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师制在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5-11-26关维莉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3期
关键词:护理部导师制护理学

关维莉,何 博

(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甘肃 白银 730900)

导师制在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关维莉,何 博

(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甘肃 白银 730900)

目的 分析导师制对新护士临床工作能力培养的作用。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方法,于2014年起实施一对一导师制带教培训模式,导师承担新护士一年期的带教培训工作。一年后,护理部对新护士进行理论、操作考核,统计护理缺陷发生情况,并与2013年传统培训的相关数据作比较。结果 2013年新护士理论成绩(71.3±3.2)分,操作成绩(90.0±4.5)分;2014年新护士理论成绩(86.2±2.8)分,操作成绩(92.9±3.7)分;2013年新护士发生护理缺陷13起,2014年新护士发生8起。不同培训方式下新护士的3项监测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导师制带教有助于提升新护士临床工作能力。

导师制;新护士;培训

导师制是由英国牛津大学于14世纪创建并沿用至今的一种先进教学模式,其贯彻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强调师生间建立“导学”关系,导师针对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教育[1]。新护士是未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及参加工作未满一年、尚不能单独执行有创操作的年轻护士,是护理队伍的新生力量,是人才培养的基础[2]。由于新护士缺乏工作经验,操作技能不熟练,且工作能力和心理成熟度较低[3,4],给护理质量管理带来一定难度。为使新护士在一年内能得到有效的管理和培训,尽快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减少甚至避免护理缺陷,自2014年起我院护理部对新护士实行一对一导师制培训,取得了较好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3—2014年到我院工作的新护士77人。2013年33人均为女性,年龄18~24岁,平均(21±2)岁,其中本科生5人,专科生13人,中专生15人,按传统方法培训;2014年44人均为女性,年龄18~25岁,平均(22±2)岁,其中本科生2人,专科生16人,中专生26人,按一对一导师制带教培训。两组规范化培训内容、方案、计划及考核制度相同,仅带教方式不同。

1.2 方法

1.2.1 传统培训 新护士完成院护理部组织的岗前培训后入科,熟悉科室文化及规范制度,跟班开展临床护理工作,逐步熟悉科室工作环境和各班职责,新护士培训期间无固定带教教师,可由多位教师带教。

1.2.2 导师制培训(1)导师遴选及要求。①入选条件:大专以上学历,从事护理工作5年以上,护师及以上职称;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护理操作规范、娴熟,临床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和语言表达能力,乐于参与带教工作,为人师表,恪守职责,政治素质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医德医风。②要求:对新护士进行工作指导、思想引导、生活督导、心理疏导,即悉心指导新护士学习专科理论及护理技术,注重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其进行自我探究性学习、工作,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适时提供生活帮助。符合条件的护士可自行向院护理部申请或由所在科室推荐,护理部组织理论和技能考核、民主测评、竞聘答辩等,经复查审核后,确定导师资格,最后根据综合成绩择优录取,聘用导师44人,聘期一年。导师在聘期内的评先评优和晋升晋级中给予加分,并发放月津贴100元。(2)导师资质培训。导师必须定期参加院护理部组织的集中培训,不得缺席、迟到、早退。培训内容:导师应具备的素质,如何树立良好的导师形象,基本护理技能和专科护理技能操作规范,临床带教方法,带教计划制订和带教方法选定,制作PPT等。培训形式:外请专家进行讲座,优秀带教教师和护士长带教培训经验交流,带教演示等。(3)确定导师和新护士职责。护理部组织护士长进行讨论,确定导师和新护士职责。①导师职责:承担新护士一年内的带教培训工作,根据新护士的总体素质水平制订具体培训计划,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按要求及培训计划认真向新护士传授知识和技能;定期了解新护士工作、学习情况,帮助新护士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掌握新护士的知识、技能状况,提出考核鉴定及指导意见,及时指出新护士的缺点及弱项,做到“六个一”,即每月与新护士谈心一次,每月向科室医生与护士了解新护士工作状况一次,每周向新护士提问专科问题一次,每季度对新护士考评一次,笔记本一本,记录新护士一年内成长过程。②新护士职责:自备笔记本,记录导师所提问题、临床遇到的难点问题、需要识记的内容;写心得,每季度上交感想心得;作评价,每季度由护理部组织,对导师综合水平进行评价;多提问,每周向导师提问有关临床专科问题;利用业余时间复习和自学规定的医学本科教材或本科室教材内容。(4)导师与新护士一对一组合。由科室上报,护理部审核确定。新护士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导师与新护士见面,确定师生关系。(5)带教计划实施。带教时间以一年为期,按照护理部制订的新护士带教计划,结合专科特点、工作性质,科室制订相应的新护士专科培训计划,分阶段实施。第一阶段(1个月):帮助新护士尽快熟悉工作环境,指导新护士进行基础护理;关心新护士工作、生活和心理状况,让其尽快融入集体,产生归属感,安心工作。第二阶段(3个月):要求新护士掌握专科常见病的相关理论知识及护理记录书写方法。第三阶段(8个月):在巩固基础护理操作基础上,每月培训1~2项要考核的操作,护士长从第5个月开始安排新护士操作考核,主要有中心吸氧、吸痰、心肺复苏、简易呼吸囊使用、静脉输液(留置针输液)、各种引流袋的更换、微量注射泵使用、口腔护理8项护理操作技能和急救技术,90分以上为合格。培养新护士记笔记的习惯,即记录导师提出的问题、临床遇到的问题及其他需要记忆的内容;写心得,每季度写跟师心得一篇;写评价,每季度由护理部组织座谈,对导师进行评价;多提问,每周向导师提一个临床专科问题,并利用业余时间复习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及妇产科护理学等知识。

