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生命化研究范式

2015-11-29邓若锋刘再贵马晓敏谢卓锋

中国学校体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范式竞技教学研究

邓若锋 刘再贵 马晓敏 谢卓锋

(1.广东省广州增城中学,511300;2.云南省易门县职业高级中学,651100;

3.浙江省吴兴高级中学,313000;4.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桂林实验中学,541199)

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生命化研究范式

邓若锋1刘再贵2马晓敏3谢卓锋4

(1.广东省广州增城中学,511300;2.云南省易门县职业高级中学,651100;

3.浙江省吴兴高级中学,313000;4.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桂林实验中学,541199)

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有太多的教学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研究。而教学研究只有在一定的研究范式之上,才能保证其教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本文站在一线教师的立场,从发展和完善体育课程教学出发,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切入点,通过对体育教学研究范式内涵的认识和理解,分析目前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学研究范式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实施课程标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所需要的教学研究范式。

一、体育教学研究范式的基本认识

现今社会上流行“范儿”的语词和行为现象。文艺娱乐明星有其“范”,竞技娱乐明星有其“范”,科学研究工作更有其“范”。这种“范”要与时俱进,不然“范”就会老化过时,明星就会少了“粉丝”,名流就会“落伍”,科研工作都就出不了成果。这种“范”引申到各行各业的系统内,就会形成一种典范的形式、样式或模式来进行思维活动,用书面语词“范式”来标记。分析社会、文学创作、科学研究、哲学思考都有其范式,进而形成了各学科各种各样的研究范式。体育教学作为一种学科课程教学活动,有其教学研究的范式,为了认识和研究体育教学研究范式,笔者在本文将体育教学研究范式理解为:体育教学研究者在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所共同遵循的体育教学研究理念、研究规范以及具体研究操作的总和。研究的理念、研究的规范、研究的操作是体育教学研究范式的三个基本要素。

(一)体育教学研究的理念

体育教学研究范式的理念是对体育教学研究的看法和思想,对体育教学研究现象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认识活动过程。体育教学研究理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和过程。第一,要对“体育是什么”的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面对目前体育名词概念术语比较混乱的现状,要有自己的认知结论。如果分不清体育、运动、竞技、娱乐这些基本的概念,就很难形成正确的体育教学研究理念。第二,是体育教学研究的价值观,即体育教学研究要解决的具体教学问题,要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服务,要为发展和完善体育学科服务。第三,要有体育教学的质量观。一切体育教学研究都是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如果没有一定的体育教学质量观,这种教学研究很难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报务。从目前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实践需要来看,体育教学质量观应具备这样的特质:“价值取向体现生命化教育的内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目的,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规划教材内容,以过程和结果结合作为评价手段,以内外力相结合作为质量的保障。”[1]

(二)体育教学研究的规范

在体育教学研究过程中,其研究的规范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要有共同的研究领域,即体育教学研究问题的学术领域相同,或者说体育教学研究问题所在的对象范围相同。如,“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是一个研究领域,“高中学生的体育学习方式”也是一个研究领域。第二,要有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也就是某一体育教学研究问题基本概念上的组织和结构。如,“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基本框架可为:体育教学的质量观、体育教学质量的内涵、体育教学质量的维度、体育教学质量的标准、体育教学质量的监测、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教师业务等。第三,问题的解决思路。就是在一定的研究领域和研究问题的基本框架基础上,采用一定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进度安排等来解决具体的研究问题。

(三)体育教学研究的操作

体育教学研究的操作主要是采用研究方法进行实际研究。“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有取材维、程序维、课题维。”[2]从其三个维度的结构来看,将体育教学研究方法分为获取研究素材、规划研究步骤、设立研究课题等3个方面。获取研究素材的常用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和假设法。规划研究的步骤,可采用“一般思辨”、“选择专题”、“整理素材”、“验察修正”等步骤。获取研究素材、规划研究的步骤不是单一的体育教学研究方法,还需要与设立研究课题放在一起合成体育教学研究方法才能有效。

二、体育教学研究范式存在的问题

从实践性的角度来看,体育教学研究范式服务于教学实践,主要体现在对体育教学研究的理念、研究的规范、研究的操作等方面,依此来审视目前体育教学研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现对问题现象、产生原因及对体育教学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依赖实证研究的范式

1.问题现象

(1)数据分析的名目。目前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每年要进行中小学体育教学论文的评比,形式多样,名目繁多。从各地体育教学论文评审结果来看,大多在追求以“数据分析”的研究范式来获取素材的现象。

