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探究
2015-11-27熊金华
熊金华
【摘 要】我国高校教育改革一直处在发展的状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校教育改革也出现了一些新常态,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研究这些问题,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能够为高校教育改革更好地指明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等教育改革 问题 发展
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上升,经济不断发展,社会持续进步,国家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大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高校教育才受到更多的关注。从1999年我国实行高校扩招的教育政策开始,目前我国高校教育规模在世界已经屈指可数,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平民化的阶段。这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取得的成绩。
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常态
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发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改革中不断摸索,不断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出现了新常态。
(一)教育发展逐渐转移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
从近年的高招来看,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实现了以学生数量为保证的教育规模的扩张,各大高校的基础设施也得到了相应的完善,新校区的扩建及时解决了学生数量的上涨问题,学科布局也逐渐趋于合理化,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在实现了这些任务的基础上,高校教育以提升质量为新的发展主题。质量优先,这就要求高校教育有更高的发展水平,更具特色的发展方式。现在高校越来越重视教育的质量,积极转变发展理念,优化教育结构,稳定教育规模,发挥自己的优势,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学生,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二)科教合一的教育模式
现代教育的本身已经脱离了原来的简单的知识传教,而是旨在用传授的知识和文化创新以推动社会的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高校教育也越来越意识到这一点,教育模式也由原来的科教分离到现在的科教统一。教学和科研统一起来,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有利于科研的进步,有利于促进我国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做到了科教合一,把知识和科学研究有力地结合到一起,充分发挥大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促进高校科研水平的發展。
(三)政府与社会的良性参与
政府宏观引导,社会积极参与成为我国高校办学的新常态。政府、学校、社会关系的新格局在全面深化高校改革的背景下已逐渐形成。高等院校作为自主办学的主体,不仅要积极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在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的同时,还要建立起有效的自律机制,积极响应政府的方针政策,而且要努力处理好与社会的关系,在获取社会资源的同时,也要为社会输送人才,服务社会,同时接受社会的监督。
二、我国高校教育改革仍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呈现出了一些新常态,为继续推进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但是在实行教育改革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高校教育管理存在问题
高校教育改革在管理上存在一定问题,教育管理不到位。高校教育改革要想取得成功离不开管理,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教育管理上存在着管理理念滞后的情况,这使得教育改革在管理上出现困境。教育管理理念滞后,缺乏科学化,管理方式单一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管理上不能与时俱进,很容易陷入被动的局面,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容易偏离为学生服务的目的而导致学生的不满。
(二)高校教育资源不公平
在我国,高等院校被划分为不同等级,部属、省属、民办等为高校等级打上烙印,不同等级的院校在获得政府支持的力度上是不一样的,“985” 院校和“211” 院校等不仅在政策上能够更多地得到支持,而且也获得广大学生的青睐,许多高考生宁愿选择复读一年去进一所“211”或“985”院校,也不愿去一些普通大学。而且不同等级的院校,其在教学设施、教师、科研基金等方面所能获得的资源也有所不同。
(三)高校教育缺乏创新
高等院校教育在持续不断的改革中不断完善,但是就其总体改革情况来说,还是缺乏创新意识。大多数的高等院校在自身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意识到了改革教育的重要性,因为一成不变的教育模式容易使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脱轨,脱离了社会需求的高校教育是没有办法得到持续发展的。然而在多数意识到改革的高校中,以稳促改,没有形成创新机制,没有对教育模式形成新的探索。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墨守成规的教育模式是不可取的,是无法推动高校教育更好地发展的。
三、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
高校教育改革发展之势势不可挡,这就要求高校的管理者们在面对高校改革的过程中,要审时度势,做好改革发展的工作,探索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
(一)以新的管理理念加强教育改革
首先,以新的教学管理理念进行改革。育人,为社会培养栋梁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所谓“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要求高校教育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鼓励学生先成人后成才。大学的教育不仅仅是用来提升学生的文化水平,更应该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促进高等院校的教育改革,以提高大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为动力,这就使得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解答知识中的疑惑了,而是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感受到人文精神和正确的思想观念。
其次,多元化、时代感鲜明的管理方式已经成为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趋势。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多是独立性强、个性突出的90后,他们思想活跃,不爱受约束,面对这样的群体,如果继续采用先前的管理方式,会使得管理中矛盾愈加突出。如果能以学生主体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加强对学生个体意识的管理,采用多元的管理方式和先进的科学手段,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建立起符合自身现状的管理体制,将会使教育改革得到良好发展。
(二)释放办学活力使教育资源公平化
经过多年的教育改革,现在我国的高等院校多数处在转型发展中,有教育学者认为:在未来的5到10年中,我国的大学将会进行一场重大的结构性调整。释放各等级大学的办学活力,调动大学管理者的改革积极性,今后的大学教育质量的好或坏,将由市场和社会来做评判,不管是省属大学还是部属大学,不管是“985”还是“211”,他们最终由市场来选择、由社会来评价。随着高等院校教育的发展,教育资源会逐渐趋于均衡,这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到那个时候,理性的教育需求者或是教育购买者,不会像现在这样在乎大学的出身与名分,未来的人们更多的是在乎大学的内涵与品质。
在这样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竞争异常激烈、社会跨越发展、机遇和挑战无限的时代,每所大学如能抓住机遇,都会有出彩的机会。而博得众多眼球的关键是要通过改革创新,形成新的博弈格局和新的管理模式,来激发大学组织蕴藏的无限活力,改革不只是单项改革和增量改革,更重要的是综合改革和存量改革。
(三)树立高校改革的创新意识
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和社会的激烈竞争要求高校在未来的改革发展中保持创新意识。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是高校教育改革的有力武器,不管是曾经的大变革时期,还是社会大发展的时代,解放思想和创新意识总是被强烈呼吁的,而真正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大变革也都是伴随着创新的。创新要求我们在高校教育改革中要与时俱进,破除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观念,不断进取,敢于探索和大胆尝试。
许多教育实践证明,没有教育新观念的出现,没有改革的现实需求,没有敢于尝试的胆识,高校教育改革将无从谈起,高校的教育模式和水平将会停滞不前。高校改革创新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即把学生的真实需要作为改革的参考,让学生主动成为改革的参与者;第二,优化学生的综合评价机制,学习成绩、分数高低并不能代表学生的综合素质,正像有教育学者提出的那样:“建立综合考察和评估学生学习志趣和特点的评价体系,形成更好的挖掘学生发展潜力的机制,才能更好、更全面地评价一个学生。”
四、小结
高校教育改革一直备受社会关注,随着改革的深入,许多高校教育呈现出了新常态,这些新的机制有力地推动了高校教育的发展。面对改革发展,我们要敢于发现错误,敢于面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到新的发展趋势,为今后的高校改革发展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冯艺.高校教育改革的完善及解决思路探讨[J].出版与印刷,2012(02):42-44.
[2]刘鼎.浅析高校教育改革对策[J].新课程(中),2014(09):163-164.
[3]杨月霞.高校教育改革的创新思路[J].学园,2014(27):53.
[4]王云峰,顾成明,钟玮.浅议高校教育改革战略主题——素质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5(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