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允价值信息相关性解读

2015-11-26杨模荣副教授博士黄晓莺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商业会计 2015年2期
关键词:利润表公允金融资产

□杨模荣(副教授/博士) 黄晓莺(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安徽合肥230009)

一、引言

公允价值计量问题可能是近年来财务会计领域最受关注的问题。2008年金融危机前国内文献主要集中于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于永生,2006;葛家澍,2006、2009)、公允价值应用(黄世忠,1997;王晓军,2008)等方面。 2008 年后,国内部分学者研究了公允价值与金融稳定关系(黄世忠,2009;邢精平,2009;胡奕明,2012),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实践应用问题(朱丹,2010;戴德明,2012;李英,2012),近年来更多的研究集中在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方面(刘永泽,2011;曲晓辉和黄霖华,2013;李增福、黎慧玲和连玉君,2013;王鑫,2013,等等)。这类研究试图通过检验公允价值信息,特别是公允价值变动信息(包括计入净利润和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的相关性来验证公允价值信息的有用性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适用性。然而会计准则制定者往往会发现这些研究成果与会计准则的制订活动缺乏相关性,无法对改进公允价值信息披露提供建设性建议(Holthausen and Watts,2001; Linsmeier,2013;Rutherford,2013),这些意见值得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IASB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相继发布了《财务报告概念框架》(部分章节,以下简称“概念框架”)(FASB,2010)、《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以下简称“IFRS 9”)(IASB,2009),以及《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复核》综合讨论稿(以下简称“IASB 讨论稿”)(IASB,2013)等。尽管概念框架把财务报告的目标确定为 “决策有用性”,但是概念框架也清楚地表明,实现会计信息有用性的根本途径在于会计信息应真实地反映与被反映对象相关的经济现象。本文通过梳理IASB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以理清公允价值信息的真实内涵,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正确理解公允价值信息的相关性。

二、会计信息相关性解读

2010年概念框架中财务报告目标第3条(OB 3)指出:“当前和潜在的投资者、贷款人的决策依赖于他们对投资或贷款未来回报的预期,而这些对于回报的预期又是建立在他们对企业未来现金流入量的金额、时间以及不确定性的评估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投资者和贷款人需要能够帮助他们评估企业未来现金流入量情况的信息。”这个论述也表明,会计信息帮助决策者评估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应该是会计信息有用性的唯一标准。

当然,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企业现有的资源和负债情况、企业经营活动因素(包括内在因素与外在环境因素)以及管理者履行受托责任情况这些因素所决定的,会计信息只能通过真实反映与这些因素产生的结果(经济现象)相关的信息来帮助决策者评估未来现金流量情况,即有用的会计信息应具有相关性与真实反映这两个主要的信息质量特征。学术界一般的研究前提是如果能够证明公允价值变动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存在相关性,即可以表明公允价值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然而,通过分析概念框架关于相关性的讨论却很难发现有关这种逻辑关系的任何表述或暗示。

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解释,概念框架第三节(QC 6)的解释包含两个关键点。IASB首先指出,相关的财务信息能够使信息使用者做出不同的决策;紧接着IASB又指出,即使某些信息使用者选择不利用财务信息或者已经通过其他途径获悉了此等信息,该信息依然能够导致做出不同的决策。按照第二条的解释,并不需要通过会计信息与决策结果之间直接的因果关系来证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概念框架关于相关性的进一步解释是,如果财务信息具有预测或确证价值,或二者兼而有之,则其即具有相关性。预测或确证价值显然是针对决策者而言的。值得注意的是,概念框架第三节在论述真实反映的信息特征时又进行了如下表述(QC 12):有用的信息,不仅必须反映相关的经济现象,而且还必须真实地反映它声言要反映的经济现象。在这里财务信息的相关性是指与被反映对象相关,是针对被反映对象而言的。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准则制订机构确定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适用性时主要是依照被反映对象的特征来进行讨论的。

三、IFRS 9关于公允价值适用性的讨论

IFRS 9在讨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适用性时指出,企业实体应该基于以下两个基础选择以摊余成本还是以公允价值后续计量金融资产:即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商业模式和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准则所述企业实体的商业模式,不是取决于管理层对单项工具的管理意图,而是从资产组合这一更高层次来考虑。例如,一个实体可以持有并管理为了收取合同现金流量的投资组合,或者是为了交易而持有以实现公允价值变动的投资组合。

IFRS 9规定,如果企业实体持有资产的商业模式,其目的是为了持有金融资产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而不是在合同到期前出售该工具以实现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利得,并且与金融资产相关的合同条款,导致在特定日期仅仅产生支付本金以及未付利息的现金流量,那么金融资产应该以摊余成本计量。没有通过以上商业模式测试以及现金流量测试的其他的金融资产必须以公允价值计量。