(2)实验研究的形式。要认识体育教学的规律,提高教学质量,需要用实验研究方法进行大量的实证研究。然而,目前的体育教学研究中,在追求“数据分析的名目”之下,也热衷于采用“实验研究”方法进行体育教学研究。但是,体育教学的实验研究只有实验研究的名目和形式,其真情与实证研究的范式存在差异。将一些教学活动过程变量较难控制,需要较复杂测量工具和手段的研究内容,进行简单粗略处理;还将难以用对比实验进行研究的教学方式、方法和策略等内容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其研究方法使用存在严重的不足。

(3)实践需要的短缺。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自身利益的需要,教师需要有论文来体现教学成果和业务水平。而多数体育教师,没有进行实验研究的能力和条件,调查研究又费时费力,于是一种非常不好的“造假”现象应运而生。在实验设计、研究实施、研究数据、统计处理等方面进行不同程度的“造假”。特别是还要对“实验效度”、“样本大小”、“数据差异”等进行调整,以符合“实验研究的科学性”。

2.产生原因

(1)表面原因:教育实验研究方法的错觉。实验研究,最初是自然科学理论通向实践的桥梁,近一两个世纪以来,由于实验心理学的兴起,教育学家也大量尝试将实验方法引入所在学科的研究领域,近些年在体育教学研究之中受到重视,采用教育实验研究方法进行体育教学的越来越多。实质上,这种体育教学的“实验研究”,不是真正意义的“实验”,而只是一种“准实验”。但这种“准实验”到了实践中容易被看成“真实验”,把体育教学过程难以控制的诸多变量当成是可控的,由此形成了研究方法的错觉。体育教学过程的多变性,学生行为和认知取向的复杂性,其教学的行为是难已预设和控制的。从实验研究的范式来看,有此体育教学研究内容是不适合进行实验研究的。

(2)深层原因:竞技科学研究范式的诱导。长期以来,把竞技教育(sports education)当成是学校体育,用竞技业务代替了学校体育的业务。竞技运动员的训练和培育是以获得名次和物质利益为目的的,人的身体只是一种工具,一种用来获取名次和利益的工具。高水平的竞技者必备良好的先天条件和科学的训练与培育。如何将一个具有良好先天条件的人训练和培育成优秀的竞技者,其过程需要用到很多科学研究的数据来进行分析。各种解剖、生理、生化指标判断,各种身体素质、动作技术,竞赛状况分析,必须要以定量化的研究数据作为素材。因此,竞技训练与培育的实验研究多为“真实”的科学实验。体育教学研究跟竞技训练与培育存在本质的区别,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发展和完善学生的身体,增进健康为目的。但是在举国体育(sports)体制之下,竞技业务充斥学校体育,很自然地竞技科学研究范式成了体育教学研究范式。竞技科学研究与体育教学研究有共同之处,可以借鉴竞技科学的研究范式。

3.形成危害

形成不了正确的体育教学研究理念,对体育教学研究没有稳定的看法和思想,致使体育教学研究的思维混乱,造成教学研究出现错位和失真。

(二)缺少逻辑思辨的方式

1.问题现象

(1)研究领域的错位。体育教学研究的重点应是课堂教学。而各级各类体育科研课题指南,对体育课堂教学的选题内容较少,而且大多是从学校“体育(竞技、运动、娱乐)”的层面来提出课题,没有顾及体育课堂教学的发展学生身体的特殊性。再就是体育教学研究的领域分布相对混乱,对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技比赛、身体娱乐分类不清楚,笼统地用学校体育一词来代替。让广大一线教师不知是研究体育教学的事,还是研究竞技的事,或者是娱乐的事,在这种领域不清的状态中进行体育教学研究。

(2)哲学理念的缺失。最基本的哲学理念是真、善、美。体育教学研究是教育事业,需要奉献、求真、创新。一些体育教学研究者只讲利益,不讲奉献,以研究课题、课标解读、学术研究、教学探讨的名头获取利益,而不追求研究活动的实效;一些体育教学研究的教学实验虎头蛇尾,半年一年就见“成效”;一些体育教学研究组织者并不专业于体育教学业务,没有一点体育教学实践经历的感性认识,单凭对丰富文献资料的分析理解、判断推理得出一些研究成果,在没有任何相关教学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急于采用观摩课的形式进行推广。这种示范观摩课是经过专家的精心设计,反复地预演彩排,并且集中了当地或学校的教学资源,具有强烈的表演作秀性,与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相差甚远,推广没有一年半载就会烟消云散。

(3)逻辑推理的荒芜。一些体育教学研究实验者,为了论证一种“新”方法的优越性,采用等组对比实验设计,让实验组使用假设更优越的“新”方法,让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普通方法,分别进行相同教材内容的教学,相同的实验周期后便可见分明,而且实验肯定是成功的,两组成绩之间存在差异是显著的,即实验组的学习成绩优于对照组,证明“新”方法优于传统方法。多么容易、简捷、肯定的实验研究。试想,自然科学中无机物实验都不能一次成功,而对象千差万别、过程变化多端的体育教学实验每次都能一蹴而就。这合乎自然逻辑法则吗?

