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晚期三首钢琴奏鸣曲把握下的“文化内码”
2015-11-28李禹潼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210000
李禹潼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210000)
舒伯特晚期三首钢琴奏鸣曲把握下的“文化内码”
李禹潼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210000)
舒伯特晚期的三首钢琴奏鸣曲c小调(D.958)、A大调(D.959)、降B大调(D.960)是其最具研究性和代表性的作品。因其创作背景特殊,旋律独特,篇幅巨大,且与贝多芬某些作品有相似点使人们产生了某种质疑。本文试从创作背景、作品风格、人物个性等几个角度的把握,更深入地认识晚期三首钢琴奏鸣曲的深刻艺术价值。
舒伯特;奏鸣曲;抒情;浪漫;生命;矛盾
舒伯特晚期三首钢琴奏鸣曲是他于生命的最后创下的巨作。舒伯特是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这两个不同时期,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中心人物。他的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贯穿了他整个创作生涯。在生命的最后之余,他以短短六周的时间飞速创作了最后三首大型钢琴奏鸣曲。本文结合了舒伯特所处时代背景,文化内涵,人物个性,作品成因这几个方面,通过具体的分析阐释,从新的视角探索其伟大创造下的丰富内涵。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舒伯特晚期三首钢琴作品的价值。
一、舒伯特晚期创作的历史成因
1.“艺术歌曲之王”美誉下的映射
说到舒伯特,定会使人联想到“艺术歌曲之王”这个“美誉”。他一生的创作之途虽然十分的短暂,却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艺术歌曲,数量更是多达600多首,为人类世界音乐宝库添加了耀眼的一笔财富。我们无可否认这些伟大的贡献,但是这无疑也另人们忽略了他另一伟大创作——“钢琴奏鸣曲”的魅力。舒伯特一生写下了22首钢琴奏鸣曲,晚期三首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背景,更是极具深刻的内涵。提起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有很多人都会产生疑惑,或是不了解舒伯特的钢琴曲,或是直接否定他的钢琴作品。这些评论对于舒伯特这样一个伟大的音乐家而言却是不公正的,我们在欣赏他的艺术歌曲的同时也应以一种探索的心态去关注他的钢琴作品。给这个备受争议的钢琴家一次“陈述”的机会。
2.浪漫主义特质下的“抒情性”
舒伯特的作品大多充满了旋律感,富有歌唱性。这种旋律线条也总是流露的真实而自然。舒伯特的出生就意味着所有的“不一般”注定会在他的身上发生,他处于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交接时期。基于这样的特殊背景,他的创作风格有着古典主义的工整性,但多数却有着浪漫主义的抒情性,尤其是艺术歌曲和钢琴作品更是将“抒情”推向了巅峰,就连著名的“钢琴之王”李斯特都称他为“前所未有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而在“音乐瞬间”和“即兴曲”这两个不同作品中,又使钢琴“唱”出了新的抒情旋律,这些旋律中大量存在的“浪漫性”和“自发性”的魅力都成为了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中重要的要素。
3.与贝多芬比较谈
如果说,贝多芬是古典主义乐派的领军人物,那么舒伯特就是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奠基人。有很多人会认为舒伯特的很多创作灵感源于贝多芬,甚至是抄袭。实际上,舒伯特对贝多芬几乎是偶像式的崇拜。但是二人从作品来看,的确有很多相似之处,却也有极大的差别!贝多芬的音乐充满思想、理想、力量和节奏,他的主题动机一般比较短小,有时仅一小节,但弱于和声,缺少了某种诗意。舒伯特的音乐节奏虽贫弱,但充满梦幻般的诗意,旋律优美,和声丰富,歌曲的旋律往往是长线条的,连续延绵,一气呵成,不可能一个一个主题进行发展。舒伯特的想象、幻想的特质超越了贝多芬,也从贝多芬这一工整的古典主义时期音乐跨越到了浪漫主义时期,既有古典时期的传统气息,又有浪漫主义的清新气质。
二、舒伯特晚期三首钢琴奏鸣曲的特点
1.庞大篇幅后的倾诉
?
公众对舒伯特的奏鸣曲的态度似乎一向是趋于平淡。著名钢琴家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在解释这一现象时说道:“原因之一是因为这些奏鸣曲,尤其是晚期的这三部作品的篇幅使大多数钢琴家望而生畏。”的确,这三首奏鸣曲在篇幅上的显著特点是规模宏大,长度超凡。舒伯特奏鸣曲的规模大大地超过了海顿和莫扎特的,尤其是作为套曲“结论性”终曲乐章的规模。不但如此,舒伯特《降B大调奏鸣曲》的第四乐章更是长达540小节,这种大规模的篇幅使得《降B大调奏鸣曲》成为他所有奏鸣曲中最长的乐章之一。如图是将舒伯特《降B大调奏鸣曲》(D.960)与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代表性钢琴奏鸣曲在规模上的对比,我们能够更加精准的发现不同作家的奏鸣曲在篇幅上各自的差异。
2.内心矛盾斗争与痛苦的结晶
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的诞生,并不是毫无预料的,是舒伯特在经过长期的困苦生活的折磨,内心矛盾和思想斗争,承担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下而完成的作品。他曾经在日记中写:“痛苦使人智力敏锐,使感情坚强,而快乐则使人智力疏忽,使感情软弱,我的作品是我的知识和痛苦的结晶。”晚期的三首钢琴奏鸣曲,大致曲式结构相似,都是由一个中心展开发展,乐段连绵不绝,一气呵成的,之后在他的思想范围内,展开无数的联想。三首作品也是将12个乐章并成一个思想凝聚成的,而不是一个一个乐章单独的创作。因为时间已经不允许他再浪费,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最终完成了这三首巨作。舒伯特为人类古典音乐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古典主义音乐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c小调奏鸣曲》(D.958)是最后三首巨作的其中之一。上述谱例是第一乐章的前奏部分,也是整首奏鸣曲的开头。运用柱式和弦以及火箭式的主题风格,渲染了气氛,强调了一种态度与感情,也许更多的是希望人们能够瞬间关注到更多的内容,所以前奏的情感显得颇为强烈与激动,左右手的柱式和弦相互交替,气势十足,不断的向上推进直至顶峰。时间不再允许舒伯特再去浪费,因为此刻的时间就等于生命,而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在作品的开头就出现了大量的强音记号,再推向极强,直至最高音站稳后才以音阶向下倾刻间倒出。舒伯特想通过这种写法表现出内心的痛苦与矛盾之情,可即使如此去宣泄情感,但该说的内容
有太多了,又怎么能在这短短的几页乐谱中全部倾诉出呢?
