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朗读实效性的方法措施
2015-11-28朱珅
朱珅
【关键词】 语文教学;朗读训练;兴趣;示范;表演;
拓展;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1—0093—01
毋庸置疑,语文课的第一要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可以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一、激发朗读兴趣,营造朗读氛围
1.要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阅读氛围。让学生有兴趣地去学习,要比他们被动地接受知识重要得多,朗读也是这样,应充分利用课内的文章,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由地、大声地读,读完了再找自己的好朋友去读。学生的兴趣浓厚起来,读书时才会想把文章读得更生动。然而,要想让学生有兴趣地读,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阅读氛围很重要。
2.充分利用教材,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音乐美。中年级语文教材中,诗歌、童话等体裁的课文有着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优美的音韵、错落的节奏,它们都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极好材料。教师不仅要留意发现其中的音乐性,还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欣赏、认识语言的音乐美。在朗读中,富有音乐性的语言变成了语言性的“音乐”,让学生聆听着自己朗读的声音,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语言的美。如此,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受。
3.创设朗读情境,提高朗读水平。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儿童自然也不会例外。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顺应这一规律,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好动、好胜等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情境,通过多种手段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也就是要引导学生“入境”。引导学生“入境”的方法有很多,包括音像法、看图法、竞赛法等等。
二、教师示范引领,学生提高水平
梁实秋先生回忆他的老师徐锦澄先生的讲课:“徐先生于介绍作者之后,朗读全文一遍,这一朗读可很有意思……,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感情,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领会到原文意义的一半了。”可见,倾听高水平的朗读是理解作品的一种途径,教师若能入情入境地范读,学生定会如沐春风,陶醉其中。之后,学生再通过一遍遍入情入境的朗读,直到“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才算把方法学到位。学生通过对照朗诵,也能够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
三、采用表演朗读,生动传神之笔
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戴头饰、做动作进行表演读,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还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表演、朗读,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认识了其中的每个角色,能够把自己真正融入到课文内容中。如,笔者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课时,就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学生热情高涨,效果很好。
四、课外拓展朗读,丰富朗读资源
课外是课堂朗读指导的有效补充,更是朗读指导的最终目标所在。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所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不能仅仅囿于教材,何况,我们的教学对象──小学生往往喜欢接受新的东西。教师为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安排学生读几遍课文,这样的朗读训练长此以往,只会令朗读变得机械化。对此,教师不妨引领学生拓展朗读,推荐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课外美文,以此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五、正确运用评价,促使体验乐趣
成功的心理体验是继续学习的强大动力,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次朗读作出鼓励性的评价,都可以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保持他们参与朗读的激情和动力。因此,教师在指名朗读后,不应马上指出学生朗读中的缺点。相反,教师如能提出学生朗读中的优点与进步,再找出差距,不但能给学生表扬与鼓励,强化成功的心理体验,还能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存在的问题,找出改进的方法,提高朗读能力。有了学习的动力,加上平时积累的朗读经验,学生通过朗读去领悟课文内容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阅读教学也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注重朗读教学这个为古人沿用千载的传统教法不仅不可摈弃,而且应该很好地继承发扬。笔者相信,经过每位重视语文教学的教师的潜心努力,充满“情感”的课堂朗读定能在学生、教师和作者三者之间架起一座缤纷的虹桥。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