2.产生原因

(1)表层原因:体育教学研究业务的欠缺。从上述“缺少逻辑思辨的方式”问题现象来看,不难发现这些问题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体育教学研究工作的业务素质欠缺。在教育系统中,体育教师、体育工作者低人一等的现象,尽管在高呼“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声势中仍然客观存在。就教育系统整体而言,体育业界人士的教育教学基本素质是要低一些,体育教学研究者的业务存在错位、缺失、失守也在所难免。

(2)深层原因:学科概念体系建设的滞后。体育教学研究中,“研究领域的错位”源于对体育学科分类不清,学科分类不清源于学科的概念体系不全,概念体系不全源于体育名词概念术语不规范。“哲学理念的缺失”源于对体育教学研究认识不够,不清楚为什么而研究;对体育教学研究认识不够,在于对体育理解有误,说不清体育是什么。“逻辑推理的荒芜”在于体育教学研究中不重视讲究逻辑法则。在我们的体育教学研究者中,对体育、运动、竞技、健身、健康、身体娱乐等名词概念术语,有多少人能说得清道得明?姚明是体育名星,聂卫平曾三次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姚明的“体育”,聂卫平的“体育”,与我们学校的“体育”有什么不同?这其中的“体育”是什么?能自圆其说吗?概念,是学科创立的起点,概念体系,是学科发展的主体框架,有什么样的概念及其体系,就有什么样的学科构建。面对如此混乱的学科概念体系,如何形成科学的体育教学研究范式?如何进行高质量的体育教学研究?

3.形成危害

致使体育课程改革进展缓慢,体育教学理论仍然非常贫乏,鲜有原创性成果出现,严重地影响体育学科的发展与完善。

(三)热衷教学观摩的形式

1.问题现象

(1)刻意筹备的排练。对于体育教学成果的应用、推广,大多是用教学观摩的形式,用示范课、研讨课、公开课、检查课、比武课的名目来进行操作。由组织者选定区域、学校、教师、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形式;由相应的教学专家进行具体指导,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实施都进行反复排练、预演,为形成一种样板以起示范作用。

(2)提供样板的失真。没有经过教学实验或教学实践,单凭资料分析和逻辑推理所得教学研究成果,就急于推广应用。热衷于教学示范观摩的形式,集多方教学资源,并精心预演彩排,具有极强的表演性,与广大体育教师日常进行的体育教学存在很大的差异,显得无比失真,这种示范只能让广大一线体育教师望洋兴叹。

(3)推广应用的远望。面对各种各样的示范课、研讨课、公开课、检查课、比武课,这种课只能让广大一线教师感到高不可攀,只能是远望。试想,一堂高中的“篮球教学课”只选40名学生,动用6台手提电脑、2套计算机多媒体设备、80个篮球,在一个篮球场进行的教学课,能推广应用吗?有几间学校、有几位教师的日常教学能做到这样。

2.产生原因

(1)表层原因:教学研究关注外在的形式。进行教学观摩课的价值在于提供一种样板,能起到示范的作用,让大家以此为样板,进行学习和模仿,按此样板去进行操作。而在体育教学研究的教学观摩活动中,很少有人关注提供什么样的样板。上述讲到那些刻意筹备和排练的课是没有实际意义,因为没有普适性,成不了样板。由于没有真正的体育教学研究范式,不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推广体育教学研究成果,只能借助于教学观摩课的形式。

(2)深层原因:体育教学研究思维的幼稚。一些体育教学研究者对体育问题认识不清,不能从人的非特定化特性,从人的生命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将体育视为一种是发展身体、通过身体、利用身体进行的教育活动过程。于是,将根深蒂固的竞技娱乐形式引申到体育教学研究中,以奥运会、全运会、省运会、市运会等的办运动会的思维方式,将体育教学研究以观摩课的形式进行,既示范、又研讨,还比武,好不热闹,好不气派。管理者年终总结好写,基层教师也可出来见见世面。至于效果如何,反正“现在都是这样”,反正也很少有人关心体育教学研究的效果与质量。

3.形成危害

体育课程改革效率不高,课程标准实施困难,体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三、体育课堂教学生命化研究范式

