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伊纳三角理论在轮机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2015-11-29大连远洋运输公司姜树瑞
大连远洋运输公司 姜树瑞
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 陈 龙
“航运更安全、海洋更清洁,高效、经济”始终是船舶营运行业不变的宗旨,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船舶设备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对船员实施轮机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此同时,航运业的持续低迷使得船舶公司更加看重营运成本和效益,而轮机管理工作的好坏与营运利益直接挂钩,可以看出,轮机管理工作在船舶营运中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当下船舶轮机管理工作尽管有类似ISM这样的国际性条令保驾护航,但其中存在的弊端还是很多,轮机管理工作的质量始终没有大幅提升。鉴于此,文章提出将“乔伊纳三角”迁移到轮机管理工作,合理地进行借鉴,以期对轮机管理工作有指导意义。
一、乔伊纳三角理论概述
乔伊纳三角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乔伊纳博士所提出的,他认为现代管理应该由“质量、科学方法和团队一体化”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部分形成的“铁三角”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乔伊纳三角如图1所示。
图1 乔伊纳三角理论
可以看到,乔伊纳三角理论充分考虑到了人的因素,并十分注重管理工作中“系统”的概念。图1中质量、科学方法、团队一体化的具体管理学含义如下[1]:
质量。质量是顾客定义的,形成取悦顾客的质量理念,不是仅仅满足消除顾客烦恼,而是要超前、深入地了解他们当前和未来的需要,用他们甚至认为不可能的产品和服务给他们惊喜。
科学方法:教人们如何把一家公司当作一个系统来管理,培养过程思维,依靠数据作出决策,了解各种变化。
团队一体化:把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顾客、公司职员、股东)看作一个整体,使每个人都成为赢家,而不是彼输此赢。
按照乔伊纳的理论,公司若注重顾客心目中的质量,正确理解和运用数据、过程和各种变异,致力于合作,就能使更多的客户满意,理顺机制的同时降低成本。由此看来,这种理论确有其独到之处。
二、乔伊纳三角理论在轮机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1.当代轮机管理模式缺陷
当今远洋船舶上执行的是国际安全管理(ISM)规则体系和程序文件,ISM是在海上安全和防止污染方面加强管理的一项国际标准,它的目标是保证海上安全,防止人员伤亡,避免对海洋环境和财产的损害。然而,作为一项国际性先进船舶管理方法,ISM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缺陷:一来ISM本身太过程序化,过少地考虑人的因素;二来很多船舶机构为了取得相应证书大搞表面文章,出于某些目的甚至伪造设备运行数据[2],导致ISM相应条款并未落到实处。鉴于此,若把先进的乔伊纳三角管理理念合适地应用到轮机管理工作,则有望取得良好效果。
2.乔伊纳三角理论在轮机管理工作中的迁移应用
上文已经提到乔伊纳三角理论中三大元素的具体管理学含义,若把它迁移到轮机管理工作中,则可以重新解读如下。
质量:笼统地讲就是机舱设备的维护保养质量,它是一个针对结果的定义。要使机舱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不仅要保证设备当前的良好工作特性,还应预先了解它们未来的运行趋势。这种超前管理理念须植入每位轮机员脑海中。
科学方法:把机舱当作一个系统来管理,而不是依据人员拆成零碎管理区域,这要求轮机员培养过程思维,严格依据设备数据来进行操作。
团队一体化:要求主管轮机员特别是轮机长能够知人善任,信任他人,尊重他人,注重工作方式方法,最终目的是管理好机舱中的每一个机电设备及人。
以上三大元素紧密关联,若单单注重某一方面,都无法取得协同使用的效果。包括轮机管理在内的现代管理工作之所以存在诸多弊病,或多或少都是没有兼顾以上三大因素。船舶机舱工作环境特殊,设备工况复杂,使得轮机管理工作有它的特异性,所以要想将乔伊纳三角理论正确运用在实际工作中并非易事,盲目地引用只会雪上加霜,必须“因地制宜”才能收效。
三、具体实施措施
从图1可以知道,乔伊纳三角的内容简单明了,它的三大因素似乎没有复杂的地方,但轮机员要切实地做到乔伊纳三角的要求却并不简单,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做呢?
