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啦啦操运动的推广价值研究

2015-11-29丁辉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途径

丁辉

(大连大学体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校园啦啦操运动的推广价值研究

丁辉

(大连大学体育学院,辽宁 大连116622)

摘要:运用文献综述法从健康层面、文化层面、育人层面以及审美层面全面阐述了校园啦啦操运动的推广价值,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解析,并对新形势下高校校园啦啦操运动的推广途径进行探讨。其目的在于为促进校园啦啦操运动的全面普及与发展,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体育环境,丰富校园体育文化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校园啦啦操;推广价值;途径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啦啦操运动起源于美国,是由早期部落社会为激励外出打仗或打猎的战士们所举行的仪式演变而来的,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啦啦操最早仅仅是以一种助威呐喊的方式出现在美式足球的比赛赛场,而今不仅遍布美国的NBA、橄榄球、棒球、游泳、田径以及摔角等比赛现场,成为赛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同时,更发展成为一项集体操、舞蹈、音乐、健身、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时尚体育运动项目,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我国啦啦操运动的开展始于2002年,借助于CBA赛场的平台走进广大观众的视野,最初也仅仅是作为一种表演的形式,用以活跃赛场的气氛。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啦啦操运动已经发展成为具有较为完善的竞赛规则与组织体系的竞技类运动项目。但是,如果基于普及的视角对我国大众性啦啦操运动的发展现状进行考量,则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滞后性,主要体现为现阶段我国啦啦操运动的发展范围仅局限于竞技层面,而极少涉及到大众领域。这对于啦啦操运动在我国的普及发展,会产生严重的制约作用。高校体育具有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双重属性,而啦啦操运动所彰显出的活力四射、激情洋溢的青春气息,与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具有明显的适应性,使得啦啦操运动在广大高校学生中拥有庞大的受众群体。因此,无论是对于竞技类啦啦操运动,还是对于大众性啦啦操运动的开展与普及而言,高校校园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加强对校园啦啦操运动推广价值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啦啦操运动的竞技水平,同时,对于大众性啦啦操运动的开展与普及更具有极其重要的导向与支撑作用。

1推广校园啦啦操的重要价值

1.1 健康价值

高校学生不仅要面临着繁重的学业压力,同时,还要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发展形势,因此,拥有健康的体质与完善的心理,是高校学生自我价值体现、实现自我发展的必要条件。啦啦操运动的健康价值主要体现在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两个方面:

首先,在体质健康方面,啦啦操是由舞蹈、体操、跳跃、技巧等动作所组成,以身体运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经常性地参与啦啦操运动,能够有效地促进肌肉力量的增强、骨骼的增长与发育以及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能够有效地促进肺活量的增长、提高呼吸系统的换氧功能;能够提高血液的载氧能力、改善血液循环的功效,促进心肌功能的全面发展。因此,啦啦操运动能够对参与者的运动系统、呼吸系统以及循环系统进行全面的功能提升,进而促进体质健康的有效发展。

其次,在心理健康方面,因为啦啦操要求参与者无论是在进行练习或是进行表演时,都要保持自然而纯真的微笑,因此被誉为“欢笑运动”。而这种微笑不仅会给观众带来清新与舒适,同时,更能够有效地消除参与者沮丧、失落、烦闷、抑郁等不良心理,进而有效地提高参与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啦啦操是一项集体运动项目,经常性地参与该运动,还能够有效促进参与者集体主义精神的生成、培养参与者勇于挑战、敢于自我展现的意志品质,进而实现自我心理的健康与完善。

1.2 文化价值

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基于校园这一特定的空间范围,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凸显校园精神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群体文化。校园体育文化隶属于校园文化的范畴,是校园文化体系中的特定的文化氛围,对于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以及校园精神风貌的凸显,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全民健身运动的促进以及和谐校园建设理念的引导下,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得到社会的普遍共识,已发展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必要条件。啦啦操运动自产生以来,以其特有的韵律十足的动作编排、热情洋溢的氛围营造以及活力四射的表演,传递着积极向上、快乐健康的精神。它所蕴含的文化元素,渲染着啦啦操运动自身的魅力、彰显着体育运动的社会价值。因此,加强对校园啦啦操运动的推广与普及,对于推动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拓展校园体育文化的构成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3 育人价值

由于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自私、任性、集体主义精神缺失等畸形意识在广大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不仅会导致学生在人格修养上存在缺陷,更为严重者还会造成学生道德品质的沦丧。这对于和谐理念引导下的育人目标的实现,会产生严重的阻碍作用。啦啦操是一项集体运动项目,强调团队的整体配合,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团队成员的整齐划一来完成,因而,一个完美的啦啦操表演,是对团队意识与协作能力的集中展示。因此,全面推广与普及校园啦啦操运动,有助于促进学生团队意识的生成与发展,能够引导广大学生消除狭隘的自私自利思想,自觉的规范自我行为,修正散漫、任性与随意等性格缺陷,树立集体主义义利观,增进集体荣誉感,这对于促进学生自身修养的发展与完善,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因而,推广校园啦啦操运动,相对于学生的自我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

