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与思考※
——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为例

2015-11-29万超凡夏静娴林依秋潘明明李樱梓朱洪昌侯志聪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治疗学培养目标医学

万超凡夏静娴林依秋潘明明李樱梓朱洪昌侯志聪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州510006)

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与思考※
——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为例

万超凡夏静娴林依秋潘明明李樱梓朱洪昌侯志聪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州510006)

目的发现并就该校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及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思路和解决方案。方法通过文献检索、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收集专家教授、在校学生对于当前培养模式的意见与建议。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10份,有效问卷198份,有效率约为94.29%;其中仅有11.62%的受访同学对培养目标认知清晰,66.16%的同学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为一般。结论当前的培养模式需要着重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反馈机制等方面进行优化调整,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与水平。

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

康复医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是应用与功能障碍康复有关的预防、诊断、评定、治疗和处理的医学学科[1]。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现代康复医学以来,康复技术人才的社会需求迅速增加,各有关院校纷纷开设“康复”专业[2]。目前,我校已成立康复医学系,对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科的完善仍在摸索之中。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本次调查研究选取我校康复治疗学专业2011级、2012级、2013级在校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同时走访专业教研室、医院科室专家教授,通过座谈的形式获得指导。

1.2 研究方法本次调研采取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在查阅文献、调研走访的基础上形成对此的系统认识,重点关注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及方案(侧重于课程设置与教学进度)、人才培养反馈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样本基本情况的统计描述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10份,经审核,有效问卷有198份,问卷有效率约为94.29%;其中男性60人,约占30.30%;女性138人,约占69.70%。

表1 性别与年级构成[例(%)]

2.2 专业培养目标认知情况大约47.98%的同学对于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目标认知有限。表示非常清晰的同学仅为11.62%;表示不知道的同学达到16.16%。由此可见,普及该专业培养目标显得尤为迫切。

表2 对本专业培养目标认知构成情况[例(%)]

2.3 课程设置满意度的统计描述高达66.16%的同学认为现行课程设置满意度一般,要求进行课程设置调整的比重可达85.35%。其中满意度最低的是理论课与实践课比重,要求调整的比重达94.95%;其次是各课程课时分配以及中西医课程比重,认为其需要调整的比重分别为90.91%、88.79%。

表3 对本专业课程设置的总体满意度构成[例(%)]

表4 各维度满意度构成情况[例(%)]

3 建议和对策

3.1 普及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近年来,随着康复医学领域的研发成果日益丰硕,康复器材及技术的更新周期大幅缩短,康复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传统的培养目标指导下所产生的康复治疗师难以充分满足新时期的医疗需要。为此,需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中西医基础知识、康复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高级康复治疗人才[3]。并将此目标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指导教学方案制定、教学进度把握等各方面教学工作。

3.2 确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做到理论与操作相协调培养方案现阶段主要以课程教学方式为主,组成部分集中表现为课程设置与课程进度。课程设置方面,大致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限选课、任选课、临床见习和毕业实习六大类。

课程设置可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原则,在确保西医教学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发扬中医康复效果。康复治疗学与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等西医学基础学科紧密相关,同时也需借鉴中医养生康复、针灸治疗等特色疗法的学习与应用。

该专业学制四年,对部分课程可采取删减或压缩课时的做法,借此把握课程进度。中医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没有突出与专业联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显示出基础的薄弱[4]。为此,可尝试对与康复治疗专业联系不紧密的临床课程(如内科学、外科学等)进行删减与优化,重点加强康复专业课的教学[5]。

康复治疗教学中,很多的操作技术通过单纯的理论课讲授很难收到较好的效果[6]。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加强康复专业课的实践教学,使得专业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之比达到1∶1~1.5[7],培养出既精理论,又擅操作的实用型人才。

3.3 建立人才培养反馈机制有效指导后续人才培养人才培养反馈机制是检验人才培养模式合理与否的一大参考标准,同时也是人才培养模式修正完善的重要指导。

机制的建立需要多方面的协同参与。教育主管部门应通过组织行业专家教授制定出科学的专业发展规划。其次需要学生及时反馈专业学习中存在的困惑与想法,例如针对课程进度快慢等方面的意见。再次离不开医院及科研单位的反馈评价。通过实际的医疗服务过程、科学研究工作,用人单位能够更直接的发现专业学生是否具备实际工作所要求的技能与素质。借鉴医院及科研单位的反馈评价可以帮助学校厘清专业办学思路,找出以往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短板。

[1]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2]胡忠亚.对我国康复专业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2):165-166.

[3]谢芹,余瑾,刘春龙,等.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学计划设计与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4):69-70.

[4]钟卫权,朱元业.关于康复治疗学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的思考[J].南方医学教育,2010,(4):24-25.

[5]张凤仁,李洪霞,崔泓.国内康复治疗学专业教育的现状和发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6):599-600.

[6]陈艳,潘翠环,罗爱华.康复治疗学专业实验教学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1):99-100.

[7]张凤仁,李洪霞,崔泓.国内康复治疗学专业教育的现状和发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6):599-600.

Investigation and Reflection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Rehabilitation Therapeutics——A Case Study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AN Chaofan,XIA Jingxian,LIN Yiqiu,PAN Mingming,LI Yingzi,ZHU Hongchang,HOU Zhicong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and Rehabilitation,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510006,China)

Objective To find and provide reasonable ideas and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of training objectives,training content and scheme in rehabilitation therapeutics training mode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Methods Gather the idea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current training mode of experts,professors and students,through information retrieval,questionnaire,field visits,etc.Results 210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in the survey and 198 questionnaires were valid.The response rate is about 94.29%;of which only 11.62%of the interviewed students had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raining objectives,66.16%of them held a moderate level of satisfaction towards the curriculum.Conclusion We need to conduct a deeper focus on optimal adjustment in terms of training objectives,training scheme,feedback mechanisms,so a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and level of personnel training.

rehabilitation therapeutics;talent training mode

10.3969/j.issn.1672-2779.2015.06.041

1672-2779(2015)-06-0082-02

张文娟 本文校对:夏静娴

2015-01-14)

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No:201410572078)

猜你喜欢

治疗学培养目标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龙湖
长白山之行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