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华东师范大学运动训练专业课程安排的思考

2015-11-29钱禾丰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术科培养目标专业课程



对华东师范大学运动训练专业课程安排的思考

钱禾丰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062)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飞速发展,运动训练专业作为培养高层次教练员、运动员人才的高等教育,肩负起了重大的历史责任。但是从运动训练的专业设置、学科模式来看,尚处于一个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运动训练专业主要以培养那些从事竞技运动训练、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为主,有关的课程设置相对其他体育师范、人文类专业也应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但从最近几年运动训练专业的开展情况来看,还是暴露出许多问题。因此,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找出华东师范大学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运动训练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构建合理的课程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全面发展

The thinking of the sports training curriculum arrangement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As the fast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and science, sports training as higher education has the gravely historic responsibility to cultivate high-level coaches and athletes responsibility.But seeing from the sports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curriculums,it is still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and perfecting.And sports training courses mainly train those engaged in competitive sports training,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other aspects of senior professionals working mainly about curriculum, relative to other sports normal, humanities coursesshould also be more professional and pertinence.But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training appears a lot of problems.Therefore, this article is by means of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metho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 fingering out the problem of the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ports training curriculum, discusses the final training objective of the sports training curriculum for constructing reasonable curriculum program provides theory basis.

前言

随着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体育人才也有着更高的要求与挑战,而我国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课程开展的最终目标是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虽然在不断地完善,但仍存在问题。如课程目标定位不明确,根本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竞技体育人才的多元化的要求;体育文化课程和体育科研领域课程较少,没有突出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科特色。归结到一点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对体育教育的理解不断深入,我们对如何加强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有了新的认识。因此,本文以我院运动训练专业为研究对象,对课程设置进行了对比与分析,找出制约课程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瓶颈,并对改进意见提出初步的想法。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华东师范大学现有的本科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作为研究的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近10年来有关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研究的期刊、专著,掌握比较充分的理论材料,并对相关资料进行了概括总结;收集、查阅了我国部分高校运动训练本科专业最近更新的培养计划。

1.2.2访谈法

向华东师范大学运动训练专业学生以及部分运动训练教师与学生了解相关问题。

1.2.3问卷调查法

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华东师范大学学生和教师现有课程的满意度和想法。

1.2.4数理统计法

对所获得的有关数据按目的和内容进行分类,采用SPSS 19.0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处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对“课程”概念的理解

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认为,课程是“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包括学校所教各门学科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1钟启泉教授在《现代课程论》一书中认为,“课程是旨在遵照教育目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由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编制的教育内容。从学校的教育计划这个侧面出发,也可以归纳成这样一个定义:旨在保障青少年一代的健全发展,由学校所实施的施加教育影响的计划。”2陈侠在《课程论》一书中认为,“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指导下获得的全部经验’。这样解释课程是把受教育者在学校范围内所引起的文明行为的养成、思想品德的提高、知识技能的增长、身体素质的改善等等都包括在课程概念之内;而且不限于课内活动,也包括课外活动。这是对课程的一种比较广义的理解。"3

通过对上述文献的研究,我们认为,所谓课程是以学校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所设计和进行的一切活动的总称。从授课形式上可分为显性课程与阴性课程,从学科设置可分为专业课与文化课。

2.2我校运动训练专业现有的课程安排与其他院校对比

2.2.1我院运动训练专业课程开设情况

华东师范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竞技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现代科学训练理念和科研方法,能够担任运动队、体校、高等院校体育专业、体育学院等部门的教学、训练、科研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我院选修课与必修课所占学时比例差距较大,上海体育学院与首都体育学院的选修课占总学时比例很大,分别为36.3%和39.9%,而其我院选修课的比例则相对较小,低于教育部教育计划中规定的要求。

2.2.2我院与其他高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学科与术科的对比

以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苏州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为例。这6所体育类院校的学科、术科的专业数和所占学时比例的数理统计发现,该5所学校运动训练专业术科的专业数和占总学时的比例有较大差别,大多数院校术科占总学时比例在35%——45%之间,综合性体育院系、师范类体育院系中术科比例明显小于体育院校。

