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信息化管理浅析
2015-11-29◇文/杨洁
◇ 文/杨 洁
2015年5月18日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做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不仅要增强责任意识、配强工作力量,还要改进工作方法……”。从现实需要来讲,切实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以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扎实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各环节工作,是提升统战工作科学化水平,实现统一战线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党外知识分子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一)随着教育大众化水平的提高,党外知识分子的数量和比重持续增长。从全国来看,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党外知识分子有8986万人,占知识分子总数的75%,从自治区来看,目前我区党外知识分子数量已经超过200万,占知识分子总数的75%以上。其中仅传统的工作重点部门:本科院校、科研院所、部分区直企业等单位中,副高级、处级以上党外知识分子就有5000多人。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人口结构中知识分子的数量和比重将持续上升,党外知识分子数量也将随之增加。如何团结好、管理好这支庞大的队伍,需要我们善于收集整理这部分人员的信息资料,构建一个分层次、分重点的党外知识分子人物库。
(二)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党外知识分子分布的领域越来越广,构成更加多样。我们的工作重点从传统的机关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等体制内的党外知识分子,逐步扩展到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留学人员、新媒体从业人员等体制外的党外知识分子。未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还会出现一些新的社会阶层、群体,需要通过统战工作去覆盖去团结。这部分人主要在党外、体制外,且数量不断增多,层次不断提高,思想意识活跃,流动性强,已经成为一个很有影响的党外知识分子群体。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更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为他们搭建好参政议政的平台、建立健全发现培养使用管理的体制机制。
(三)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也要顺应形势,与时俱进。首先,传统领域党外知识分子,因其本身和从事工作的特殊性质,对各类新兴信息技术掌握较为迅速和熟练。其次,我们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努力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等,从中央到地方,各行各业都掀起网络和信息化建设的热潮,新媒体从业人员和网络意见人士随之成长发展,成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成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一群体的统战工作,需要我们加强新兴技术手段的学习和利用,运用他们熟悉、愿意接受且便捷高效的方式方法,与他们加强线上互动、线下沟通,将他们的合理诉求纳入制度化轨道,教育引导他们在净化网络空间、弘扬主旋律等方面展现正能量。
二、自治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信息化建设情况
面对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新形势,我们积极应对,努力改进工作方法,加强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四个人物库”的建立,推动信息化建设上新台阶。一是为摸清底数、掌握情况,自治区党委统战部于今年年初对全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区直企业及各盟市副高级(县处级)以上党外知识分子基本情况从新进行统计,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资料,纳入统计范围的党外知识分子共42052人。在此基础上,我们完成了《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名册》,建立了全区党外知识分子基础人物库 6414人,占统计总人数的15%;二是为进一步突出重点,制定了《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登记表》,建立了自治区正高级(处级)以上职称(职务)党外知识分子重点人物库2971人,占基础数据库的46.3%,占统计总人数的7%;三是建立了“知联会人物库”。2010年1月,我区成立了内蒙古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目前已有会员(理事)198名,我们以知联会年检工作为契机,对会员基本资料进行整理和录入,建立了知联会人物库;四是2015年7月,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后,我区又成立了“内蒙古欧美同学会 内蒙古留学人员联谊会”,自治区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行业协会及部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各盟市向我们提供了各自掌握的留学人员基本情况,重点推荐会员277名,全部填报了《留学人员基本情况登记表》,建立了“留联会人物库”,在此基础上,最终确定会员(理事)150名。
(二)动态管理维护,提升信息化水平。普通人物库提供的是纳入工作范围的党外知识分子的一些基础数据资料,与传统的纸质资料相比,只是初级信息化的运用,并不能满足工作的需求。因此,我们采取多种方式,不断充实、完善和改进,逐步实现动态管理的目标。一是,通过我部每年举办的党外知识分子培训班、无党派人士培训班、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培训班等重点班次和“同心 高级专家团”等重要活动,把新发现的优秀党外知识分子及时充实到人物库中;二是,每年年初,下发文件通知,要求涉及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单位、部门、组织,定期向我们提供党外知识分子的基本情况,及时更新人物库;三是,注意收集、整理、录入党外知识分子参加重要会议、培训,开展建言献策,积极服务社会等重要活动的情况,及时纳入人物库数据资料内容,形成动态管理的模式。截止今年11月,我们全年累计邀请党外知识分子参加各类会议300余人次。参加各类培训83人次,参加社会服务活动48人次,开展参政议政活动15人次,这些重要数据的信息化管理,为党外代表人士的发现、培养、使用、管理等各环节工作提供科学的、客观的依据。四是,拓宽渠道,加强交流。在日常工作中,除了书面、电话、座谈、会议等传统工作方式外,我们还设立了工作邮箱,申请了QQ号,微信号,建立微信群等,相互发布一些关心的政策信息,开展交流谈心,加强联系和沟通,为开展工作奠定情感基础。
三、关于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信息化管理的思考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和党外知识分子队伍的不断壮大,仅凭主观印象和传统的工作模式无法管理这么庞大的队伍,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但更要行之有效。
第一,信息化管理不是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主要内容,而是重要方法;是统战部门管理人物、储备人才的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是我们客观提取党外知识分子信息的基础技术支撑平台;有利于为各级党委统战部门、组织部门在党外知识分子的发现、培养、任用、管理等环节提供科学的、准确的、客观的决策。我们更重要的任务,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学会同党外知识分子打交道特别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利用好信息化管理这一手段,凝心聚力,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作为生产力的开拓者、文化的创造者、知识的传播者的重要作用,并通过他们技术的传播、知识的传播、价值观念的传播,凝更多的心、聚更大的力。
第二,信息化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一个过程。随着技术的发展,原有的系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升级;现有的工作流程需要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数据和信息需要不断地维护和更新;人员也需要不断地培训和提高。所有这些,都需要不断地有人去做,不断地有人去管理,才有可能把与信息化有关的事情做好。
第三,信息化是涉及资金、技术、人员等各方面的系统工程,成功地推进信息化,不仅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相当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工作经验,更需要持续有效的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的有效管理也是一个不断进行和发展的过程,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不断地加以改进和调整,始终保持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模式。
第四,党外知识分子是统一战线各领域代表人士的源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军,是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思想库,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服务团,是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的观察站,做好这一群体的统一战线工作意义重大。但目前来看,我们还缺少一套相对成熟的程序或完整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对准备纳入和已经纳入信息化管理范围的党外知识分子,没有科学的考核衡量标准,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