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2015-11-27曹春梅

教育界·下旬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策略

曹春梅

【摘 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我党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要任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高校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也担当着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因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社会共识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过来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堂教学也有新的要求,必须有针对性和说服力。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大学生    策略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周围事物之间的关系的看法和评价,核心价值观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具有普遍意义和具有主导地位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主要标尺,在校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的栋梁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直接关系和影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的公共理论课,它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要任务。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分别从国家、社会以及公民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做了解释与概括:“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指明了方向。

第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以及对国家的自豪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国近现代的历史是一部被侵略的历史,是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就是在不断与外国侵略者斗争的过程中探索出了我国的出路。从鸦片战争到西方国家的经济掠夺、政治控制,我国的领土被严重瓜分和破坏,这些历史能够激发大学生的民族意识。而当帝国主义组合成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候,中国人民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这部分历史可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当党推翻了三座大山开始建立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时候,这有助于大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道路是来之不易的,是曲折的,但也是历史的选择。作为在校大学生,应该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应该树立起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决心。

第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形成历史共识和文化认同。对历史的了解能够让人更好地把握现代社会。在波澜壮阔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我国近现代史上在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战争中不断地提倡民主、平等和自由,而中华儿女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也不断探索出了适合社会主义发展的公平与正义。从太平天国中“人人平等”的思想到戊戌变法中的“大同”世界,再发展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提出了科学与民主的口号,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理论,这都是对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执政理念的探索和深化。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表明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社会共识以及追求公平正义的历史进程,这些历史对大学生产生社会共识和历史认同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大学生为建立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社会而努力学习。

第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提高大学生个人的修养和增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不少民族英雄为了民族利益而英勇献身,比如,关天培、邓世昌以及杨靖宇等,他们在抵御外来侵略的民族战争中壮烈牺牲了,而像谭嗣同、李公朴等反对封建统治独裁的仁人志士,以及像近现代开眼看世界的魏源、林则徐等,他们的事迹都是大学生品德学习的最佳资料。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评价可以让大学生了解到个人与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大学生明确人生方向,树立人生信仰,并把握人生的方向,成为一名合格的、具有民族责任感的公民。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提出改革的新要求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培育要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属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但不仅仅是单纯的历史知识讲授,它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思想政治课是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必须将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对大学生道德品行的培养结合起来。在信息时代,大学生既需要与自身成长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即一些社会思潮和非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更需要符合时代要求的有助于大学生成长的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大学生只有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让他们在思想上获得解放,不再感到精神迷茫,也才能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要能够将理论知识用具有感染力与说服力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长期以来很多高校都在努力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但是效果不甚理想。其主要的问题不在于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本身,而在于没有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教学。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非常简单,二十四个字的内容大学生记住并不难,但是,这短短的几个词就概括了社会、国家与公民三个层面的含义,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历史联系社会实际,用生动鲜活的事例来说明理论知识,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只有从内心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才能够引导他们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其成长提高精神动力,促使他们将个人的理想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起来。

三、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策略

一是进行实践教学。即通过对近现代红色文化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对改革开放试验区的实地调查研究,对大学生开展无产阶级革命教育、改革创新教育,使得大学生对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使命感、责任感得到加强。实践教学的方式是有别于以往说教式的创新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自身的体验,力求通过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和情感体验。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施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更为深切的认识,增强其情感教育的效果。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进行实践教学,可以采用情景创设法、课堂辩论比赛、课堂阅读分享、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通过这些不同方式的应用,有效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知与实践。

二是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立体的课堂体系。课堂教学是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场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被运用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多媒体技术为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社会课堂等的有机结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虚拟课堂、微博、微信的广泛使用,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以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困惑,及时有效地为其提供拓展阅读材料,并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指导,在平等自由的沟通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

三是实施探究性教学。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过程中,通过鼓励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深度探究,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蕴含在对这些人和事的点评分析中。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血泪斗争史,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进行的一系列斗争、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在这些重大历史事件中涌现出的重要的历史人物,无不蕴含着深刻的教育价值,通过对其深入、全面以及正确地评析,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

【参考文献】

[1]齐卫平.思想政治课教育功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4(01).

[2]邱伟光.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探析[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4(01).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