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被擒与康熙历狱的彻底翻案
2015-11-26马伟华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郑州450001
马伟华(郑州大学 历史学院,郑州 450001)
鳌拜被擒与康熙历狱的彻底翻案
马伟华
(郑州大学 历史学院,郑州 450001)
学界对于鳌拜被擒对康熙历狱翻案的重要影响尚缺乏明晰的认识。鳌拜手握权柄之时,康熙谨慎地处理了杨光先与南怀仁有关历法问题的论争,避免触及康熙历狱。鳌拜被擒之后,清廷中央政权格局发生重大变革,在康熙清算鳌拜党羽的背景下,南怀仁等耶稣会士审时度势,要求为康熙历狱翻案。康熙对待康熙历狱实事求是的态度成为历狱翻案的关键,而辅政体制解体则是康熙历狱翻案的必要条件。
鳌拜;康熙历狱;翻案
康熙历狱是清初中西交流史上的重要事件,现有的研究成果对康熙历狱的审讯及翻案过程已经有了详细的考证。当述及康熙八年鳌拜被擒对康熙历狱翻案的影响时,前辈学者大都一笔带过,认为这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笔者在阅读史料时发现,康熙八年(1669年)二月,康熙尚称杨光先状告汤若望属实,并因此从宽处理杨光先。可仅仅五个月后,清廷又宣布杨光先捏造“无影之事”诬告汤若望,要将其处斩。何以短短数月之内,清廷对待康熙历狱一案的态度会发生如此重大的转变?笔者以为康熙八年五月鳌拜被擒是其中的关键因素。现将有关史实梳理如下,阐明鳌拜被擒后的政治格局的变革对康熙历狱翻案的决定性影响。
1 揣时度力:康熙谨慎处理杨光先和南怀仁有关历法问题的论争
顺治去世后,年仅八岁的康熙即位,顺治遗诏中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保翊冲主,佐理政务”,形成了康熙初年辅政大臣秉持朝政的政治格局,康熙历狱即在此政治背景下发生。康熙三年(1664年)七月,杨光先赴礼部上奏,状告汤若望谋叛清朝、命李祖白撰写天主教书籍迷惑民众。杨光先在奏书中说道:“伏读《大清律》‘谋叛’、‘妖书’二条,正与若望、祖白等所犯相合。”[1]经过旷日持久的审讯,清廷最终以汤若望谎报候气结果,私自调整参、觜二宿顺序,私自删除四余中的紫气,只进二百年历为由,废除了西洋历法的正统地位;[2]并以误择荣亲王葬期为由判处汤若望等人凌迟处死。[3]由于孝庄的干预,汤若望最终免于死刑处罚。[4]康熙历狱审讯结束后,汤若望、利类思、安文思、南怀仁获准居留北京;栗安当等二十五名西洋传教士被驿送广东看管,天主教被禁止在华传播;而杨光先则被擢升为钦天监监正。
康熙历狱发生时,正直“鳌拜恃其功劳,违背‘誓词’,日益骄恣”期间。[5]而且满文秘本档中“题本批红”的内容,[6]清楚地表明康熙历狱审判的全过程,实际上是由当时“同时掌握了票拟和批红这种至高无尚的实权”[7]的辅政大臣掌控。康熙历狱之后,清廷中央政权的政治形势,在康熙亲政后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康熙六年七月玄烨亲政,标志皇权提高,辅臣虽位次仍排在亲王、大学士之上,但权势有所降低。玄烨自亲政之日起,……开始进入独自处理政事的阶段。”[8]康熙亲政以后,孜孜图治,以求民生安定。康熙七年五月因为自春至夏,雨水过多,且金星昼见,天象示警,康熙下诏称自己将“力图修省,弥加敬慎,励精勤政,以答天心。”[9]表明了康熙励精图治的心态。
康熙七年(1688年)十月颁历之后,朝廷之中因历书中十二月是否应该再闰一事众论纷纷。康熙向南怀仁询问历法有关事宜,并采纳了他的建议通过测验来检验历法优劣。杨光先、吴明烜因在测验日影、太阳运行轨迹等一系列的测验中败北,被认为不知历法。康熙八年二月初五日,和硕康亲王杰淑等奏明:“今南怀仁推算九十六刻之法,既合天象,自康熙九年起,应将九十六刻之法推行,一应历日俱交与南怀仁。”[10]杨光先则因身为监正,不能处理历日中差错之处,而且坚称西洋历法不可用,宣称如果使用西洋九十六刻历法则清朝国运会变短,因此建议将杨光先革职,“交与刑部,从重议罪”。康熙帝在批复道:“杨光先本当依议,交与刑部,从重治罪,但前告汤若望是实,依议着革职,姑从宽,免交刑部。”[11]
