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地制宜,定向施策

2015-11-26彭玉生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5年10期
关键词:村小寄宿生教学点

彭玉生

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规划》,依照《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逐年逐校严格按标准进行建设。缺什么建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最终实现标准化办学。

完善村小、教学点经费测算投入机制。村小、教学点广泛分布在山区、库区、老区、少数民族聚集区,办学成本差异较大。同时,学校规模、班级学生数量、留守儿童数量、学生寄宿与否,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办学成本的差异。当前,国家实行不足100人学校,按照100人拨付公用经费,这还不够完善。应综合考虑学校规模、师生数量、是否有寄宿生等因素,编制较为科学的村小、教学点公用经费测算标准,以保证村小、教学点的正常运转。

改变单纯以“师生比”核编的办法,完善教职工编制管理工作。目前,在很多村小或教学点,不少教师要包多个班的全部教学任务,很多地方甚至存在“一师一校”的现象。因此,从实际出发,农村学校在配备师资力量时,既要考虑学生人数,更要兼顾班级数,可以尝试按照“班师比”的办法来逐校核定编制数,保证有足够的教学人员,确保能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此外,学校不分大小,统一配备保安、配备炊事人员(有寄宿生的学校),不计入教师编制总数。

教育信息化建设应服务于一线实际需要。客观存在的城乡教育差距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信息化是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尽可能缩小差距的切实可行的路径。当前,国家正强力推进教育信息技术“三通二平台”建设。笔者认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设备应首先满足村小、教学点的需求,这样可以大大弥补村小师资短缺的短板。要引导资金更多地投向终端设备升级;集中开发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特别是教学点师资短缺学科的各种资源;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教育城域网建设,尽快构建网络视频直播、媒体资源中心、连线教研等系统,从而真正实现“城乡教育零距离”。

创新教师招聘思路,培养本土教师。“定向招聘”与“定向培养”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定向招聘”,就是面向本乡本土户籍的大学毕业生,招聘到村小、教学点任教,实行年薪制,实行最低服务期制。“定向培养”,即通过合同形式选招部分具有本乡本土户籍的初中生、高中生委托相关学校培養,毕业后分配到生源所在地的村小或教学点任教。

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鼓励教师终生在乡村从教。深入挖掘并广泛宣传那些扎根乡村,默默奉献的师德典型,以德化人,着力提升村小教师耐得住寂寞、安贫乐教的品质。同时,大力宣传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支持乡村教育、关爱乡村教师的政策,增强乡村教师自豪感。

(作者单位:丹江口市龙山镇彭家沟小学)

猜你喜欢

村小寄宿生教学点
农村寄宿生有效管理对策分析
寄宿与非寄宿初中生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比较研究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村小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
村小支持行动
——把关注点延伸到基础教育的“神经末梢”
村小消失后对农村文明的不利影响
关于办好农村小学教学点问题的几点思考
每天给“小小寄宿生”一个香甜的梦之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