1.保证质量
首先,要保证轮机管理工作的可靠性,轮机员自身应具有合格的职业素养,特别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当下船舶轮机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实践能力达标而理论知识欠缺的局面,这使得管理工作停留在“结果管理”模式,即管理人员往往只注重结果而不会运用理论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故障原因关联,管理工作往往治标不治本。举个简单的例子,当船舶主机发生拉缸时,轮机员往往直接进行吊缸更换活塞环,而没有进行关联性故障原因思考:拉缸本质是油膜破坏,那么破坏油膜的原因呢?是滑油油量不足,滑油品质不良,还是缸套冷却不良过热,活塞和缸套失重?综上,轮机员在船舶枯燥的工作环境中不能懈怠自身理论学习,要通过理论联系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其次,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保证维修保养的质量。国内很多船舶的轮机管理模式属于“消防员式”管理,这种事后维修保养的念头是万万不可的。轮机员应该秉承“宁做保健医生,不做急救大夫”的原则,在日常的机舱维护保养过程中,一定要勤动脑、勤动手,不要仅仅拘泥于巡检时的“跑冒滴漏”,也不能满足于定期的维修保养计划,而应在日常工作中留意设备工作状态,善于分析设备运行的客观数据(特别是重要参数间的波动和差异),重养不重修,尽量将各种故障切断于萌芽状态,这样不仅能减少维修次数,还能大大节省营运成本,延长船舶寿命。
2.正确采用科学方法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但是,在轮机管理工作中,我们强调轮机员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并不是鼓励工作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和武断、莽撞的行为方式,而是强调自身素质是做好管理维护工作的基本前提和保障,要想将工作做到最优化,科学的管理方法必不可少。
其一,善用“情景意识”。情景意识是轮机管理人员对某个环境条件下保证轮机设备安全运行所需的全部因素的清醒认识[3]。换言之,在机舱管理工作中,当某一情况(无论正常和异常)发生时,轮机员要能够及时地洞悉周围情况的变动和潜在威胁,并根据自身储备的轮机业务知识进行全面的自我激发,预想保障设备安全所需要的一切手段和方法,提前计划好下一步工作。例如,二管轮在进行机舱巡检时,当走过空压机旁,应该下意识地设想:如果空压机发生喘振是什么因素?如果空压机充气速率过慢是什么原因?发生这种情况该怎么办?这种故障的故障预设和假想正是轮机员全身心融入管理工作的表现,一旦类似情况发生,通过日常的情景意识训练,轮机员应能够果断采取正确措施,快速切断事故链,保证设备的安全。
其二,运用“系统”的概念进行轮机管理。我们知道,机舱中轮机员有严格的职能分配,不同人负责对应设备并承担相应的责任,这导致轮机员往往有一种“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心理,这种情况下,最好的管理结果就是轮机员各自分管的设备状态优良,但是机舱的整体性能却不一定是最优的。这就要求机舱人员要确定一个统一的管理目标:即机舱整体性能最优化,而不是只关注自己管理的设备。在管理中,始终将自己和所属设备看成机舱系统的一部分,时常告诫自己:这样操作会不会对其他轮机员设备造成影响?如何才能使整个系统状态最佳?这样一来,在同一目标的驱使下,轮机管理工作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3.做好团队一体化
任何一个组织和集体,不团结都难以成气候。船舶机舱特殊的环境,更需要团队一体化的精神。所有轮机员都要明白,合作才是他们的最高利益。做好团队一体化工作,必须认识到,在轮机管理工作中更多的是合作,而不是竞争[4]。恶意的竞争往往把人的注意力引导到对方身上而不是工作上,这势必对管理造成不良影响,而融洽的合作关系,能够使轮机员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信任的氛围中为共同的管理目标一起努力,使工作变得愉悦且舒心,高效且优质。
另外,轮机长作为轮机部门的负责人,必须起到排头兵的作用。首先,要知人善任,了解每位轮机员的特长和弊端,安排工作要有理有节,这样既能保证工作的高效,又能调动人员的工作热情。其次,要尊重他人,善解人意。在他人出现可以原谅的错误时,要懂得宽容,不要一味地指责和训斥,在枯燥的环境中多与他人沟通交流,保证轮机员良好的心理状态。再者,要协调好轮机、甲板两个部门的关系,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要切实保证两个部门的信息互通和团结协作,共同为船舶安全作出贡献。
[1]JOINER B L.Fourth Generation Management[M].王阳,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0:7-15.
[2]黄飞,孙培廷,牛东翔,等.第四代管理在船舶轮机管理上的应用[J].航海技术,2004(6):43-45.
[3]李章德.轮机管理中情景意识的培养[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9):54-55.
[4]黄飞.船舶轮机“人-机”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