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研促教:提升区域教育科研服务水平

2015-11-26王素培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5年10期
关键词:视导备课组教研室

经过“优化整合形成规模”和“特色办学落实规范”两个阶段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教育正向“提升规格打造品牌”的目标迈进,迎来了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区域教育的业务指导和服务部门,开发区教研室如何帮助学校突破发展瓶颈,提升教育质量?通过对课题《提升区域教育科研服务水平实践研究》课题组三年的研究与实践,在提升区域教育科研服务水平方面做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探索。

以项目实施为抓手,以校本课程为载体,促进学校特色办学

为推动开发区教育内涵发展,提升办学品位,区教育局研究出台了《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内涵发展项目管理办法》,各校立足实际,挖掘自身潜能,落实“一校一品”,如育才分校的“书香生态校园”、军山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黄陵小学的“德育体验课程”等,均以课程开发为依托,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阵地,抓住契机,推进项目实施。目前全区共有10所学校已顺利进入结题阶段。

课程开发着眼于四大类,即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和隐形课程,建立个性鲜明的校本课程体系。

国家课程校本化。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对国家课程进行适当的再开发。如神龙小学语文学科的《快乐阅读》、数学学科的《数学好玩》、英语学科的《声色互动》、美术学科的《印迹之美》和体育学科的《项目引进》,将静态的教学设计变为动态的教学实施,课程特色鲜明。

特色课程生本化。校本课程开发应以儿童的成长、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三角湖小学的《童.趣》《文.彰》《武.艺》等三类校本课程,让学生们自主选择,实行走班制,每周五的下午,学校就变身为学生享受幸福时光的“课程超市”和儿童乐园。

活动课程系列化。薛峰小学的民间艺术精品课程、三角湖小学的“幸福节日课程”、神龙小学的“车育文化课程”等无不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开拓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各学校在校本课程体系创建过程中,更新发展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改进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教育充满生命的智慧、人文的关怀、艺术的品位、审美的感动和创新的激情。

互动平台推动实践交流,促进教、研两支队伍成长

教师是课程实施和课程文化建设的关键人物和主要角色,教师能否充分地科学地发挥自己在课程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直接决定课程改革的成败。近年来,开发区教研室注重搭建平台,促使教师在实践中学习提高,锻造了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多层次浸润式学习。组织全区集体学习。开发区与江汉大学组成学习培训共同体,分期分批送教师参加通识、专项培训。区教研室还聘请专家到校指导,紧紧围绕热点问题,如高效课堂创建、新课标教材教法、考试命题改革、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等等,采取专家报告、课例分析、主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精心组织学习活动,助力课堂教学改革继续深化。

引导学校校本研修。学校内涵发展项目由各校自主提出,学校根据自身实际、不同发展层次,选择合适的校本研修主题、内容和形式。教研室提供前置性服务,与学校一起做校本研修的前期规划,研制相应的校本研修评价标准。

拓展网络自主学习。结合武汉市“教育云”工程,利用超文本链接、网络互动、动态更新,精选和分享最有价值的信息、知识与资源,及时记录和发布个人、备课组、学校工作过程、生活故事、思想历程、灵感创作等,改变教师的学习状态,帮助教师摆脱个人狭隘经验,促进自主开放、高效学习,强化教师教研意识,激活了教研力量和资源。

多角度主题式研修。主题视导。教研室珍视每一次同教师的接触机会,每次到校视导都有针对性较强的视导主题:如针对市级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的全学科指导,针对市级课堂督导的区级服务式督导,针对新招聘教师的过关课调研,针对新课标实施后的课堂教学专项研讨,等等。在视导过程中夯实四个方面的基础:对于授课教师,指导他们在教学中将新课标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于同学段听课教师,鼓励他们持续进行自我视导,并比照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课堂教学反思;对于视导人员,即区内兼职教研员、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倡导充分交流,培养检查与辅导能力兼备的视导人员;对于教研室建设,逐步完善教学视导工作机制,加强后续指导工作,让指导更具导向性和实效性,促进学校和教师的发展。(如下图)

主题研讨。在每一次课堂研讨活动中确立相应的主题,教研室通过征集问题确立主题、专题分解制定计划、集体备课引领观摩、评课交流总结反思等几个环节进行主题式研讨。如在“高效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平台”研讨活动中,体验了叶丹老师情理交融的语文阅读课堂,马先江老师体验与辨析共存的数学课堂,朱宽道老师趣味十足的英语课堂;在“高效课堂——备课组的建设工程”研讨中,领略了三角湖小学、实验小学的教师团队如何开展集体备课,如何打磨教学优质课;在“高效课堂——教学手段的更新”活动中,通过实验小学和神龙小学的学科整合课,让老师们体味现代教育技术的广阔应用前景。在一次次主题研讨活动中,骨干教师在交流中历练成长,听课教师在反思中磨砺提升。

多平台任务式驱动。教师在学习了先进的教育理念,观摩了课例分析之后,更重要的是借交流展示活动搭建实践互动的平台,让教师们学以致用,以学促变,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课题研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扎实的教育科研是助推教研发展的源动力,开发区一向注重学校内涵发展,坚定走科研兴校之路。2013年在市规划办成功立项4 个市级重点课题,1 个一般课题和11个教师个人课题。区内10所小学中5所申报并成功加入武汉市教科院全国“十二五”规划课题《高效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各校分别在市区领导、课题组专家的指导下,确立了自己的研究课题,以有效的课题研究助推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

备课组建设。备课组活动是一项极其细致且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它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群体水平的有效手段。本着“以评促研”的理念,区教研室组织的优秀备课组评比工作激活了学校备课组的建设工作,为学校教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平台,促进区域内同一备课组教师深度合作,让优秀教师、优秀学校把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办学特点充分展示出来,让所有教师和学校在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共同发展。

比武交流。广泛开展“校级比武”和“区级比武”活动,让教学比武成为常态。教研室规范了教学竞赛的管理工作,每次竞赛前期周密制定方案,比赛程序严谨有序,评选方式公正公平,确保比赛过程透明化、公开化,通过竞争机制,强化各学校的责任意识。此外,积极组织参与更高级的比赛,教研室发挥区内特级教师、名师的作用,组织中心教研组的成员一起研课磨课,引领、引导参赛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创造佳绩。通过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充分展示了开发区教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巨大发展潜力。

提升教育服务水平,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也非一己之力可以实现,只有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积极参与,群策群力,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进步。教育教学教研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本文系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提升区域教育科研服务水平实践研究》成果。课题组长:余学泉;副组长:高中斯;主要成员:戴斌林、吴显品、彭志祥、刘华贵、张之见、王素培、付国屏、陈必元、韩瑾、张卫波、叶丹、王顺芳)

(作者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教研室)

(责任编辑.鄢志勇)

猜你喜欢

视导备课组教研室
海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以视促行,以导提质
——幼儿园内部视导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海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备课组长的定位
中小学视导工作的有效开展
高职教研室教研活动高效运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备课组建设的思考
新课程下,关于学习型备课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中学实验教学视导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