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三四四”教学法
2015-11-26庞金华
庞金华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的具体特征是紧密联系生活、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依据此较强的学科特征,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深入研究探索,推出了“三四四”教学法:“三”即:本学科有三种课型,活动型、实践体验型和综合学习型;“四”即:四种活动,导入活动、探究活动、深化活动、拓展活动;“四”即:四环节,创设情景、问题提出、内化目标、新课导入——问题明确、合作探究、搜索信息、明理感悟——点拨精讲、知识整合、导行辨析、情感提升——实践体验、外化行为、融入生活、持续发展。这四个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适用于这三种课型和四种活动。
一、导入活动:情景创设、提出问题、目标内化、导入新课
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是三种课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很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入到学习新知的情境中去,能很好地把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调拨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思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根据情景提出新问题,引发新的想法。活动伊始,教师要向学生出示本次活动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找准学习的切入点,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有目的地自主学习。
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来展示活动的目标,力求做到灵活多样、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接受能力,一般使用的方式方法有:张挂小黑板、口头表述、投影片提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录音播放等等。一节课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要根据具体情况(比如活动类型、学生接受能力、教学环境等)而定。
例如在教学《说谎话害处大》时,教师可向学生播放《狼来了》动画视频(视频可以不播放出故事的结果),试着让学生思考、讨论、设想故事的结果,这时学生的思想里就有诚实守信、不说谎话等方面的思考,使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目标就做到了心中有数。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欲望,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目的地自主学习,这样就为本节课的成功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探究活动:明确问题、探究合作、搜索信息、明理感悟
这个教学环节是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进行整体感悟的过程。这个环节在不同的课型中处理方法也大不一样,目的是让学生在明确学习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搜索信息、新旧知识整合以达到明理感悟的目的。
活动型教学:首先让学生结合文本中文字与图片或课件补充的相关资料,让学生自主理解文本内容,找到学习的重难点,这样就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建立文本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让学生或学生自行组织,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自己的想法,设计模拟表演或实践活动的方案,并在小组内讨论表演的方法与步骤,分配任务,进行表演或实践活动。例如教学《做文明的消费者》,让学生结合课文文字与生动的插图以及生活实际,自主设计模拟表演在实际生活中购物的场景,在自主活动中学生之间、组组之间自然对“做文明的消费者”有了正确的认识。
实践体验型教学:
《品德与社会》课是要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到课堂教学中来,社会即课堂,课堂即社会,让学生走出课堂,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以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师要在活动时间、活动范围要求、活动工具等方面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活动条件,让学生能够充分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体验社会生活,感受我们生活的区域和环境。如在教学五年级《便捷的通信》一课时,我们会以让学生亲自到邮局寄一封信、寄一张汇款单、在网上练习发送一份电子邮件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现代社会通信的快速发展以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方便。也就是说,凡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去实践体验的内容,我们就要大胆放开手脚让学生去做、去实践。应当注意的是,这些活动一定要制定周密翔实活动计划,教师要亲自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去银行办理一次存款、取款业务。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培养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深化活动:精讲点拨、知识整合、辨析导行、提升情感
这个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不理解或不明白的问题或理论(概念、观点、原理)进行精讲点拨的过程,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把在学习过程中搜索到的零碎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和深化理解的过程,是学生形成学科能力的重要前提。一节课下来,教师的单项讲述只不过几分钟的时间。也可以通过各种训练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归纳整理信息、整合知识、提升情感。例如在教学四年级《健康生活小档案》时,学生已经通过探究活动明确了一些零散的健康和不健康生活方式,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提升学生健康生活的情感,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点拨、课件演示、课堂辨析等方式将健康的生活知识和做法告诉学生。
四、拓展活动:实践体验、外化行为、融入生活、持续发展
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环,是对本节课学生学习情况的整体评价,又是对本节课知识、能力、方法的总结和概括。一个好的课堂小结,可以起到深化升华、画龙点睛的功效。此环节的操作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自我总结、自我评价,例如让学生谈谈自己学习本节课的收获、感悟或还存在的疑惑。
2.创设情境,组织学生通过“小表演”等形式进行实际操作,如尊重老人、同过马路、节约水电、关心老师等。
3.组织课后实践活动,布置实践性作业,加深对课上所学知识理解的同时,让学生亲近社会,融入社会生活,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不同的购物场所》后,可以布置学生课后利用自己的零花钱到不同的购物场所为自己的爸爸、妈妈等家人购买一件礼物,运用所学知识切切实实做一次消费者,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