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所学校去哪儿了

2015-11-28吴晓明

辽河 2015年11期
关键词:农村老师孩子

吴晓明

1976年6月,我从一所乡办农村高中毕业,回到了并不熟悉的农村,成为一名回乡务农的知识青年。

面对全新而又陌生的环境,我凭着一腔热血,积极地置身于如火如荼的“农业学大寨”浪潮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释放能量,展现自我,施展才华。其中的酸甜苦辣,我都一一品尝过。

事业的成功,也随着我的奋发努力得以凸显。就在毕业的第二年,经小队群众的推荐,大队党支部的同意,报公社教委审核、批准,我被招为正式的民办代课教师。

说句真心话,小时候,我就无比崇拜老师。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读的是农村小学和公社中学。我上学的时候,周末还要出勤到队里挣工分。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农民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曾经在我的心里留下阴影。我甚至觉得——农民太苦太累了,长大了就是出去要饭,也不愿再做农民……

可如今,我的青春梦想,就像人生的一道彩虹,转瞬即逝。

眼下这个差事虽说不上是完全跳出了农村,做真正意义上的公办教师。但在当时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代课教师也是令人向往的职业。因为这份工作不仅有工资,还能摆脱每日在田园上重复耕作的艰苦日子,更能让我站在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播种文明,收获希望。

8月底的那天清晨,窗外鸟鸣低徊婉转,晨光透过窗帘,热情地涌进窗内。我简单地收拾了一下,便骑着自行车上路了。我昂着头,一边踩着车,一边吮吸着随风吹来的稻谷清香。

凝目远眺,那层层叠叠、丰收在望的谷穗,起伏着金色的稻浪在“沙沙”声中,带着浪漫的祝福,萦绕在旷野间,像是在不断地向我点头倾诉。是的,秋天到了,一个收获的季节!

“吱吱”我刹住了自行车,来到了报名地——红星初级中学。它就坐落在本村,离我家不远,骑单程车只需二三十分钟。

报到后,我被分在小学数学教学组,教四年级的数学,另外还代初一的英语课,每周共有18节课。就这样,从那天起,我带着初为人师的自豪与神圣感,决心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用教鞭书写好我的职业生涯。

每每清晨,我总是随着钟声的起起落落,迎着柔和的光芒,伴随着鸟儿的歌声,沿着通往校园的必经之地——绿水小道走进校园。我时常对招着小手,亲切唤着自己的学生,微微致意。学生们在我身边围绕成一圈,一起走向知识的海洋。

当和风轻柔地托起一丝丝柳絮的时候,我竟忘了教室校舍的简陋,条件的艰难……沉醉于烂漫的校园生活之中,教书,指导他们怎样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用知识的乳汁去浇灌出丛丛文明与智慧之花,让我的学生真正学到本领、懂得道理。

光阴似箭,整整一年半,我凭着年轻人所特有的热情与干劲,把全部的精力与时间都投入到教学和工作之中。每天除了上课、备课,就是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该干的事情从不留到第二天,真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那时学校很重视培养年轻教师,经常安排我到县内外参加课程培训与听课活动。久而久之,我养成了把平时的每节课都按照公开课标准来准备。英语课上,我喜欢穿插一些地理、历史、文学知识,尽量用幽默的语言讲课;数学课上,我努力做到举一反三、旁征博引,把看起来深奥的问题讲得通俗易懂。如果是下午上课,发现学生疲劳了,我就讲一些故事、笑话,甚至给学生讲讲我新读小说中的精彩情节,与学生聊正在热播的样板戏、电影等。每节课学生们都听得津津有味,下课了同学们还缠着要我继续讲,那种成就感,让我每天的工作都充满了快乐和期待……

我的执教生涯虽然只有短暂的一段时间,但一旦想起,心里却堆满了无限的感念和追思。热情的同事、淳朴的农民、纯真的学生都是我忘不了的往事。

忘不了那个寒冷的冬天。那天晚上,寒风凛冽,外面下着小雪。我专注于第二天下午公开教学课教案的准备。其实就是上堂公开课,是对我一个月来教学质量的一次评估与检验,毕竟我是个刚上岗的新手,而且来听课的都是我的父辈之人,是有水平、有经验的老师,所以认真备课是必须的。

“要不要帮你看一下教案?”语音轻得似乎从天边飘来,但我却听见了。他就是教学组的组长钱老师。今年42岁,19岁从师范毕业,一直执教数学。他不仅课讲得好,学生爱听,而且还经常给社区中心小学的教师们上示范课和研讨课,传授新理念、新方法。他那润物细无声的传授,总能打动感染听课的每一位老师。

那一刻,在一个年轻人的心里,触动的不仅是感激,更是一种尊敬,尊敬他的为人以及对事业的执著和眷恋……

忘不了那个炎热的夏天。就在我执教的第二年那个下午,和以往的夏日一样火热,太阳与地平线在西方一颤再一颤地亲吻着。我收完办公桌上批改好的作业,就推着自行车,披着夕阳的余晖回家。刚上车不久,却突然听到有一个学生喊了两声我的名字。那一刻,不知为何我的脸一下子发烫了,觉得不太习惯。平时他们都很尊敬我呀,为什么今天会直呼其名呢?但我还是大声答应了。

