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雨霖铃》教学设计

2015-11-28张伟

课外语文·下 2015年9期
关键词:雨霖铃教学设计

张伟

【摘要】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意象经营的艺术,诗人通常会利用恰当的意象将所抒之情表达出来。因此,我们在鉴赏中国古典诗歌时,若能抓住诗歌中出现的典型意象,那么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试着用此方法来对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雨霖铃》进行分析。

【关键词】《雨霖铃》;教学设计;中国古典诗歌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教学目标

了解柳永其人及其词作风格,学习《雨霖铃》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反复诵读,分析意象,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感受词中的凄清意境和离别愁绪,培养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

鉴赏《雨霖铃》的意象和意境,掌握婉约派词的风格特点。

四、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意象经营的艺术,诗人通常会利用恰当的意象将所抒之情表达出来。因此,我们在鉴赏中国古典诗歌时,若能抓住诗歌中出现的典型意象,那么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我们就试着用此方法来品读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雨霖铃》。

(二)知人论世

学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教师适当补充。

(三)整体感知

“雨霖铃”,又作“雨淋铃”,词牌名。据《明皇杂录》云,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栈道雨中闻铃音,起悼念杨贵妃之思,“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朗读时,我们要用低沉缓慢的语气,带有哀伤的基调,适当停顿。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根据朗读节奏,请一学生试读,其他学生评价。

2.全班学生齐读诗歌,教师评价,并点拨:

(1)寒蝉凄切:“切”字为韵脚,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体现词的凄切情感。(2)竟无语凝噎:要稍重一些,读出哽咽之声。(3)念去去:稍重、稍停。(4)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3.全班学生再读诗歌。(配乐)

4.教师范读。(配乐)

5.诵读多遍以后,有何种情绪荡漾在心头?最直接表达这种情绪的是哪一句话?

明确:一种深沉的情绪——离愁;“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四)重点欣赏

1.词中那些意象能体现出“离别伤情”呢?请大家找一找,共同讨论。

a.明确:

寒蝉:“寒”点明时令,天气寒冷,深秋时节的蝉,预感生命不长,发出凄清苦楚的叫声,给人以凄凉、凄楚之感。(杨万里《听蝉》“蝉声无一添烦恼,自是愁人在断肠”。)长亭:古代指送别的地方。(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骤雨:雨是哀伤、愁思的象征,更何况是深秋时节的骤雨。(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兰舟:兰木做的船,往往意味着离别、分别。(华岳《送赵右秋二首》“雁声唤客上兰舟”。)烟波、暮霭:烟波淡淡,云霭浓浓,愁因雾起。这样的景象使人低迷忧郁,愁绪满怀。(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酒:麻木神经,或助兴,或消愁。古人往往喝酒送行,举杯消愁,更何况是与恋人分别之后的“酒醒”时呢?(白居易《琵琶行》“醉不成欢惨将别”,李清照《念奴娇·春情》“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b.小结:

寒蝉 长亭 骤雨 兰舟 景——情(实景) 虚实结合

烟波 暮霭 杨柳 晓风 残月 景——情(虚景) 情景交融

2.从时间角度看,这首词可分几层?请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结合意象,把每一层的内容描绘成一幅画面。

a.明确:

层次 侧重点 画面

离别前 勾勒环境 骤雨初停的傍晚,一男一女在京城门外的帐篷下对饮,两人四目相视,忧伤难言

离别时 描写情态 船夫不停地催促,要出发了。但两人手拉着手,依依不舍,泪眼相看,无语凝噎

离别后 刻画心理 深秋的夜晚,孤舟在江,酒醉刚醒的词人在舟中怅然四顾,一轮残月照着江面,岸边杨柳在秋风中摇颤。词人悲伤不已

b.小结:

全词始终笼罩在一股化不开的浓情里,开篇这种离情就已慢慢酝酿;离别之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感到达高潮;离别之后,这种愁情仿佛绕梁的余韵始终萦绕在词人的心头,此时此刻“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赏析完毕,全班同学根据三幅画面试着背诵本词。)

(五)拓展延伸

苏轼问别人:“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从这一形象的评论中可以看出柳永词的哪些特点?讨论、明确:柳永词具有婉约美,它是一种优雅的美,柔性的美,静态的美。

(六)课堂小结

全词虚实结合,情景交融,通过三幅画面,让我们看到了一段凄美的离情,听到了一首深沉的离歌。最后,我们一起来听柳永的《雨霖铃》唱词。(多媒体播放《雨霖铃》唱词)

(七)布置作业

充分发挥想象,把这首词改写成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雨霖铃教学设计
《雨霖铃》点染手法浅析
从《雨霖铃》课堂实例看信息化的运用
《雨霖铃》教学设计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理解“画面” 把握“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