特点,有利于民生和社会的稳定。专家和领导的肯定,更增强了我们的底气和勇气。在通过专家评审后,我们就动员全体员工,加班加点,不遗余力,使得这一项目终于在2014年的最后一天如期开业。
优势明显
我听了陈董的一番介绍,真觉得他像一位将军指挥打仗一样,有智有勇有谋。听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问起,盛政都市农超这个模式究竟与标准菜场有什么不一样呢?陈董详细分析说:
(一)经营优势。
1.盛政都市农超不仅具备2.0版“两栖菜场”、“统一收银”、“无人售菜机”等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还拥有自己的全国采购团队、全国物流配送中心、全国物流团队和销售地配送中心、销售地物流中心、农超销售门店,以及自己的菜园基地或合约蔬菜基地。
2.盛政都市农超从运行效率、人员管理、物流配送、成本控制等方面入手,建成了一套高度集约化的经营模式,“标准菜场”里的菜从“菜农”经“产地批发”到“销地批发”再到“经营户”,最后才到“市民”的手里,现在砍掉不必要的环节,直接由菜农的“菜园子”(即源头)进到了市民的“菜篮子”(即终端),真正实现了“产销对接”和“农超对接”的转型。
3.通过减少商品流通中的增值环节,整合了流通中浪费的人力物力资源;通过减少商品的装卸次数降低了商品的损耗;通过将蔬菜经营模式从分散、被动、小规模变为集中、自主和大规模,实现了从粗放化到集约化经营模式的转变。以“产地至货架直线化,采购配送销售的经营一体化”方式,既保障了食品的安全,又降低了蔬菜价格。
(二)价格优势。
盛政都市农超的核心就是低价原则。为服务百姓,回馈社会,农超在确保菜品种类、数量和质量的同时,始终坚持这一原则,在微利中运行,有的商品甚至负利润促销,如有一批供应的草鸡蛋,就直接以采购价上柜。所以,在店里供应的商品一般比市场价便宜20~30%。
(三)人才优势。
要创新,关键在“人才”。“盛政”农超从筹备之日起,就组建了一支由年轻人组成的“广视野、高学历”的创新型团队。为此,盛政集团一方面不断派遣专业人员远赴海外,对欧美国家的生鲜超市、农夫市场(Farmers Market)进行专项考察,另一方面还吸收了大量勇于创新和突破的海归精英、有外企从业经验的高管以及高学历的人才。用第一家盛政都市农超作培训基地,采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完善的晋升机制和员工培养方案,为紧接着的盛政都市农超连锁门店提供高素质的后备人才。
(四)信息化、科技化、多元化优势。
为更好地服务百姓,盛政都市农超不仅引进了自动售菜机、健康营养蔬菜推荐系统;建立了微信平台、微博主页、网店和手机应用;推出了口袋菜场和移动菜场;还将开展一卡通、农场联名卡、电话订购;为市民代收公用费、洗衣、送菜上门;以及食材讲堂、养生论坛、食谱推荐等多元化的服务。
为便于顾客查询,盛政都市农超还将在每家门店配备电子管理台账和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不仅如此,店内的液晶电视还将滚动播放来自供应商、农场、物流公司、仓储管理等方面的展示和介绍视频,让顾客通过电视就能看到无污染的蔬菜基地、规范操作的生产线、高效的物流和干净合格的仓储。
大爱无言
上次采访,陈政董事长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是对老百姓的赤胆柔情。改建北盛菜场时,他无偿辟出400平米黄金地块为附近居民修建休闲广场。这次采访,工作人员告诉我,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开业至今,陈董几乎都是白天黑夜地连轴转。我想起第一次采访时他说过的话:“办菜场不是为捞面子,我们是把它当成民生工程和良心工程在做。”陈董对老百姓的又岂止赤胆柔情,分明就是一种无言的大爱:
(一)对顾客的爱。
1.环境:盛政都市农超为给顾客带来全新的购物体验,美感与实用并重,将创意融入商品的陈列、标价、包装和摆放中,参考国外生鲜超市的陈列和摆放方式,通过商品的陈列,色彩的搭配,光线的衬托以及环境的设计,努力为顾客创造舒适、新颖的购物环境。