“体育课程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课程,研究往往多借助于其它学科理论。”[3]特别是在以竞技为主导的体育学科建设中,其教学研究范式离不开竞技科学研究的理念、规范和操作方式方法,其中也借鉴了不少教育科学研究的范式。因此,目前体育教学研究的范式存在依赖实证研究、缺少逻辑思辨、热衷教学观摩的问题,不仅满足不了实施课程标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阻碍体育学科的发展。“当一种研究范式不能适应教学实践的需要时,就需要以另一种角度,另一种眼光来研究教学问题,解释教学现象,指导教学实践。于是,新的研究范式在教学实践中产生、发展而成熟。”[4]基于此,体育教学研究迫切需要新的研究范式,为体育教学研究提供理论信念、价值取向、概念系统、思维方式和技术手段。

体育教学实践不能直接产生教学研究范式,研究范式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特性也不能直接为教学实践服务。随着体育教学的发展以及对学生体育学习需要的不同理解,原有的体育教学理论难以解释或指导实践时,就呼唤着新的体育教学理论诞生。新的体育教学理论产生需要新的立场、新的视角、新的思维、新的方法,于是新的教学研究范式就会出现。随着对体育学科、体育课程、体育教学的认识不断深入,当我们站在人的生命立场,以促进人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的发展和完善的视角,形成发展和完善人类身体教育的体育思维,选择和设计适合于体育教学的研究方法,在此前提下,这种以生命为逻辑起点的教学信念,与发展和完善身体的思维方式规定了体育教学共同的教学理论问题和基本的研究方法,为体育教学提供了共同的解决教学问题的基本框架。

(一)生命化教学研究理念

1.生命存在的逻辑起点

“生命化教育主张教育过程合于生命过程。”[5]体育教学的对象是人,是非特定化的、未完成和不确定的人,是发展中的人,人的身体发展需要是人的一种本能,是一种自觉性存在,人需要不断发展才适应生命的存在,体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处在小、中、大学不同阶段的学生,身体发展的需要特别突出,需要外部的条件刺激给身体带来自觉强化和扩展,以满足基本生存和延续的恒久性需求。因此,体育教学应与学生生命发展同行,随顺学生生命的本源,遵循生命发展的特性,提升生命的质量,完善生命的发展,以具体而真实的身体练习为载体,承载科学锻炼身体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学习、人格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发展和完善学生的身体,强化体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人的体能、体质、健康指向人的生命,与生命息息相关,是生命存在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生命”是思维体育教学这一存在现象的逻辑起点和归宿点。

2.发展身体的学科本质

体育是发展和完善人类身体的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体育是从人的身体出发,又归结于人的身体,是以人的生命发展为逻辑起点,发展和完善人的身体是体育的本质。体育的业务是健身,在身体教育的过程中,采用多种健身手段来进行健身活动,以实现发展和完善身体的目的。健身的手段包括身体运动、营养与卫生措施、生活制度、自然力(空气、阳光和水)、心态的调适等。在体育教学中,以学生身体发展和完善为中心,在先天遗传给定的基础上,通过后天身体教育的促进和发展,使学生在来到这个世界时大自然赋予他们的资源、赋予他们的种种潜在的可能性,在不断超越自我的健身过程中,得到发展和完善。

3.身体体验的教学过程

体育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进行身体练习体验的过程,不是某一具体的身体动作学习和技能形成结果。身体练习体验是以对身体动作的身体练习为基础的持续过程,贯穿于体育教学过程的始终。身体练习体验是在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中,使自身身体的发展不断超越原有的状态形成新的平衡。身体练习体验是一个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使学生从中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身体练习体验是一个创造性学习的过程,通过身体练习来感悟体育的价值。它是以身体练习为载体,承载身体动作的学习、动作技能、运动技能、知识技能的形成,健身、竞技、娱乐知识的掌握,人格品质的培养等体验活动,使学生达到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生命化教学研究规范

1.身体练习过程的系统

身体练习是体育课程的主要手段,也是实现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满足学生体育学习需要的基本内容与形式。构成身体练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身体动作,有身体姿势、练习轨迹、练习负荷等要素。由身体动作组成身体练习,通过反复的身体练习形成动作技能,这是学生体育学习最基本的形式。有了身体动作技能作为基础,才能形成运动技能,并从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出发,以一定的知识(健身、竞技、娱乐)为基础,按照身体动作技能的功能进行组合,再进行反复的身体练习,形成适应健身、竞技、娱乐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由此,形成了一个由身体动作到动作技能、运动技能、知识技能的身体练习系统。