3.抒情背后的狂乱
以上谱例是作品《c小调奏鸣曲》(D.958)的第一乐章内容,音阶上下行,分解和弦的跑动,在明确的旋律线条下,似乎又有了古典乐派人物作品的风格,多了些躁动不安,少了些细腻柔情,但是又充满了想法。忽快忽慢的节奏,忽明忽暗的大小调转换,忽晴朗忽然又压抑再爆发的色彩变化,少了些古典主义乐派的章法。右手的旋律在上方明确而又清晰,左手的伴奏跑动的速度较快,力度也比较强,整个旋律都在不断向上向前推进中。像是在战斗,像是在陈述,又像是在赛跑。这时的舒伯特仿佛一切都已经置于身外,他不会再过多的考虑古典主义音乐过多的条条框框的约束,只管抒发自己内心的所有情感,将所有的不安,复杂的情绪表露出来,哪怕是再多一些内容,再多一点能让别人了解他的,再多留在世间一些东西都好。之所以造成这些的原因,也正是随着身体的不允许,生命的不支持,情绪的不稳定,最后从作品中体现出了抒情背后的“狂乱”。
三、舒伯特晚期三首钢琴奏鸣曲研究的意义
1.内容的丰富性
舒伯特的一生共创作了22首钢琴奏鸣曲,晚期三首钢琴奏鸣曲都分别有着各自的深刻背景与内涵。《c小调奏鸣曲》(D.958),整首奏鸣曲的色彩和以往抒情的舒伯特大相径庭,这首奏鸣曲给人以更多的震撼,英雄的气势居多,怀揣着一种对贝多芬的缅怀之情创下的。《A大调奏鸣曲》是三首钢琴奏鸣曲中篇幅最长、规模最大、也是最华丽的一首。第一乐章是快板乐章,结构较复杂,十分典型的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是小行板,三段体,似乎是一种独白,孤独的主题;第三乐章是活泼的快板,谐虐曲,好似对生命的嘲讽;第四乐章是小快板,回旋曲,仿佛将一切的烦恼都抛之脑后,以热情的态度对待生命。
第一乐章 :快板A大调 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 :小行板 #c小调 三段体
第三乐章 :活泼的快板 A大调 谐谑曲
第四乐章 :小快板 A大调 回旋曲
2.人文性的提升
舒伯特直到死后许多年,才被人们发现这些艺术品的真正价值。这并不是舒伯特不够优秀或是作品本身不够优秀,而是在贝多芬这样一个光环人物的衬托下,人们缺少了些对他的关注。其实舒伯特的奏鸣曲的创作贯穿了舒伯特的整个创作生涯,就像是一根生命轴一样,圈满了整个轮轴,记录了他的一生。晚期三首钢琴奏鸣曲的深刻意义不仅是他生命最后的沉淀,更是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的真实反应。他将全部的情感与精力奉献给了音乐事业,为人类古典音乐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将音乐升华为灵魂的自白,人性的解放。也为古典主义音乐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结语
本文试从舒伯特晚期三首钢琴奏鸣曲的艺术价值,创作内涵,文化背景等几个角度来论述。晚期三首钢琴奏鸣曲的地位也是舒伯特生命最后的代表与象征之作,故其意义深刻而极具内涵。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创作是在新时期形式上的宽和内涵上的深化。关于舒伯特晚期的三首钢琴奏鸣曲的探索,本文只予以了一般的陈述,抓住了个人认为吸睛的几个要点进行了简单的论述。本文写作的目的之一也是希望更多的人去关注舒伯特的晚期钢琴作品,让这一时期的古典音乐作品得到越来越多的理解和认可。因为这些超越时代的杰作,不仅属于过去,它们也属于今天,也一定更加属于将来。
[1]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集(一、二)[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8.
[2] 保罗·亨利·朗格著,张洪岛译.十九世纪西方音乐文化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
[3] 舒伯特_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im/view/16965. htm?fr=aladdin.
[4] 戴维·杜巴尔.键盘上的反思——世界著名钢琴家谈艺录[M].顾连理译.百家出版 社,2001:76.
[5] 胡延中,论奏鸣曲式的展开部[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6:1.
[6] 王岚,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数量考证[J],中国音乐学,2001:4.
[7] 王岚,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未完成问题”[J],音乐研究;2001:4.
[8](美)马杰里·哈尔福德著,舒伯特钢琴作品演奏指导(原版引进),上海音乐出版社.
[9] 颜咏,舒伯特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
[10]杨婷婷,对舒伯特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的重新审视[D].南京师范大学,2005.
[11]徐洁,舒伯特及其钢琴音乐[J],钢琴艺术,2005:11.
[12]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