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冷思考①
2015-11-29董宇祝凯黄洪利杨俊哈尔滨工程大学体育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董宇 祝凯 黄洪利 杨俊(哈尔滨工程大学体育部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冷思考①
董宇祝凯黄洪利 杨俊
(哈尔滨工程大学体育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 要: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既相辅又相成,民族传统体育有助于推动高校体育的物质、制度、行为、精神文化的建设,反之高校也是民族传统体育得以传承的平台与载体之一。但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与困惑,需要运用新思维、新视角去冷静的思考其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结论:束缚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根由在于传统理念与价值取向的定位,而问题的主体在于人的思维定向与革新理念的偏差,以“服务于学生”作为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宗旨才能促使其具有更长远的发展,也才能突破发展的“瓶颈之顿”。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高校发展瓶颈思考
1 前言
立足高校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并将民族传统体育的多种形态、形式及项目特质融入于高校体育教学与校园文体活动之中,从而促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与发扬[1]。这是近年来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极力倡导与完成的首要任务,但实地考察与文献查询的结果却呈现出了一些问题,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高校也非一帆风顺,且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瓶颈”之顿,严重遏制了民族传统体育的继续发展与推广,也正因如此,重新审视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高校的途径与再续发展问题就值得去研究、去思考。
2 “瓶颈”之顿在于传统的束缚
2002年教育部下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要“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汲取世界优秀文化,体现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此纲要精神力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与高校体育和学生体质的提高达成“共赢”效应,理解其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丰富高校课外活动,充分利用高校教学资源,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实现民族传统体育传扬。这种效应切实地在本部分地区的部分“典型”高校得到了落实与推广,归纳其“典型”高校特征主要表现为“名正”与“就近”两个表象。首先“名正”,部分高校本身就是以民族文化研究作为建校初衷,以传承民族文化精髓作为办校方针的。譬如中央民族大学开设“花炮”、“珍珠球”、“射弩”等课程;广西民族学院开设“珍珠球”、“射弩”等课程;广西民族学院开设“珍珠球”、“龙舟”、“花炮”等课程,并编写相关教材[2]。显然,这类高校从其校名就能认定学校的体育课程也应以发展和推广民族体育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另外一种表象就是属于“就近”原则,此原则与地域相关,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就近于本土、本传统、本民族的原则,譬如湖北、湖南、贵州等地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高脚马”,是因为“高脚马”项目起源于苗族、土家族,且常年住居在这些省份,这个项目才有其发展的根基和传承的必然。再如北方内蒙古地区的部分高校多以鄂伦春族为主,在明朝时概称之“女真”,其地区成立的高校体育重心多以“摔跤、赛马、撒布卡、拉杆比赛”作为高校的民族传统活动项目,究其因由也显而易见的从属于“就近”开展与承载。
传统,谓之世代相传、从历史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在我国几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演变进程中,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具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视之为瑰宝被一代又一代的自我复制才以保存。但民族传统体育源起于何时、何地、何因都伴随着社会、地域、民俗发展的势态缘由,战乱纷争、攻城略地、保家卫国成为技击类民族体育产生的原因,劳作耕种、糊口生寄促使技能类民族体育由此诞生,娱乐自身、丰富生活、劳作闲余使游戏类民族体育得以出现,每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与社会、人、习俗有着不解之缘,也正因于此才能得以生存而世代相传。而虑之当下,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价值与意图初衷已经随着社会、时代的跃迁而发生着变化,它的发展与留存也仅仅因为“传统”而传承,当事物没有了价值就失去了生存的空间,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亦是如此。
言于此,如立足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就应该重新审视其发展前景和发展策略,摸准社会规律和时代脉搏,切实考虑大学生的兴趣与教学资源来引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勿贪多而求精。如同这次《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的通过,试图通过一种体育项目的推广来见证时代的发展,试图通过足球项目的发展来改革体育事业的前进方向,其关键也是要走对路子,长期努力、久久为功,注重打好群众基础、夯实人才根基,从娃娃抓起,从基层抓起,从基础抓起,从群众性参与抓起。足球如此,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也应如此,足球的前身是蹴鞠,传至今日竹子材质变成皮革材质,镂空变成气囊,规则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换取的不仅仅是观赏性和娱乐性,更多的物质利益和荣誉价值也可见一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者和继承者们不应该从中得到反思和顿悟吗?高校引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要挣脱传统的“瓶颈”,取其精髓即可,至于器材、规则、形式都可以根据学生成长的需要而进行修订,因为只有让学生产生兴趣、有了动力,才能真正成为一种体育项目夯实发展的基础。
3 瓶颈之顿在于价值取向的定位
奥林匹克运动在全球化的蔓延与民族传统体育逐年消弱且近消亡的窘境,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西方体育全球化将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体育全球化发展的主导地位,西方体育的全球化不仅体现在运动项目的全球化,也是西方体育理念和运作模式的全球化。体育这一社会活动也在潜移默化的跟随着奥运项目的蓬勃发展而发生转移,从1908年天津青年年会会刊《天津青年》发表的一篇题为《竞技运动》的文章开始,奥林匹克运动的魅力就不可逆转地走进了中华民族的心灵。中国,乃至世界都在效仿着西方体育的运行模式,并不断进行着比较研究,而我们本民族传统体育则被置于脑后。西方体育文化固然有其可取之处,其因在于奥林匹克的传入、普及与深化促进了世界体育的融合与发展。而中华文明古国的渊远历史所沉积形成的民族传统体育却在这体育史上著名的“土洋体育”的战争中落了下风,并在当今也依然没有摆脱走在困窘的传承道路上,并始终步履维艰的寻求着逆转可能的途径。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与摒弃,增设与削减,发展与革新都应遵循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3]。无价值则失去动力,无意义则失去灵魂,二者皆无考虑,自然会被社会所遗忘。作为一个民族,民族传统体育价值取向应体现在三个方面的社会功能。其一是社会规范功能,它规范着人们的价值选择活动,重塑与改造应以承担的社会功能为出发点,提高与发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目的性效益,实现快速发展的目标;其二是社会定向价值,社会本身是由不同的人组成,社会的定向也是由于人的意识与驱动而衍生而成,换言之,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取决于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满足于人的精神生活为前提,从而提高当代社会效用与文化效用;其三是社会驱动功能,价值取向的驱动推动者是社会当中的人的情感,兴趣、欲望等等,而这些心理产生的表象都是驱动人的能源,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必须把握住人的驱动能源,从项目革新与项目管理认真深思,才能寻求更为长远的发展策略,才能实现民族体育项目不再削弱且近消亡的窘境。