学科与术科的比例关系是运动训练专业程体系改革中一直存在争议的问题,杜春华认为学、术科设置应根据专业的不同培养目标确定其比例,并应逐步提高学科的比例;周明等认为学科与术科的比例调整为5.5/4.5;陈兴胜、周贤江等认为学术科的比例应各占50%。1997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体育教育教学计划中,学科的比例增加到了59.6%,术科的比例降到40.4%。从上述结果来看,我院术科比例仅占35.9%。和国家教委的要求相比差15%。

2.3对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我院高校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教师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缺乏深入的认识。从表4可以看出,目前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对本校培养目标的认识不容乐观,有33.8%教师和37.5.3%的学生认为运动训练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复合人才,有17%的教师和11.3%的学生认为是专才,同时仍然有36.7%的教师和21.4%的学生根本不清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这也从另一个角度看出了目前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至少在教师层面没有明晰。

3 结论

3.1运动训练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体育教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相似

运动训练理论和实践课的教学比例大于其他专业,而目前我院运动训练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运动训练专业在明确培养目标后,长期在一个封闭的校园体系内按体育教育专业大体相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模式,忽视了训练实践环节对专业人才培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3.2运动训练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与社会实际需要脱节

运动训练专业的所培养的人才主要定位于从事运动训练实践的教练员与从事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但调查发现,目前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从事教练科研人员工作的,约为毕业生总数的3%-4%左右。因此,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科体系必须考虑到竞技体育的实际需求。

4 建议

4.1课程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育观的影响下,教师往往只关心学生是否学会了他所授予的知识,教师授课的最终目的是尽可能按照学科进度传授知识技能教给学生。学生学会这些基础知识、理念固然重要,但在学校有限的时间内,学到的知识也是有限的,而且现代化的知识更新迅速。大学是培养通才的教育,因此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什么时候该学,什么时候该学哪种,哪类知识。

4.2显性课程与潜在课程的结合

从课程类型来看,分为显性课程和潜在课程。正规的显性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有明确目的和计划的,按部就班的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学习的。而潜在课程是没有明确目的和计划。从课程结构上分析,传统课程的教育只重视课程的显性层面,而忽视了隐含在学校范围内的,以间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的教育。显性课程与潜在课程就好比冰山一样,显性课程是冰山浮在水面上的部分,是固定的,物化的,灌输的。潜在课程是沉在水面下的部分,是非固定的,人化的,理性的。

4.3运动训练专业的教师要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一,要求运动训练专业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对于运动训练专业的教学来说,无论是传授理论知识还是运动技术,都需要教师具有相应的学科专业知识,和交叉学科进行铺垫,这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第二,要求教师储备全面的教学业务能力的获取和提升并具备综合的人文素养是成就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关键。运动训练专业的教师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全面的运动能力,这样才能在技术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标准的模拟示范动作。

参考文献

[1]荆光辉,李献君,杜鹏,唐雪姣.我国高校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03).

[2]周超.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J].消费导刊,2009 (05).

[3]袁凡.贵州省高等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战略选择[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

[4]赖勇泉,孙世明,杨忠华.“单招”制度下运动训练专业多方向职业主导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03).

[5]苏超凡.对高校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的研究与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06).

[6]孙义方,孙媛,苏涛,王健.对高校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基础层面的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9,(04).

[7]徐林,范乾辉.中美体育院校运动训练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比较研究[J].价值工程,2010,(05).

[8]郑宗伟.高校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安排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1).

[9]崔鲁祥,梁忠,胡日查,由世梁.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修课教学改革设想[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03).

[10]王红雨,张庆文.我国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建议[J].体育科研,2007,(06).

中图分类号:G80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3(c)-0000-00

猜你喜欢

术科培养目标专业课程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民族地区准体育教师术科能力下降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体育院系术科教师教学反思能力评价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2011年广东省普通高考体育术科统考顺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