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与太极拳文化传播对接问题探讨

2015-11-29马孝志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三下乡大学生

马孝志(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焦作 454000)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与太极拳文化传播对接问题探讨

马孝志
(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摘 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是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利用暑假时间应用所学文化、科技、卫生知识走进基层深入实践从而“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重大活动。而太极拳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文化的瑰宝深受广大民众喜爱。其厚重的文化积淀如何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有效对接既使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又使学生增智、受益成为本文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大学生“暑期三下乡” 太极拳文化对接

前言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是团中央、全国学联、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等七部委共同发起的一项倡议。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团中央等七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充分发挥好实践育人的优势,不断提升社会实践活动的系统性和实效性,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使得一大批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社情,更加懂得以“为祖国勤学修德 ,以实践明辨笃实”从而“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为有效推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的深入开展首先就要选好项目,而太极拳以其厚重的文化积淀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又是高校体育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元素,人们喜闻乐见,广大青年学生以此为凭借既弘扬传统文化,又提升人文素养,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1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与太极拳文化传播对接的意义

“文化强国”是我国面向未来的重大发展方略。为有效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我国将一大批理论体系完备,市场开发前景广阔,惠及广大国民,影响全人类生活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代表推向世界,“太极拳”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新闻媒体、网络、报刊、对太极拳的报道也越来越多,杂志、电影、电视、书籍对太极文化的诠释日渐精辟;广场、公园、校园处处留下了中国人太极健身的身影,太极拳年会、太极拳高峰论坛、武林风等与会人群的肤色、装束逐年丰富,太极拳的受益人群已经从中国人变成了全人类。太极文化已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名片,还是世界文化的瑰宝,国人喜闻乐见,世人受益匪浅。中国人已经无法满足太极拳仅作为公园、广场的健身项目,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是将太极拳请到奥运会的开模式现场,“入奥”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舞台之上,由全人类共享这一文明成果。“三下乡”活动以太极拳文化为载体不仅因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便于发动组织,更重要的是广大青年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与历史使命感从而“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2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与太极拳文化传播对接的具体步骤

(1) 合理规划:规划就是谋划的意思,就是要在做一件事之前已经有了完备的思路设计,要将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与太极拳文化传播对接同样需要合理规划。将高校环境育人、文化育人与太极拳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行有效对接,培养更多身体健康、知识全面、富有理想、富有韧性的太极文化传承人,将太极拳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同样需要做人力资源储备。有一批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比较系统的学习过太极拳,甚至师出名门,这部分学生懂太极、有功夫,学校共青团、体育部门需要为这部分学生提供平台,让他们成为校园太极文化的参与者、组织者、领导者、传承者,当然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培养让这部分学生成长为暑期社会实践的中坚力量。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喜欢、迷恋太极,或曾参与过太极拳的学习,这部分学生人数众多,易于发动、组织,学校体育部门需要开设相应的课程,设置相应的竞赛项目,需要在课外活动时间为这部分学生提供辅导和交流平台,需要利用本单位师资或引进社会师资为有志于提高的学生搭建俱乐部之类的平台使学生有机会与名师、大师交流,有机会成为大型活动的参与者、表演者等;学校共青团需要通过学生社团、协会将这部分学生留在团旗之下,为暑期“三下乡”储备人才。而更多的学生需要体育部门、共青团形成合力,通过教学普及,竞赛引导、文化营造、环境影响使其了解太极、喜欢太极。只有这样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与太极拳文化传播就会成为一个理想的活动项目。

(2) 整合资源: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通常都是在条件比较艰苦的基层农村开展,整合各种资源方便活动开展非常关键。在城市化进程中,我国新农村建设变化巨大,但老百姓的身体形态、素质、机能等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有提高,他们大部分指标低于工人、科技人员、行政管理人员,某些地区农民仍然是癌症、心血管疾病,以及各种传染病的高危人群,与太极拳的亲近是非常必要也非常及时的。大学生带着满腔的激情来了,选择合适时间很关键,选择恰当的地点很关键,选择合适的人群也很关键,没有基层的配合与帮助活动开展的质量将大打折扣;组织太极拳活动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包括前期的各种筹备,到后来的正式进行和总结表彰,整个过程都离不开经费的支持;多少年来老百姓意识形态中劳动等同于运动的观念根深蒂固,宣传、发动、组织过程没有导师的全程指导活动更为困难;空闲时打麻将、拉家常、打扑克与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居多的农村现实问题等都需要活动开展前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所以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与太极拳文化传播对接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增加经费投入,选好指导教师与学生负责人,加强与基层村委会、社区的沟通与联系等整合各种资源共同促进活动的有效开展。

(3) 勇于创新:前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12年7月6日至7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科技是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创新是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大学生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受过专业知识的洗礼,并且与时代发展的脉搏接轨,有着传播新知识的得天独厚优势,更何况有一大批学生原本就在农村生、农村长“接地气”,非常有利于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活动方法等的创新,有利于发动、组织大家学习太极拳。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多是目前农村的普遍现象,孩子们暑期的文化课辅导牵动着每一位长辈的神经,“三下乡”义务支教活动中进行太极拳文化传播将会获得极大的支持;“三下乡”文艺表演中强化太极拳色彩将会吸引更多关注;请一些社会体育辅导站的太极拳老师走进“三下乡”大学生团队说服力将极大增强。各种慢性疾病、伤病多是目前农村的又一普遍现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团队成员中医者身份的加入将非常关键,有医学专业的自然不用说,没有医学专业的聘请几位退休医生作为自愿者在活动期间进行恰当地说服引导或现身展示将极大地改变广大村民的意识;与社区医院义症活动对接加强对太极拳的养生

文化传播导入将近距离抓住广大村民的心。加强对计算机等多媒体的运用,适当进行有奖活动,与新闻媒体电视台进行协同宣传,与村委会合作播放一些优秀的影片等都可以成为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与太极拳文化传播对接的有效创新点,结合实际不断创新活动将会获得极大成功。

3 结论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是团中央、全国学联、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等七部委共同发起的一项倡议。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与太极拳文化传播对接与有效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文化强国”方略相一致,有益于广大青年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与历史使命感从而“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与太极拳文化传播对接的具体步骤有:合理规划、整合资源、勇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青年学生学生增智、受益;才能使我国广大农民身心健康;才能使、让我国这一古老的体育运动太极拳得以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张永红.太极拳运动对现代人体质健康影响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2).

[2]桑全喜.在农村推广老年太极拳的对策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03).

[3]乔熛,蒋红文.全民健身背景下在新农村普及太极拳的可行性分析[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09(11).

[4]林德明.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角度探讨太极拳运动的特殊作用[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6(03).

[5]陈瑜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村体育发展措施[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02).

[6]仝茂华,郭燕.在新农村文化建设活动中普及太极拳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8(05).

[7]张永刚.太极拳在全民健身和新农村建设中之地位与作用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8(07).

[8]李卫民.太极拳养生机理探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7(11).

中图分类号:G85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3(c)-0000-00

猜你喜欢

三下乡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国际大学生节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家电使用及维修现状调研分析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展翅计划”与“三下乡”的比较与探讨
论学生党员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持续性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高职院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模式之我见
论“两学一做”背景下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意义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