例如,持有至到期投资,企业实体持有该项金融资产的商业模式是,持有金融资产到期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并且与该金融资产相关的合同条款,会导致在特定日期仅仅产生支付本金以及未付利息的现金流量,所以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实践中,应以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来说,企业实体持有该项金融资产的商业模式是为了交易而持有。在资产的合同到期前,就会出售该工具以实现公允价值变动所产生的利得,所以交易性金融资产没有通过商业模式测试,应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在收益中,公允价值核算并报告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未实现利得或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更可能提供给财务报告使用者相关信息。

四、IASB讨论稿关于公允价值适用性的讨论

2013年7月18日,IASB发布了IASB讨论稿。在I讨论稿第六部分——计量中,IASB依然是从被计量对象特征的角度来讨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适用性问题。

从相关性的角度,IASB认为资产或负债会以有助于产生未来流量的方式,来影响使用者评估未来净现金流入实体的前景。因此他们对于计量属性选择的观点是,一项特定资产的计量属性选择应取决于该项资产如何产生未来现金流量;一项特定负债的计量属性选择取决于实体如何偿还或履行该项负债。

例如,对于资产来说,如果资产是通过使用或与其他资产组合使用来间接影响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如不动产、厂场和设备),以成本为基础的计量属性通常能提供比现行市场价格更相关和更好理解的信息;如果资产是通过直接出售来直接产生未来现金流量,那么目前脱手价格(公允价值)很可能是相关的;如果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没有显著变动,并且金融资产是持有至到期,那么以成本为基础的计量可能提供相关的信息。对于负债来说,如果负债没有固定偿还方式,那么以现金流为基础的计量可能是唯一可行的;根据合同条款负债将被偿还付清或负债是一项合同服务义务(履行义务),以成本为基础的计量通常会提供最相关的信息;如果负债将被转移到另一方,那么现行市价(包括公允价值)可能会提供最相关的信息。

从如实反映的角度,IASB认为,当确定公允价值是否如实反映一个企业实体的相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时,还需要考虑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如何较好地描述资产负债表项目间的关系。当资产和负债相关,选择不同计量属性可能产生计量不一致(有时也称“会计不匹配”),如资产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而对应的负债项目却不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这可能导致财务报告不能如实反映企业实体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因此,IASB认为在特定情况下,考虑到会计匹配的因素,应选择前后一致的计量属性对相关的资产或负债进行计量以提供使用者更加有用的信息。

五、基于利润表信息特征对公允价值相关性的讨论

(一)基于利润表信息特征的讨论

Linsmeier(2013)认为,大多数关于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选择的研究存在三种研究角度:(1)计量问题集中于资产负债表事项(项目的初始计量)而不是利润表事项(即项目的后续计量);(2)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历史成本比公允价值更可靠,因为历史成本价格是可观察的;(3)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来看,公允价值总是比历史成本更相关。但是,对于准则制定来说,上述三种研究角度没有一种有助于(准则制定机构)进行以实现财务报告目标为目的而进行的计量属性选择决策。因为,对于评估企业获取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以及管理层履行受托责任来说,利润表能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

因此,计量属性选择决策的重点首先是基于利润表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利润表信息典型可以提供包含以下信息:经营性收入和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和销售或结算已实现的利得或损失。相反,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利润表信息可以提供所有包含在历史成本模式下列报的收益项目,再加上增量的未实现利得或损失。因此,从利润表的角度,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之间的选择可以归结为判断除了在两种计量属性下都能被报告的通用利润表信息外,公允价值信息提供的未实现利得或损失信息是否具有决策有用性。

(二)公允价值信息的可靠性

可供选择的计量属性,其可靠性或如实反映程度,部分是基于进行会计计量时所进行判断和估计的性质和数量。

在历史成本模式下,一项资产初始计量的判断和估计是十分有限的,因为初始交易价格通常是可观察得到的。但是在历史成本模式下与资产后续计量有关的判断和估计,其性质和数量会变得重大,重大程度取决于与其相关的利润表项目。对于经常性收入和费用,判断和估计的性质和数量取决于资产的类型。对于金融资产来说,与计量经常性收入和费用相关的判断和估计是极少的,因为计量利息或股息收入几乎不难。相反,对于非金融资产来说,与计量经常性收入和费用相关的判断和估计是很多的,包括但不限于收益的决定机制、使用年限和残值。与资产减值有关的后续计量,其判断和估计很多,包括是否已符合减值触发点的评估和以下一个或多个确定减值金额项目的估计及计量:预期现金流量、折现率,公允价值以及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非金融资产的使用价值。最后,关于出售一项资产确定的已实现收益或损失的判断和估计是很少的。