2.实惠:农超以惠民为前提,不仅尽可能地为居民提供最低价格的新鲜蔬菜、肉、禽蛋类、豆制品和水产品,每天都会推出一至数个品种的0利润甚至负利润的商品惠及顾客。
3.服务:
1)店员身着制服,让顾客对农超有一种整体感和信赖感。
2)开展送菜上门、电话订购、便民硬币兑换、便民缝补、食材讲堂、食谱推荐等多元化的服务。
3)为更好方便顾客,建立盛政都市农超网店、自动售菜机、微信平台手机、app等。
4)根据不同社区顾客群的消费水平,针对性地确定食材档次和价格定位。
5)根据不同顾客群的习惯喜好,确定营业时间和风味特色。
6)根据顾客的年龄组成,确定食材种类和食材数量。
7)根据不同语言及文化背景的顾客需求配备相应的员工服务。
8)为顾客建立家庭积分卡,开展定期家庭日优惠活动。
(二)对菜贩的爱。
还在盛政集团接手之前,闻讯菜场要农改超,菜贩们都忧心忡忡。他们大多是拖家带口的外地来沪人员,多年来,卖菜已经成了他们维系全家生活开支的主要经济来源。一旦实行集团化式的统一采购销售,这些曾经的菜贩势必会成为闲散人员被推入社会。为了不给政府增添压力,同时也为菜贩的生计提供保障,陈董在决策会上拍板做出了一个让全体董事都吃惊的决定:“接纳原有菜贩进入农超做店员,并同意他们以合伙人的身份加入其中,不能因我们改模式而让他们丢饭碗。”“现在的结果怎样呢?”我问陈董。陈董说,现在有20%的菜贩已入股,还有一部分人还在观望,我们的态度是欢迎他们随时入股,即使不愿入股,也可加入我们的员工队伍,我们现在员工紧缺,从收银员到理货员,从仓库管理员到物流配送员,从采购员到数据处理员,从保安到清洁工,许多岗位都需要配备人员。这些员工的月工资均在3000元-4500元之间,上班时间提供两顿工作餐,外地员工还提供宿舍。
面临的问题
作为盛政集团的惠民工程,盛政都市农超所奉行的“安全、新鲜、低价”原则,极大地惠利和方便了周边居民,市民百姓们好评如潮。
新事物总是在不断摸索和改进中前进的,盛政都市农超也不例外。陈董坦诚地告诉我,目前还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电费。数量众多的冷库、冰柜、空调等设备设施确保了蔬菜等食品的新鲜安全,每月超过10万元的电费却让盛政集团叫苦不迭。惠民低价的盛政都市农超所缴电费竟是按商铺用房的费率进行核算。
(2)赋税。盛政都市农超虽说是超市,但里面95%以上是蔬菜、食品、水产、豆制品、冻禽、蛋品等六大类为主的生鲜副食品,除此之外的5%也是由粮油、水果、调味品、南北货等与居民生活休戚相关的日用小商品组成,而所缴税率参照的却是超市的征收标准。
(3)场地。为了这项惠民工程,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的盛政集团先期已经投入2000多万元。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必须形成规模经营,除了把现有的标准菜场逐步进行并购改造以外,还需提供闲置门面房和厂房等场地。现在开在大宁社区的第二家盛政都市农超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装修了。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配送中心无法达到大批量进货、存储,因而会直接影响到进货价。盛政集团目前正积极地寻找场地,以建立自己3000平方米面积的物流配送中心……
“我们盛政都市农超的目标是让市民吃得更好,花的钱更省!”陈政掷地有声的话让我的鼻子有些发酸。盛政都市农超像一位骑上战马的勇士,一边竭尽全力地低价惠民,一边又不得不支付高额的运行费用。即使陈董什么都不说,我还是感觉到这其中的巨大压力。
几点启示
告别陈董,我回到编辑部,重新打开采访笔记本,我思绪万千。