2.知识技能方法的关系

知识、技能和方法是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基本要素。对一个身体动作,在相应的知识作为基础的前提之下,依据动作技术的规范,按一定目的任务和要求,采用相应的练习方法进行多次的重复练习,达到能够熟练自如练习的时候,便形成了这个身体动作的动作技能。动作技能是运动技能、知识技能学习与形成的起点,在相应的知识和方法之下,可以形成知识技能的技能学习最高层次。从身体动作到形成动作技能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知识和方法作为形成动作技能的基础,这种知识主要是身体动作技术方面的知识,还有作为身体练习的方法,这些知识和方法只能为形成身体动作的动作技能服务。要形成运动技能需要以相应身体运动知识(形成某一种类型的身体动作组合,如篮球、体操、游泳等)和方法为基础,进行反复练习,才能形成运动技能。在某种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将某种功能性需要的知识(健身、竞技、娱乐)和方法为基础,将其相应的知识和方法融入某一运动技能之中进行不断的重复、连续、间歇、变换、巡回的身体练习,才能形成相应的知识技能,为健身、竞技、娱乐服务。

3.尝试反思应用的重复

体育教学的情境性非常强,不同的教学对象与环境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面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需要进行反复的多次尝试,才能得到最佳的解决结果。在教学尝试的同时需要教学反思策略相伴,教学中的每一次尝试都会有不同的过程体验,对其过程体验进行有意的反思,才能从中肯定成功之处,发现新的问题。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提升自己教学的智慧、驾驭教学的能力、教学操作的灵感,就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不断反思,对教学中的亲身经历、体验、感悟,通过归纳总结上升到新的水平状态。

(三)生命化教学研究操作

1.行动研究与叙事研究

在体育教学的“生命化”研究范式中,教学研究方法主要涉及到行动研究、叙事研究、人类学的有关研究方法等,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主要是行动研究和叙事研究。行动研究是一种以“行动”为目标,从“行动”出发,在“行动”中研究,注意到实验教师与研究人员的结合,形成“教师即研究者”的特性,对研究过程有较好的控制。叙事研究则关注教学研究的人文性、故事性和个体解读性,“它是指在研究过程中让研究对象,也就是叙事者在日常的、真实状态中叙述自己日常教育故事,通过真切的叙述了解教育事件的整个发生过程,以及该事件对当事人所产生的影响。”[6]叙事研究突出叙事者的主体性、真实性和情境性。与此同时还需要综合运用人类学有关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等。因此,在体育教学的“生命化”研究范式中,教学研究方法突出其“生命化”的特点,如教学研究方法的文化性、生命性、体验性等。

2.逻辑思维与验查修正

体育学科偏重于社会人文领域,就体育教学研究而言,一般思辨是研究的基础,主要包括专业经验提炼与人文知识积累两方面,其核心是对体育教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进行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方法是一个整体,它是由一系列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方法所组成的,主要有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分析和综合的方法、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逻辑和历史统一的方法等。严格地说,任何一项教学研究成果是没有终结点的,一个真正有意义和价值的教学研究需要不断验证,进行修正和完善。而验证的途径主要有实践和逻辑两种,研究者就需要主动地运用逻辑思维方法进行验证。笔者认为,对于目前的体育教学研究来说,研究者最缺少的不是数据分析能力,不是外语水平,而是哲学素养。

3.提供主题与普适样板

体育教学研究的成果需要推广应用,这是体育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操作环节。在实践操作中,应注意形成教学成果展示的“主题”,并提出能广泛应用的“样板”。现以体育教学研究经常使用的“观摩课”形式,分析提供主题与普适样板的问题。(1)自我认同:通过对“样板”的观摩和学习,认同其主题、内容、方法和形式,进行实践操作的方式方法。(2)样板对比:按照“样板”式样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尝试,并反思其过程,与“样板”进行比较。(3)修正提高:通过教学反思寻找自己的不足,通过相应的教学研究活动,明确问题,以进行新的教学尝试。

[1]邓若锋.体育教学质量观的突出问题及重建路径[J].中国学校体育.2011,7.

[2]张洪潭.体育科研三维方法述要(上)[J].体育与科学,2003,2.

[3]何劲鹏等.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生命化研究范式[J].体育学刊,2008,3.

[4]袁迎春.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范式的变革[J].教学与管理,2008,5.

[5]黄克剑.论教育·学术·人生[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1.

[6]李森等.论教学研究范式的历史变革及其当代走向[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2,3.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研协作基地资助项目“课堂教学改革科研基地”(编号:14XZ19);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研究项目“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基本层次结构的研究”(编号:2012YQJK090)]

猜你喜欢

范式竞技教学研究
法治范式的沟通主义进路
——简评《中国法治的范式研究:沟通主义法范式及其实现》(郭金平)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征稿启事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花与竞技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