其实,我仔细一想,这也不足为怪,能理解。论年龄我只比他们大几岁而已,在他们的心目中,除了老师,我还是他们的大哥哥,不管大事小事都愿向我倾诉,和我沟通交流。

我下了车,望着那远处一前一后,一小一大的影子向我疾速跑来,我预感到他们一定有急事需要得到我的支持与帮助。走在前面的那个学生满头大汗、神色惊慌,后边跟着的是她的哥哥。

年纪小的妹妹把他们的“急事”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我,原来是由于家境的贫寒,她的父亲决定让小孩辍学。我听后,不由得皱起眉来,感到一阵阵心痛似潮水般纷纷从心底涌出。上个月五年级刚刚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怎么现在又到我们班呢?我嘀咕着,为她感到难过而惋惜。因为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命运决定前程啊!

其实,在当时那个年代,学生辍学,不完全是因为学习成绩差造成的,更多的情况则是家里缺乏劳动力,需要孩子回家劳动干农活,缓解一下生活困境,尤其是女生,长大了反正要嫁人,读不读书没有关系——旧观念在农村学生家长中仍然根深蒂固。

当天晚上,我来到了她的家,她刚好和她的爷爷、奶奶、父亲,还有哥哥在吃晚饭。我到后,她的奶奶便放下手中的粥碗,热情地让座递茶,让人感到很亲切。

这是三间半土坯草房,结构简易,间口小,墙壁都由熟土堆砌而成,好像门的两边还有几处缝隙,风很容易从屋外灌进去。地面也是坑坑洼洼的,几只母鸡正在地上走动,不时屙下点点鸡屎。往厨房一看,那些锅碗瓢盆都积满灰尘,苍蝇在那里乱飞……

曾听她讲过,她是由奶奶一手带大的,至于什么原因,我无法得知。于是,我向老人家询问了一些关于她家里的情况,原来她的生母在她上一年级的时候就与她的爸爸离婚,改嫁了。从那以后,本来视力就不好的父亲,一天比一天差,直至现在几乎成了一个盲人,这对原本就不健全的家庭又是雪上加霜!听到这些我很心疼,原来,她一直都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一个人从小就缺少母爱的滋养,她的心灵将是多么干涸和残缺,真是太为难她了。作为孩子的老师,我一定要给她更多的鼓励与肯定,让她的内心充满自信与快乐。

坐在一旁的父亲终于开口讲话了:“孩子今年十二岁了,她说家里的情况不好,为了减轻我们的负担,不想读了。我又看不见,成了个废人,但我知道她心里不好受……”

其实,从孩子父亲的神态中可以看出,他的确是不想让孩子去读书了,但面对我这个老师,却又不好意思讲出口,就把一部分责任推到了孩子的身上。

他对孩子说道:“小宏,你和老师讲讲话。”事实上,父亲的用意就是想让孩子表个态。

于是,他的话音刚落,我就把小宏一拉,坐到我的身旁,有意地先问道:“小宏,你还想上学吗?”

小宏有点害羞,声音微微发颤,便说道:“想读,但我家的情况不好,爸爸眼睛又不亮,靠爷爷、奶奶干农活,很苦的,我也想帮帮他们……”我知道有些话当着我这个老师的面,这家人不好意思说,为了让小宏的父母下决心让孩子读书,也为了让小宏从纠结中走出来。我特意对学生说:“你爸爸眼睛不亮,但他的心亮!你爷爷奶奶虽然很苦,但为了让你去读书,再苦也心甘情愿呀!当父母的,谁想让自己的孩子失去学习的机会?当孩子的,正是求学的黄金年华,怎么能放弃学习呢?”

老李听了我的话,叹了口气,便说道:“家里穷呀,吴老师,家里的情况,你一看就知道……”

我知道他要说什么,于是,我打断了他的话,说道:“现在国家政策好,对于特困家庭的孩子,每学期村里和学校都会按一定比例给予救济,至于你姑娘的笔墨纸张,我可以提供无偿的帮助!”

“谢谢老师!”小宏走向厨房,向她的奶奶做了一个鬼脸,又折回来拍了拍爸爸的肩说:“爸,那我明天去上学了!”

三个老人几乎同时说道:“好,那要听老师的话呀!”

“嗯!”从小宏的话音里,可以听出她的心中有多么的喜悦!

从此,我的那个学生又一如既往地背着书包,每天来到知识的殿堂纵情地享受着知识给她带来的愉悦……

1978年的11月,正当我的事业处于上升期的时候,因响应国家的号召我报名参了军。于是,我不得不放下手中的教鞭,又一次迈着追求理想的脚步,离开了这所农村初中。

一走就是三十多载,而这所校园也成了“万顷良田”。想想,那些曾经辛劳的园丁们在这所校园中,曾经用青春的激情和勤勉,带着关爱和责任,让充满浓重乡土气息的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又扑棱棱地飞向四面八方,其实也就足够了……

猜你喜欢

农村老师孩子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孩子的画
老师,节日快乐!
孩子的画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