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姓
2015-11-25张哲
张哲
“蒯”(kuǎi)字是较为生僻的汉字,在《左传·成公九年》中就有“虽有丝麻,无弃菅蒯。虽有姬姜,无弃蕉萃”的记载。“蒯”其实就是可编织席子的茅草,但恐怕很少有人会想到,这个字也是一个游离于百家姓之外的罕见姓氏。
“蒯”姓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商朝时期的蒯国。据史籍记载,商太宗将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赐封给王族子孙,让他们在此建立了蒯国,历经500多年的岁月变迁。殷商末期,蒯国在西伯侯东征的讨伐中覆灭,侥幸存活的王族子孙以及部分国民便以故国名字为姓氏,世代相传。
蒯姓的另一个来源,与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姬得有关。姬得出身名门,能征善战,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中功绩显赫,晋文公便将古蒯国涧水东岸的蒯邑赐封予他,世称“蒯得”。蒯得的后裔子孙泽披荣耀,于是以先祖封地作为姓氏。现今,蒯氏族人多尊奉蒯得为得姓始祖。
巧合的是,与晋国相连的卫国,也是蒯姓的另一个源头。当时,卫国的国君名叫姬蒯聩,由于当时战争频繁,卫国国小力薄,无法与晋国对抗,不久姬蒯聩就死于晋军刀下,而他的后裔子孙,有一部分为表达对先祖的怀念,便以先祖名作为姓氏,称为“蒯氏”。有意思的是,姬蒯聩的子孙因忿晋弑祖,对晋国蒯氏怀恨在心,至此世代告诫,绝不与晋源蒯得之系的蒯氏同祠共谱。
除此之外,蒯姓的来源还与秦汉时期的一种职业有关。据史籍《史记·孟尝君传》中记载:“蒯草名缑,谓把剑之物。”蒯缑,是秦汉时期的专职军工工匠,专门从事制作、装饰剑、刀的握手部分。由于这种职业属于精细工种,因而多为世袭职务。在蒯缑职务的后裔子孙中,就有专以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蒯缑氏”、“缑工氏”,后来简称为蒯氏、缑氏。
“蒯”姓虽不为人熟知,但在历史上却有众多的名人典故。秦汉时期是蒯族人士最鼎盛的时代,涌现出蒯通、蒯良等众多人才。蒯通在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之时,活跃于政界,为人出谋划策,以口才和计谋闻名天下,司马迁在对他的评价中说:“蒯通者,善为长短说,论战国之权变,为八十一首。”蒯良是蒯通之后,此人精通天文,足智多谋,曾为刘表定下安抚荆楚的政治方向,佐其成业,被刘表誉为“雍季之论”。
现在,蒯姓族人主要分布在湖北襄阳一带,北京、上海、天津、台湾也有零星分布。蒯姓在中国大陆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前一百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三百九十五位。