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学心理环境内容解析与优化策略研究

2015-11-29王敏婷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31期
关键词:校风体育教师心理

王敏婷

(渭南师范学院 陕西渭南 714009)

1 高校体育教学心理环境内容解析

高校体育教学的心理环境是无形的、动态的软环境,它主要包括校风与班风、学校体育传统、体育课堂常规、体育课堂教学气氛、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五项内容。下面具体对这五项内容进行解析。

1.1 校风与班风

所谓校风,是指高校内部所形成的社会气氛。具体而言,校风是高校内部所有主体的一种集体行为风尚,它与教风、学风、班风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谓班风,是指高校某个班级中所有成员(包括学生与班主任、授课教师)在生活、学习、交往中形成的一种共同心理倾向。与校风相比,班风更具体,更有凝聚力、约束力,它直接影响班级的每个成员。总体来说,无论是校风还是班风,它们都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因素,都依靠群体规范、舆论、内聚力等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表现,对体育教学活动有非常大的影响。

1.2 学校体育传统

学校体育传统是校风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指高校在体育领域养成并广泛被学校内人员认可、传播的一种集体行为风尚,它具有普遍性、重复性与相对稳定性。良好的学校体育传统对学校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它也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态度、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体育文化素养。

1.3 体育课堂常规

所谓体育课堂常规,是指高校为了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对体育教师和学生所提出的共同要求与规范。例如:体育教师与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应该穿运动服、运动鞋;体育教师应当保障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尊重体育教师,不能随心所欲,顶撞教师。

1.4 体育课堂心理气氛

所谓体育课堂心理气氛,是指体育教师与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一般而言,体育课堂心理气氛包括师生的心境、态度、情绪波动、师生间的相互关系等。从发展过程上来看,体育课堂心理气氛并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而是随着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逐步形成的,并且一旦形成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体育课堂心理气氛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生对体育教学目标和任务是否认同,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要求是否信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是否友好等。

1.5 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

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这两个关系又构成了体育教学中的人际互动过程,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气氛、体育教学反馈以及体育教学效果。与其他学科教学中的人际关系相比,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更复杂、更直接、实践性也更强。究其原因,是因为体育教学过程打破了其他学科在教室(室内课堂)授课的空间界限,这就大大缩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使他们彼此的互动更加自由。同时,体育活动本身就非常强调实践,而体育实践又离不开团队合作,这就决定了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成为体育教学心理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

2 高校体育教学心理环境的优化策略

相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的物理环境(体育场馆建设、体育设施器材购置、图书馆、实验室建设等)而言,高校体育教学心理环境的优化工作难度更大、内容更多、涉及面更广、花费的时间也更长。但是,即便如此,高校也必须将它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来抓,不能一味地强调物理环境优化,而忽略心理环境优化,应当“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在对我国众多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考察与研究的基础上,该文提出了以下几种策略,来优化策略高校体育教学心理环境。

2.1 高校应建立正确的体育学习舆论

舆论可以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能够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高校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手段,如:张贴体育海报、创建体育俱乐部、建造体育场馆、举办体育文化周等,还可以利用校园网宣传学校内的体育人才、体育赛事、体育大事件等。近年来,随着我国艺考热的出现,很多大学生沉溺于各种选秀节目,相对于体育而言,他们更加倾向于舞蹈、声乐、美术、表演等。他们认为,体育是那些具有非凡体育运动天赋的人学习的东西,也只有他们能通过体育获得成绩,而一般的学生对于体育,完全没有学习的必要,学了也是浪费时间。针对此种情况,高校领导与教师应当积极建立正确的体育学习舆论,从体育学习的健身作用、健心作用、养德作用以及社会作用等多方面入手,定期对广大学生对体育的理解与认知进行正确引导和培养。

2.2 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谐”一词是近年来我国各个领域常见的关键词,如:和谐企业、和谐社区、和谐家庭等。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也应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是高校体育教学心理环境优化的重要内容。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对形成良好的体育教学心理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体育教师在各方面的努力。具体而言,应努力做到三点:一是热爱学生。热爱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体育教师要热爱学生、真正关心学生,以一颗爱心去包容学生,既要做他们学习上的良师,又要当他们生活中的朋友;二是尊重。体育教师要把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人格和权益作为体育教学的基本信条。对待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时刻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隐私,避免伤害学生;三是真诚。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发自内心深处,要对所有学生要真心实意,不做作、不虚伪。

2.3 加强体育课堂教学管理

实践证明,严格的课堂教学管理,对体育教学心理环境的形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贯彻体育课堂常规,不能以“绝对权威者”自居,必须做到以身作则。同时,体育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在加强体育课堂教学管理的同时,切实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规范管理与感情管理相结合。高校应定期组织体育教师进行关于课堂教学管理方面的培训与教学交流活动,提高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

2.4 善于处理体育教学中的突发事件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突发时间,如学生突然发生斗殴、体育器材突然损坏、天气状况突然恶劣、学生突然出现运动损伤等。其中,最为常见、影响最大的就是学生突然出现运动损伤。当学生出现运动损伤后,若体育教师不能妥善处理,不仅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会直接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严重者直接危害学生的生命安全。当学生运动损伤康复后,他们极易出现对体育课的抵触心理,进而选择迟到、旷课,严重影响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有鉴于此,体育教师应当提高自身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力求把事件的消极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和最短时间内。另外,教师在处理这类事件时,免不了对学生进行劝导,但采用去电脑的方法时一定要注意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1]钱钧,史兵.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与建构[J].体育学刊,2010(1):45-49.

[2]张霈.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研究[J].神州(下旬刊),2014(9):134.

[3]王晓东,王琳.高校体育教学中师生心理环境及其调节的研究[J].青春岁月,2013(23):233.

[4]王军,蔡知忠,张纳新,等.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心理环境中人际关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2):237-239.

猜你喜欢

校风体育教师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说 校 风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感受
杨贤江校风思想:历时性分析与共时性梳理
校风校训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进路探索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我省不断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