1.4 审美价值

啦啦操集音乐、舞蹈、体操与技巧等内容于一体,在动作的编排与节奏的设计上,更讲求简洁、明快,表演者穿着华彩的服饰,运用色彩斑斓的道具,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做出各种造型、动作,构建出一幅动态的画面,再伴以表演者轻松自然的微笑,能够给予观众强烈的视觉享受。因此,啦啦操不仅显现出体育所特有的运动之美,同时,更是音乐与肢体动作的完美结合。呈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营造的是一个青春洋溢的律动氛围。这无论是对于表演者自身还是观众群体而言,都是一种美的享受与体验的过程。由此可见,推广校园啦啦操运动,能够为学生创设与提供审视美、体验美的机会与条件,使之在不断地接受啦啦操运动之美的感染下,形成正确的审美取向,提高审美能力,实现自身心灵的洗涤与情感的陶冶。

2影响校园啦啦操推广的因素

2.1 发展观念的局限性,造成了啦啦操运动具有小受众群体的特征

我国最早期的啦啦操运动是作为一种表演形式出现在CBA赛场,伴随着大学生自己的篮球赛事——CUBA联赛的诞生,我国啦啦操运动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高潮期,各参赛高校对于啦啦操运动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通过CUBA赛场来展示本校的文化底蕴与精神风貌,成为开展啦啦操运动重要的价值取向。但是,纵观我国高校啦啦操运动的发展现状,由于对啦啦操运动在表演内容与表现形式上存在着一定的误解,仅仅将啦啦操视为篮球赛场上的一种表演形式,致使校园啦啦操运动在发展观念上存有较为明显的局限性,因而造成了绝大多数没有CUBA参赛球队的高校对开展啦啦操运动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使得啦啦操运动被人为地限制在小受众群体的项目行列,这对于校园啦啦操运动的推广与普及,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制约作用。

2.2 普遍适应性的教材体系尚未构建,导致啦啦操运动的推广基础较为薄弱

通过查阅我国现行的啦啦操教学的相关教材或影视资料可以发现,注重竞技性与专业表演性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因此,对于学习者的专业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另外,通过对我国高校啦啦操运动队的调查也可以发现,其成员绝大多数都具有专业健美操或体操的训练经历。这种对专业素质具有较高要求的教材,相对于普通学生群体而言,无疑具有明显的不适应性。而具有普遍适应的教材体系尚未构建,因而导致了绝大多数高校学生无法参与到啦啦操的学习当中,造成了校园啦啦操运动因推广基础的薄弱而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普及。

2.3 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低下,使得校园啦啦操运动的发展缺乏必要的保障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以及教学计划的实施者,其自身的素质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目前,在我国高校从事啦啦操教学的教师,大多数是“半路出家”,基本上是由健美操教学变形而来,专业的啦啦操教师少之又少。即便是我国几只著名的高校啦啦操运动队,在其教师或教练中具有专业身份者亦属鳞毛凤角。而这种专业素质低下现象的存在,使得教师对于啦啦操运动发展走向的把握缺乏准确性,对于啦啦操运动精髓的理解与认知存在着片面性与肤浅性,因而,难免会在教学活动或校园啦啦操运动的组织与开展中出现偏失、存有弊端。这不仅会造成教学的实际效果低下,同时还会对校园啦啦操运动的推广与普及产生严重的阻碍。

3校园啦啦操的推广途径

3.1 建立完善的啦啦操教学体系,推进校园啦啦操运动的发展

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完善的教学体系的支撑与保障。相对于校园啦啦操运动而言,其推广与普及是以教学活动为基础的。只有通过较为系统的啦啦操教学来全面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啦啦操运动能力,才能确保更多的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校园啦啦操运动当中。因此,建立完善的啦啦操教学体系,就成为推广与普及校园啦啦操运动的先决条件。这就要求,首先,要切实转变发展观念,打破狭隘意识的束缚,本着普及与发展的思想,将啦啦操运动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实现对啦啦操运动的有效接纳与推广;其次,要针对普遍适应性教材体系缺失的现状,积极研创与编排适合于广大学生素质能力的啦啦操教学内容与动作组合,用以实现对广大学生啦啦操学习需求的满足;第三,构建“课堂与课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纵向贯通,进而有效延长学生对于啦啦操运动的感知过程,确保其学习兴趣的长久性保持,使其理论学习与实践检验形成有效结合,进而提高其学习效果。