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现在是发展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的重要时期,如何管好农民的“菜园子”,扶稳市民的“菜篮子”,不仅有关国计民生,也事关社会的稳定。“菜篮子”问题之所以被称为工程,是因为它牵扯的人力、财力、精力浩大,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全社会的通力合作。盛政集团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不仅投入了巨资,目前还在亏本经营,但是他们启动了新一轮的菜篮子工程,其意义是深远的。盛政都市农超的成功开业,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盛政都市农超是对“标准菜场”颠覆性的创新模式。上海的“标准菜场”目前有900家,在解决上海市民的吃菜问题上,功不可没。但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标准菜场”解决吃菜问题已经远远不相适应了,说到底,小本经营的个体摊贩担当不了现代农业、现代流通、现代服务业的主要角色。脱胎换骨转型升级是“标准菜场”的必然趋势。近几年来,在上海食用农产品市场上出现了群雄逐鹿的局面。一批公司化的企业开始进入食用农产品市场;一批自我经营、自采自销、少环节的流通企业开始成为现代流通系统建设的推进者;一批智能化的自动售菜机现身社区,不久的将来还会全面开花。另外,还有网订店取、定制与体验式销售、宅配套餐与家庭厨房、生鲜微店等四种O2O模式正在席卷而来。特别是自2014年9月28日首家上蔬永辉生鲜食品超市在上海开张以来,已开出3家连锁店,正以资本运作的模式进行探索,这家超市由福建的永辉超市、上海国盛集团、上海蔬菜集团、摩根斯坦利以及鼎辉投资组成混合所有制,强力推进新模式的快速发展,根据其规划,到2017年,将在上海开出100家门店。总之,“标准菜场”模式一花独放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盛政都市农超的诞生是顺应时势,正当其时,是行业的领先者,上海需要这样的企业引领新一轮的“菜篮子”变革。
启示之二,上海是现代国际大都市,上海在食用农产品流通领域应该具有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小本经营的个体菜贩没有能力、更没有实力来担当这一重任。就拿全球五大洲的水产精品、珍品来说,过去连名字都没有听到过,如南极冰鱼、大西洋牡丹虾、阿根廷红魔虾、澳洲肺鱼、爱尔兰海鳌虾等等鱼虾,如果没有冷链运输,没有冷库存储,没有冷柜保鲜,这些高档海产品就不可能放上老百姓的餐桌,不可能用全球鱼做中国菜。盛政都市农超的诞生,这就为配置全球资源打下了基础。
启示之三,“菜篮子”工程是民生工程,“菜篮子工程”的启动首先是由政府推动的;后来“标准菜场”的建设政府也是花了钱、费了力积极扶持的,现在,进入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的重要发展时期,民营资本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始发力,勇担重任,同样离不开政府的作用,离不开政策扶持、贷款优惠,政府的作用和市场的作用互动、互补、相互促进,两翼齐飞,“菜篮子”工程必然会以更辉煌的成绩造福于民,推动全社会经济的发展。
启示之四,流通改革要以问题为导向,针对问题提出改革思路,形成接地气的改革方案。陈董在一次调查研究中曾告诉我,当时菜场内菠菜卖到9元一斤的时候,向菜农的收购价却只有3元一斤,中间这6元钱去哪儿了?我当时就觉得是流通出了问题。菜篮子工程的成功,应该说是流通改革的结果,也是流通改革的成功。现在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的启动,还得需要流通改革的推动,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流通改革应该一马当先。
我们相信,盛政都市农超一定能在启动新一轮菜篮子工程中攻坚克难,创造新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