总而言之,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取向的本体是人的思想,所主导的更是人的行为,由个体行为转变成社会规范。由此可见,在束缚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前行的主导因素就是我们自身,用西方体育的标准和眼光来看待自己的民族体育,用西方体育的模式和评价体系来套用我们自己的民族体育,经过了改良、裁剪、框定,所剩的民族体育既无精髓,又无要义,这种无底线的变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与意义[4]。那应该如何改良与提升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从而使其体现民族感、时代感并与国际接轨呢?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应该遵循三个原则:其一,尊重学生,有针对性的选择项目。高校开展运动,主体自然是学生,而兴趣又是激发学生参与的主要因素,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兴趣,学生喜欢什么就引进什么,切记政府与领导全权导向,生搬硬套,这样不但不能取得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目的,反倒适得其反;其二,要脚踏实地,做到项目精致化。高校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与推广的重要基地,但切记贪多,看准某个项目就要普及,当覆盖率达到预期目标再把项目做精、做细,如果有条件再进行校际间推广,省际间推广,就如同足球改革发展策略一样,夯实人才梯队不在乎一朝一夕;其三,项目选择要多考虑学生体质与学生参与率,前者是体育的目标,后者是体育的基础。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让学生参与运动,体验运动快乐,实现人才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毫无置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选择也要促使大多数学生能够“走出去,动起来”,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认可这个项目的存在价值。
4 结论
4.1传统体育文化有其多面性,高校引进需应正确审视
传统体育如同一个容量巨大的容器,浓缩着大量极为重要的文化内容,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才让它孕育发展至今[5]。但文化具有多重属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亦如此,高校引进时需考虑其地域性与民族性、共性与个性、时代性与普遍性。具体应做到打破传统思想束缚,但勿抹杀传统理念;按需取材切勿一脉相传;汲取时代气息,但不崇洋媚外。
4.2坚持“以学生为本,服务于学生”的宗旨
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劣关键是看学生,是否遵循“以学生为本,服务于学生”的宗旨,在高校既要呈现项目的精英性,又要体现大众性。因为在高校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就像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包括结构与功能两个侧面的进化,但从根本上,事物的功能的提高是关键,功能不能发生质的提高,事物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所以,如果学生体质得不到提高,学生参与率得不到提升,那在高校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也只能是一场空谈。
参考文献
[1]刘侠.关于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思考[J].民族大家庭.2007(05).
[2]刘峰.论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搏击•武术科学(学术版).2005(10).
[3]程一辉,庄志勇,苏振南.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价值取向与建设性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7(03).
[4]王建利.论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文化定位[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07).
[5]白莉.高校体育文化内涵与构成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06).
Calm Think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ong YuZhu Kai Huang HongliYang Jun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01)
Abstract:Traditional sports of China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Traditional sports have close rel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an pus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facilities, rules, behaviors and spiritual culture.Instea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also the stages and platforms of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However,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meet some problems and confusion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New ideas and visions are needed to think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Conclusion: the boun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sports are the traditional ideas and the value orientation.And the major issue is the thinking orientation and differences of the reform.Only when we take the idea “Serve for the Students” into granted can force it to develop further and can break through the bottleneck of the development.
Keywords: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evelopment; bottleneck; thinking
作者简介:董宇(1979-),男(汉族),哈尔滨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
基金项目:①2012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指导项目(12524048);2013 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资助(13YJC890013)。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3(C)-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