如果所有上述历史成本利润组成部分,在公允价值模式下分别在利润表上单独列报,公允价值模式下判断及估计的性质和数量一般与历史成本模式下的相似。主要的区别是,在公允价值模式下某些估计和计量必须是在经常性的基础上做出,而在历史成本模式下,只有当资产发生减值的时候才做出估计和计量。所以,基于利润表信息特征,判断和估计在两个计量模式之间变化不显著,可靠性不可能是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计量之间选择的主要驱动因素,历史成本不应该总是被认为比公允价值更可靠。可靠性不能总被当作否定公允价值适用性的理由。

(三)公允价值信息并不总是比历史成本更相关

从前面的讨论可知,基于利润表信息特征,公允价值模式提供的唯一附加信息是确认未实现利得或损失。而未实现利得或损失一直在评估企业实体未来现金流量前景或管理人员的受托责任中会提供有用信息。例如,如果管理人员在资产到期前或其使用寿命结束前很可能将其出售。在这种情况下,未实现利得或损失会提供有关企业实体可能实现的未来现金流量数量、时间和不确定性信息。当资产不太可能在到期前或其使用寿命结束前出售时,未实现利得或损失最可能提供关于管理层持有资产机会成本的相关信息。

此外,资产将在到期前或其使用寿命结束前出售的可能性,取决于管理层是否有出售资产的动机或能力,应进一步考虑两大因素:一是资产内部使用方式,即资产是单独使用还是与其他资产结合使用,导致资产难以单独出售;二是要关注是否存在可以交易该资产的外部市场。因为对于不同类型的资产来说,这些因素是显著不同的。

对于不动产、厂场、设备(PP&E)和无形资产,通常在生产经营中与其他资产协同使用,因此单独取出来出售会很耗费成本,而且不存在出售它们的二手市场。第一个条件使得管理层更不可能有内在动机在其寿命结束前出售该资产,而第二个条件意味着管理层在资产使用寿命结束前出售这样一项资产的可能性很小。这表明在收益中报告这些非金融资产的未实现利得或损失不可能提供相关信息,而且如果资产持有至其使用寿命结束,未实现利得或损失会转回。这表明,在这种情况下,这些非金融资产不适用公允价值计量。相反地,投资性房地产通常在生产经营当中不与其他资产协调使用,因此出售该资产并不困难,不妨碍其他经营活动,且还存在其出售的二手市场。这些特点使得管理层更有内在动机和外在能力在资产的使用寿命结束前出售投资性房地产。这表明对于投资性房地产来说,在收益中,公允价值核算并报告未实现利得或损失,更可能提供给财务报告使用者相关信息。这表明,在该情况下,非金融资产适用公允价值计量。

(四)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信息的相关性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的主要特征是企业持有该资产的目的是以备资产负债表日后出售。假设企业持有的均是市场交易证券,以有效市场假说为前提(例如,证券价格遵循随机游走规律),资产负债表中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信息即是对这些资产未来产生现金流量金额的无偏估计。而且,如果企业净资产主要是由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构成(如证券投资基金持有的基金资产),则资产负债表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信息即是该日企业股票的价值,二者存在高度相关性是必然的。然而对于不能及时披露公允价值信息的企业来说,研究者希望检验这二者的相关性存在着无法避免的会计信息及时性问题:资产负债表日的股票价格是在不知道当日公允价值信息的情况下形成的,研究者取得股票价格的观察日期 (往往是资产负债表报告日后的日期)当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信息又是无法获得的,该日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可能已经在上个资产负债表日的基础上发生了重大变化,或者企业已经处置了部分金融资产。

从利润表的角度来看,证券交易价格随机游走假说也意味着当期公允价值变动信息对未来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以及现金流量没有预测价值,属于暂时性损益项目。而且公允价值变动信息只反映了资产负债表日企业仍持有的这部分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情况,该信息不能完整地反映企业当期投资的真实绩效,因为只有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信息的汇总才能准确反映企业证券投资的回报和风险状况(通过观察不同期间回报的波动程度判断)。检验特定损益项目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的前提假设是,该损益项目具有可持续性,因而检验公允价值变动与股票价格或者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容易造成公允价值变动具有持续性的错觉。

六、总结

本文通过梳理IASB近年发布的相关成果,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进行解读,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适用性的决定性因素,从利润表信息特征的角度对公允价值变动信息的相关性进行讨论。认为无论是讨论公允价值信息的相关性,还是从相关性的角度来确定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适用性,都应当考虑被反映对象的特征,与被反映对象相关的、真实的财务信息即具有相关性。对公允价值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相关性的研究难以对会计准则的改进提供有意义的建议,也无助于信息使用者理解公允价值信息的真实含义。

猜你喜欢

利润表公允金融资产
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要转出吗?
我国公允价值问题的应用研究
СТО ЛЕТ КИТАЙСКОГО ВУЗА
金融资产的分类
企业利润表存在的缺陷与改进策略探讨
中国神华财务表报分析
浅谈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作用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处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