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三定向”,实施“四工程”李先学

2015-11-26曹君华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5年10期
关键词:郧阳教学点教育局

曹君华

郧阳区地处十堰市北部秦岭南坡与大巴山东延余脉之间。目前,该区共保留村小学和教学点125个,在校生约1140人。这些村小学和教学点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教师往往“到不了、呆不长、留不住”。坚守教学点的大多是本地民转公教师,年龄偏大。区内教学点面临既不能撤、又“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

近年来,郧阳区教育局从实际出发,通过实施“农村学前教育教师定向培养补充长效机制”,为教学点源源不断地补充新生力量;通过实施关爱教师、安居乐业、名师引领、素质提高等四大工程,让新教师进得来、留得住、安下心。

“三定向”培养本土化教师。2013年,郧阳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深入调研后,提出了建立农村偏远教学点学前教育教师补充机制的意见。郧阳区教育局、人社局、编办、财政局等多家单位联合,经过广泛调研,本着培养农村教学点“本土化”教师的原则,创新招聘思路,改革补充形式,制定并由区政府办印发了《郧阳区农村教学点学前教育教师定向培养补充机制实施办法》。据此,计划从2013年至2017年,连续五年,采取“三定向”(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使用)的方式,每年补充30名幼儿教育专业教师。

教师来源多为教学点所在的行政村的初、高中毕业生,区教育局从中选招部分优秀学生委托郧阳科技学校、郧阳师专等院校进行专业培训,毕业后择优录用,所招录的教师纳入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上岗前一律与区教育局签订《郧阳区农村教学点学前教育定向任教协议书》,确保终身在教学点任教。同时规定,所有定向培养的教师,一旦离开教学点,待遇、编制随即取消。

2014年春至今,郧阳区教育局已招聘此类幼儿教师61名。这些教师到岗后,在教好学前班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承担起学校一、二年级的体育、音乐、美术课程,实现了教学点开足、开好课程的目标。

“四项工程”提升教学点教师的幸福指数。关爱工程解决教师后顾之忧。教学点教师往往身兼负责人、教师、生活老师、保安等多重身份和职责,一天到晚连轴转,非常辛苦。工作之外,由于家属大多没有固定工作,他们还要为家事操心。2013年,区教育局从实际出发,实行教学点教师关爱工程,每年筹措资金100万元,为每个教学点聘请1名工勤人员,协助教师做好事务性工作。在聘请工勤人员时,教师配偶优先。此举既温暖了人心,又增加了教师收入,还避免了不稳定因素。

在名师评选、职称晋级、评优选先、省级骨干教师评选等方面,坚持向教学点教师倾斜。近两年全区优秀教师评选中,共计有来自教学点的75人次获得表彰,每人奖励1000元。今年4月28日,庆“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在北京举行,郧阳区南化塘镇罗堰教学点教师邹桂芬榜上有名,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颁奖,后破格晋升为副高级职称。

安居工程让教师居有定所。教学点大多是由村小改建而成,校舍较富裕,区教育局聘请专业施工人员改建成两室一厅或一室一厅的教师周转宿舍;个别新建的教学点,在项目申报时就设计了教師寝室。同时,无偿配备床铺、座椅、电视、太阳能和炊具等必需的生活设施,营造家庭般的温暖,让教师进得来,留得住。

名师引领工程促进专业成长,教师提高工程补齐短板。通过定向培养机制招聘来的教师,往往起点较低,文化知识有限。为了让他们迅速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一方面,镇内定期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到教学点“传经送宝”;另一方面,区教育局每年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先进发达地区和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同时,鼓励教师们进行在职教育,补齐学历和知识短板。

(作者单位:十堰市郧阳区教育局)

猜你喜欢

郧阳教学点教育局
江都市教育局
倾情水利作贡献 深耕水保为民生
——记郧阳区水土保持局局长郑全新
《科教新报》2020年度十佳通讯员、优秀通讯员名单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水源汉江 石聚郧阳——2017中国·郧阳南水北调奇石邀请展
2017中国·郧阳南水北调奇石邀请展
关于办好农村小学教学点问题的几点思考
江苏省第十二届中学生作文大赛(初中组)优秀组织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