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陆良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提质增效对策

2015-11-27保吉芬保绍明吴红全

绿色科技 2015年10期
关键词:陆良县林农提质

保吉芬,保绍明,吴红全

(1.云南省陆良县板桥镇林业站,云南 陆良655602;2.云南省陆良县林业局,云南 陆良655600)

1 陆良县基本情况

陆良县位于云南高原东部,隶属曲靖市,地处北纬24°44′~25°18′,东经103°23′~104°02′,北与麒麟区、马龙县接壤,东与罗平、师宗相连,南与泸西县、石林县相邻,西与宜良县毗邻,东西宽65.62km,南北长62.8 km;全县总面积1 989.59km2。全县地处乌蒙山南部延伸带,境内三面环山,东有龙海山,最高海拔2 687m,西有牛头山,北有竹子山。山脉中部是平坦开阔的陆良坝区,略呈三角形,自东北向西南伸展,南盘江从中穿越过境,形成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相间的地貌特征,是滇东北较典型的岩溶地貌。整个地势北高南低,最低点是小百户镇石板潭,海拔为1 625m。

气候类型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型气候,冬干夏湿。气候特点是终年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暖干旱,秋凉湿润,降水集中,干湿分明。年平均气温14.7℃,≥10℃的活动积温4 458℃,年均降雨量958.2mm,太阳辐射总量125kCal/cm2,日照时数2 242.5h,相对湿度为74%,无霜期246d。

土壤分为红壤、黄棕壤、紫色土、沼泽土、石灰土、水稻土等6大类,15个亚类,32个土属,66个土种。红壤在全县分布最广,海拔在1 900~2 300m之间,占全县总面积的80.45%。

县辖7镇2乡2街道办事处1农场管理区,139个村(居)委会,626个自然村,1 366个村(居)民小组。2014年末全县总人口67.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56万人,占88.47%。200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34.3亿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86.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 036元。

2 陆良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

2.1 核桃产业发展历史

1997~1999年全县结合扶贫攻坚项目开始发展干果产业,核桃得到成片发展,累计种植核桃2万余亩,品种以漾濞泡核桃为主。但由于1999年冬季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特大霜冻灾害,核桃嫁接苗遭受严重冻害,致使大部分嫁接苗冻死后从砧木萌生铁核桃,加之老百姓眼前利益观严重,致使干部群众不能接受,已经成活的核桃树也在以后的农业生产中被毁,至今保存面积仅有数千余亩。2007年,根据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的有关要求,陆良县计划发展2万hm2核桃产业基地。自2008年以来全县累计种植核桃1.735万hm2,主要栽培品种为云新系列杂交核桃和桃漾濞泡核桃,其中云新系列杂交核桃占90%以上。因干旱、霜雪冰冻灾害等原因而有些损失,现保存核桃面积1.58万hm2(含四旁和零星种植核桃折算面积)。

目前陆良县百亩以上的核桃种植大户共有14户,种植面积1 500hm2,其中千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有2户:大莫古镇大地公司800hm2、召夸镇撒卜龙村刘丹300 hm2。在这些大户的带动下,全县核桃种植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2.2 核桃产业发展效益分析

2.2.1 经济效益

目前全县挂果的核桃面积1 667hm2,盛果期面积200hm2,产生经济效益面积66.7hm2,年产核桃350t,年产值1 000多万元。预计5~10年后全县核桃将分期进入收获期,年产核桃1万t以上,年产值将达3亿元以上;10年后全县核桃进入盛果期,年产核桃4万t,年产值10亿多元。同时,还将催生核桃深加工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

2.2.2 生态效益

(1)提高林木覆盖率。1.58万hm2核桃林全部郁闭后,全县森林覆盖率将提高7.9%。

(2)水土保持、固土保肥、固碳释氧效益。参照《森林生态系统环境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9)推算方法测算,全县1.58万hm2核桃林全部郁闭后,年可蓄水590m3,每年可保土94.4万t,每年可减少土壤中氮磷钾流失折合化肥7 788t;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平均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碳7 316t,日释放氧气4 720t,对温室效应有较好地抑制作用。同时森林还有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可降低污染、降低噪音和杀菌等,生态效益显著。