1.3 评价方法

由护理部主持对新护士进行考核评价。理论考核内容为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及妇产科护理学知识;操作考核为8项护理操作。考核于当年11月份进行,并统计新护士一年内护理缺陷发生情况。

2 结果

不同方式培训一年后,新护士考核评价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方式带教一年后新护士考核评价结果比较

3 讨论

3.1 导师制培训有助于新护士快速适应岗位工作

新护士从学校进入医院,不熟悉医院环境、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职业态度、信念尚未完全形成,加之年纪轻、阅历浅,对自身能否胜任护理工作常持怀疑态度,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严重影响了工作积极性。与传统无固定导师的培训方法相比,实施一对一导师制培训使新护士有较强的归属感,遇到问题有咨询请教的导师。导师全程对新护士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进行指导,通过沟通交流,了解其工作和学习情况,帮助其解决工作、学习及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新护士理论、技能水平及自我效能感,有助于其快速适应护理工作岗位[5]。

3.2 导师制培训有利于落实培训计划,提高新护士护理理论和技能水平

传统带教采用跟班学习的方法,边干边学,无规范的学习计划,效果难以保证。导师制培训根据新护士及专科特点制订培训计划,导师按照计划分阶段重点指导、落实培训,严格质量控制,定期考核评价,促进新护士提高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本研究资料显示,接受导师制培训的新护士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都优于接受传统培训的新护士,导师制培训为新护士快速掌握护理理论和技术提供了保障。

3.3 导师制带教降低了护理缺陷发生率

调查显示,2014年新护士护理缺陷发生率为18.2%,低于来鸣等[6]报道的54%。实施导师制培训,有助于新护士角色转变,使其快速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导师的言传身教使新护士树立了自信心,能灵活运用护患沟通技巧和方法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导师及时指出新护士工作中的不足、向新护士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加速了新护士成长,提高了新护士工作能力,加强了工作责任心,从而降低了护理缺陷发生率。

3.4 导师制有利于提高带教教师的综合素质

导师制培训能提高导师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7],导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的业务技能、学习态度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8]。调查显示,新护士最期望带教教师具备的素质首先是熟练的操作技能,其次是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第三是较好的教学能力[9]。

4 小结

实行一对一导师制培训不仅有利于新护士培训计划的落实,也促进导师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提高,更能提升新护士专科理论及实践水平,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促进新护士尽快实现角色转变,顺利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护士,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

[1]陈志衡,杨作成.在儿科临床实习生中实施导师制的初步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2(6):565-567.

[2]孙琳,刘云,诸葛海鸿.护士培训管理手册的临床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8,8(2):53-54.

[3]徐爱华,刘小琴.新护士培训细则的制定和实施[J].护理与康复,2010,9(11):992-993.

[4]陈晓玲,姜贤政.系统培训在提高年轻护士操作技能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09,8(6):503-502.

[5]李倩,贺连香,彭华.“一对一”导师制对危急重症专科新护士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J].护理研究,2014,28(1):113.

[6]来鸣,泮淑惠,杨明丽,等.临床护理缺陷与危机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922-923.

[7]王丹进,曹拂晓,李爱丹.导师制带教在ICU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7):1192.

[8]毛莉芬,李惠玲,董淑萍,等.对护理本科生实施双导师制带教的实践与思考[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3):256-257.

[9]梁赤波,张桂英,李碧光,等.不同学历新护士对导师培训制需求的调查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1):28-29.

R192.6

B

1671-1246(2015)13-0130-02

猜你喜欢

护理部导师制护理学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护理部管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
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性护理在老年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出院患者预后中的应用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我国六护士荣获第四十六届南丁格尔奖章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基于项目导师制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