康熙此时十分谨慎地纠正了康熙历狱中关于西洋历法的指责,并不涉及此前对康熙历狱整体的评价。而他所称杨光先状告汤若望属实,当指杨光先指控汤若望谋叛以及误择荣亲王葬期等事。此时,无论是南怀仁、康熙,还是历狱中其它被审判的人,都未曾提及任何为历狱彻底翻案的言辞。这是因为当时的政治情形是鳌拜“垄断了中央部院的主要部门,控制了朝廷中枢机关”,[12]权倾朝野。
2 “拨乱反正”:康熙清算鳌拜党羽并为受鳌拜迫害官员平反
鳌拜擅权的行为,与康熙的皇权之间产生了冲突,康熙开始部署铲除鳌拜党羽势力。康熙八年五月初十日,康熙帝擒拿鳌拜。[13]五月十二日,康熙帝钦定了鳌拜等人的十二条罪状,称鳌拜“任意妄为,令文武各官撤出伊门,内、外用其奸宄之徒,果真大失天下众望。”[14]五月二十九日,康亲王杰淑等上奏鳌拜三十条罪状,称鳌拜辜负顺治帝重托,任意横行,欺君擅权。[15]康熙帝念鳌拜长年效力朝廷,从宽减免其罪刑,改立斩为籍没拘禁。鳌拜的宗族、党羽或被处斩、或被革职、或被拘禁,受到了相应的惩罚。清廷中央政权的权力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康熙开始真正的独揽皇权。
康熙八年六、七月间,康熙一面继续审讯、处理、擒拿鳌拜党羽,一面开始调整朝廷官员,更换吏部、兵部、工部、户部尚书。同时也开始了拨乱反正的工作,下令永远停止圈占民间土地房产的活动,归还于康熙八年被圈占的全部土地房产。康熙帝下诏吏部、兵部,称苏克萨哈奉顺治遗诏辅政,其本人虽然有罪,但罪不及子孙,“此皆鳌拜等与苏克萨哈不和,挟仇灭其子孙后嗣,深为可悯。其白尔黑图等,并无罪犯,因系族人,连坐诛戮,殊属冤枉。”[16]要求归还苏克萨哈、白尔黑图等人官职,因此案被革职的文武官员,俱官复原职。康熙八年七月,康熙下诏吏部,称审阅原户部尚书苏纳海一案时,发现其并无大罪,鳌拜等但以其拨地迟延,遽行拏问,将其诬陷,无辜处死;原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只因拨换土地时,察知民间困苦,具疏奏闻,鳌拜以其擅越职权,将其冤枉处死;康熙说:“伊等皆国家大臣、并无大罪,冤死深为可悯,理应昭雪,以示仁恩。作何恩恤予谥,及荫子入监读书,尔部议奏。”[17]要求为苏纳海等人平反。
鳌拜被擒后,整个政治形势为之一变,且康熙帝陆续为苏克萨哈等人平反,引发官员伸冤叫屈,要求平反的浪潮。康熙八年六、七月间,原礼部尚书祁彻白、原工部尚书叶成额、原兵部左侍郎石图、原刑部左侍郎觉罗勒德洪、镶蓝旗奉国将军巴尔堪、原吏部左侍郎折库纳等众人,纷纷上奏喊冤,称其或被鳌拜所嫉,或被鳌拜党羽诬陷捏控,或因不附鳌拜、致成仇恨,以致被解任、被降级,有人甚至明令永远不许被部院衙门任用。康熙要求吏部会同议政王等商议,酌情处理,将以前京察无故被革职处分的满人尚书、满人侍郎等,给还原官,令其候补。康熙八年八月,康熙帝命吏部本着满汉一视同仁的原则,将京察被革职的汉人尚书、侍郎察明议奏。原礼部尚书梁清标、刑部左侍郎石申,俱给复原职。八月间,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被赐予谥号,按例祭葬,其子入国子监读书。
3 相机而动:耶稣会士等要求为康熙历狱翻案
此一政治背景下,康熙八年七月二十日左右,利类思、安文思、南怀仁进呈《诡随狐假,罔上陷良,神人共愤,恳歼党恶,以表忠魂事》的奏折。利类思等称杨光先在明末时即为小人恶棍,后在清朝倚恃权奸,指责新法舛错,更立古法。因古法推算历法种种差错之处,经诸王贝勒大臣考正后,命南怀仁按西洋新法推算历日,已无容再议。现在利类思等要求为天主教及汤若望平反:
世祖章皇帝数幸堂宇,赐银修造,御制碑文,门额通微佳境,锡(赐)望通微教师。若系邪教,先帝圣明,岂不严禁?乃为光先所诬,火其书而毁其居,捏造辟邪论,蛊惑人心,思等亦著有《不得已辩》可质。且其并将佟国器、许之渐、许缵曾等诬以为教革职,此思等抱不平之鸣者一也。又光先诬望谋叛,思等远籍西洋,跋涉三年,程途九万余里,在中国者不过二十余人,俱生于西,而卒于东,有何羽翼,足以谋国?今遭横口衅诬,将无辜远人栗安当等二十余人押送广东,不容进退。且若望等无抄没之罪,今房屋令人居住,坟墓被人侵占。况若望乃先帝数十年勋劳荩臣,罗织拟可(死),使忠魂含恨,此思等负不平之鸣者二也。[18]
利类思等说“今权奸败露之日,正奇冤暴白之时”,要求为汤若望平冤昭雪。在此前后,康熙历狱中被牵连的一干人等也纷纷上述:汤若望义子潘尽孝状告杨光先依附恶党;许谦状告杨光先“劈毁嘉名匾额”。