2.2.3 社会效益

(1)增加农村劳动力的社会就业机会。核桃产业发展将为全县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尤其是增加农村妇女的就业机会。

(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通过粮食单产提高,林地、果园面积增加,以粮食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将得到调整并趋于合理。

(3)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农业生产水平将得到提高,生产生活条件将得到改善,农民的食物结构也将发生变化,农民的生活质量将有明显提高。

(4)提高农民生产技能。在核桃产业发展过程中,全县将有一大批农民接受各级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熟练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显著提高生产技能。

3 存在问题

3.1 林农核桃栽培地块面积小且分散,经营管理难度大

近年全县核桃发展相对集中连片,但具体到每家每户来说,核桃栽培地块面积较小且比较分散,除大户及部分农户外,许多林农都觉得自己的核桃面积小、没有几棵树,过多投入人力物力去经营管理不值,即便挂果了,也不一定是自己口中的食,从而导致宣传发动林农经营管理难度较大。

3.2 林农对核桃产业发展前景认识不足,经营管理积极性不高

近年来全县核桃产业发展较快,林农对核桃产业发展前景认识不足。受以前一些产业盲目发展导致市场过剩,农民利益受损,部分林农仍心有余悸、心存怀疑,不愿投入过多的劳力物力用于核桃的经营管理,林农经营管理核桃的积极性不高。

3.3 核桃经营粗放,抚育管理较差

因林农对核桃产业发展前景和云新系列核桃品种认识不足,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技术和操作技能,导致核桃生产经营管理粗放,重栽轻管现象十分突出。近年来新发展的核桃,除大户及部分林农种植的地块外,大部分林农不主动开展中耕、修剪、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抚育管理措施,经营管理粗放,核桃进入挂果期长、挂果量少、果实品质差,核桃树病虫严重,导致核桃低产低效、桃产业应有的效益未能发挥,影响了核桃产业的发展。

3.4 资金投入不足,科技服务跟不上

陆良县核桃主要种植于山区半山区,农民收入普遍都不高,投入核桃经营管理的资金较少,制约了核桃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同时,对于近年核桃产业的迅猛发展,科技队伍和科技服务没有迅速跟上,没有专门的核桃管理机构及经费、没有配备专业辅导员,现有的技术队伍力量薄弱,无法全面掌握全县核桃地块的实际情况,无法向林农提供科学规范的核桃经营管理技术,无法满足广大林农对核桃经营管理的科技需求。

4 提质增效对策与建议

陆良县核桃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很小,今后的重点将由数量化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变,在现有核桃种植基地的基础上,通过争取立项打造核桃提质增效示范基地及样板建设,加强科技管理和科技服务,采取整形修剪、中耕管理、品种改造等技术措施,确保基地建设效益最佳化。

4.1 核桃提质增效科技管理和科技服务措施

4.1.1 打造核桃提质增效示范基地及样板建设

为确保全县核桃产业发展成为农村支柱产业之一,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全县确定5块连片种植的核桃产业示范基地进行深化打造,以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1)打造西南部万亩省级云新系列核桃提质增效科技示范基地。基地规划在大莫古镇甘河片区,涉及甘和、挪岩、大地三个村委会,已立项实施。

(2)打造西部万亩国家标准化云新系列核桃提质增效示范基地。基地规划在小百户镇羊头山片区,涉及小百户、中坝、上坝、北山、兴仁5个村委会,已申报国家标准化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3)打造南部万亩生态经济林云新系列核桃提质增效示范基地。基地规划在召夸镇召夸、新庄两个村委会,争取国家和省立项投资扶持建设。

(4)打造东北部万亩云新系列核桃产业桃提质增效市级样板。样板基地规划在板桥镇鱼塘、后所、马军营、洪武4个村委会,已上报争取市级立项。

(5)打造西北部万亩云新系列核桃产业桃提质增效县级样板。样板基地规划在芳华镇乘明-板田-高栗树3个村委会,规划列为县级万亩核桃产业示范基地。

4.1.2 全面提升全县核桃产业基地效益

积极争取国家、省、市项目资金支持,对全县各乡镇连片种植的核桃进行升级改造、全面开展提质增效,缩短发挥最大经济效益的时间。

4.1.3 建立健全科技服务队伍,为核桃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为确保全县核桃种植任务目标的完成并取得预期效益,县林业局实行科室与乡镇、工程技术人员与种植大户挂钩联系制度,乡镇实行工程技术人员分片包干制度,定岗定人定奖惩,为陆良县核桃产业提质增效保驾护航。

