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跆拳道教育对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的促进作用

2015-11-29陈勤周惠新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娄底4171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跆拳道校园精神

陈勤 周惠新(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湖南娄底 417100)



跆拳道教育对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的促进作用

陈勤周惠新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娄底417100)

摘 要:201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调在高校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好高校学生的宣传思想工作。其中促进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校园精神文化为高校校园全体师生员工所遵循、认同且带有该校特有的道德规范、心理状态、价值体系、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等与高校教育主题相关的内在的精神和文化因素的结合体。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现状及影响校园精神文化的相关因素做出分析,根据跆拳道教育的功能、方法与内容与建构校园精神文化的相同之处,指出跆拳道教育对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跆拳道教育校园精神校园文化促进作用

1 前言

201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调在高校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好高校学生的宣传思想工作。其中促进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项铸魂工程、固本工程、战略工程,具有十分深远而重要的意义,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凝聚当代大学生的人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高校师生头脑。高校校园精神文化为高校校园全体师生员工所遵循、认同且带有该校特有的道德规范、心理状态、价值体系、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等与高校教育主题相关的内在的精神和文化因素的结合体。随着世界经济共荣共生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国外的文化观念和不良习惯不断浸润并冲击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导致高校的大学生产生了厌学、网络成瘾、人文精神缺失、思想道德底线溃散等一系例问题。跆拳道运动以简单、实用、时尚深受高校师生的喜爱,在跆拳道教育中以“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武道精神为己任,通过外在的运动形式而培育大学生的内在精神与文化,对促进高校校园精神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2 我国普通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危机

高校校园精神文化是在高校办学过程中自动形成且具有独特气质的文明成果和精神文化、是科学精神的具体凝聚和时代标志。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直接影响着广大师生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主观意识,在现阶段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2.1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的缺失

大学者培根说:“一切文化最终沉淀为人格”,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沉淀过程中,通过对中国文脉的把读,中国文化的优势在于三个“道”:其一是礼仪之道,其二是君子之道,其三是中庸之道。高校是中国文化的主要普及场所,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由于师生过分注重考试的卷面分数,导致很多大学生不懂基本礼节,面对老师和长辈可以视而不见,对于国家设立的各类奖学金争个你死我活,从来不考虑还有比自己更贫困的学生,因为一点点个人意见而到老师面前讲尽其他同学的坏话,缺少基本的大学文化素养,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缺失。

2.2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迷离

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信息时代,微信、博客等网络自媒体给高校大学生带来的精神与文化的价值取向变得飘忽不定。在大学生普及手机、笔记本电脑和移动电子设备的同时,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查询和学习相关文化知识,但另一方面却容易导致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和暴力文化,在自制力还相对欠缺的大学生身上,经常发生因为大学生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而逃课、逃学或者是受网络暴力的影响而打群架的相关事件。

3 影响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相关因素分析

3.1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环境是影响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由于望子成龙、养儿防老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家长对小孩会过度的溺爱。相关心理学研究揭示:家长对子女的过度溺爱,会使孩子对人无爱;过度的保护,会使孩子做事无胆;过度的强制,会使孩子被动无志;过度的纵容,会使孩子对人无情;过度的替代,会使孩子做事无能;过度的施压,会使孩子精神崩溃;过度的挑剔,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当代大学生性格孤僻、抑郁、自私、品德低下、嫉妒心理、厌学倾向、攻击行为、冷漠心态等行为表现大都源于自身家庭环境的影响。从社会属性上讲,家庭环境隔绝了他们与社会群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没有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群体之间就很难发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社会交往活动。

3.2物质利益的诱惑

马克思曾指出:“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及移动互联网普及的影响下,西方社会的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也进入了大学生的眼界,大学生不在满足于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变得两眼满是窗外事,在学习的同时,大部分学生都开始在社会上做兼职,更有甚者在酒吧、KTV等娱乐场所做相关服务员。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的生活方式逐步进入大学校园。于是,坑蒙拐骗、见利忘义等社会不良现象也在大学校园时有发生,在过度追求物质利益和拜金主义潮流的社会风气影响下,高校大学生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文明理性思考不断减弱,甚至一部分大学生在物质利益和金钱面前不断迷失自我,对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3.3社会因素的迁移

在社会影响力的调查过程中,人际关系、经济文化、政治、生活方式等社会因素对人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在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缺失、权钱交易的泛滥、人际关系的冷漠、贪污腐化的扩张、互联网文化的挑衅、职业道德的缺乏等行为等,导致当代部分大学生在精神、道德方面发生了种种病变,比如大学生在干部选举过程中的拉票现象、在入党过程中的送礼现象、在奖学金评比过程中的请客现象、在文化考试中的舞弊现象等,无不透露出社会的各种丑陋现象对大学生精神的腐蚀。

3.4德育教育的不足

德育教育是高校教育者按照社会道德与文化的要求,有系统、有计划、目的地对高校受教育者传播道德、政治、和思想方面的相关内容,通过高校受教育者自身积极的体验、认识与身体力行,以提高对其自我修养能力和品德意志的教育活动。目前高校德育教育的方式主要集中为载体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教育实践活动、及相关主题报告等,在教育信息化的趋势下,高校德育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发挥优势、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赢得主动,不断进行德育教育理念的创新。然而,目前高校的德育教育很大程度上都流于形式,知行合一的德育教育方式没有得到普及,致使在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部分大学生在校园公共场地举止过于亲昵、老人倒地不敢搀扶、路见不平不敢声张、法制观念淡薄、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4 跆拳道教育对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的促进作用