康熙接到利类思等人的奏疏后,下旨称:“前杨光先告汤若望,处以重罪,及言案内将数人处死,数人治罪。今既称汤若望之罪冤枉,岂可不将是非议明。”[19]令议政王、贝勒大臣等会同详议。和硕康亲王杰淑等会商后奏称:汤若望等建造天主堂,供奉天主,并没有诱人作恶、结党乱行之处,可以让其照旧供奉天主教;前将汤若望官职及所赐嘉名革去,只因其供奉天主教,汤若望“通微教师”之名,乃是因通晓天文历法所赐,应给还汤若望“通微教师”之名,按照原品级赐恤;许缵曾等因信奉天主教、捐献银两、为天主教之书作序被革职,现查明俱属冤枉,应将许缵曾、许之渐给还原职;至于阜成门外教堂及房屋,工部已经变卖,应将所卖原价,并将空地令工部取还后给南怀仁等;因历狱而被解送广东的西洋人栗安当二十五人,应令该省督抚驿送来京候旨。
至于康熙历狱中杨光先指控洪范五行为“灭蛮经”, 目的是哄骗蛮夷用之,荡除其族群一事。此时,钦天监漏刻科五官挈壶正吴周斌等人奏称,“洪范五行,自古以来历代悉皆用之,并无有碍而不用”[20]对于选择荣亲王葬期一事,吴周斌等说用洪范五行无错,“年月日时俱不克”,反而是用正五行有大祸。和硕康亲王杰淑等奏请,洪范五行自古以来历代皆用,若不用洪范五行,则无可看之书,应将洪范五行照旧复用。李祖白等被冤枉正法,应将李祖白等人照原官恩恤,其流徙家属召回京城,有职者给还原职。康熙帝同意了大部分处理意见,只是令“栗当安等二十五人不必取来京城,其天主教除南怀仁等照常自行外,恐直隶各省或复立堂入家,仍着严行晓谕禁止。”[21]
至此,康熙历狱得以彻底翻案。经过议政王大臣等两次商议,杨光先因为捏造事端,诬告汤若望等谋叛,以及推算历日、冤枉李光宏等人、制器候气等其它共计十二款罪名,被和硕康亲王杰淑等建议立即处斩,妻子流徙宁古塔。康熙念其年老,从宽处理,免死,妻子亦免流徙,后杨光先病逝于归家途中。
4 结语:辅政体制解体是康熙历狱翻案的必要条件
通过以上叙述,我们理清了鳌拜被擒和康熙历狱翻案前后的相关史实。那么,何以耶稣会士要在鳌拜被擒之后才提出为康熙历狱翻案的要求?为什么清廷对汤若望传教和选择荣亲王葬期等事评判,在短短数月之内会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笔者认为答案在于,鳌拜被擒以后清廷中央政权的权力架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康熙开始完全执掌专制权力,辅政体制解体,辅政大臣(包括鳌拜)的权势被清除殆尽。
利类思等耶稣会士审时度势,敏锐地把握了鳌拜被擒之后政治态势的变化,要求为汤若望平反。而康熙对待汤若望案的态度,则成为康熙历狱翻案的关键。康熙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要求将“是非议明”。议政王大臣等秉承康熙要求将“是非议明”的旨意,很容易就能得出汤若望等传教并无“结党乱行之处”的结论。因为关于汤若望“结党乱行”并无任何确凿的证据,杨光先自己就供称:“亲自不曾见西洋人器械,人俱在香山岙,系听见人说,我不曾见,且领金牌之人,俱是他们的人,必定明明反了。”[22]与有关历法问题的争论不同,关于选择荣亲王葬期吉凶的论争根本无从检验。由于吉凶问题无法被“证伪”,选择荣亲王葬期到底是吉是凶,取决于采用洪范五行还是正五行两套完全不同的规则。钦天监官员又列举种种论据,证明使用洪范五行选择荣亲王葬期并无不妥。在没有可供检验方法的情况下,在政治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因为无从检验选择荣亲王葬期的吉凶,钦天监官员的“专业”意见被采纳。
康熙主政的清廷完全颠覆了康熙历狱的审判结论,等于承认康熙历狱是一场“冤假错案”。由此可以看出,辅政大臣体制解体是康熙历狱翻案的必要条件,而康熙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最终使康熙历狱成功翻案。可为何在辅政大臣秉持朝政期间,所有的一切都被“颠倒黑白”:西洋历法被认为存在种种错谬,杨光先“捏词谎供”被认为是真,汤若望谋叛被判属实,选择荣亲王葬期被认为凶不可言。从南怀仁等事件当事人在历狱翻案时的作为,以及鳌拜被擒对历狱翻案的影响等因素来看,笔者推测康熙历狱与辅政大臣之间有莫大的联系。
[1] 杨光先. 不得已[A]. //薄树人.《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天文卷》(第六分册) [Z]. 郑州: 河南教育出版社, 1993.899.