4.1.4 依靠科技,加强核桃提质增效的科技管理和科技服务

依靠科技措施,形成一套适合陆良县核桃产业发展特点的提质增效的办法和措施,指导林农开展核桃提质增效工作。

(1)加强领导,广泛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核桃种植户积极经营管理的认识。

(2)引导各村社成立核桃产业合作社,以核桃产业合作社的形式统一安排专人看管,统一组织发动开展核桃经营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林农人力物力的投入,提高产出效益。

(3)加大技术培训和科技推广力度,搞好科技服务。

(4)坚持大户优先,科技示范基地和样板带动开展核桃提质增效工作,对全县核桃园进行升级改造,全面开展提质增效,提升核桃产业基地效益,缩短发挥最大经济效益的时间,促进林农增收致富。

4.2 核桃提质增效技术措施

4.2.1 核桃整形技术措施

修剪整形以结合各核桃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当前的树形,漾濞泡核桃培育以疏散分层型树型为主,云新系列核桃培育以开心形树型为主。

(1)自然开心形(无主干形)。定干高度0.8~1m,1~2年留3~4个芽的整形带;2~3年选留一级侧枝3~4个,间距0.6m;3~4年选留二级侧枝2~3个,间距0.6~0.8m。至此,基本形成开心形骨架,成形后呈半圆形或扁球形。

(2)疏散分层型。干高0.8m以上分6~7个主枝,2~3层配置,层间距0.8~1m,层内距0.2~0.5m,枝间水平均匀分布。成形后树冠呈半圆形。

4.2.2 修剪

修剪主要是培养树形、扩大冠幅、培养结果枝,剪除多主干、病枯枝、交叉枝、下垂枝及过密枝。修剪时间以秋末为主,夏秋为辅。

4.2.3 品种改良

对低产劣质核桃品种,采取核桃高接换种嫁接技术,按照核桃的物候期,陆良县一般在2~3月开展,嫁接方法采用皮下舌接或插皮接,接穗成活后及时除去萌芽,未成活的接穗在夏季采用方块形芽接进行补接。

4.2.4 中耕管理

加强松土、除草,开展林粮间作,冬季树干基部覆土(或草)防冻、春季浇水抗旱;施肥采取冬季施有机肥为主、春夏施无机肥为主,施肥方法沿树冠垂直投影外缘,可采取放射沟施肥、环状施肥、穴状施肥和条状沟施肥,春末夏初可叶面喷施无机肥。

4.2.5 病虫害防治

核桃树病虫害防治,从核桃树发芽至落叶,加强核桃树病虫害监测和预防,发现病虫危害,及时采取措施针对性防治。秋末冬初采用波尔多液或石硫合济对树干进行涂白,杀灭病菌及阻断病虫入土越冬,达到防病除虫的目的。

[1]郗荣庭,张毅萍.中国核桃[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2]田习文,田习武.论平山县核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林业科技,2009(5).

[3]韩华柏,朱益川.湖北核桃生产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对策[J].经济林研究,2003,21(4).

[4]张建珍,刘元福.九寨沟县早实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科学,2010(3).

[5]保绍明,孙源俊.陆良县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实施规划[R].陆良:陆良县人民政府,2011.

[6]保绍明,李富民.陆良县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R].陆良:陆良县林业局,2015.

猜你喜欢

陆良县林农提质
数字化赋能农业提质增效
“疫”起携手 共研提质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河北省平原地区林农技术培训供需分析及发展对策*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陆良县档案馆顺利完成12名援鄂医务工作者口述档案征集工作
文化治理现代化中乡土文化建设的途径研究——基于云南省陆良县的调研
为城市提质而歌
沙洋停征林业“两金”减轻林农负担
膜下滴灌技术在陆良县马铃薯生产中的示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