自上世纪90年代跆拳道传入中国以来,其以简单、实用、时尚等鲜明的时代特征进入高校课堂并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跆拳道教育是以传播跆拳道的技术、文化体系为基础、以培养文武双全的高级人才为目标、以弘扬武道文化为宗旨、最终达到“成才”与“成人”的国家式栋梁的教育活动,通过普及跆拳道教育,可以促进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4.1跆拳道教育对高校大学生道德素质的促进作用

道德的核心内容建设是责任,包括对自然、对社会、对己、对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中社会之人必须拥有的最珍贵的品质。高校德育教育的主要职责,就是引导当代大学生明白做人之理和成人之道,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弘扬其人性的真善美;高校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广大大学生“知德行善”,促进高校大学生的的身心全面发展,成为有担当、有责任、具有世界视野的中国公民。让社会各界遗憾的是,在社会市场化影响下,当代高校学校德育教育为了快速塑造“社会人”,应对社会对人的需要,没有顾及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完全按照工厂产品的流水线操作流程对大学生进行德相关德育教育,在很短的时间内催生出了一批廉价的“道德人”,致使当代大学生学生缺乏人性修养、缺少人文道德、精神信仰没有栖身之地、德育教育流离颠沛人生之外,同时,高校德育的内容过于格式化、理想化、样板化,使广大大学生缺乏感同身受的亲切感、时代感、生活感。在跆拳道的教育过程中,“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是跆拳道教育的基本文化和精神,尚武精神的具体体现首先在于强调“以礼始、以礼终”的言行和举止,师生见面的鞠躬礼,学生互帮互助之间的行礼在潜移默化中强调了礼仪廉耻的社会观念,通过简单的鞠躬礼,注目礼、抱拳礼等身体仪式,灌输给大学生的是对自我言行的约束和促进,从而达到知行合一,以鲜明、简洁的身体语言促进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养成,进而促进高校校园彬彬有礼的精神文化建设。

4.2跆拳道教育对高校大学生心身素质促进作用

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城市化及移动互联网时代逐步发展,生活在高楼大厦、钢筋水泥中的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更加趋于舒适、安逸、和便捷的状态,这使得广大学生与大自然的接触变得越来越少,在艰苦自然环境中历练自身的意志的机会也不断减少,使得当代大学生的自我生存生活能力普遍下降。同时,当代大学生大多为90后的独生子女,在日常生活中多将个人得失和自身荣辱放在首位,缺少集体的观念,导致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冷漠,尤其是步入社会后,很难融入社会团队建设活动中。在跆拳道教育活动过程中,通过对技术动作的反复练习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坚强的意志,培养大学生坚毅不拔、果断、刚强的品质,磨练大学生的心性和忍耐力,让大学生能够摒弃怯懦,培养永不放弃、知难而上的人格特征。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身上不断散发出强烈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望,通过跆拳道的教育可以促进高校大学生的身心的发展,进而促进高校学生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4.3跆拳道教育对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的促进作用

随着文化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社会和国家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人文素质教育能使当代大学生成为“完人”(素质完善的人)和“全人”(全面发展的人):既具有广博文化基础,善于决策和思考,又具有高尚德行操守,保持心灵健康,并在服务社会和国家的相关实践活动中能充分运用这种“全能”。在高等教育大国逐步迈向高等教育强国思想下,提高文化素质教育己代表着民族、国家的根本利益,作为国家的意志,寄托着和谐社会的伟大理想,成为当今高等教育的战略高地。 在我国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间,高校大学生文化价值观深受西方多元文化的深刻影响,很多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人文视野狭窄、民族自信心减退、国家意识不强等现象。跆拳道教育文化深受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影响,其武技流派和武道思想符合东方典型的“儒道”思想。比如跆拳道的品势演练强调“天人合一”的自然境界的生成,这与中国老子的太极思想非常接近,跆拳道的实战强调寸而止劲的自我控制,这与孔子的中庸思想完全吻合,究其原因,通过考察跆拳道发展的历史源流,古高立国的武技思想源于中国唐朝的武道思想,因此,跆拳道的武技实际上就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韩国版本。因此,通过对跆拳道的学习,可以让大学生了解东方文明的古代礼仪、中庸思想、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等传统文化,进而促进高校学生的人文精神建设。

5 小结

现代大学校园作为汇聚先进时代精神、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知识场域,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创造了多样化的学习空间。跆拳道运动作为东方优秀的传统体育代表,以简单、实用、时尚感染着当代大学生。通过跆拳道教育,可以培养当代大学生“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人格精神,促进高校大学生的身心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等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德宇.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论[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6.

[2]成士桂.浅谈我国跆拳道运动的发展[J].体育科技信息,2012.3.

[3]王海明.伦理学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8.

[4]刘德宇.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论[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4.6.

[5]汪子为.校园文化与创造力的培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9.

[6]黄腊梅.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跆拳道[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

Taekwondo education to the university campus spiritual culture

Chen qinZhou huixin
(Hunan University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oudi 417000,China)

Abstract:the campus spiritual culture is a kind of high level of campus culture, it is gradually formed in the process of long-term development in school, to all members of the campus identity, follow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way of thinking, values, ethics,psychology, and ideas related to the education subject, such as the spirit of the intrinsic factors combined.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to the present status of the ordinary university campus spiritual culture in China and the cause of the threat to the campus spiritual culture has made the analysis.Through analysis of practitioners of taekwondo education the importance of moral cultivation model, summarizes the function of the education, method, content, explore the taekwondo education to the university campus spiritual culture.

Key words:taekwondo education;Spiritual in school;culture in school;Promoting effect

作者简介:陈勤(1979—),男,汉族,湖南娄底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基金项目: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重点教改课题(编号:RKJGZ1416)。

中图分类号:G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3(c)-0000-00

猜你喜欢

跆拳道校园精神
跆拳道奶奶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嘻哈跆拳道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