3.2 组建校园啦啦操俱乐部,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校园啦啦操运动

啦啦操是一项集体运动项目,对于表演队形和动作造型都具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因此,确保练习的全员性是提高与保持表演效果的基本条件。而对于校园大众啦啦操运动的组织与开展而言,实现活动组织的规范性、活动参与的集体性以及活动开展的计划性是最具实效性的手段。这就要求应以高校校园啦啦操运动的趣缘群体为基础,建立校园啦啦操俱乐部,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啦啦操活动,营造校园啦啦操运动的良好发展环境,对其他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促使俱乐部成员数量的不断增长,为校园啦啦操运动推广与普及,提供人力资源的保障,进而确保校园啦啦操运动组织规模的不断壮大,影响力与号召力的不断提升。

3.3 加强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培养,为校园啦啦操运动的发展提供保障

专业教师的匮乏是影响校园啦啦操运动推广与普及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于普通高校而言,由于缺乏CUBA载体的支撑,使得啦啦操运动的开展存在一定的阻力。即使是有些普通高校开设了啦啦操教学,但是在专业教师配置上的严重缺失,也会对教学的整体效果产生严重的影响。由此可见,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低下,是校园啦啦操运动推广与普及进程中最为显现的“短板”。因此,加强对啦啦操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培养,就成为极为重要的关键环节。这就要求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来提高啦啦操教师的专业化素质。“走出去”即通过选派具有一定素质基础或发展潜力的教师到专业院校进行深造,系统地学习啦啦操运动的相关理论与技能,为其有效地适应校园啦啦操运动的推广趋势创造条件;“请进来”就是聘请专业的啦啦操教师或教练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讲解与传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人才交流来引进啦啦操教学的专业人才。从而有效地修补影响校园啦啦操运动推广的短板,为推进校园啦啦操运动的蓬勃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4 构建校际间的啦啦操交流平台,实现校园啦啦操运动整体发展的目标

目前,我国最高水平的啦啦操赛事是由国家体育总局与大学生体育协会联合举办的全国啦啦操锦标赛,参赛的队伍以高校代表队为主。在一定意义上讲,全国锦标赛的举办促进了高校间啦啦操运动的交流,推动了我国啦啦操运动的发展。鉴于此,为推进校园啦啦操运动的普及,构建校际间啦啦操运动的交流平台,凸显出极为迫切的必要性与实用价值。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应在发展竞技啦啦操运动的同时,加强对校园大众性啦啦操运动发展的关注,通过举办现场交流、经验介绍以及建立相互观摩机制等手段来促进校际间大众性啦啦操运动交流的发展;各高校也可以通过共同开设“慕课”教学或组织校际间的啦啦操技能对抗、表演等形式,来实现彼此间的优势互补,进而推进高校校园啦啦操运动的整体发展。

4结语

啦啦操是我国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以其特有的运动价值而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相对于广大高校学生而言,啦啦操运动所具有的健康价值、文化价值、育人价值以及审美价值,会对其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以及自我价值的体现,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对校园啦啦操运动推广价值的研究,能够为制定校园啦啦操运动的发展规划提供必要的参考,有助于推动我国校园啦啦操运动实现可持续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丹.我国啦啦操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18:12

[2] 张玲玲,王鹏.啦啦操运动队训练内容体系的构建研究[J].科技资讯,2010,27:243

[3] 王伶俐.啦啦操运动对中学生性格的影响[J].网络财富,2010,22:169

[4] 余新丽.论啦啦操运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J].才智,2011(4):250

[5] 夏昆宣,段朝盈.啦啦操教学在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独特作用[J].科技信息,2012,28:27

[6] 刘曼,杨雪红.啦啦操在大学生情商教育中的优势及途径[J].怀化学院学报,2012,11:69-72

[7] 孙琴,张小龙,骆煌.普通高校啦啦队运动员表现力的培养和提高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3):157-158

Analysis of PE Teaching Models of China or the Foreign Countries and the Innovation Development of Chinese University PE

DING Hui

(Dalian University, Dalian 116622,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the literature review to study the promotional value of campus cheer aerovics. It aim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promoting the campus cheer aerobics, constructing active and healthy campus sports surroundings and enriching the cultural system of campus sports.

Key words:Campus Cheer aerobics;Promotional value;approach

作者简介:丁辉(1966-),女,辽宁大连人,副教授

收稿日期:2015-08-11

中图分类号:G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23X(2015)06-0126-03

猜你喜欢

途径
云计算环境下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实现途径
罗志恒:房地产风险的化解途径还有哪些?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初中班级管理“管”“育”结合的实现途径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几个途径
高中数学教师教学素养形成的主要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解决圆锥曲线中存在、探索性问题的途径
提高县级台新闻传播力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