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磨课式”教研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2015-11-29黄建萍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223001

中国学校体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教研组研讨教研

黄建萍 (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223001)

“磨课式”教研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黄建萍(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223001)

一、“磨课式”教研存在的问题

1.问题不聚焦。日常教研活动一般每周固定时间活动一次,教师经常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活动。这种没有提前“预习”的磨课活动,参与者往往很难深入思考,即兴有感而发者居多,随意性较大,观点发散太广。

2.受益面不广。一个教研组中一般老、中、青教师都有,年龄、教学水平和能力跨度大。日常教研活动,很难满足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教师。

3.局限于经验。评课时“我说你说大家说”,很难跳出“感触”与“说不出道理的经验”。如果是一群经验水平差不多的教师在一起研讨,缺少名家的引领,很难有突破和提升。

4.研究不深入。缺乏有效归纳和总结,似乎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后一次磨课活动比前一次有关联和提升吗?这种“似曾相识”、“从头再来”的“蜻蜓点水式”低效磨课方式,很难助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提高“磨课式”教研实效性的策略与方法

1.用“倾听”寻找问题—有需求。磨课教研与日常教学要紧密联系才有价值。因此,在制订研讨主题前增加一个“前移”程序,通过教研策划会、个别询问、递纸条等多种方式,倾听一线教师的心声,收集和梳理出教师真正有需求的“问题”,磨哪些课?怎样磨?哪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哪些是共性问题?怎样才能构建教师教学技能的完整体系?这些都要认真倾听教师的心声,这种自下而上的做法可以找出“真问题”与“真需求”,也可以激发教师参与热情、引发教师研究兴趣。

2.用“问题”驱动思考—有价值。笔者所在教研组“长程”规划磨课教研活动,制订学科教研三年的发展规划,每一年有具体的研究目标,每学期初还会拿出学期研究计划,具体到每次磨课研究什么主题。在制订研究计划时,主题策划要确保主题序列的整体性和前后递进关系,提出的问题、设计的主题要有“研究含量”和“研究价值”,用“问题”驱动教师“主动思考”。曾经制订过教育专题研究,如“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评价”、“小队建设”等,还进行教材的聚类研究,如“跳跃类教学”、“滚翻类教学”、“球类教学”、“体育游戏”等。在一段时间内,上课教师、评课教师都聚焦于此问题,从粗浅到深入,从无序到有序,集中力量把问题研究透彻。

3.用“预习”导向深入—有目标。目标导向若没有一定的提前研讨很难深入,为此,我们想方设法地让“主题成为一线教师的日常话题”,让教师研究草根化、日常化。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其中一个关键的举措就是将拟定的主题提前告诉相关教师,让其有目标的研究,可以提前思考与准备。如提前拟定并传达三年研究计划,提早制订每学年的研究方向和每学期的研究主题。每次磨课研讨,在评课活动结束前留10分钟给下一次的上课教师,就上课内容、教学程序、教材教法等与听课教师提前交流。如果是校际或市级教研,则提前将主题及上课内容等相关信息发给相关人员知晓。为了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研究,学校还会定期组织教学评比,如青年教师优课评比、骨干教师优课评比、师徒结对会课评比、市级以上赛课选拔赛等,赛课依据研究主题确定课题,实现研与赛的统一。

4.用“开放”拓展途径—有方法。教研组一改过去“好、好、好”一片赞扬的评课局面,倡导“捉虫”行动,即以找缺点、求改进为目的的磨课研讨。引导评课教师说真话,敢于坦诚发表自己的看法,上课教师也能心平气和地面对质疑,做到了“心态开放”,营造出了开放的研究氛围。此外,考虑到可能会因为广泛的发言和活动时间限制的矛盾日益突出,还需要教研的“形式开放”。首先,是上课形式的开放,以“同课异构”为例:教研组成员自发组成研究的“小小组”,在“同课异构”的活动中,各“小小组”分别就同一内容进行备课、试教、重建、再上课,不同的教学理念、不同的教材解读、不同的教学手段在碰撞、对比、甄别中得到验证和明晰。在同课异构的基础上又进行“同类教材低、中、高年级同上”、“大家同上一节课”、“精品课班班上”等研课方式;其次,是评课形式的开放,现场发言教师数量有限,使用QQ“同步现场评课”,所有教师都可以用手机QQ在现场直抒胸臆,研讨主持人适时介入,对有价值的信息发起讨论,引向深入思考。除此,还开辟“网络评课专区”,让教师仍然拥有持续追踪“问题”的时空。

5.用“共识”实现提升——有积淀。有不少教研活动评课结束就是研究结束,评课时火花的迸发、观点的碰撞、争议与分歧,令大家激动一阵子后便“不了了之”。日常课堂教师行为依旧,学生学习还是老套,找不到一点“活动”的影子。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参与者体验的不同,对课堂现象、教学观念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参与研讨教师要真正理解、消化研究所得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也需要实践成功经验的支撑。因此,活动后对教研活动成果进行梳理和提升,是非常必要的。在梳理总结时主要分三个层面:一是让上课教师根据磨课的过程写出详细的教学思路、教学过程和反思,记录下当时真实的感受,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梳理过程,也让旁观者分享他们的磨课过程和感受;二是让参与活动教师写评课稿。这不仅可以让每位教师梳理思路,还可以通过评课稿了解教师对体育教学的理解,通过师徒结对等途径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三是让学科骨干撰写磨课活动综述。通过对活动深入挖掘、提升,形成共识,提出教学改进意见。

猜你喜欢

教研组研讨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水运发展与专业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