[2] 清圣祖实录[M]. 卷14. 北京:中华书局,1985.220.
[3] 安双成. 汤若望案始末[J]. 历史档案, 1992,(2);黄一农. 择日之争与康熙历狱[J]. 清华学报(新竹).1991, 新21(2).
[4] 黄伯禄. 熙朝定案[A]. //韩琦、吴旻校注. 熙朝崇正集熙朝定案(外三种)[Z]. 北京: 中华书局, 2006.286-287.
[5] 徐凯. 清初摄政、辅政体制与皇权政治[J]. 史学集刊,2006,(4).
[6] 安双成. 清初西洋传教士满文档案译本[M]. 郑州:大象出版社, 2015.
[7] 孟昭信.试评康熙初年的四大臣辅政体制[J].史学集刊,1985, (3).
[8] 孟昭信.试评康熙初年的四大臣辅政体制[J].史学集刊,1985, (3).
[9] 清圣祖实录[M].卷26. 北京:中华书局,1985.359.
[10]南怀仁.熙朝定案[A]. //韩琦、吴旻校注. 熙朝崇正集熙朝定案(外三种)[Z]. 北京:中华书局,2006.54.
[11]南怀仁.熙朝定案[A]. //韩琦、吴旻校注. 熙朝崇正集熙朝定案(外三种)[Z]. 北京:中华书局,2006.55.
[12]徐凯. 清初摄政、辅政体制与皇权政治[J].史学集刊,2006,(4).
[13]白新良. 康熙擒鳌拜时间考[J]. 满族研究,2005,(3).
[1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Z].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2.
[15]清圣祖实录[M]. 卷29. 北京:中华书局,1985.398.
[16]清圣祖实录[M]. 卷30. 北京:中华书局,1985.406.
[17]清圣祖实录[M]. 卷30. 北京:中华书局,1985.412.
[18]利类思等. 利类思安文思南怀仁奏疏[A]. //钟鸣旦、杜鼎克、黄一农、祝平一等编.徐家汇藏书楼明清天主教文献[Z]. 台北: 方济出版社,1996.998-1001.
[19]利类思等. 利类思安文思南怀仁奏疏[A]. //钟鸣旦、杜鼎克、黄一农、祝平一等编.徐家汇藏书楼明清天主教文献[Z]. 台北: 方济出版社, 1996.1003.
[20]南怀仁. 熙朝定案[A]. //韩琦、吴旻校注. 熙朝崇正集熙朝定案(外三种)[Z]. 北京: 中华书局, 2006.79.
[21]南怀仁. 熙朝定案[A]. //韩琦、吴旻校注. 熙朝崇正集熙朝定案(外三种)[Z]. 北京: 中华书局, 2006.83.
[22]南怀仁. 熙朝定案[A]. //韩琦、吴旻校注. 熙朝崇正集熙朝定案(外三种)[Z]. 北京: 中华书局, 2006.80.
(责任编辑:王保宁)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obai been Arrested and the Redress of Kangxi Calendrical Case
MA Weihua
(School of History,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how the change of political situation impact on the redress of Kangxi Calendrical Case. When the senior assistant minister Aobai(鼇拜)took power, Kangxi Emperor and Ferdinand Verbiest did't talk about redress for the case of 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 When Aobai(鼇拜)went out of power , there was a big change in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Ferdinand Verbiest took the chance and asked for the redress of Kangxi Calendrical Case. Kangxi Emperor ordered the court investigated the case again, the Calendrical Case was totally ovethrew. In the redress of Kangxi Calendrical Case, the Kangxi Emperor's attitude about Calender and 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 played a important role. Moreover, the collapse of senior ministers assistant system wa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the redress of Kangxi Calendrical Case.
Aobai(鼇拜);Kangxi Calendrical Case;Redress
中图文献号:K207A DOI:10.3969/j.issn1003-8256.2015.04.009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外科学文化交流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0&ZD063)
马伟华(1984- ),男,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科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